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支架现浇法质量与安全控
制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桥梁支架现浇法质量与安全控制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
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桥梁支架现浇法, 就是在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 在连续梁桥位处搭设满堂支架, 支架经过预压, 消除非弹性变形后, 安装永久支座, 设置临时锚固、安装模板、钢筋及预应力系统, 按照设计要求, 对称现浇分段梁段, 每一对称现浇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 拆除模板, 进行预应力张拉压浆施工;然后进入下一分段现浇施工, 最后进行中跨合拢段施工并完成体系转换, 拆除支架。 一、 支架现浇法施工流程 1. ①清理场地, 备料; ②施工钻孔桩, 承台及墩身。
2. ①临时墩施工;搭设跨路膺架桥;其他部分搭设满布支架。
②支架及贝雷梁按梁重1.2倍预压, 清除支架及基础非弹性变形, 并测得支架的弹性刚度。
3. ①对称浇筑两个第一现浇段并养生, 施加2号和3号临时固结约束。 ②待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 依次张拉并锚固该现浇段预应力钢束, 孔道压浆。
③张拉并锚固横、竖向预应力钢束(筋), 孔道压浆。 4. ①对称浇筑四个第二现浇段并养生。
②待混凝土龄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 依次张拉并锚固该现浇段预应力钢束, 孔道压浆。
第 2 页/共 10页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③张拉并锚固横、竖向预应力钢束(筋), 孔道压浆。
5. ①对称浇筑两个第三现浇段并养生, 安装1号和4号的正式支座。 ②待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 依次张拉并锚固该现浇段预应力钢束, 孔道压浆。
③张拉并锚固横、竖向预应力钢束(筋), 孔道压浆。
6. ①安装中跨跨中临时刚性连接构造, 临时张拉该段控制预应力束。 ②解除2号和3号墩临时固结约束, 安装正式支座。 ③浇注跨中合拢段。
7. ①待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 补张拉并锚固合拢段预应力钢束, 孔道压浆。
②依次张拉并锚固其余顶板预应力钢束, 孔道压浆。
③拆除满布支架、膺架、临时墩, 满布支架应从跨中和边支点向主墩依次拆除。 ④依次张拉并锚固其余腹板及底板预应力钢束, 孔道压浆。 ⑤张拉并锚固横竖向预应力钢束(筋), 孔道压浆。 8. ①存梁。 ②通行架桥机。 ③桥面附属施工。 ④成桥。
二、 支架现浇法施工安全防护
1. 采用支架法现浇施工的连续梁跨域公路时, 支架要根据交通流量及净空, 要求留足车辆通行空间, 在支架两侧设置混凝土墩等防护设施, 防止车辆撞击支架发生意外。车道上方支架净空高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 两侧设置限高。
第 3 页/共 10页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2. 支架现浇法连续梁段跨越既有线铁路施工时, 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支架的架设结构, 形式、支架基础、主柱设计等要不影响铁路正常行车, 保证铁路行车安全。施工方案及措施要报铁路有关部门批准, 施工时要在铁路设备主管单位监控下进行, 不得未经批准擅自施工。
3. 跨越公路支架吊装前方案须经公路管理部门批准, 需交通导改或临时封道进行支架吊装作业时, 应制定详细的交通疏导方案报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4. 连续梁外侧模板加工时, 要考虑设置防护支架, 防护支架布在侧模外翼缘侧, 高度不小于2.0m, 挂防护密网。 三、 地基处理
1. 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不得出现不均匀沉降。其基础类型、面积和厚度应根据支架结构形式、受力情况、地基承载力等条件确定。地基处理时保持支架体系稳定是关键。应确保处理后的地基基底没有空洞, 无软基下卧层等不良地质、地基表层硬化处理后, 可在立杆下铺垫钢板或枕木, 保证重力能均匀地传递到地基。
2. 地基处理的方法, 通常是将地基换填(如掺入石灰5-8%、碎石或片石)用压路机碾压平整, 压实度≥95%, 无弹簧现象, 视持力层情况在上面浇标号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层, 混凝土层厚度一般为15-20cm, 将表面抹平并设4%的排水坡, 精心养护, 同时须做好地面的排水处理, 两侧设排水沟, 避免由于地表水下渗造成底层下陷。
四、 支架材料的选择
支架结构所有材料应为钢结构, 构件应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有关标准和要求。
第 4 页/共 10页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五、 支架类型的选择
一般应根据桥的长度、桥下净空、支架基础类型、通车要求及各种定型尺寸及受力条件确定。 六、 支架计算要点
1. 支架应具有足狗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对支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必须进行检算。支架设计检算应考虑以下荷载:梁体模板、支架的重量;施工荷载;风荷载;冬季施工还应考虑雪荷载和保温养护设施荷载。支架杆件力安全系数应大于1.3, 稳定性安全系数应大于1.5.
