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来源:榕意旅游网


广西金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

云星誉园项目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020年6月15日

目 录

一、目的 ................................................................................................. 1 二、术语定义 ......................................................................................... 1 三、组织机构与责任.............................................................................. 2 四、隐患排查与治理.............................................................................. 3 五、隐患治理及验收.............................................................................. 8 六、隐患建档 ......................................................................................... 9 七、持续改进 ....................................................................................... 10

云星誉园项目双重预防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目的

为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逐渐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实行隐患闭环管理,特建立此项制度。

二、术语定义 (一)隐患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三)隐患治理

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四)一般隐患

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出的隐患。 (五)重大隐患

1

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出的隐患。

三、组织机构与责任 (一)、组织机构

成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组 组长:张金斗(项目负责人)

副组长:郑光繁(安全负责人)、常玉乾(技术负责人) 成员:魏左军、李留超、王明昊、朱振伟、张军照、赵社战、杨东芽、牛少伟、智少伟、赵晓亮、杨传法

(二)领导组职责

1、项目负责人是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对隐患排查全面负责。

2、安全负责人负责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设备部负责具体实施公用辅助系统的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 5、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6、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设置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部,由郑光繁(安全负责人)

2

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程序、方法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指导、督促各部门、车间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3、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4、承办上级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隐患排查与治理 (一)、隐患排查方式

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贯穿到施工过程,建立实时检查、班组检查、日排查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地点、项目、标准、责任,将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化。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从业人员存在的各类违章行为和带病运行的设备、设施及生产场所的各类事故隐患。隐患排查类别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日常隐患排查

日常隐患排查是指施工作业班组、施工作业人员的交接班检查和作业中的检查,以及项目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电工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主要包括:

(1)施工班组在交接班前后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施工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随时进行隐患排查;

(2)项目部安全员每天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检查,并现场监督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

3

(3)设备管理员针对施工现场设备每天进行一次排查; (4)电工对施工现场施工用电每天进行一次巡查。 2、综合性隐患排查

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由企业或项目部各相关专业人员和部门(分包单位、施工班组)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其中,企业(或区域分公司)至少每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项目部至少每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

3、专项隐患排查

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针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突出问题进行的检查,以及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的隐患排查。专项隐患排查应由企业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

专项隐患排查应制定工作方案,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的要求,如:组织人员、排查方式方法、排查范围、工作程序等。

4、季节性隐患排查

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施工特点开展的隐患排查,企业应至少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分别组织开展一次排查,排查重点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风、防触电、防解冻坍塌、高处坠落、临边防护、开工复查等为重点;

(2)夏以防雷,防风防洪、防暑降温、高处坠落、临边防护等为重

4

点;

(3)冬季以防火、防雪、防冻、防滑、防风、高处坠落等为重点; 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施工现场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事故隐患,以及应急工作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的检查。企业应至少在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前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本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当本企业施工项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其他施工企业发生比较典型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应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7、复工前隐患排查

复工前隐患排查是工程项目因故停工再次施工前进行的隐患排查。

工程项目因存在安全隐患下达停工令后,或因其他原因暂停施工时间超过30天以上,在准备复工前,项目部应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8、专家隐患排查

专家隐患排查是指企业外聘专家对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进行的检查。专家隐患排查应按签订的协议进行,协议中应明确外聘专家工作的计划、频次、内容、复查等相关要求。

9、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

5

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是指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带队实施对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生产状况及项目负责人带班生产情况的检查。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要定期带班检查,每月检查时间不少于其工作日的25%。当工程项目进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和工程项目出现险情或发现重大隐患时,施工企业负责人应到施工现场进行带班检查。

企业负责人是指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主管质量安全和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

(二)、隐患治理要求 1、基本要求

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保证、措施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本部门能够治理的不能推给上级部门;能当场纠正的必须当场纠正,无法立即治理的,治理前要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管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成事故。

2、治理流程

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指令、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如下图所示:

6

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治理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指令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和有效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指令书的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治理效果组织验收。

3、一般隐患治理

对一般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有专人进行确认。

7

4、重大隐患治理

对重大隐患,企业应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写重大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风险程度和对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等内容。

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时限和要求;

(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五、隐患治理及验收

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实现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

1、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所有问题,责任单位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及时拿出落实措施,落实整改措施。

2、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3、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有整改条件的隐患项目,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做到“四定”。即定项目措施、定时间、定人员、定

8

资金来源。隐患整改通知单要存档备查。

4、各专业检查和综合检查的隐患整改通知单由站长签署意见后传达给安全管理人员,不按期整改或由于不抓紧整改而酿成事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站长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6、各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7、对因物质、技术所限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隐患,必须在期限前2天将原因书面报安全领导小组,同时必须采取应急的防范措施。应将此纳入年度技措、安措、计划检修和大修计划内,限期解决或停产。

(8)对隐患和问题的整改情况,应进行复查(验收),跟踪督促落实,形成闭环管理。

(9)各项检查结果、隐患整改情况、验收结果应及时报安全部门,安全领导小组登记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台帐。

六、隐患建档

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验收情况,形成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台账,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核销的闭环管理。

9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台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隐患排查的时间、具体部位或场所。 (2)、发现事故隐患的数量、级别和具体情况。 (3)、参加事故隐患排查的人员及其签字。 (4)、风险评估记录。 (5)、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6)、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和复查验收时间、结论、人员及其签字。 七、持续改进 (一)、评审

为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本加油站每年进行一次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

(二)、更新

根据以下情况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影响,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类别、隐患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2、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3、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4、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 5、自身提出更高要求;

6、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7、其他情形出现应当进行评审。 (三)、沟通

10

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主动识别内部各级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培训需求,并纳入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熟悉、掌握隐患排查的方法,消除各类隐患,有效控制岗位风险,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