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实证研究——对武汉4所高校的调查

来源:榕意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实证研究① ——对武汉4所高校的调查 任初明,赵立莹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在大学管理中,参与管理是体现大学民主管理、促进大学内各群体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学生参 与管理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民主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赞同学生参与大 学管理并有较高参与兴趣,但实际参与率比较低,学生对参与学校管理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为促进学生 参与高校管理,学校要多提供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在参与学校管理 中的作用。要深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层次。 关键词: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实证研究 中圈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609(2008)03—0040—04 参与高校管理是指高校吸收师生职工参加其管 理和决策活动的一种管理方式,即师生职工与高校 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高校中的 重大问题。参与高校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 次以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为核心,中级层次 定的地域代表性。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 对4所高校共发问卷800份,每所学校各200 份,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各100份,问卷由各学校的 研究生会帮助发放,采取分层随机取样,共回收问卷 以行使行动权、咨询权和评议权为核心,高级层次以 行使决策权、表决权和投票权为核心”。【1]在大学管 712份,回收率89%,有效问卷679份,有效率为 95.4%。同时。对4所高校的学工处负责人、学生会 干部和普通学生共1 1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3.研究工具 理中,参与管理是体现大学民主管理,促进大学内各 种群体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吸收学生参与管理正 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民主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 主要研究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情况,暂不包括教 师和职工。 一自编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现状问卷调查表,问卷 共15个问题.9个单选题,6个不定项选择题。主要 内容包括学生对参与大学管理的兴趣、态度.学校提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学代会及学生干部在参与学校管 理中作用的发挥状况,学生参与能力和参与管理的身 份、范围、途径及参与困难等。经检验。本问卷可靠性 系数是0.773i.这表明本问卷具有很高的可靠度。 二、研究的问题及研究假设 本研究计划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学生参与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 学(武汉)和华中师范大学4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 对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这4所高校都是教育 部直属重点大学,学生来源涵盖全国各省份,具有一 ①本文为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美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女性发展障碍及治理”(项目编 号:HF—O5一O8—2007—42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任初明(1974一),男,江西上高人,讲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赵立莹(1972 一),女,陕西礼泉人,讲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 ・4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大学管理的态度、兴趣及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和学生 干部在代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学生对现 有的参与途径认可度等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其他研 究者认为参与管理受个体因素影响的研究结论和日 常观察,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的学生参与大学 管理的态度不存在差异。 假设1a:男女生的参与态度不存在差异。 假设1b:不同来源地学生的参与态度不存在差异。 假设1c: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参与态度不存 在差异。 假设1d:有无工作经历的学生参与态度不存在 差异。 假设2:人口统计特征不同的学生在参与大学 管理的兴趣方面存在差异。 假设2a:男女生的参与兴趣存在差异。 假设2b:不同来源地学生的参与兴趣存在差异。 假设2c: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参与兴趣存在 差异。 假设2d:有无工作经历的学生参与兴趣存在 差异。 三、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分析 1.绝大部分学生赞同让学生参与大学管理。人 口统计学特征之间不存在差异 被调查者中,91.2%(619人)的学生对学生参 与高校管理持赞同态度,仅有8.1%(55人)不赞同。 在赞同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学生中。男生284人。占 男生总数fl ̄89.9%,占所有赞同学生参与大学管理 人数的45.9%。女生322人,占女生总数的92.8%。 占所有赞同学生参与大学管理人数的52.0%。经 卡方检验,显著性值为0.356>0.05,表明男女生在 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态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所 以接受假设1a。 在表示赞同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619人中。来 自省会城市的94人。占来自省会城市总人数的 94.9%,来自地级城市的132人,占来自地级城市总 人数的90.4%,来自县级城市的131人,占来自县 级城市总人数的89.1%。来自乡镇和农村的255 人,占来自乡镇和农村总人数的91.4%,由此可见。 不同来源地的学生在关于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态度 方面相差不大。经卡方检验,显著性值为0.895> 0.05,表明不同来源地学生在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 态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所以接受假设1b。 在表示赞同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465人中,研究 生291人,占研究生总人数的92.7%,本科生296人, 占本科生总人数的89.7%。