2. 超静定结构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引起挠度。
3. 受荷后由于杆件接头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4. 支架基础沉陷
施工时, 应根据对预压观测记录的整理、分析结果, 设置合理的支架预拱度, 计算出调整后的底模顶面高程。 七、 支架设计荷载 1. 支架设计荷载
1) 梁的自重、模板、施工荷载、振动荷载、雪、风等荷载。
2) 施工荷载:主要由钢筋混凝土自重、模板自重、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荷载(2KN/m2)、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冲击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2KN/m2)、混凝土泵冲击力(2KN/m2)、养护荷载(0.3kn/m2)组成。 2. 底模高程调整公式
H’=h+r+P,其中, H’为底模顶面根据预拱度调整后的高程, r为设计预留拱度, P为预压卸载后的反弹值, H为设计高程。
第 5 页/共 10页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八、 支架搭设与拆除 1. 进场材料的检验
在前期地基处理结束后, 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合格, 才能根据搭设方案和支架计算书的要求进行支架搭设。 2. 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支架搭设前, 要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一线工人中, 农民工占有很大的比例, 这个群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安全防护意识大多来源于事故教训, 受经济利益驱动, 往往忽视安全规则。施工现场可通过墙板、图片、广播、考试、检查等形式, 大力宣传安全知识, 播放安全生产警示片, 组织全体职工收看, 教育广大施工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帽、安全绳、安全网要齐全, 促使职工提高安全意识。
3. 在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用墨线弹出支架的搭设的方向线, 然后在墨线的十_大支架时, 首先要保证支承碗扣支架的型钢间距的均匀和稳固性。 4. 预拱度的设置
应根据检算的变形量, 预留适当的施工预拱度, 确保梁体线形符合设计要求。预留拱度最大值设在梁的跨中位置, 以梁跨内的中心点为最大值, 两端为零, 按二次抛物线比例分配加设预拱高度, 计算出各点的底模顶面调整高程值。通过调整支架顶端可调整托座和底模横木, 调整好顶模顶面高程。 5. 满堂式支架搭设
满堂式支架可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搭设。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时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和规定要求:
① 在支架基础施工完成后, 支架在搭设前, 对箱梁支架进行放样, 确定其平面
第 6 页/共 10页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位置, 同时必须挂好每孔的纵向中心线, 沿中心线的两侧对称搭设支架。 ② 确保支架的整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对于每根竖向钢管用纵横钢管水平相连结, 一定距离设置顺桥向通长剪刀撑、顺桥向每隔一定距离设定剪刀撑。剪刀撑与碗口支架立杆、水平杆相交处杆件的相互连接必须紧密。
③ 按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及连接、加固杆件。可调顶托调整高度严格控制在30cm以内, 以确保架子顶自由端的稳定。
④ 每联支架搭设至设计规定的部位。底托安放时必须用硬木楔垫平, 以保证立杆的垂直度。
⑤ 浇注顶板混凝土时需留设施工平台、过道, 支架在搭设时要有一排延伸到翼缘板的外侧, 并保证翼缘板下横桥向有2-3排支撑。
⑥ 搭设竖杆要求每根竖直。立竖杆后及时加纵、横平面钢管固定, 确保满堂支架具有足够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⑦ 满堂钢支架搭设完毕后, 应测量放样确定每根钢管的高度并在钢管上标记, 保证整个支架高度一致并满足设计要求。在支架顶部横桥向设横向钢管, 在横向钢管的扣件的下部紧设纵向钢管, 要求横向钢管扣件紧贴在纵向钢管扣件之上, 在纵向钢管扣件下紧贴着增设一个加强扣件, 保证横向钢管与竖向钢管的扣件连接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施工荷载。
⑧ 脚手架外侧搭设施工人员上下工作梯, 并在支架两侧设置1.2m宽的工作、检查平台, 工作梯和平台均要安装1.2m高的护栏。 6. 梁式支架的搭设
① 支墩安装施工:支墩之间要用水平撑、斜拉撑与支墩上的拼接钢板(T形、十_大风、雷电和雨雪天气继续施工;
第 7 页/共 10页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11)钢管支架应采取防电、避雷措施:
a) 钢管支架在搭设和使用期间要严防与带电体接触, 应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b) 夜间照明线路通过钢管时, 电线与钢管隔离, 有条件时应使用低压照明。 c) 接地装置安设完毕后应及时用电留表测定是否符合要求。
