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

中医妇科常用方歌,方解

来源:榕意旅游网
血府逐瘀汤

【方剂歌诀】: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方解】: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

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

【配方组成】:

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

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

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应用】:

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

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

四物汤

【方剂歌诀】: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方解】:

方中以熟地黄滋肾补血,以养胞宫,用为主药;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亦虚,故辅以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再以白芍养血和阴、川芎活血行气,畅通之血,使补而不滞,营血调和,均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具有补血调血的作用,故用于血虚血滞之证,妇女月经不调、痛经

尤为多用。 【配方组成】:

熟地黄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

【使用方法】:

为粗未,每服三钱,水煎,空腹热服。功效:补血调血。

【功效和作用】:

血虚血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血虚证而见舌淡、脉细者。

【临床应用】:

1.本方证兼见气虚者,可加党参、黄芪以补血生气,可加桃仁、红花、白芍易赤芍、以活血祛瘀;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以湿养血脉;血虚有热加黄苓、丹皮、熟地易生地,以清热凉血;欲其行血,则以白芍易赤芍;欲其止血,则去川芎加入阿胶、棕榈炭等。

2.血虚血滞痛经,而见月经血淡,经行不畅,少腹作痛,可加香附,延胡索以行气解

郁调经止痛。

3.血虚头痛、头晕、可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止痛。

【注意事项】:

脾胃阳虚、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逍遥散

【方剂歌诀】: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方解】:

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

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

【配方组成】:

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使用方法】:

水煎服。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

【功效和作用】:

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脉弦而虚者。 【临床应用】:

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

【注意事项】:

斟酌。

四君子汤

【方剂歌诀】:

四君子汤和中义,参苓术草四般施,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方解】:

本方为治脾胃气虚的基本方。方中党参甘温扶脾养胃,补益中气,使脾胃健旺、增进运化力,资生气血为主药。脾虚易生湿、白术苦温、能健脾燥湿,扶助运化为补药。茯苓甘淡,助白

术健脾利湿为佐药。炙甘草甘温,补中和胃作为使药。

【配方组成】:

党参12克、炙甘草4.5克、茯苓9克、白术9克。

【使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

脾胃气虚、运化力弱。症见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脉细弱。

【临床应用】:

1.本方长于补中气、健脾胃、很多补益方都从此方加减化裁而成,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胃功

能减退,消化力弱,各种慢性病出现的脾气虚弱均可加减应用。

2.脾胃虚弱兼有气滞,胸腹胀闷不舒,可加陈皮理气化滞,称为导功散,如小儿食少

便溏,消化不良的脾气虚适用。

3.脾胃气虚兼有痰湿,咳嗽痰多,痰清稀,气短者可加半夏、陈皮理气化痰称六君子

汤。

4.脾胃气虚,寒湿滞留中焦,脘腹胀痛,呃逆嗳气,呕吐腹泻,舌苔白腻等加陈皮,

法半夏、木香、砂仁可以行气止痛、降逆化痰,名为香砂六君子汤。

柴胡疏肝散

【方剂歌诀】:

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方解】: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主药;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导滞共为方中辅药;川芎理气活血止痛,为方中佐药;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

具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配方组成】:

柴胡6克、芍药9克、枳壳6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川芎6克、香附6克。

【使用方法】: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功效和作用】:

肝气郁结,证见肋胁疼痛,善太息,脉弦。或兼见寒热往来,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临床应用】:

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失笑散

【方剂歌诀】:

失笑蒲黄灵脂同,等量为散酽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方解】:

本方所治诸痛,均为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所致。方中五灵脂、蒲黄相须合用,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而止瘀痛。用酽醋煎熬,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加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古谓病此 ‘心腹痛欲死’ 之人,服药后,‘不觉诸症悉除,只可以一笑而置之矣’,故以失笑为名。

【配方组成】:

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

【使用方法】:

上药研末。每服6克,先用酽醋30毫升,熬药成膏,以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热服。

【功效和作用】:

血瘀内阻所致之月经不调,小腹急痛,以及产后恶露不行。

【临床应用】:

用于小肠气及心腹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现用于心绞痛、胃痛、痛

经、产后腹痛、宫外孕等属于瘀血停滞者。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血虚者及无瘀血者也不宜应用。

温经汤

【方剂歌诀】:

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方解】:

【配方组成】:

吴茱萸 三两[45g] 当归 二两[30g] 芍药 二两[30g] 川芎 二两[30g] 人参 二两[30g] 桂枝 二两[30g] 阿胶 二两[30g] 牡丹皮 二两,去心 [30g] 生姜 二两[30g] 甘草 二两[30g]