研究生略高于本科生。经 卡方检验。显著性值为0.905>0.05,表明不同受教育 程度的学生在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态度方面没有显 著性差异。所以接受假设1c。 在表示赞同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619人中,有 工作经历的198人,占有工作经历总人数的91.7%。 无工作经历的405人,占无工作经历总人数的 91.4%。经卡方检验,显著性值为0.351>0.05。表 明有无工作经历在参与态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所以接受假设1d。 2.学生参与兴趣较高。人口统计学特征之间不 存在差异 学生对参与管理的兴趣较高,10.3%的学生表 示非常有兴趣。44.9%的表示比较有兴趣,33.4%的 表示兴趣一般。11.2%的表示没有兴趣。 男生中9.2%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兴趣,44.6% 表示比较有兴趣,34.5%表示兴趣一般,11.7%表示 没有兴趣。女生中10.7%表示非常有兴趣。46.1% 表示比较有兴趣。32.3%表示兴趣一般。10.7%表示 没有兴趣。经T检验,显著性值为0.443>0.05。表 明男女生没有显著性差异,拒绝假设2a。 从学生来源地看,来自省会城市的学生中, 13.1%表示非常有兴趣,41.4%表示比较有兴趣, 33.3%表示兴趣一般,12.1%表示没有兴趣;来自地 级城市的学生中,8.9%表示非常有兴趣,47.9%表 示比较有兴趣,29.5%表示兴趣一般,13.7%表示没 有兴趣;来自县级城市的学生中,8.2%表示非常有 兴趣,49.7%表示比较有兴趣,28.6%表示兴趣一 般,12.9%表示没有兴趣;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 中。10.8%表示非常有兴趣。41.9%表示比较有兴 趣。38.4%表示兴趣一般。9.0%表示没有兴趣。经・ 方差分析,显著值为0.611>0.05,表明不同来源地 学生的参与兴趣没有显著性差异,拒绝假设2b。 从受教育层次看,研究生中10.8%表示非常有 兴趣,46.8%表示比较有兴趣,31.8%表示兴趣一 般,10.2%表示没有兴趣,本科生中9.7%表示非常 有兴趣。43.6%表示比较有兴趣,33.9%表示兴趣一 般。12.7%表示没有兴趣。经T检验。显著值为 0.264>0.05。表明不同教育层次学生的参与兴趣没 有显著性差异,拒绝假设2c。 从工作经历看。有工作经历的学生中13.4%表 示非常有兴趣。44.9%表示比较有兴趣,30.6%表示 兴趣一般,1 1.1%表示没有兴趣,没有工作经历的学 生中8.4%表示非常有兴趣,45.4%表示比较有兴 趣。35.0%表示兴趣一般,11.1%表示没有兴趣。经 T检验。显著值为0.141>0.05,表明有无工作经历 ・4】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学生参与兴趣没有显著性差异,拒绝假设2d。 表示参与过学校管理活动,69.8%表示没有参与过, 表明整体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与吴静等对2所高校 所做的调查结果大体一致。【2】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当代大学生对参与大学管理的层次要求正在提 升,本次调查中决策参与者成为学生选择参与学校 管理的首要角色就证明了这一点。然而,目前我国 3.学生实际参与率比较低,学校提供的参与机 会偏少 仅有30.0%的学生表示参与过学校管理活动, 69.8%表示没有参与过。2.8%的学生认为学校提 供的参与机会非常多,35.8%认为比较多,47.1%认 为比较少,13.4%认为几乎没有。 大学制度在这方面的准备不足,学校提供给学生的 参与机会偏少,有效的中高层次参与途径还有待建 4.学生会等学生组织被学生视为有效参与学校 管理的首要途径,但影响力需要加强 11.6%的学生认为学生会在代表学生向学校表 达利益诉求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大,42.3%认为作 用一般,33.4%认为作用比较小,12.1%认为没有作 用。9.9%的学生认为学生干部在代表学生向学校 表达利益诉求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大,42.9%认为 作用一般,33.3%认为作用比较小,13.7%认为没有 作用。可见,学生会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和影响力有 待加强。但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效途径的选择 中,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仍被学生视为有效参与学校 管理的首要途径,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选 择频次为76.4%,吸收学生参与学校相关政策制度 的制定的选择频次为76.4%,定期召开学生意见征 求会和听证会的选择频次为72.5%。 5.学生对参与学校管理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自 信心不足 在赞同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学生中,排在前 3位的参与角色是决策参与者、政策执行监督者和 决策咨询者。35.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参与管 理学校的知识和能力,15.6%认为没有,48.2%认为 不确定。可见,学生对参与学校管理所需要的知识 和能力自信心不足 6.锻炼自己成为参与管理的首要动机。参与管 理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参与过学校管理活动的学生中,排在前3位的参 与动机是锻炼自己、表达学生的利益诉求和体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选择频次分别为94.7%、68.1%和 57.5%。另外,15.8%的学生认为参与学校管理对自 己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74.4%认为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认为有消极作用的仅占3.0%。可见,学生积极肯 定了参与学校管理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及讨论 1.中高层次参与学校管理途径的缺乏和初级层 次参与途径的低认可度抑制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本次调查显示,虽然绝大部分同学赞同学生参与 学校管理,参与兴趣也较高,但学生的实际参与率比 较低,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仅有30.0%的大学生 ・42 ・ 立,更多的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初级层次的参与 形式。例如,开通校长信箱、校长热线、校长接待日、 意见座谈会等,给予学生一定的建议权和知情权。 本次调查的4所高校也向学生开设了这些参与途 径,然而学生对这些低层次的参与形式的满意度并 不高。本次调查在对没有参与过学校管理的学生问 及主要原因时,没有时间排第一,参与管理只是形 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排第二。笔者亲自参加了z 大学学生会组织的校领导接待日活动,学生很积极, 校方态度也很诚恳,但学生反映的都是日常生活、学 习中所遇到的一些疑问和意见建议,其实这些问题 只要通过正常的渠道与途径是可以解决的。由于校 领导直接过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解决这些问题 的效率,这是学生们选择参加校领导接待日的一个 主要出发点。这一途径虽然提供给了学生一定的知 情权和建议权,但仅仅是为学生向学校反映意见搭 建了一条便捷途径而已,依然是初级层次的参与。 提供给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中高层次途径的缺乏和 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初级层次途径的低满意度,极大 地抑制了学生的实际参与热情。另外,接受调查的 这4所高校都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学风比较好, 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多。