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青城山
龙虎山
龙虎山武当山齐云山制作: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2013.07YMF 道教文化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在汉朝末年创立的。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求长生不老、画符驱鬼。尊老子为主教。其教义以道、道德为核心,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主要有神学、伦理、哲学、金丹术、医学、文艺等六方面。道教的中心思想就是自我、平常、和谐和循环。也就是万物循环、太极长转的道理。道教名山之一-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全山四季常青,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张道陵原名张陵,为道教创始人,学道于四川鹤鸣山中,晚年于东汉顺帝公元143年显道于青城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天师道,在青城山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全山的道教宫观至今完好保存的有数十座。青城山是一座纵横千百年的道教博扬馆。的涵字柱青特义,香城境和表山。“达道的青了教标城道志天教和下名“结幽山幽合”的”三∧∨∶青城山的主要道教宫观
青城山分前山、后山。前山是青城山主体部分,古迹众多风景优美。主要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园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天师洞是青城山最大的宫观,是全国道教重点宫观,现为青城山道教协会所在地。建福宫∶传为五岳丈人山<青城山尊名为五岳丈人山>宁封子修道处。始建于唐,清光绪重建。祀奉宁封子。祖师殿∶又名真武宫,始建于唐。殿内有∶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图壁画。老君阁∶2008.5.12特大地震毁坏后重建,阁高33米,9层,下方上园每层有八角,象征天园地方太极八卦,阁内耸立太上老君<即老子>坐莲像。道奉太四园园的天上重明明吕、老殿道宫祖地君堂母、、。,天始邱水后二尊建祖三殿殿而于和官为为得明重大三老名代阳帝官君。,祖及殿殿宫因师全,供内供。真供奉有奉∶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始建于晋,现有庙宇为清同治年建,宫门“上清宫”由蒋介石题。宫内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用楠木刻板的<道德经>全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两处名山名水相距仅十余公里,同时被联合国科教文批准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道教名山之二-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东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张道陵在此炼丹,第四代孙张盛来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63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得到历代封建王朝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的“南张北孔<子>″两大世家。得到王朝数次赐银,得以扩建宫观,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余座道观、数十座道院,是名符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经历千百年的沧桑,目前保留的宫观已不多了,其中最著名的一处就是“嗣汉天师府”。它座落在上清古镇,此镇有千余年历史,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嗣汉天师府”就在此镇。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于龙虎山下,元朝迁建于上清镇西,明朝重建“嗣汉天师府”,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传、道脉悠久。图为三开六扇大门,上方悬“嗣汉天师府”“嗣汉天师府”尊为道教祖庭,道教独有风格、王府式建筑,为我国现保存封建社会“大府弟”之一,昔有“仙都”之称。门前庭院正中镶嵌着八卦太极图,代表宇宙处在阴阳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之中。除“嗣汉天师府”外,在龙虎山上还有数处宫观院,主要有上清宫等,在此演教布化修身养龙虎山属于丹霞地貌,山水自然环境十分优美。2010年8月2日,3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包括龙虎山在内的我国共六处丹霞地貌,“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为世界自然遗产。独特显露的丹霞地貌与碧清的溪流结合一起,构成一幅幅美景图画天桥
从龙虎山山麓沿碧溪泛舟或乘竹筏西行,雨岸奇峰突兀,美景扑面而来,最著名的是总称为水仙岩的二十四岩沿水仙岩顺流而下,山水相映,奇峰逼岸,美不胜收,有“小漓江”之称。远看对河岸边,似乎站立着一隻魁武高大的雄狮在河水溪流中,有供游客游览的各种游艇和船隻。在上清溪仙水岩诸峰的悬岩绝壁上,佈满各种形式洞穴,有100多座,相传为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越国人岩墓悬棺,葬位高度20到50米。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与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和秀美的碧水丹山风景,构成龙虎山的三大亮点。人们把追求仙境的道教文化连系在一起,称这一奇异景观为“仙岩”、“仙棺”、“神仙仿古升棺表演∶峭壁前有几根粗绳直通百米高的山顶,阁前水面停放一条小船,放着棺木。完棺棺尔山顺船成木木后顶绳、。安至锣顺下绳放洞鼓绳来布在穴与下一置洞口鞭来人完内,炮两至成,三声人洞后至人齐至口,此合鸣船,从崖力,上再山葬将升。从顶图、文资料来自网络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