半夏 半升[100毫升] 麦冬 去心,一升[200毫升]

【使用方法】: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效和作用】: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

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临床应用】:

1.本方为妇科调经常用方剂。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

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候者。

寿胎丸

方歌:

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 妊娠中期小腹坠,固肾安胎此方资。

【处方】菟丝子120克(炒炖)桑寄生60克 川续断60克 真阿胶60克

【制法】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每丸重0.3克。

【功能主治】补肾,安胎。治肾虚滑胎,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气虚者,加人参60克;大气陷者,加生黄耆9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60克;有寒者,

加炒补骨脂60克;有热者,加生地60克。

【方解】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肾旺自能荫胎;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固冲任,使胎气强壮;阿胶滋养阴血,使冲任血旺,则胎气自固。四药相配,共奏补肾安胎之功。

临床应用:治妊娠中期,腰酸腹坠,或见阴道下血,头晕耳鸣,小便频数,甚至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弱等症。

两地汤

方歌:

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 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组成:

生地、地骨皮、麦冬、阿胶、玄参、白芍。

功效: 养阴清热。 主治:

治虚热内扰所致的经水先期而至,量少,色红,手足发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方解:

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滋液,凉血清热,地骨皮泻肾火,除骨蒸;阿胶、白芍养血

益阴。配合成方,共奏滋阴补血,凉血清热之功。

补肾固冲丸 方歌:

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萸芍茜草施; 海蛸倍子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处方】菟丝子250g,川续断90g,白术90g,鹿角霜90g,巴戟天90g,枸杞子90g,熟地150g,砂仁150g,党参120g,阿胶120g,杜仲120g,当归头60g,大枣50个。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补肾固冲,补气健脾,养血安胎。主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有先兆症状者。

【用法用量】每服6-9g,日3次,连服3个月为1疗

右归丸

组成:熟地黄八两山药四两 山茱萸三两枸杞子三两菟丝子四两 鹿角胶四两 杜仲四两

肉桂二两 当归三两制附子二两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配伍意义: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三药并用,培补肾中元阳,温里祛寒,是为君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是为臣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配以当归养血和血,共补肝

肾精血,是为佐药。诸药合用,以温肾阳为主,而阴阳兼顾,肝脾肾并补。 方歌: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二仙汤

方歌:水陆二仙金樱芡,精遗带下都能祛。

方解】:

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全方配伍特点是壮阳药与滋阴泻火药同用,以适应阴阳俱虚于下,而又有虚火上

炎的复杂症侯。由于方用仙茅、仙灵脾二药为主,故名\"二仙汤\"。

【配方组成】:

仙茅9克、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6克、知母6克。

【使用方法】:

日服一剂,水煎取汁,分二次服。

【功效和作用】:

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主治妇女月经将绝未绝。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头眩耳鸣,腰酸乏力,两足欠温,时或怕冷,时或轰热,舌质淡,脉沉细者。现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闭经,以及其它慢性疾病见有肾阴、肾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

【临床应用】:

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绝经前诸证,头目昏眩、胸闷心烦、少寐多梦、烘热汗出、焦虑抑郁、腰酸膝软等),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病见有肾阴阳两虚、虚火上扰者。

【注意事项】:

1.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加苏子、丹参、沉香、白薇;治疗男、女更年期综合症伴有高血压、

性功能减退、抑郁头痛、潮热等;

2.抑郁症:加用菖蒲、夜交藤;懒言少动、表情呆滞者,重用菖蒲、加郁金,心烦不寐者,重用夜交藤,加用酸枣仁;纳呆畏寒者,去黄柏,加用干姜;情绪极度抑郁、难以入眠

者,加合欢皮、茯神;

丹栀逍遥散

方歌: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

【药物成分】:

牡丹皮、栀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当归、茯苓、白术(土炒)、薄荷、

甘草(蜜炙)。 【功效与作用】:

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

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详见说明书*)

【注意事项】:

1.少吃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品。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服药一周后,症状未见缓解,或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孕妇慎用。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虚寒体质者忌服。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方解:

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而成,故又名丹栀逍遥散、八味逍遥散。因肝郁血虚日久,则生热化火,此时逍遥散已不足以平其火热,故加丹皮以清血中之伏火,炒山栀善清肝热,并导热下行。临床尤多用于肝郁血虚有热所致的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日久不止,以

及经期吐衄等。 【功用】

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

肝郁血虚,内有郁热证。潮热晡热,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

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涩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杞菊地黄丸 方歌:

六味地黄益肾肝,薯蓣丹泽地苓丸, 更加杞菊为八味,经行头痛服之安。

方解:

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枸杞子:甘平质润,入肺、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辛、苦、甘,微寒,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平肝明目。八种药物配伍组合共同发挥滋阴、养肝、明目的

作用,对肝肾阴虚同时伴有明显的头晕视物昏花等头、眼部疾患,尤为有效。

功能主治:

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羚角钩藤汤

【功用】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功能主治】 平肝熄风,清热止痉。治肝风上扰,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瘈疭,狂乱痉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孕妇子痛,产后惊风。

【方歌】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为温热病邪传入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肝经热盛,故高热不退;热扰心神,则烦闷躁扰,甚则神昏;热极动风,且风火相煽,灼伤津液,筋脉干急,以致手足抽搐,发为痉厥。肝热风阳上逆所致的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等,

机理亦同。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佐以养阴增液舒筋为法。方中羚羊角咸寒,入肝经,善于凉肝熄风;钩藤甘寒,入肝经,以清热平肝,熄风解痉,二药合用,相得益彰,清热凉肝,熄风止痉之功著,共为君药。配伍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用为臣药。风火相煽,最易耗阴劫液,故用鲜地黄凉血滋阴;白芍养阴泄热,柔肝舒筋,二药与甘草相伍,酸甘化阴,养阴增液,柔筋缓急,以加强熄风解痉之力;邪热每多炼液为痰,故又以川贝母、鲜竹茹以清热化痰;热扰心神,以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以上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本方配伍,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

之品,标本兼治,为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若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风内动者,不宜

应用。

2.加减法:若邪热内闭,神昏谵语者,宜配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抽搐甚者,可配合止痉散以加强熄风止痉之效;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泻腑通便,导热下行;本

方清热凉血解毒之力不足,运用时可酌加水牛角、丹皮等。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乙脑以及妊娠子痫、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肝热风阳上逆者。

举元煎

方歌:景岳全书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方解:

方中人参、黄芪益气健脾,为主药。白术、炙甘草为辅药,助参、芪益气健脾之力。佐以升麻以升举下陷元气,甘草兼为使药,调和诸药。全方合用有益气升提之效,以治气虚下

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之证。

临床应用:

具有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平滑肌张力以及抗菌消炎等作用。

1.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人参可增强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无论是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刺激)的非特异

性抵抗力,能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2.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人参、黄芪和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

血清IgG的含量,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增加平滑肌张力:人参可增强肾上腺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黄芪煎液可使在体兔肠管紧张性明显增加,

蠕动变慢,振幅增大。升麻能使离休豚鼠子宫张力显著提高。

4. 抗菌抗炎:人参、黄芪、升麻和甘草都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

多种细菌及寄生虫的作用。升麻、甘草有抗炎及解毒作用。

补中益气汤

方歌:补中参草朮归陈,耆得升柴用更神; 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方解:本方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人参、炙甘草、白益

于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日久,营血亦亏,以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小剂量柴胡、升麻升举下陷清阳,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之中气,为补气方的使 药,

《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 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 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 益气而除之。关于用本方治疗气虚发热的理论依据, 李东垣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 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 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而②补益 脏腑;③升清降浊。此方遵《 内径》“之”春生之令。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开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气喘懒言,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中气,此乃除烦热之圣药。佐白术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和干,用陈以理之,且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引胃气上升复其本,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

临床应用:1.升清降浊2.甘温除热

乌药汤

方歌: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 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方解:痛经一证较为复杂,有痛在经前或经后,有胀甚于痛,或痛甚于胀,然不外实

寒、虚寒、气滞、血瘀几种[3]。本方治证为肝郁气滞,经行不畅,故经前少腹胀痛,胀甚于痛[3]。治宜疏肝解郁,调经止痛[3]。方中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君药[3]。乌药辛散温通,助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延胡索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两药合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共为臣药[3]。木香、砂仁行气止痛而消胀,生姜温胃散寒,均为佐药[3]。甘草缓急止痛,兼调诸药,为佐使之用[3]。诸药相合,共奏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使气行血畅,经调痛止

[3]

临床应用:1.本方治疗肝郁气滞痛经[3]。以经前少腹胀痛,胀甚于痛为证治要点[3]2.若兼血瘀,经少色暗,夹有血块者,加蒲黄、五灵脂以祛瘀止痛;兼寒者,加吴茱萸、小茴香

以温经散寒止痛[3]。

固本止崩汤 方歌:

固本止崩熟地黄,参蓍归朮炮姜匡, 益气固本并养血,脾虚崩漏服此方。

方解:本方重点在温补脾胃,白术、黄芪、人参、黑姜益气补火,生血摄血。熟地、当归救阴补血,

且当归有活血之用,防止气滞血瘀。

【功能主治】妇人虚火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崩止,10剂不再发。

完带汤

方歌: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 苍术车前黑芥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方解:本方主治因脾虚肝郁而致的湿浊带下证,治宜以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为法。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意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并有固肾止带之功。人参补中益气,以助君药补脾;苍术燥湿运脾,以增祛湿化浊之力;白芍柔肝理脾,使肝木条达而脾土自强;车前子利湿清热,令湿浊从小便而出,共为臣药。陈皮之理气燥湿,既可使补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柴胡、芥穗之辛散,得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药。诸药相配,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止。[1]

本方为治疗白带的主要方剂,其病乃由肝脾不和,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致。治宜补脾解郁,化湿止带之法。方中以白术、山药为君,重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还能补肾以固带脉,使带脉约束有权,带下可止。臣以人参补中益气,以资君药补脾之力;苍术燥湿运脾,以增祛湿化浊之功;白芍柔肝理脾,使木达而脾土自强;车前子利湿清热,令湿浊从小便而利。佐以陈皮之理气,既可使君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柴胡、芥穗之辛散,得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使以甘草调药和中。诸药相伍,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培土抑木,祛湿化浊,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止。

【功效】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本方常用于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而属脾虚肝郁,湿浊下注者。)

适用:1.本方为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带下清稀色白,舌

淡苔白,脉濡缓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若湿热带下色黄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燥湿;兼有寒湿,小腹疼痛者,加炮姜、盐茴香以温中散寒;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久病滑脱者,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带。

3.使用注意:带下证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香砂六君子汤

方歌:四君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用于治疗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变生诸证者。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木香、陈皮、半夏、砂仁、甘草取香砂六君子汤之意,健脾益气和胃,理气止痛;柴胡气质轻清,能疏解少阳之郁滞;厚朴、枳实理气畅中;当归养血活血;建曲、麦芽、山楂健胃消食,化积调中;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调中和胃之剂,能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脘痞

满、闷胀不舒、嗳气不爽等症状。

适用:中寒呕吐痰水,微寒微热,甚则昏晕不醒,二便皆遗,脉沉细者。痰火初起之

时,外无寒热诸症,内无烦热气急,但见神昏不安,肢体无力,声音低小,饮食不进,脉来

沉细无力者。痰泻者,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中焦有痰,饮食入胃,里结不化,所以作泻,

脉来弦细无力者。

苏叶黄连汤

【组成】川连0.9~1.2克 苏叶0.6~0.9克 【用法】煎汤服。

【功用】清热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湿热症,呕恶不止;亦治妊娠恶阻。

各家论述 《温热经纬》: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苏叶以通肺胃。投之立愈者,以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分数轻者,以轻剂恰治上焦病耳。

柴胡疏肝散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方解:肝喜条达,主疏泄而藏血,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因情志不遂,木失条达,

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行不畅,肝经不利,故见胁肋疼痛,往来寒热。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营卫自和,痛止而寒热亦除。

本方是四逆散去枳实,加香附、陈皮、枳壳、川芎而成,虽由四逆散加味,而且各药用量已变,尤其是减甘草用量,使其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力大增。

适用:1.本方为疏肝解郁常用方剂。凡是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脉弦的,尤其是发作加重与情绪有关的都可以运用。

2.加减法:若胁肋痛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口渴舌红、脉象弦数者,加山栀、川楝子、黄芩等以清热泻火。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的可加减使用。

3.使用注意:本方中的药物芳香温燥,容易消耗人体的气阴,不宜久服。若胁痛伴有口干,舌红苔少等肝阴不足者、应配伍养血滋阴的药物。[2]

4.神经官能症《四川中医》(19;4:23):一患者,自觉咽中有异物,多方检查结果均无异常,并见精神抑郁,时叹息,其症状每随情志波动而变化。治用本方加半夏、瓜蒌各15g。服药2剂,咽部异物感明显减轻,继服5剂而痊愈。②中耳炎《四川中医》(19;4:23):一患者,自觉耳内胀闷堵塞,听力下降。西医诊断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检查:耳鼓膜轻度充血并呈内陷。证属:肝气郁结,气血凝滞。治用本方加陈皮、僵蚕各12g,菖蒲6g。服药5剂,耳闭塞明显减轻,继服上方19剂,听力恢复,余症消除。

养精种玉汤

方歌:

