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卞舒云(1982—),女,本科,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学工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卞舒云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
要:新媒体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网络文化的积极层面出发探索利用网络文化达
到育人的目标是现代高校教育有效利用网络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以新媒体为研究背景,探讨其对高校文化育人的影响,随后探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要点,
并探索网络文化引导下的有效育人路径。通过分析可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工作开展要把握住网络文化的优势作用,
并注重通过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作用,随后同步通过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功能以及教育工作团队的建设为文化育人提供动力,
最终通过优化主题网站、丰富信息传播渠道、开展实践活动三方面路径实现网络文化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心理品质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26-0045-02
新媒体作为一种具有先进性的技术,
其与高校教育的融合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如何规避网络平台上负面信息的不利影响,
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发挥其文化传播和教育作用是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对网络文化育人的影响分析
(一)正面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借助媒体渠道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在流通交互环节沟通效率高、沟通效果好,且能够实时接收到信息反馈的优势。借助新媒体平台所传播的信息可在更为宏观的平台上进行共享。这意味着当具有积极作用的网络文化内容依托新媒体进行传播时,
正向信息的传播和普及速度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1]。另外,新媒体渠道在具体的信息内容传播途径上具有丰富性强的特征,
可用的信息展示模式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图文等。这使得只能单一依靠音频或图片文字传播信息的传统媒体模式在呈现内容和形式生动性上得到了提升,因此更容易为广大受众所认可和接受。而且,平台与受众之间能够建立起无障碍沟通通道,使得受众与媒体的亲密度得到加强,
这会优化受众对媒体功能的印象。(二)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传播的自由性使得一部分具有消极影响的网络文化内容进入高校学生的信息接触范围内。这些信息不仅包含一部分对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内容,从更高层次的角度上来说,部分在政治上存在价值观缺陷或者方向性错误的观念也会随着社会发
展的多元化趋势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认知状态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即使部分学生不会直接受到影响,但在此种背景下,良莠不齐的价值观所发挥的不同影响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问题和困惑,对于导正学生的文化认知方向产生非常显著的不良影响[2]。
二、基于新媒体环境实践网络文化建设的要点
(一)了解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
要想在文化传播中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作为高校教育人员就需要首先对其积极作用的具体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3]。具体来说,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相关运行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相关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从宏观上提升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效率,
对于微观上的具体工作开展而言,也能够结合不同的应用功能需求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比较典型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法辅助工具方面的创新和优化;二是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针对性的提升作用。
(二)加强网络文化宣传
在文化育人的要求下,虽然网络信息系统和相关技术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应用普及率,
但从实际应用方法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上来说,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方面应着力从积极层面上对网络系统和技术的积极作用和实践应用中的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和宣传,
导正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知方向。另外,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不仅依靠学校教育工作者,
还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师生互动的渠道达到宣传目的。当学生在真实的互动中体会到
总第472期Vol.472大学(研究)
University (Academic )2020年7月Jul.2020
45
(三)从高校教育维度体现网络文化推动作用
从本文探讨的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上来讲,网络文化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高校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观念及要求通过网络平台中的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将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先进的思政教育文化依托新媒体技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和推广[4]。同时重视网络环境安全运行和维护,积极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维持稳定积极的网络运行环境提供保障。
(四)重视网络文化管理团队建设
高校教育背景下网络文化的教育和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认知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更需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这里所指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是指基本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是政治层面上对于网络信息系统和新媒体技术保持客观认知和清醒头脑的能力和程度[5]。当高校教育与网络文化相融合进行宣传、利用和发展时,只有相关的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素质能力和较高的水平,才能确保高校内部的网络文化建设在具体内容和发展方向上保持正向。关于网络文化管理和育人团队的建设,具体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需要从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道德素质水平以及个人的实践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利用培训教育、交流学习等多种方法实现提升和优化,最终建成在综合素质和团队稳定性上都达到一定标准的专业网络文化宣传教育团队。
三、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文化育人的科学路径
(一)重视专业网站建设
网站在网络信息传播的全面性上是相对高的。有了新媒体技术的支持,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工作在质量上也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高校的教育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应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以高校的校园文化或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为切入点,做好网络环境下高校的内部网站建设。首先充分利用高校的内部资源做好网络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积极的网络文化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网站建设工作中,不仅需要对网站宣传内容进行建设,更需要重视网络环境的维护和稳定工作。通过聘请专业的网站维护技术人员或者面向具有潜力的教职员工开展培训工作,为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储备必要力量。
(二)促进文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发展
促进文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发展,可拓展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关于文化传播渠道的建立和筛选,需要把握三个原则。第一,符合高校大学生的主观需求。具体来讲,是指文化传播所利用的途径需要与现代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平台应用习惯相匹配,比较常见的网络社交平台为QQ、微信等。教师可通过建立QQ或微信群的方式针对具体的文化传播内容进行
讲解和宣传。这种形式也便于学生在群聊中提出自身在学习和接受网络文化的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反馈,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另外,为了提高教师和学校方面对于网络平台上的社交工具应用的充分性,教师还应当利用公众号、微博等多种信息传播渠道达到网络文化正向传播的目的,适应新媒体工具以及网络文化传播内容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实现相关工具和技术的最大化利用。
(三)同步推进网络文化教育与宣传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提升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的关键途径,对于网络文化宣传工作而言,除了通过理论知识途径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外,与理论内容相匹配的实践学习活动也是非常关键的。高校和教师团队方面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开展以德育教育或者思政教育为主题的网络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不同主题和目标的网络文化宣传实践活动切实体会网络文化的社会实践意义,并且感受到正向网络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自身实践落实宣传要求的重要意义,最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6]。关于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除了从积极层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外,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观看网络负面文化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网络负面信息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思想上对大学生形成警示作用。
四、结语
总的来说,新媒体环境是现代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整体环境。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网络文化教育的具体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高校教育和管理人员,应当从专业网站建设、正面宣传教育、多元传播渠道开发以及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入手达到利用网络文化育人的目的,切实发挥新媒体技术以及网络积极文化的重要作用,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龙玥,刘译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负面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和路径研究[J].情报科学,2019(12).
[2]赵宝,徐宁,杜蕾.新媒体时代高校正能量文化的传播路径[J].青年记者,2018(14):125-126.
[3]孙钦泉.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媒介素养培养路径[J].传媒,2019(08):73-75.
[4]贾艳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1):196.
[5]李凯,刘贵占.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144-147.
[6]崔樱馨.试析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新闻爱好
者,2018(11):110.
(荐稿人:宋国英,江苏理工学院研究员)
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