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要点包括基坑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
一、总体要求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应完整、可行,满足现场实际情况,能够保证施工安全。符合住建部《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文、及《吉林省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吉建规〔2019〕1号文件相关要求。
2.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应装订成册,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实行专业分包的由分包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再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
3.专项施工方案论证的主要内容:(1)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2)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施工图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3)专项施工方案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并能够确保施工安全。 二、编制要点
1 / 28
(一)深基坑工程 1.工程概况:
1)危大工程概况和特点:基坑所处位置、基坑规模、基坑安全等级、现场勘查及环境调查结果、支护结构形式及相关附图。 2)施工场地布置及周边环境:暂设、施工道路、吊车位置、围挡、基坑周边管线位置及现状、临近市政道路级别、临近建筑物、构造物基础埋深及现状等。
3)施工要求及技术保证条件:开挖深度,施工道路荷载、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等。 4)平面布置图。 2.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设计。
2)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图(支护结构、地下水控制、基坑土方开挖、基坑工程监测的要求)及相关施工图。 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周边环境等资料。
4)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附件1)。 3.施工计划:施工进度、材料、设备计划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4.施工工艺技术:
1)技术参数:土质、水位、设备的型号等。
2)工艺流程:明确支挡式结构(锚拉式、支撑式、悬臂式、双排桩、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结合的作法)、土钉墙(单一、预
2 / 28
应力锚杆复合、水泥土桩复合、微型桩复合)、重力式水泥土墙、刚性防水放坡、地下水控制、土石方开挖等。
3)施工方法:灌注桩、型钢桩、钢管桩、钢板桩、型钢水泥土搅拌桩、锚杆、土钉、微型桩、喷射混凝土、井点降水成井、土石方开挖及运输等。
4)操作要求:明确是否符合相关规程的要求等。 5)检查要求:明确检查内容及是否符合相应规程要求。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措施:根据项目工作岗位、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要落实到具体人员。
2)技术措施:地下水控制、边坡防护、坡顶堆载、基坑围挡及上下通道等。 3)监测监控:
(1)明确监测方法、监测精度、监测周期、允许变形值及报警值;
(2)明确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精度等级; (3)绘制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4)监测重点:坡顶、坡面、坡脚裂缝及渗水,限制坡顶超载,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层变化等。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明确项目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具体姓名,岗位证书编号)及其他作业人员情况。
3 / 28
7.验收要求:明确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人员、验收内容。
重点:地下水位控制情况、支护材料、临边防护、锚杆抗拔承载力的检测、土钉抗拔承载力的检测等。
8.应急处置措施: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提出风险防控技术措施(砂袋等材料反压、微管桩抗滑移、坡顶卸土、坡面植入钢花管,坡顶背拉等),明确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设备储备、内部外部应急联络方式等。
9.计算书及施工图:提供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图及计算书,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签章齐全。 (二)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1.工程概况:
1) 工程所在位置及周边环境情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2) 施工平面布置图、相关的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剖面图、节点图。
3) 模架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特点。 2.编制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附件1)。 2)相关设计图纸。
4 / 28
3)施工组织设计、地质勘查报告,新型模架产品标准及试验检测报告等。
3.施工计划:施工进度、材料、设备计划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4.模架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
1) 按照模架选型原则,比较优选,确定模架类型。 2)技术参数。按照不同部位及特殊节点,对模架形式、尺寸和连接节点进行描述。重点为架体基础的设计、架体设计、架体上部设计、构造拉结设计;安全防护设计,特殊部位的监测设计。 3)工艺流程。模架安装、拆除工艺流程;模架安装、使用和拆除中的技术安全要求。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模架安装、使用、拆除过程中,保证架体基础、架体、架体上部、构造拉结等各部位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
2)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雨、雪、风季、特殊气温等条件下的安全保证措施。