养精种玉补冲任,四物去芎萸肉殷, 平肝补肾精血足,血虚身瘦此方珍。

【功能主治】补肾养血。治肾亏血虚,身体瘦弱,久不受孕。 早泄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

少腹逐瘀汤

方歌: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方解:本方所治证属小腹寒滞瘀积,或妇女冲任虚寒,瘀凝内阻,血不归经所致。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散瘀,养血调经;小茴、干姜、官桂散寒通阳,温暖冲任;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祛瘀,散结定痛。诸药相配,共成化瘀散结、温阳散寒、调经止痛之功。

应用:功能活血祛瘀,温经止痛[1]。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不调,其色紫黑,或有瘀块;或崩漏粉红兼白带,少腹疼痛等症[1]。

生化汤

方歌: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

消瘀活血功独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方解:本方治疗的是产后血虚,寒凝血瘀于胞宫引起的恶露不行,小腹冷痛[2]。治

应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使瘀去新生,故方名为“生化”[2]。方中重用当归补血活血,又可祛寒,为君药[2]。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共为臣药[2]。炮姜温经散寒止痛;黄酒温散以助药力,为佐药[2]。炙甘草既可益气健脾以资化源,又能调和药性,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2]。诸药配合,寓补血于行血之中,生新于化瘀之内,使生新不致于留瘀,化瘀不致于损营,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功[2]。

产后血虚,正气不足,寒凝血瘀,留阻胞宫,致恶露不行,小腹冷痛[3]。产后血虚,本当培补,然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治宜养血化瘀,使新血生,瘀血化,故名“生化”[3]。方中重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为君药[3]。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共为臣药[3]。炮姜温经散寒止痛,黄酒温以助药力,加入童便者,取其益阴化瘀,并有引败血下行之效,共为佐药[3]。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3]。药仅5味,但配伍得当,共奏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之功[3]。

应用:1.本方是治疗产后瘀血腹痛诸症的代表方剂[2]。凡临床上出现了以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2]。

2.加减法:可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以祛瘀止痛;若小腹胀甚于痛,属气滞血瘀之证,可加枳壳、乌药、香附以理气行滞消胀[2]。若病为产后血虚受寒,瘀血内阻或胎盘残留之恶露不绝,症见恶露淋漓涩滞不畅,量少,色紫黯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可加益母草、炒蒲黄以祛瘀止血;如瘀久化热、恶露臭秽者,加蚤休、蒲公英以清解郁热[2]。若腹痛不甚者,可减去桃仁;若瘀块留滞,腹痛甚者,可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以祛瘀止痛;若小腹冷痛者,可加肉桂以温经散寒[3]。

3. 使用注意:有些地区习惯将此方作为产后必服之剂,但本方是化瘀为主,且药性偏温,应以产后受寒而致瘀滞者为宜,若产后血热而有瘀血者,则非本方所宜[2]。

清经汤

【组成】黄柏五分(盐水浸炒),青蒿二钱,丹皮三钱,地骨皮五钱,大熟地三钱(九蒸),白芍三钱(酒炒),白茯苓(一钱);

【方解】黄柏、青蒿、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熟地、白芍滋阴养血,使热清而不伤阴血;茯苓宁心,如经血量过多则减去茯苓,以免渗利伤阴;

【功用】清热凉血,养血调经

【用途】用于血热所致月经提前而量多者?

保阴煎

方歌: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山药续断行; 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滋阴清火保阴煎,山药芩柏合芍药,生熟二地续断联,血崩胎露总相宜。

功用:清热凉血,补肾安胎。

主治:血热胎漏、胎动不安;阴虚血热,恶露不尽。

方解:生地、黄芩、黄柏清热凉血,熟地养血滋阴,白芍养血敛阴,山药补脾肾,续

断,甘草益肾止血安胎。全方清热养血,益肾安胎。

胶艾汤

方歌:胶艾汤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

暖宫养血血行缓,胎漏崩中自可痊。

3.3 方解

本方主治因冲任虚损所致的出血证,治宜补血止血、调经安胎为治法。阿胶益阴、艾叶补阳,2药为止血、调经、安胎要药,共为君药。四物汤(干地黄、当归、芍药、川芎)补血调经共为臣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配阿胶善于止血,配白芍能止痛。诸药合用,以补血止血为主,兼调经安胎。[1]

3.4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妇人冲任虚损出血的常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月经过多、日久不尽,或妊娠出血,或流产后下血不绝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若兼有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升麻;若兼虚寒者加肉桂、炮姜。

3.本方现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全流产、产后子宫恢复不全等属于冲任虚损者。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