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品酒发现生产中的问题,从而指导生产和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所以说品酒是指导生产、新产品开发和质量把关的重要手段,是确认名牌产品(名优酒)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品酒验收,可以及时地确定产品等级,便于分级贮存,同时还可以掌握酒在贮存过程中的演变情况和老熟规律,了解不同酒质在贮存中变化情况。
品酒是检验勾兑和调味效果快速而灵敏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勾兑技术和调味技术的重要基础条件。
品酒可以辨别市场上假冒伪劣等白酒商品,是打假防伪的手段。
为了提高我公司品酒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品酒方法,把好产品质量关,特制定本标准。
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白酒品评的环境、条件、方法、步骤、标准、规则和品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清香型白酒的品评。
⑵引用文件
GB/T 10345 — 2007白酒分析方法
《白酒生产技术全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沈怡方着
《白酒品酒师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赖高淮着
1.品酒的环境与条件
1.1品酒的环境
品酒室要求光线充足、柔和、适宜,温度为20—25 C,湿度为60%左右。恒温恒湿,空气新鲜,无香气及邪杂气味,无震动和噪音。
品酒室内应有专用的品酒桌,在桌上铺有白色台布,还应有品酒杯、水杯、痰盂等。
1.2品酒条件
⑴品酒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
品酒员的品评能力、思想觉悟和业务知识水平决定了品酒的结果。品酒员要求感觉器官灵敏,经过专门训练与考核,符合感官分析要求,熟悉白酒的感官品评用语,掌握相关香型白酒的特征。
⑵品酒员要严格遵守品酒规则(见4)。
⑶要有良好的品酒环境(见1.1 )。
⑷对品酒容器的要求
品酒杯的大小、色泽、形状、质量和容量的大小等会对品评结果产生影响。品酒杯应为无色透明、无花纹、杯体光洁、厚薄均匀的郁金香花形的高脚杯,容量为60ml左右,盛酒量为1/2 — 2/3,外形和尺寸应符合GB/T 10345 — 2007 中品酒杯的要求。
⑸品酒时间
我国的品酒时间,在实践中一般认为在上午9 —11时,下午3—5时较适宜。在饭前挤时间,饭后立即品酒或周末品酒都会影响品评结果。
⑹酒样温度
酒样的温度对香味的感觉差异较大。一般人的味觉最灵敏温度为21 — 30C . 为了保证品评结果的准确,要求各轮次的酒样温度应保持一致。一般在品酒前24h就必须把品酒样品放在同一室内,使之同一温度,以免温度的差异而影响品酒的结果。
⑺酒样的编组
酒样编组一般从无色到有色;酒度由低到高;香型由清香、米香、其他香型、酱香、浓香型的顺序;质量由低到中高档。对于在实践生产中,分级贮存时品评的原酒酒样和小样勾调的酒样编组可以适当的放宽,以方便生产为主。
2.品酒的方法与步骤 2.1品酒的方法
明评又分为明酒明评和暗酒明评。明酒明评是公开酒名,评酒员之间明评明议,最后统一意见,打分并写出评语。暗酒明评是不公开酒名,酒样由专人到入编号的酒杯中,由评酒员集体评议,最后统一打分,写出评语,并排出名次顺位。
暗评是酒样密码编号,从倒酒、送酒、评酒一直到统计分数、写综合评语、排出顺位的全过程,分段保密,最后揭晓公布评酒结果。
⑴一杯品评法:先拿一杯酒样1,品后取走,再拿一杯酒样2,续评,要求1、2两酒样是否相同,主要训练和考核评酒员的记忆力(再现性)的灵敏度。
⑵二杯品评法:一次两杯酒样,一杯是标准酒,另一杯是酒样,评出两者是否有差异(如无差异、有差异、差异小、差异大等)及各自的优缺点,也可能两者为同一酒样。
⑶三杯品评法:一次三杯酒样,其中两杯是相同的,要求品出哪两杯相同,不同的有何差异,以及差异程度的大小如何。可提高评酒人员的重现性和辨别能力。
⑷顺位品评法:将几种酒样(一般为五杯左右)分别编号,然后要求评酒员按酒度的高低或酒质的优劣,顺序排位,分出名次。
⑸记分品评法:按酒样的色、香、味、格的差异打分,写出评语。目前多采用100分为满分,其中色10分,香25分,味50分,格15分。
2.2品酒的步骤
白酒的品评主要包括:色泽、香气、口味和风格 4个方面。具体品酒的步
骤如下:
白酒色泽的评定是通过人的眼睛来确定的。先把酒样放在评酒桌的白纸上,用眼睛正视和俯视,观察酒样有无色泽和色泽深浅,同时做好记录。在观察透明度、有无悬浮物和沉淀物时,要把酒杯拿起来,然后轻轻摇动,使酒液游动后进行观察。根据观察,打分并作出色泽的品评结论。
白酒的香气是通过鼻子判断的。当酒样上齐后,首先注意酒杯中酒量的多少,把酒杯中多余的酒样倒掉,使同一轮酒样中酒量基本相同之后才嗅闻其香气。在嗅闻时要注意:
⑴鼻子和酒杯的距离要一致,一般在1 — 3cm。
⑵吸气量不要忽大忽小,吸气不要过猛。
⑶嗅闻时,只能对酒吸气,不能呼气。
在嗅闻时按1、2、3、4、5顺次进行,辨别酒的香气和异香,再按反顺序进行嗅闻。经反复几次嗅闻的情况,香气突出的和气味不正的首先确定下来,之后再对香气相近的进行对比嗅闻,最后确定闻香结果,写出评语。
