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随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1.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完成⑴-⑵题。(55分)
⑴下面的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各种笔画的起止、转换,都极其圆熟。
B.“晚”字行笔灵活连贯,像邢瑞流水一样自然。 C. 章法上,笔画疏密有致,字体大小适宜。 D.作品具有颜体书法丰厚饱满,阔大端正的特点。
⑵用正楷和行楷将书法作品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3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绯红(fēi)剽悍(biāo)锲而不舍(qiè)九曲连环(qū) B.纤细(qiān)匀称(chèn)日薄西山(bó)风雪载途(zài) C.妖娆(ráo)荫庇(yīn)秩序井然(zhì)惟妙惟肖(xiào) D.脊梁(jǐ)蜷伏(quán)翘首以待(qiáo)人迹罕至(hǎ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真谛 山清水秀 通宵 相形见绌 B.健忘 物竞天择 追溯 逢芒必露 C.翩然 正经危坐 默契相得益彰 D.迁徙 周道如砥 娴熟 一泄千里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⑴科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奇美好的世界,使人类对未来充满 。
⑵家家户户们门上挂着艾草,植物的草香 着艾叶的芬芳,萦绕在五月乡村的上空。
⑶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我们随州有着 的资源优势。
⑷电影《人民的名义》凭借 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A.憧憬 融合 独一无二 扣人心弦 B.幻想 融合 得天独厚 触目惊心 C.憧憬 混合 得天独厚 扣人心弦 D.幻想 混合 独一无二 触目惊心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我市高新区截污排污工程的顺利开展,让工程所到之处的居民深切感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B. 没有人可以否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丰富了当时及后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C.“一带一路”推动学校间的合作,不仅为“一带一路” 国家培养了国际化人才,也为中国高校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平台。
D. 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冠军的好成绩。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2017年5月21日,“丁酉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B.“诗圣” 杜甫的《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成“五经”。 D.《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7.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⑴-⑵题。(2分)
A当下何史进吃得饱了,各拿了器械,同回瓦罐寺来。道寺前,看到崔道成、丘小乙两个,兀自在桥上坐地。A大喝一声道:“你这厮们,来,来!今番和你斗个你死我活!”那和尚笑道:“你是我手里败将,如何再来敢厮并?”A大怒,轮起铁禅杖,奔过桥来。那生铁佛生嗔,仗着朴刀,杀下桥去。A一者得了史进,肚里胆壮,二乃吃得饱了,那精神气力越使得出来。两个斗到八九合,崔道成渐渐力怯,只办得走路 ⑴人物A是指 。(1分)
⑵写出两个A有关的故事情节。(1
分) 、 。
8.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曾侯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
音”。 。 。 。 。 。
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双音是,是因为它的合瓦形结构 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作出的重要贡献。
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
④当敲击钟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鼓的振幅为零。 ⑤编钟的鼓都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距三度音程。 A.①③④⑤④② 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⑤④① D.⑤①④③②
9.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你一定收获很多。请以“语文学习之旅”为话题,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不少于50字)(4分)
10.补写下列诗词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⑵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⑶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⑸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⑹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5分)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①,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11.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B.首句写读书时间——从“三更”读到“五更”,极言读书之刻苦勤奋。 C.“黑发”“白首”借指青年、老年,两相对照,突出了少勤学的可贵。 D.诗的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12.补写下面的“劝学”诗句。(2分)
北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汉乐府·长行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13.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母尝谓曰。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B.死狱也。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我求其生不得尔。 生亦我所欲。(《鱼我所欲也》) D.其平居教他子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⑴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⑵修闻而服之终身。”