3)混凝土浇筑、人员上下通道防护、吊装作业等安全措施。 4)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监控措施。主要内容:监测方法、监测周期、允许变形值及报警值;明确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和精度等级;中间监测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绘制监测点平面布置图;监测监控管理规定。
5 / 28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及分工:明确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要求。
7.模架安装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要求:验收标准、内容、程序、人员。
8.应急处置措施: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提出风险防控措施,明确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设备储备、内部外部应急联络方式等。 9.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1)计算依据、计算参数和控制指标。
2)荷载计算;按照传力顺序依次计算各构件。
竖向结构验算项目一般应包括:①面板--次龙骨--背楞--对拉螺栓(支撑)强度和刚度计算;②吊钩、勾头螺栓等节点强度计算。
水平结构验算项目一般应包括:①面板--次龙骨--主龙骨--横、纵向水平杆强度和刚度计算;②立杆稳定性计算;③连接扣件抗滑承载力计算;④立杆地基基础或楼板承载力计算。 3)施工图主要包括:模架布置平面图、立面图;典型剖面图;梁支撑节点图、基础、构造拉结、架体上部自由端等特殊部位节点详图。
4)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三)脚手架工程
6 / 28
1.工程概况:
1)工程所在位置及周边环境情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2 )施工平面布置图、相关结构平面、剖面图。 3)施工的重点、难点、特点。 2.编制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附件1)。 2)相关设计图纸。
3)施工组织设计、地质勘查报告等,新型产品标准及试验检测报告等。
3.施工计划:
施工进度、材料、设备计划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4.脚手架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
1)技术参数:按照不同部位及特殊节点,对脚手架形式、尺寸和连接节点进行描述。重点为架体基础的设计、架体设计、架体上部设计、构造拉结设计;安全防护设计,特殊部位的监测设计。
2)工艺流程:脚手架搭设、拆除工艺流程;脚手架搭设、使用和拆除中的安全技术要求。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脚手架搭设、使用、拆除过程中,保证架体基础、架体、架体上部、构造拉结等各部位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
7 / 28
2)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雨、雪、风季、特殊气温等条件下的安全保证措施。
3)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监控措施。主要内容:监测方法、监测周期、允许变形值及报警值;明确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和精度等级;中间监测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绘制监测点平面布置图;监测监控管理规定。
4)脚手架材料、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控制措施。脚手架采用的所有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标准,进场检验程序和控制措施。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分工:
现场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满足要求。
7.验收要求:有脚手架搭设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程序。
8.应急处置措施: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提出风险防控措施,明确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设备储备、内部外部应急联络方式等。
9.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1)计算依据、计算参数和控制指标。
2)荷载计算:按照传力顺序依次计算各构件。
验算项目一般应包括:①横、纵向水平杆强度和刚度计算;②立杆稳定性计算;③连接扣件抗滑承载力计算;④立杆地基基
8 / 28
础或楼板承载力计算;⑤连墙件节点连接强度验算;悬挑型钢强度和刚度计算。
3)施工图主要包括:脚手架搭设平面图、立面图;典型剖面图;连墙件、预埋件、悬挑、卸荷及剪刀撑等构造节点详图。 4)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5)所有图纸应符合绘图规范要求,按图例、按比例、标尺寸,不应采用示意图。
(四)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 1.工程概况:
1)工程所在位置、场地及其周边环境情况等。
2)工程规模:起重机械和辅助设施型号、性能;被吊物数量、重量、体积、形状、尺寸、就位位置等。
3)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条件。
(1)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基坑、高压线路的位置关系。
(2)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的特征、埋置深度等情况。
(3)邻近建(构)筑物的层数、高度、结构形式。 (4)道路的交通负载情况、作业面情况。
(5)平面图应标注待安装设备设施或被吊物与在建建筑物、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基坑、高压线路之间的平面关系及尺寸;条件复杂时,还应附剖面图。
9 / 28
2.编制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附件1)。
2)相关图纸资料:现场平、立面图;地下设施、管线分布图或资料;起重设备、设施说明书;温度、风力相关气候条件等。
3.施工计划:施工进度、材料、设备计划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4.工艺流程及吊装步骤:
1)起重设备、设施参数:起重设备、设施的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起重量、起重力矩 、起(提)升高度、自重等性能参数。
2)主要吊件的吊点、重量、重心、形状、几何尺寸等; 3)吊装程序与步骤;运输、摆放、拼装、吊运、安装的工艺要求。