白酒的口味是通过味觉确定的。先将盛酒样的酒杯端起,吸取少量酒样于口腔中,品尝其味,并反复品尝辨别,最后打分并写出品尝结果。在品尝时注
意:
⑴每次入口量要保持一致,以0.5—2ml为宜。
⑵酒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应保持一致,一般停留10s左右,仔细辨别其味道, 然后咽下或吐出。
⑶酒样进口后,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体验酒的香味:一是蠕动法或振动法,利用上、下嘴唇的来回张闭,使酒液在口腔中运动;二是平铺法,酒进口后,立即将酒液平铺于舌面,把嘴闭严,让酒气充满口腔。
⑷酒样下咽后,立即张口吸气,闭口呼气,辨别酒的后味。
⑸品尝时,先按闻香的好坏排队,先从香淡的开始品尝,由淡而浓,再由浓而淡反复几次,注意把爆香和异香的酒放到最后品尝。
⑹品尝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3次。每次品尝后用水漱口,防止味觉疲劳。
根据色、香、味的品评情况,综合判定白酒的典型风格。
3.品酒标准
3.1品酒标准的主要依据
品酒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产品质量标准。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0345 — 2007 中感官评定的要求,并以我公司产品质量标准为依据而制定。
3.2品酒标准
根据GB/T 10345 — 2007中感官评定的要求,将白酒的品酒标准分述如下:
1.色泽:
少量样品于口中,以味觉器官仔细品尝,记下口味特征
4.风格:
通过香和味的品评,综合判断是否具有该产品的风格特征,并记录其典型性程度。
3.3记分标准
记分标准采用100分为满分,其中色10分,香25分,味50分,格15分
1.色泽(10分)
无色透明 +10分
混浊 -4分
沉淀 -2分
悬浮物 -2分
带色(除微黄色外) -2分
2.香气(25分
具备本香型特征 +25分
清香较纯正 -1分
清香正 -2分
清香较正 -3分
清香尚正 -4分
清香欠正 -5分
清香带异香 -4分
清香较弱、放香不足 -3分
有不愉快的气味 -3分
3.口味(50 分)
具有本香型口味特点 +50分
欠绵软 -2分
欠回甜 -2分
淡薄 -2分
冲辣 -3分
后味短 -2分
后味淡 -2分
后味苦 -3分
涩味 -5分
焦糊味 -3分
辅料味 -5分
稍子味 -5分
杂醇油味 -5分
糠腥味 -5分
其他邪杂味 -6分
4.风格(15分)
具有本香型的特有风格 +15分
风格较明显 -2分
风格尚好、一般 -3分
错格 -5分
偏格 -5分
4.品酒规则
⑴品酒员一定要休息好,充分保证睡眠时间。要做到精力充沛,感觉器官灵敏,有效地参加品酒活动。
⑵品酒期间,品酒人员不得擦香水、香粉和使用香味浓的香皂。在品酒室内不得带进有芳香性的食物、化妆品和用具。
⑶品酒前半小时不准吸烟。
⑷品酒期间不能饮食过饱,不能吃刺激性强的影响品酒效果的食物,如辣椒、生葱、大蒜以及过甜、过咸、油腻大的食品。
⑸品酒时要注意安静。要独立思考,暗评时不许相互交谈和互看品评结果
⑹品酒期间和休息时不准饮酒。
⑺品酒员要注意防止品评效应的影响。
⑻品完一轮后要休息半小时,以恢复味觉。
5.品酒术语
我公司生产白酒为清香型白酒,所以本标准所指品酒术语只是针对清香型白酒而言。
5.1色泽
无色,晶亮透明,清亮透明,清澈透明,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灰白色,乳白色,微混,稍混,混浊,有悬浮物,有沉淀,有明显悬浮物。
5.2香气
清香纯正,清香雅郁,具有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谐调的复合香气,清香较纯正,清香较正,清香尚正,清香欠正,有清香,清香较小,清香不明显, 清香带浓香,清香带酱香,清香带焦糊气味,清香带异香,不具清香,其他香气,糟香等。
5.3 口味
绵甜爽净,绵甜醇和,香味谐调,自然谐调,酒体醇厚,醇甜柔和,口感柔和,酒体柔和,香醇甜净,清爽甘冽,清香绵软,爽冽,甘爽,爽净,入口绵,入口柔,入口平顺,入口冲、冲辣、粗糙、糙辣、暴辣,落口爽净、较净、尚净、欠净,尾净,落口杂,落口杂味较重、重,后味短,后味淡、寡淡,后味杂、稍杂,有杂味,邪杂味,杂味较大,有杂醇油味、酒稍子味、焦糊味、乙醛味,涩、稍涩、微涩、微苦涩、苦涩、苦、后苦,稍酸,较酸,过甜,生料味,辅料味,霉味,异味,刺喉,刺舌等。
5.4风格
风格突出、典型,风格明显,风格尚好,风格一般,典型性差,偏格,错格,具清、爽、绵、甜、净的典型风格等。
附录:
附录1 :各类香型白酒风格描述
1.浓香型白酒
窖香浓郁,绵甜爽洌,香味谐调,尾净味长。
2.清香型白酒
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
3.酱香型白酒
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
4.米香型白酒
米香清雅,入口绵柔,落口爽净,回味怡畅。
5.凤香型白酒
醇香秀雅,干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
6.其他香型白酒
香气舒适独特,香味谐调,醇和悠长。
附录2 : GB/T 10345 —2007白酒分析方法5感官评定(见下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