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lín shī ɡē bǎn bào yuàn dǎo mãi kuí wǔ ( ) ( ) ( ) ( ) ( ) yōu lǜ yōu xián yí shì bào qiàn gē shě ( ) ( ) ( ) ( ) ( ) 二、正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对勾)(4分)

勉强(qiǎng qiáng ) 倾听(qīng qǐng ) 模样(mú mó ) 蜷缩(quán juǎn ) 瘦削(xuē xiāo) 瞥见(piē piě) 攥着(cuàn zuàn) 奔向(bèn bēn) 枯蔫(niān yān) 三、比一比,组词。(10分) 莓( ) 虑( ) 魁( ) 填( ) 搁( ) 霉( ) 虚( ) 槐( ) 镇( ) 隔( ) qiáng ( ) mú( ) xuē( ) bēn( ) 强qiǎng ( ) 模 削 奔

jiàng ( ) mó( ) xiāo( ) bân(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10分)

( )惊( )跳 怒( )圆睁 汹涌( )( ) ( )手( )脚 十( )连心 ( )( )忘返 ( )( )不安 一如( )往 ( )骨( )心 兴高( )( ) ( )之大吉 ( )( )忘食 五、照样子写词语。(7分) 1、刻骨铭心 ....2、 一如既往 .

3、体现人物品质的:例-舍己为人 4、描写人物内心的:例-心惊肉跳 六、句子加工厂。(4分) 1、她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改为转述句) 2、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改为直述句)

3、守书摊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缩句) 4、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不可能是聋子。

改为反问句: 七、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分) 1、听了苏珊的话,使我感到愉快。 6、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2、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

3、秋天的自贡是个迷人的季节。

4、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5、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都被他的事迹感动了。

八、判断句子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4分) 1、那《唯一的听众》中的老教授就是个聋哑人。( ) 2、《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残疾人家中根本没有马。( ) 3、《穷人>》的作者是德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 4、“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买给他的所有马草!”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转折作用。( )

九、把句子中破折号作用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4分) 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C、表示语意的跳跃。 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 )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 ( ) 4、我嘛„„缝缝补补„„ ( ) 十、日积月累。(6分) 1、《穷人》是( )国作家( )写的,课文记述了( )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他们( )的美好品质。 1、轻诺必寡 。 2、民无 不立。 3、 ,不能动人。 4、 ,天之道也; ,人之道也。

5、有所 ,纤毫必 ;有所 ,时刻不易。 十一、把句子按顺序重新排列。(4分) (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 )走进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十二、(一)阅读《唯一的听众》片段,回答问题。(16分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 她总不忘说上一句 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

了 谢谢你 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有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时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2 分)

惭愧 ( ) 独一( ) 遗忘( ) 发现( ) 2、给第一节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 分) 3、“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一句中“这感觉”指的是 ,我从“她总不忘说”中体会到 ,老人总说“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是她想强调 这句话反映了 的美德。(2分)

4、读文中画“———”的句子,你脑海中浮现了 和 这两个四字词语。(1分)

5、读短文最后两句话,请把描写老人神态、动作的词语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来。(3分)

6、请用双横线线画出这位老人给我的鼓励的句子。在这位老人的赞扬声中“我”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写在横线上(2分)

7、我觉得“善意的谎言”可以使人重获信心,可以让人 ,可以让人 。(1分) 8、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在文段中出现了 次,从老人的眼神里, “我”读出了 ,读出了 ,读出了 。(2分)

9、直到有一天,妹妹告诉“我”这位老太太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时,“我”才如梦初醒。此时,“我”真想对老人说: (1分) (二)阅读短文,答好下面的问题。(13分)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

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是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很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1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沉思良久: 欣喜之余: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 换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2分)

5、“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中“难处”指 。(1分) 6、“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

明 ,表达了“我” (2分) 7、用“———” 划出和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的句子。(1分)

8、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母亲?“我”又是怎么样的孩子?(2分) “母亲”: “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