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2021-2022学年)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2021-2022学年)

来源:榕意旅游网
甘肃省兰州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题 号 得 分 总分人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田圃(pǔ) 诘难(jié) 恣睢(suì) 强括不舍 B.灰烬(jìn) 狡黠(xié) 星宿(xiù) 铬尽职守 C.阴晦(huì) 汲取(jí) 赔偿(sháng) 自知之明

D.晌午(shǎng) 襁褓(qiǎng) 拮据(jié) 涕泗横流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强聒不舍 心无旁骛 B.神情恍惚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菱角分明 C.铬尽职守 自知之明 恼羞成怒 重蹈覆辙

D.一抔黄土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C.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4.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 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出来的。 ②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一个只为钱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必须有精神。 ③就像一个人一样,使一个人富裕起来是容易的,给一个人一百万就富裕起来了. ④________,使一个人有文化、有气质是很难的。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④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仿写.(2分)

请仿照下面《雨之歌》中对“雨”的描写,以“风”或“雾”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组句子。写句子之前请先写出描写对象.

例句:雨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仿写: 7 。名句默写。(10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3)莫道不消魂, , 。(李清照《醉花阴》) (4)《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5)建国以来,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所写: , 。

(6)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 ” 两句,选择两件典型事物,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8.名著阅读。(2分)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_________粗中有细,豁达明理;_________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9.综合性学习.(7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视。此档节目4月18日首播,7月6日结束。

ﻬ【材料二】 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相对固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

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它大多来自传统经典著作,高度凝练,自成语境,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不要出现具体时间)。(2分)

(2)作为材料二的佐证,请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并任选其中一个成语并写出其出处。(3分)

举一反三 豁然开朗 一鼓作气 心旷神怡 曲径通幽

成语 出自

(3)某校八年级组织学生收看了“中国成语大会”,并准备在年级也举办一次“成语大会”。请根据下列同学对电视节目的议论,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当面向年级组织活动的老师提一些建议。(2分)

小A:节目中的一些成语在生活中很少用到,没什么意思。 小B:看来看去,比赛还不就是少数人的事?

小C:看出来很多选手赛前都做了充分准备,但死记硬背的东西能长久吗?

评卷人

得分 二、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0.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2分)

11.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二)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0分)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节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 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则名微而众寡 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 或置酒而招之

ﻬ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1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2)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15.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备 得 用 与 武 帝 交 战 大 破 其 军 乘 胜 克 捷.

16.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十分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17.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2分) 18.从【乙】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3分)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老汪栗子 (18分)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

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19.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3分)

晚开店→ → →收野栗→ 20.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1.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2.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3.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3分)

24.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3分)

(二)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12分)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一)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二)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选文有改动)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ﻬ26.请你依据选文第②段谢安的表现,概括出“静气的内涵\".(3分)

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三)

27.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分)

(一) (二) (三) 2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个人应该怎样“养静气\".(3分)

评卷人 得分 四、作文。(60分)

29.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也许我们的成长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成功,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收获,也不是每一个正确行为都被认可……但是,即使是那些曾让我们迷茫、苦恼、沮丧的事,也能使我们丰富阅历,增长智慧,获得人生的启迪.

请以“我不为那件事后悔”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自命题作文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根据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和思考,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九年级语文学科答案

一、(36分)

1。D (3分) 2。C (3分) 3。C(3分)4. B (3分)

5. (3分)(1)有人问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觉得……

(2) 所谓的民族价值观一定不能有“钱\"这个字,一个只为钱的民族…… (3) 但是(或:可是) 6. (2分)

仿写:仿写:风____我是悲者的呜咽,是上天的怒火,是母亲的抚爱。或者:雾___我是猎者的罗网,是空中的舞者,是美人的面纱.(用了比喻或拟人、排比,句子通顺即可)

7.名句默写.(10分)

(1)燕然未勒归无计。 (2)足蒸暑土气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8. (2分)鲁智深 李逵

9. (7分) (1) (2分)“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

(2) (3分)示例:联考前夕,哥哥一鼓作气地将所有大科复习完毕,可仍不能举一反

三。

例:成语一鼓作气 出自《曹刿论战》

(3) (2分) 示例:老师,要积极宣传活动的意义,让大家对活动提高认识. 二、阅读理解(24分) (一) (4分)

10. (2分)“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1.

ﻬ (2

分)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里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

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二) (20分)

12.A(3分) 13。D (3分) 14。(1)您应该降低身份去拜访他。(2分) (2)益州平定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2分)

15. 备 得 用 与 武 帝 交 战︱ 大 破 其 军︱ 乘 胜 克 捷。(2分) 16。 B(3分)

17.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2分)

18。 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3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18分)

17. (3分)挑坏栗 炒香栗 助学子

18. (3分)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19. (3分)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 20. (3分)“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21. (3分)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22. (3分)示例:汪爷爷,您真是一个好心人,谢谢您!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 (12分)

23. (3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24. (3分)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沉得住气,镇定从容) 25. (3分)(一)举例论证(二)道理论证(三)比喻论证

26. (3分)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养静气需要多读书;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

四、作文。(6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