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发展与大学生思想引领对策研究

来源:榕意旅游网
新媒体发展与大学生思想引领对策研究

作者:李芳 张茜 廖尔琼等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4年第10期

李 芳 张 茜 廖尔琼 袁柳川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81)

摘 要:新媒体的发展正不断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日趋完善,新媒体已逐渐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空间。研究新媒体的发展对探讨大学生思想文化的新对策和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引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4.10.065

在吸纳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之上,当代媒体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结合,能够因地制宜地创造引领思想的新平台——新媒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实现对身处多元化时代的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是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1.1 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手机短信、网络、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伴随数字技术诞生的新媒体,以其丰富的交流形式和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渗透力成为当今全球传播的利器。

1.2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2.1 海量性和共享性丰富了信息的获取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得以更加深入,也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互动。新媒体技术的海量性和共享性,使大学生更喜欢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及贴吧、论坛等方式进行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流他们通过新媒体交流思想、分享快乐;张扬的个性签名,社区中的真情流露,个性化的表达,社群化的交流,都为获取大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鲜明敏锐的风向标。

1.2.2 思想教育工作的时间空间概念的突破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学生思想工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机丰富的资源和信息,以全方位多形式的方式快捷地传输给广大高校学生,构筑广阔的新媒体教育平台,突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空间概念,将所有的公共与私人空间纳入思想教育场所,实现“全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

1.3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3.1 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期和确立期。一方面,新媒体为青少年带来了认识世界的新渠道,不同的国家、民族、信仰、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多元的思想观点对青少年影响较大,易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不健康、不正确的声音、思想言论及价值观,容易将分析力、判断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带入迷途。

1.3.2 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

大学生对选秀节文化、自我炒作等单一崇拜容易造成其人文精神的失落。现代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推出了一系列“快餐文化”,使得大学生注重投机的现象更严重,忽略自身的提高与积累,一些大学生更是用各种手段如暴露隐私、制造新闻等来提高自己所谓的人气,期待成功的一蹴而就。

2 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对策

2.1 “硬传播”与“软传播”相结合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硬传播”理念为主导,即根据组织纪律安排所做的刚硬的思想指导,包括学校组织的要求定期开展讨论、写讨论报告、积极参与校园赛事的各项活动等。其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硬传播”理念强调其思想主旨和价值取向,具有把握传播方向的作用;其次,“硬传播”理念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将大学生聚集在一起,用强势媒体进行传播行为。在高校思想引导的具体工作中,“硬传播”理念和行为都起到了根基作用。但它缺乏自主自愿积极性不强等弱点。在新媒体方兴未艾的当代社会,用“软传播”理念和要素深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重视受众自主意识,激发主观能动性,具有丰富的实践空间和实践意义。因此,思想引领软硬两者结合,方能获益更大。

2.2 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

高校思想工作团体与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数字化和互动性的特点,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打造新媒体思想交流平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所想所为,以便抓住大学生思想偏差点,做到及时引领。因此,相关组织应积极构建青年学习发展的新媒体家园,例如高校微博、微信、QQ群和论坛等建设。

2.3 创新思想引领模式,推出信息文化产品

高校思想工作者应在完善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想引领模式。从各级电视台、电台、游戏、动漫、微视频等增强专业力量,结合大学生需求,推出自己的文化产品。在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了解大学生在学习、感情、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的需求,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解疑答难。思想工作引导团体可以在新媒体上分享积极的或反映时代特色的歌曲及节目;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辟相关的平台,提供学习资料或是交流机会;在新媒体上开设贴近大学生实际的专题板块,提供文化资源,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并丰富其精神世界;提供心理咨询平台,为大学生答疑解惑,疏导情绪,防止其走极端,使校园思想引领团体居于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地位,提高大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现推出的文化产品有:手机报的发行,上海利用新媒体引导青少年,开设了社交平台、微博和上海共青团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福建的IPTV开辟了网络、电视、手机三者合一的青年频道。辽宁提出了“‘微’世界‘心’伙伴·在一起”的理念等。这些途径,拥有更加突出的系统性和引导大学生的有效性,能够强化共青团引导青年的正确思想和指导青年的实践工作。

2.4 加强新媒体网络管理,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网络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漏洞,高校思想工作组织对青少年正确使用新媒体网络的监管机制还不健全。因此,相关组织必须加强新媒体网络工作的管理。通过实践锻炼、教育培训等方式,在各高校大学生中培养出大批具有较强网络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且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网络管理人员,开创新媒体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3 结语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原则之一。而在新媒体背景下,“软”、“硬”传播相结合,利用新平台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创新模式开发文化产品是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新出路。

参考文献

1 王鹏.浅析新媒体推进共青团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4)

2 付国锋,杜艳,李留新.运用新媒体加强共青团工作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6)

3 刘夏青,王爱芹.“新媒体”在高校创新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

(责任编辑 要 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