16.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9分)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的一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中央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银屏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语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如今的银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里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 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而《让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的深处。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化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到更多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8.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2分)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 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6题。(15分) 拉面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齐木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馆店,中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 去了一间专修学校。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后来她出车祸过世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天,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阴沉的天,海面波涛汹涌,我没哭。可是后来,我回到家乡,坐在报社楼下的那家拉面店里,对着一碗拉面,我痛哭了起来。算起来,她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
⑤夏天的时候,我去日本四国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我跟她也有十年没见了。就是坐在她家的客厅整天看着她,哪儿也不去,我都挺开心的。她家门口有一间拉面店,我们就去吃拉面。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我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她笑着说:“不要了吧,
我的分一半给你。”我说:“你怎么不吃,我要是住在这儿,天天来吃都不会烦。”她说:“我不想吃东西……嗯,要不是你来,我什么都不想吃。”我的好朋友很瘦,小学时她就很瘦,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她有点太瘦了。我也不想吃了,再好吃的拉面,她不吃,我也不要吃了。
⑥我们在香川机场告别的时候我想说sa yo na la,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除了这句,别的一句日语都没有学会。她说:“不要说这个词,这个‘再见’太严重了,我们以后还会再见。”我们拥抱了一下,我摸得到她背上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我真想哭。
⑦回到香港以后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她看了医生,是癌,所以不想吃东西,但是已经做了手术,会好起来的,叫我不要担心。“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啊。”她说,“也不要告诉你的父母。”我说好。
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她又说。 ⑨“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说。
⑩后来,我看了一个很老的日本纪录片《拉面之神》,我以为会跟《寿司之神》一样,讲一个神一样的人怎么做出了神级的寿司或者神级的拉面,然而不是的,《拉面之神》拍了一个人,胖胖的老爷爷,雪白头发,用他的魔术手,做出了最好吃的拉面,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离开。“同学们都说我们很像啊,我们就结了婚,开了这家面店,一起做拉面,直到她患癌病离开。家乡?我只在新婚后和妻子一起回去过一次。”胖胖的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3月31日 )
21.文章以“拉面”为题,有何作用?(2分) 22.根据提示补写文章情节。(3分) ⑴读书时写《碗拉面》一的经历。
⑵ ⑶ ⑷ ⑸观看纪录片《拉面之神》。
23.第④段中“我”听到朋友去吃的消息“没哭”,面对一碗拉面却“痛哭了起来”,为什么?(2分)
24.联系上下文,体会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25. 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6.作者对文末写“拉面之神”的故事,其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3分) 三、写作(50分)
27. 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在一起度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大胆选择你最驾驭的文体写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B 6.C 7.⑴鲁智深(鲁达、鲁提辖、花和尚)⑵火烧(大闹)瓦罐寺、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野猪林)。
8.D 9.示例:三年前,我开始了初中语文学习之旅。旅途中,我曾踏入诗歌的花园,采撷艺术的芬芳;走过散文的田野,聆听自然的歌唱;步入小说的天地,沐浴思想的阳光。三年时光转瞬即逝,我将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继续远航。
10.⑴挂云帆济沧海⑵山重水复疑无路⑶风正一帆悬⑷蜡炬成灰泪始干⑸会挽雕弓如满月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1.B 1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3.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14.C
15.⑴给犯人找活下来(不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⑵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16.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修父做官办案公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与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听从母亲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17.《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18. 对比论证。将《让读者》与其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 触动观众同理心” 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19. 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20.C。
21.①文章的线索②题是文章主要内容③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22.⑵为吃一碗拉面儿,不辞辛劳。⑶在家乡吃拉面时想起去世的朋友。⑷在日本陪儿子时好友吃拉面的经历。23. 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我”身处异乡,强忍悲痛,“没哭”体现“我”的坚强。回到家乡“我” 坐在朋友工作过的楼下面店里,面对拉面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痛哭”体现“我”对朋友深深的怀念。24.“我”与嗯分布十年的好友相见,与她一同吃拉面,无比开心,因此觉得眼前的拉面是“全世界最好吃的”。25.“我”是一个重友情的(关爱朋友)、爱家乡(爱生活)、执著(认真)、坚强而有点多愁善感(怀旧)的人。26.借《拉面之神》中“胖爷爷”的话,表达“我”对朋友怀念,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淡淡的愁思。
27.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