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中考必背古诗文篇目理解性默写(大全)

人教版中考必背古诗文篇目理解性默写(大全)

来源:榕意旅游网
2017中考复习之:课内必背古诗文重点句默写

1、 《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论语》中阐述以求学为快乐的(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学习中我们应奉行的态度)句子是: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对于别人的误解,《论语》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如何向他人学习?用《论语》中的语句回答是:(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让我们联想到语句)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句子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君子对富贵的

态度)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 《论语》中强调向一切人随时随地学习的语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 《论语》中强调复习时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 《论语》中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的语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 《论语》中集中体现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的三句话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10、孔子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3、《观沧海》中统领全诗的(线索)句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4、《观沧海》中写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诗人主观感受,运用夸张、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5、《观沧海》中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的句子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6、《次北固山下》表明思乡之切的句子(乡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次北固山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哲理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8、《钱塘湖春行》中借助动物传递春天来临的信息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9、《钱塘湖春行》中突出早春生机,着重表现人的主观感受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0、写诗人陶醉在湖光山色中,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流连忘返的语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天净沙·秋思》中显示环境的幽静,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 22、《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3、《虽有嘉肴》用引用来加强论证的句子是:学学半.通过论证得出的中心观点是:教学相长也。

24、《河中石兽》作者在讲完事件后感叹道: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5、《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共10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桃花源记》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渔人甚异之。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二)《陋室铭》

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爱莲说》

2、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全文的纲领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0 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

1、人们常用周敦颐《爱莲说》里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赞美人们洁身自好,超世脱俗,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2、表现莲虚心、刚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表现莲声名远播又正直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比观赏其他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5、《爱莲说》中写莲高洁、质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7、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描写莲的体态、香气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9、《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在被争名夺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侵蚀了人际关系的社会,能洁身自好,拥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灵魂尤其显得可贵。 (四)《三峡》

1、引用渔人的民歌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写夏天水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侧面写山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①表明三峡山高而陡、江面狭窄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对比衬托出三峡夏水流逝急速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表现三峡春冬之水清澈异常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总写三峡春冬之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渲染出三峡的秋景肃杀凄清的句子是: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五)《答谢中书书》

1、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表明作者自豪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4、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6、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7、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记承天寺夜游》

1、写照月夜下承天寺院中景色如画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很多古人的作品,总让我们陶醉于当时的明月清风、松柏竹林。其实,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只要我们保有内心的一份闲适和豁达,再平凡的生活也有诗意,再繁杂的日子也能美丽。

3、表露作者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1、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望岳》

1、远望的句子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近望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细望的句子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明愿望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6、透过《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8、《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9、《望岳》中“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0、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1、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1、借物抒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绘自我形象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名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5、《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6、《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7、《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0、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2、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使至塞上》的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⑴描写少年时读书之难的句子: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无书)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天寒)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期紧) ⑵ 写自己从师之难的句子: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⑶写自己长大后求学之艰的:①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食: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③住:寓逆旅。 ④行: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⑷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句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⑸文中说明作者不辞辛苦,求师助学的原因是①余幼时即嗜学.②益慕圣贤之道。③以中有足乐者.文末最能概括求学经历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 嗜学的结果是: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⑴诗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喻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表现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与常人 “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⑶运用典故表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内心无限悲痛怅惘之情的句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赤壁》杜牧中蕴含机遇造人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⑵写出抗元失败后心情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⑶表现诗人以死明志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⑵表达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⑶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地势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小石潭记》柳宗元 (1) 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水清)这句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2)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鱼趣) (3)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折) (4) 描写作者坐小石潭上感受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 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 2.《岳阳楼记》范仲淹 (1)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A、空间角度描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B、时间角度: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文中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文中分别写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句子是:A、以物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B、以己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 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6)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让人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考必考) (7)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中考必考) (8)文中的成语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心旷神怡、气象万千、春和景明 3.《醉翁亭记》欧阳修 ⑴文中明确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取号“醉翁“的表面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取号“醉翁“的真正原因(言在此而意在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必考) ⑶描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⑷描写醉翁亭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⑸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太守之乐其乐。 ⑹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⑺文中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峰回路转、觥筹交错、山肴野蔌 4.《饮酒》陶渊明 (1)诗中极写诗人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的写菊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5.《行路难》李白 (1)诗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对从政期待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诗中表现自己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必考)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诗中写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却心忧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必考) (2)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诗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必考)诗中直接写“雪”字的四句诗是:①胡天八月即飞雪②纷纷暮雪下辕门③去时雪满天山路④雪上空留马行处 (2)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奇异之景的诗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 诗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 诗中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诗中以红白色彩映衬、蕴作者豪放之情的诗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8.《己亥杂诗》龚自珍 (1) 诗中抒写自己虽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必考) (2)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二)《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表达作者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5.《渔家傲·秋思》中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6.《渔家傲·秋思》中写当时战争形势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渔家傲·秋思》中作者壮志难酬的句子(主旨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远征边塞的痛苦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唐代诗人李益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戍边将士强烈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或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苏轼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5.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主人公“聊发少年狂\"的表现: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的主旨句(表达作者报效国家的决心):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词中动用典故言志的词句是:亲射虎,看孙郎.或(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或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出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具体描写军营生活的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义相近的句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技高超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连续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出师表》: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10)《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12) 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3)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用课文词语回答)

2、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或:承上启下) 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选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选文中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事例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鱼我所欲也》

1.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 在作者看来,面对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曹刿论战》

1。统领全文,暗示文眼,反衬曹刿的形象特点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最赞成鲁庄公的第3个参战条件,因为它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这些句子 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关于“士兵的勇气决定战争胜负”的经典论断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齐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典范,从中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善于把握战机的曹刿。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进攻的四字短语是:彼竭我盈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好局面。

2、邹忌是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三个方面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 3、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虽欲言,无可进者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从而达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目的。 诗经

1《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蒹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2、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这两句就是佐证. 《关雎》 理解性默写

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