4)吊具、索具的要求。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等。 2)材料设备机具质量及其控制措施。 3)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4)安全防护措施:警戒区、防护隔离、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标志等;监测措施。
5)明确监测方法、监测精度、监测周期、允许变形值及报警值;明确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精度等级。
10 / 28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及分工:明确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置要求。
7.验收要求:明确验收人员、验收程序、验收标准、验收内容等。
8.应急处置措施: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提出风险防控措施,明确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设备储备、内部外部应急联络方式等。
9.计算书:
1)主要构、部件吊运的高度、位置、角度、尺寸、重量、重心、刚度、强度、速度的计算。
2)各辅助设备设施和吊索卡具的选用、基础承载力数据。 3)待安装起重设备附着构件和预埋件受力情况。 三、论证要点 (一)深基坑工程
1.专项施工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不通过”。 1)无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图或施工图设计文件与实际施工条件严重不符,设计方案无法保证基坑安全。
2)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但无地下水控制措施。 3)无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相关资料;或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相关资料不齐全、不准确,导
11 / 28
致无法判断设计的合理性;或施工可能导致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变形,无防护措施。
4)无基坑监测措施。
5)无危险源分析及危险源控制安全技术措施、无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6)无计算书或计算依据不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7)设计单位资质不符合相关要求。
2.基坑工程专项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修改后通过”。
1)地下水控制措施不符合相关规定。
2)施工可能导致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变形,防护措施不到位。
3)桩(墙)+锚杆支护工程专项方案中涉及在含水层位置施作锚杆,存在漏水漏砂可能,无防护措施;锚杆试验及张拉锁定工序和要求不明确。
4)施工工艺选择不合理。
5)基坑坡面防护及地表水排水措施不完善。 6)基坑监测措施不完善。
7)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要求不完善。 8)无基坑边坡使用及维护要求。 9)应急处置措施不全面。
10)过度设计造成明显浪费的支护工程。
12 / 28
11)方案未装订成册或签章不全。
3. 基坑工程专项方案中没有出现“不通过”和“修改后通过”情形的,可判定为“通过”。 (二)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1.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不通过”。
1)无模架设计图(包括架体平面布置图、典型剖面图、支撑节点详图等)。
2)无模架设计计算书或主要计算内容不全。
3)方案设计与工程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4)主要承载杆件(立杆、立柱、大跨度桁架等)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计结果不通过或存在颠覆判定结果的重大错误。 5)支撑架基础存在沉陷、坍塌、滑移风险,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但无有效措施的。
6)重型结构支撑架下的楼板结构承载力无验算或未经设计确认。
7)模架搭设、混凝土浇筑、拆除等工序的技术措施存在重大缺陷或隐患。
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修改后通过”。
1)模架设计图不完善,缺关键节点的设计图。
13 / 28
2)模架计算书计算内容有欠缺、计算方法不合理或计算参数取值有误,但不影响对计算结果安全性判断。 3)模架构造设计有缺陷,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4)水平结构与竖向结构同时浇筑,无有针对性的安全构造措施。
5)模架拆除方法针对性不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6)模架重要承载构件无检验、验收标准。 7)模架整体无检验、验收标准。
8)对于有特殊基础要求的模架,无基础或架体预压方案 9)对于基础较薄弱或主梁跨度较大、超重梁板、高宽比超规范的模架,无施工监测措施。
10)模架施工可能导致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变形,无防护措施或措施不到位。
11)模架跨越河道施工,无围堰或导流方案,防汛措施不具体。 12)模架跨越现况交通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不具体。 13)模架搭设、拆除以及混凝土浇筑等重要工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完善或存在缺陷。
14)季节性施工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不完善。 15)施工图及计算书未装订成册。
3.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方案中没有出现“不通过”和“修改后通过”情形的,可判定为“通过”。 (三)脚手架工程
14 / 28
1.专项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不通过”。 1)无计算书或计算模型错误、计算参数错误导致无法判定计算结果合理性。
2)无脚手架设计图(平面布置图、立剖面布置图、预埋、连墙节点图)。
3)脚手架架体搭设的基础、地基未提出承载力要求或要求明显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
4)对脚手架架体的杆件间距、主节点、剪刀撑、斜撑、连墙件、卸荷等关键构造未提出明确要求或要求违反规范的。 5)悬挑式脚手架未对钢梁以及预埋件等重要架体构件的规格、型号、敷设等明确要求的。
6)安全专项施工工方案未对荷载、调整、拆除等影响稳定的行为提出明确要求的。
2.脚手架工程专项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评定为“修改后通过”。
1)安全专项施工工方案部分计算不正确的。 2)脚手架设计图纸不完善,节点尺寸标注不全。
3)对脚手架架体搭设的基础、地基提出的承载力要求缺乏可操作性。
4)对脚手架架体的杆件间距、主节点、剪刀撑、斜撑、连墙件、卸荷等关键构造存在不明确的情形。
15 / 28
5)悬挑式脚手架悬挑次梁、阴阳角、阳台等特殊节点设计存在缺陷的。
