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7期 2011年7月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o1.24.NO.7 Ju1.20l1 构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着 力点 操海国,李国富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本文从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出发,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向、专业区域与行业针对 性、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着力点。 [关键词】高职;区域经济;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1)07—002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1.07—01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中,没有对准进出口贸易流程和工作过程,具体分析进口和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 口工作过程内容和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遵循“外贸 良好的态势,而这种态势极大地激发了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 就业岗位一职业能力分解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一课程项目开 的强烈需求,为满足市场需求,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国际经 发设计一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为顺序进行课程设置与开发, 济与贸易专业。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经 制定课程标准,没有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 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高,就业质量不高,而众多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区域和行业针对性 外贸企业惊呼在人才市场找不到合适、合用的人才,企业对外 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很少有学校深入调查 贸人才的强烈需求与高职院校培养的外贸人才之间存在着巨 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区产业对人才 大的反差。 的需求,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针对本地 一、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 区重点进出口行业和产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主线, 题 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和相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在充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能明确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教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时 学内容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保证专业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照或借鉴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强 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调高等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内 根据我们对众多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发现,目前我 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体现出“本科压缩型”的培养目 国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只注重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知 标。同时,由于本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往往不能接受整批的 识和业务操作知识的培训,严重忽视相关产业特性、忽视有关 学生进行对应岗位实习,因此,很多学校将实习通过参观、讲 商品知识培训,缺乏对即将从事行业的了解,培养模式过于单 座、仿真模拟等方式来完成,仅仅将实习停留在认知和仿真阶 一,从而使学生走向外贸岗位后对企业所经营的商品一无所 段,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很难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知,导致学生行业适应性差、岗位适应性差,难以适应行业企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让学生在实习中提高岗位技能,因 业的需求。 此,这种培养方式很难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实现高 (四)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 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少院校 (二)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不清晰 所开设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程设置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能系 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课程设置仍没有能够摆 统地掌握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脱学科体系的束缚,仍然是以学科为课程设置的主线,教师的 掌握国内、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现 教与学生的学仍处于被动使用教材的地位,而且以学科为本 状,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法规, 位的课程设置使不同课程之间理论重复;第二,课程设置教学 能在涉外企业、教学机构、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相 内容与实践相脱节,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较多地设置了一些理 关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经贸人才。在对专业方向进行定位 论性课程,课程设置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 20101286)。 作者简介:操海国(198O一),男,安徽潜山人,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27 湖北函授大学学 ̄(2011)第24卷第7期 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实践性课程却较少,表现为重理 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高职国际经济 论轻能力,使得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外贸人才市场的要求脱 节;第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现实相 脱节,我们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 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认识到专业能力培 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把学生掌握外贸进出口流程所需的 知识、能力和素质作为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堂教学及实 践教学的重点,做到课程设置对准进出口贸易流程和工作过 程,分析进口和出口工作过程内容和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 技能,实现课程开发与工作过程相结合。 (三)细化四个专业方向。在修订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 养、课程体系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的偏差,也试图引进国外先 进的课程模式来推动课程改革,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实 践,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步晚、层次少,职业教育与国 情紧密相连,照搬照抄的课程模式难以在我国推广。 二、构建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着力 点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 向,职业能力为主线,深入调查研究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主要行 业的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检员、报关员、外贸货运 代理等六个外贸一线岗位的需要,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细 化为外贸业务、跟单与单证、报检与报关、外贸货运代理四个 专业方向,根据四个专业方向来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 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相结合。 为克服上述不足,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 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生产、建设、管理、服 务的一线岗位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培养能直接进入 外贸业务状态,工作在外贸一线岗位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 养外贸行业的决策、经营、管理人才,针对本地区对外贸一线 岗位人才的具体要求,本专业应以“一条主线、两个流程、四 (四)瞄准六个岗位。在修订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瞄准本地区主要行业的外贸业务员、 个方向、六个岗位、六种资格证书”为人才培养方案的着力 点。 跟单员、单证员、报检员、报关员、外贸货运代理等六个外贸一 线岗位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确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 知识、能力和素质。 (五)备考六种职业资格证书。在修订高职国际经济与 (一)贯穿一条主线。在修订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知 识、能力、素质结构,把外贸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 培养贯穿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入学 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本专业的专业方 向、学生的就业岗位需要及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就业意愿,把国 教育、理论教学到校内实训、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 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从课堂教学到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从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到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都贯穿 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构建与外贸 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合起来,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 趣和就业意愿在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检 员、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等全国外贸职业资格证的考试中选 对学生进行外贸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这一主 线。 择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二)紧扣进口和出口两个流程。在修订高职国际经济 参考文献: [1]郑亚娟,杨伦琪.国贸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2]蔡美德.我国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