12)现场操作应符合兰新公司相关文件规定, 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 九、 支架预压和施工预拱度
1. 混凝土浇筑前, 应对支架进行预压, 预压荷载不得小于梁体自重(包括施工荷载)的1.2倍。根据预压情况测得支架的弹性刚度, 在立模过程中考虑支架的影响, 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支架及基础变形对梁体线形的影响。
2. 支架预压前应编制支架预压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支架预压方案应包括:支架预压荷载及范围、预压材料及加载总重、加载程序、预压顺序、卸载顺序、沉降观测等方面内容。
3. 施工时应根据施工荷载、设计荷载、支架选用情况及支架的实测弹性变形等设置施工预拱度。 4. 支架预压
⑴ 在搭设支架底模时, 按估算预留拱度搭好后, 按设计要求进行加载预压, 可采用钢筋、沙袋、土袋等作加载物, 使加载强度与梁的荷载强度分布一致。 ⑵ 当支架预压沉降稳定且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消除后, 记录各观测点最终标高, 推算出底模各观测点的沉降值, 然后卸载。卸完载后, 精确侧出底模各测点的标
第 8 页/共 10页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高、支架支撑的弹性变形值, 计算出变形结果, 对底模标高进行调整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
⑶ 支架预压前, 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 以确保预压安全。
十_大于15℃时, 方可拆除侧模和端模。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进行拆模作业。 ③ 拆模时, 严禁重击或硬橇, 避免造成模板局部变形或损坏混凝土棱角。 ④ 模板拆下后, 应及时清除模板表面和接缝处的残余灰浆并均匀涂刷隔离剂, 与此同时还应清点、维修、保养、保管好模板零部件。
十_大于2m时, 必须采用流槽或导管, 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3.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 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土时, 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 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下图。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
振捣方式浇筑层厚度(mm)用插入式振动器300用附着式振动器300用表面振动器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50配筋较密时150人工捣实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00配筋较密时150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物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4. 浇筑混凝土期间, 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 当发现有松动、形变、移位时, 应及时处理。
5.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 如因故必须间断时, 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6. 采用全断面浇筑混凝土时, 混凝土浇筑顺序纵向由悬臂端向像施工
第 9 页/共 10页
专业技术文件 /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编号:
缝端进行, 分层浇筑, 每层30cm, 每段梁横断面混凝土浇筑顺序为先浇底板, 在浇腹板, 最后浇顶板。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和平板式振捣器。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 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无层间冷缝, 混凝土的振捣严格按振动棒的作用范围进行, 严防漏振、欠振和过度振捣, 到预应力管道密集, 空隙小时, 配备小直径30型的插入式振捣器, 振捣时不可在钢筋上平托, 不可碰撞预应力管道、模板、钢筋、辅助设施(如定位架等)。 十_大于2.0进行检算。 3. 托架或支架必须进行预压。
4. 预应力张拉应按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 预应力张拉设备应定期检定。 5. 预应力管道规格、材质符合要求, 管道定位准确, 管道与结构钢筋冲突时, 合理调整钢筋位置。
6. 施工时应进行线型监控, 超出偏差及时调整。
7. 梁体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的观察方法、频次和期限满足要求。
8. 跨等级公路、铁路等立交施工时, 应制定转型安全防护方案, 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确保施工安全。
第 10 页/共 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