受以上几方面因素 的综合影响。使这4所高校的学生虽然参与管理的 兴趣高,但实际参与率却很低。 2.学生会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和影响力有待加强 4所高校的学生会章程都把发挥“桥梁”和“纽 带”作用,加强学生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疏通学生与 学校之间的正常民主渠道。倾听和反映学生的建议、 意见和要求,参与涉及学生的学校事务的民主管理, 代表和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作为学生会的基本任 务,这些规定蕴含了学生会可以参与学校初、中、高 3个层次管理的涵义。本次调查的4所高校的学生 会等学生组织日常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 活动和向校方传达学生意见,还只是以“反映学生建 议、意见和要求”的初级层次的形式参与学校管理活 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代表学生群体参与中高层次 管理的作用。据接受访谈的4所高校学生会干部反 映,主动找学生会反映意见建议的学生非常少。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以,虽然学生会章程中蕴含了参与中高层次管理的 涵义,但在制度设计上,学生会目前还没有被赋予参 与中高层次管理的实际功能,学生会和学生干部的 作用和影响力有待加强。尽管如此,学生会等作为 学生自己的组织,仍被学生寄以厚望,被视为代表学 生集体参与学校管理的首要途径。 社会参与行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访谈中了 解到,男女生在选择参与方式方面有些差别,男生倾 向于选择更直接的参与方式,女生倾向于间接一些 的方式,如通过电子邮箱、请人代为反映等形式。Z 大学的校领导接待日男生参与人数远多于女生也反 映了这一点。 五、建议 3.较高的参与角色期待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参 与学校管理的能力与自信心 决策参与者、政策执行监督者和决策咨询者被学 1.学校要多提供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为 生视为参与大学管理的3种主要角色,这3种角色分 别对应着决策权、监督权和咨询权,属于中高层次的 参与形式,这些角色的落实不仅有待大学治理结构和 大学制度创新,而且也对学生提出了相应的知识和能 力要求。但本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参与大学管 理的知识和能力自信心不足。美国大学各级委员会 中普遍设立学生席位,本次调查在学生选择参与大学 管理的各种有效途径中这种“学生席位”位居最后,反 映出这种途径被这4所大学学生的接受度还不高。 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它是一种新现象(新生事物)还没 有被中国大学付诸于实践而不被广大学生所了解,另 一方面在各种委员会中设置学生席位涉及到大学内 部治理结构的调整及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知识和能 力要求,目前状况下可行性不强而不被学生重视。访 谈4所高校的学工处负责人时,他们都认为可以尝 试,同时也对学生是否真正具备履行这些学生席位职 责的知识和能力表示不能确定。 4.参与管理的教育价值更受学生重视 本次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首要动机 是锻炼自己,也积极肯定了参与管理对自我发展的 促进作用,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认可参与管理是 一条重要的受教育途径,认同参与管理活动的教育 价值。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 把参与学校管理视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积累工作 经历的过程,认为参与学校管理在统筹协调能力、人 际沟通能力和性格塑造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从学 校方面来说,虽然通过吸收学生参与管理来实现对 学生进行激励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但却可 以提高学生对学校发展目标、愿景和政策制度的认 同度,所以大学应把这方面的作用与参与管理的教 育价值结合起来。 5.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和兴趣没 有影响 学生的性别、受教育层次、来源地和工作经历等 人口统计学特征在参与态度、兴趣方面没有差异。 吴子祥通过其研究也认为“性别和出生地在学生的 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创造机会和条件 根据学生把锻炼自己视为首要参与学校管理的 动机,强调参与管理的教育价值的事实,学校要充分 重视学生参与管理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多提供参与 管理的机会。努力树立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意 识和氛围,让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都认识 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教育影响作用,从而保持校 园内各种群体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2.进一步重视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在参与高校 管理中的作用 虽然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在代表学生 群体利益参与高校管理方面的学生认可度和作用还 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作为大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还 是对其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仍被学生视为有效参与 学校管理的首要途径。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及学生干 部要牢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多深入学生之中听取 学生的心声,多做社会调查,如实地反映民意,引导 学生理性地表达意见、建议,提高学生会等学生组织 及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更好地发 挥其作为连接学生和学校的桥梁作用。 3.深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和制度创新,努 力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层次 大学生对提高参与大学管理层次的强烈需求与 目前参与途径的低认可度之间的矛盾,要求大学深 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在现有大学制度环境内积极 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学生和学生组织在参与高校管 理活动中的层次,把个体参与方式和集体参与方式 相结合,促进大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向东.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 究[D].2006硕士论文. [2]吴静,斯荣喜.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证 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109—110. [3]胡子祥,陈洁.当代大学生社会参与行为的 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2006,(10):38—42. (责任编辑:王舒;责任校对:徐治中) ・4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