6)季节性施工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不完善。
7)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监测监控以及处置措施不具体的。 8)施工图及计算书不完整或未装订成册。
3.脚手架工程专项方案中没有出现“不通过”和“修改后通过”情形的,可判定为“通过”。 (四)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 1.塔式起重机吊装及拆卸工程
1)专项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不通过”。 (1)吊装及拆卸使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点相关的受力无计算依据及结果。
(2)吊装及拆卸使用的吊、索、卡具无受力计算依据及选择结果。
(3)无吊装及拆卸过程的平、立面图或平、立面图所标尺寸与实际不符,在实际尺寸状态下不能满足吊装及拆卸要求。
(4)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载荷无计算依据及结果。
(5)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及拆卸高度无计算依据及结果。
(6)吊装及拆卸过程中流动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周边障碍物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
16 / 28
(7)多机抬吊的吊装载荷无计算依据及结果。 (8)履带起重机带载行走无载荷计算依据及结果。
(9)特殊构件及特殊部位施工工艺流程不能满足安全要求。 (10)使用屋面吊拆除塔式起重机无屋面吊吊装载荷计算依据及结果。
(11)使用屋面吊拆除塔式起重机屋面吊固定点相关的受力无计算依据及结果。
(12)无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3)无应急处置措施。
(14)其它直接涉及施工安全但又不能在论证会现场提出明确具体的改进措施的情形。
2)专项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修改后通过”。 (1)吊装及拆卸使用的吊、索、卡具受力计算依据错误。 (2)吊装及拆卸使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点相关的受力计算依据错误。
(3)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载荷、吊装及拆卸高度计算依据错误。
(4)多机抬吊的吊装载荷计算依据错误。
(5)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计算依据错误。 (6)履带起重机帯载行走载荷计算依据错误。
(7)使用屋面吊拆除塔式起重机屋面吊吊装载荷、固定点相关的受力计算依据错误。
17 / 28
(8)吊装及拆卸使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点在作业过程中无施工监测措施。
(9)吊装及拆卸施工过程无施工监测措施。
(10)吊装及拆卸作业时作业人员配置不能满足吊装及拆卸要求。
(11)无试吊装过程或信号指挥方式不明确。 (12)安全技术保障措施不到位。 (13)应急处置措施无针对性。
3)专项方案中没有出现“不通过”和“修改后通过”情形的,可判定为“通过”。
2.钢结构、钢箱梁吊装工程
1)专项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不通过”。 (1)无吊装及拆卸过程的平、立面图或平、立面图所标尺寸与实际不符,在实际尺寸状态下不能满足吊装及拆卸要求。
(2)吊装及拆卸使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点相关的受力无计算依据及结果。
(3)吊装及拆卸使用的吊、索、卡具无受力计算依据及选择结果。
(4)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载荷无计算依据及结果。
(5)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及拆卸高度无计算依据及结果。
18 / 28
(6)吊装及拆卸过程中流动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周边障碍物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
(7)吊耳无载荷强度计算依据及结果。 (8)多机抬吊的吊装载荷无计算依据及结果。 (9)履带起重机帯载行走无载荷计算依据及结果。
(10)特殊构件及特殊部位施工流程不能满足安全要求。 (11)无吊点的明确位置及吊装方式。
(12)无吊装就位过程的临时固定方法和措施。 (13)无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4)无应急处置措施。
(15)其它直接涉及施工安全但又不能在论证会现场提出明确具体的改进措施的情形。
2)专项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修改后通过”。 (1)编制依据缺少重要项。
(2)吊装及拆卸使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点相关的受力计算依据错误。
(3)吊装及拆卸使用的吊、索、卡具受力计算依据错误。 (4)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载荷计算依据错误。
(5)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的吊装及拆卸高度计算依据错误。
(6)多机抬吊的吊装载荷计算依据错误。
19 / 28
(7)吊耳载荷强度计算计算依据错误。
(8)吊装及拆卸使用的流动式起重机站位点在作业过程中无施工监测措施。
(9)吊装及拆卸施工过程无施工监测措施。
(10) 吊装及拆卸作业时作业人员配置不能满足吊装及拆卸要求。
(11)无试吊装过程或信号指挥方式不明确。 (12)安全技术保障措施不到位。 (13)应急处置措施无针对性。
3)专项方案中没有出现“不通过”和“修改后通过”情形的,可判定为“通过”。
3.非常规吊装工程
1)专项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不通过”。 (1)吊耳无载荷强度计算依据及结果。
(2)吊装及拆卸使用的吊、索、卡具无受力计算依据及选择结果。
(3)吊装及拆卸各分支吊点的设置与固定不能满足吊装要求且无受力分析计算依据及结果。
(4)吊装及拆卸使用的起重、吊装设备:①吊装及拆卸使用的卷扬机的设置与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②吊装及拆卸使用的滑轮和滑轮组的设置与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③吊装及拆卸使用的
20 / 28
倒链(手动葫芦)、手扳葫芦、绞磨、千斤顶等的设置与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
(5)吊装及拆卸选用的方法:①滚动吊装及拆卸法设置与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且无受力分析依据及结果;②拔杆吊装及拆卸法设置与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且无受力分析依据及结果;③旋转或扳倒吊装及拆卸法设置与使用不符合规定要求且无受力分析依据及结果。
(6)无吊装及拆卸过程的平、立面图或平、立面图所标尺寸与实际不符,在实际尺寸状态下不能满足吊装及拆卸要求。
(7)地锚无受力计算依据及选择方式与结果。 (8)揽风绳无受力计算依据及选择方式与结果。 (9)水平位移及垂直起落无受力计算依据及结果。 (10)无吊点的明确位置及吊装方式。
(11)无吊装就位过程的临时固定方法和措施。
(12)特殊构件及特殊部位施工工艺流程不能满足安全要求。 (13)无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14)无应急处置措施。
2)专项方案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定为“修改后通过”。
(1)吊装及拆卸使用的吊、索、卡具受力计算依据错误。 (2)吊装及拆卸选择的方法其各分支吊点受力分析依据错误。 (3)吊耳载荷强度计算依据错误。 (4)地锚受力计算依据错误。
21 / 28
(5)揽风绳受力计算依据错误。
(6)水平位移及垂直起落受力计算依据错误。 (7)吊装及拆卸施工过程无施工监测措施。
(8)吊装及拆卸作业时作业人员配置不能满足吊装及拆卸要求。
(9)无试吊装过程或信号指挥方式不明确。
(10)安全技术保障措施不到位。 (11)应急处置措施无针对性。
3)专项方案中没有出现“不通过”和“修改后通过”情形的,可判定为“通过”。 附件1
法律、法规及专业标准规范
1.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93 号令)
22 / 28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6939-2013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令)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 《吉林省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吉建规(2019)1号
2.通用标准、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等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 594 号令)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66号令)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160-201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
3.专业规范、标准:
(1)基坑、土石方:
23 / 28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2-2018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GB50739-2011 《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JGJ111-2016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372-2016 《地下工程盖挖法施工规程》 JGJ/T364-2016 《锚杆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 JGJ/T401-201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DB22/JT139-201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22/JT145-2015等 (2)模板、混凝土: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IGJ/74-2017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2013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195-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等 (3)脚手架:
24 / 28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2008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83-2009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54-2011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建筑施工用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JG/T546-2019等
(4)起重吊装、起重设备安装拆卸: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 《履带起重机安全规程》JG/T5055-1994 《履带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DLT5248-2010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安全规程》JB8716-1998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2010
25 / 28
《起重机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程》GB/T5972-2016 《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等
附件2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报告
工程名称
26 / 28 总承包单位 分包单位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专家论证意见(可另加附页): 结论性意见: 通过 修改后通过 不通过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专家一览表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专业 签字 总承包单位(盖章): 分包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3
工程 专项施工方案修改后报审表
27 / 28
致: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按照《专家论证报告》修改意见对方案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并按照规定履行了企业内部相关审批手续,现报送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定。报送专家组审核。 附件:1、专家论证报告; 2、修改后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公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意见: 监理单位(公章)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意见: 建设单位(公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专家意见: 专家组组长或由组长指定的专家: (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备注:
28 /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