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 ******* 人工挖斜井穿越施工方案 ( C1 版) 监理批准人 C1 A 版本 2008/04/19 2008/04/11 日期 可用于施工 用于报审 文件状态 批准日期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目 录
1.0 工程概况 .............................................................................................................................. 1 2.0 编制依据 .............................................................................................................................. 2 3.0 施工主要工序 ...................................................................................................................... 2 4.0 主要工序及施工方法 .......................................................................................................... 2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4.11 4.12 4.13 4.14
施工准备 ........................................................................................................................... 2 测量放线 ........................................................................................................................... 3 作业带清理 ....................................................................................................................... 3 施工便道修筑 ................................................................................................................... 4 作业坑开挖 ....................................................................................................................... 4 斜井开挖 ........................................................................................................................... 4 管段预制平台修筑 ........................................................................................................... 5 管道预制 ........................................................................................................................... 5 管道包裹 ........................................................................................................................... 5 预制管段连头焊接 ....................................................................................................... 6 管道安装就位 ............................................................................................................... 6 硅套管安装 ................................................................................................................... 6 回填 ............................................................................................................................... 6 地貌恢复 ....................................................................................................................... 6
5.0 主要材料与设备 .................................................................................................................. 6 5.1 5.2
主要设备 ........................................................................................................................... 6 主要材料 ........................................................................................................................... 7
6.0 质量控制 .............................................................................................................................. 7 7.0 安全措施 .............................................................................................................................. 8 8.0 HSE措施 ............................................................................................................................... 8 9.0 应急措施 .............................................................................................................................. 9
1.0 工程概况
本标段干线线路全长97、4Km,单管敷设,设计压力为8MPa,管径为φ660mm,材质为X65,设计输量1500万吨/年。本标段管线在河南省郑州境内敷设,线路起点为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县CG001桩,线路终点为新郑县CJ009桩。管道线路自西向东经巩义市-荥阳市-新郑市-新密市,其间斜井穿越多达42条。详见列表:
*****斜井穿越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穿越类型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桩号 CG003 CG020 CG020 CG023 CG028 CG082 CG096 CG112 CH028 CH037 CH037 CH047 CH058 CH065 CH069 CH081 CH095 CH095 CH099 CH097 CH097 CH108 CH108 CH109 CH109 CH113 CH113 CH114 CH114 CH119 里程(m) 长度 0.3178 4.3053 4.4527 5.005 6.2763 17.305 21.0825 24.8011 4.3782 6.035 6.1 7.55 10.2006 11.106 12.1245 14.95 19.5 19.434 20.313 19.8699 19.95 22.0361 22.1534 22.356 22.4674 23.2394 23.35 24.3651 24.4341 26.4528 40 55 82 41 46 92 46 60 84 71 72 80 107 60 54 52 71 72 93 86 86 66 75 66 40 95 67 54 21 44 高差(m) 12 22 22 14 12.5 44 13 12 48 32 32 35 44 30 26 26 29 29 32 30 30 34 31 24 24 30 26 12 9 25 行政区域 巩义市 巩义市 巩义市 巩义市 巩义市 巩义市 巩义市 巩义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共10页 第1页
*****斜井穿越统计表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穿越类型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斜井 合计 桩号 CH133 CH133 CH133 CH140 CH140 CH145 CH151 CH154 CI006 CI007 CI015 CI040 里程(m) 长度 31.7 31.8 31.887 34.0434 34.15 35.3527 36.2304 37.0347 2.0453 2.6182 4.7551 10.1982 50 51 53 30 51 30 116 44 62 27 74 32 2598 高差(m) 31 29 32 20 20 15 40 14 18 17 31 10 行政区域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荥阳市 新密市 新密市 新密市 新密市 2.0 编制依据 2.1 《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线路施工技术要求》 线-L170 2.2《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69-2006 2.3《人工挖斜井施工技术措施》(C版) LZC-PO-M-GC-PF-0011 2.4《斜井施工技术专题研讨会议纪要》 2008.04.04 2.5《斜井施工程序》 LZC-PO-M-GC-PF-0015
3.0 施工主要工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施工便道修筑→作业坑开挖→斜井开挖→预制平台修筑→二接一管道预制→管道包裹→预制管道的连头焊接→管道安装就位→回填→水工保护→地貌恢复。
4.0 主要工序及施工方法
4.1 施工准备
4.1.1 在进行与设计图纸文件不符的斜井施工前,进行相应的工程变更手续。
4.1.2 在进行斜井施工前,按程序上报施工方案,经EPC项目部和监理分部批准后才能组织施工。
4.1.3 为了减少由于人工开挖所产生的安全风险,对于70米以下和受地形和地质条件限制不能采用定向钻钻孔的斜井,采用人工开挖方式。在开挖之前,进行施工变更。
共10页 第2页
4.1.4 根据设计现场交桩的具体位置,通过详细的现场勘察,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的施工验收标准,并结合拟投入的施工设备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 4.1.5 开挖前,对开挖的土质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不能满足开挖要求的土质不能进行开挖作业。同时在开挖过程中,应对土质情况随时跟踪监测,先采取小断面试探,在保证土质完整坚实的基础上再开挖成需要的断面。
4.1.6 根据批复的施工方案进行进场道路的修筑和作业场地的平整,调运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进场。
4.1.7 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做好需用各种材料的采购拉运工作。 4.1.8 制作必要的警示标志。 4.2 测量放线
4.2.1 管道中心线:结合图纸,通过对转交点的复测,确定出管道中心线。
4.2.2 斜井坡度:根据对斜井穿越段内各个特殊点原始地面高程的测量和现场实际地形地貌情况而确定,同时还要确保斜井穿越段管道与两端自然段管道能够正常顺利、连接。 4.2.3 确定冲沟段斜井坡度时,一般只需要对斜井上下两个端点高程进行测量。 4.2.4 确定黄土坡段斜井坡度时,除对斜井两端高程进行测量外,还需对台阶之间的接点(埋深最小点)进行测量。
4.2.5 作业坑位置:选择在保证能进行溜管作业的同时,还应保证周围有足够的场地便于堆放物料和弃土。
4.2.6 溜管及预制场地,施工便道占地边界线:在确定出管道中心线、斜井坡度和作业坑位置后,再对其进行确定。 4.3 作业带清理
4.3.1 施工前业主要组织施工单位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施工作业带内 地上、地下各种建(构)筑物、作物、树木、水塘等附着物进行清点造册,施工作业带的清理应在放线完成并办理好征地手续后进行。
4.3.2 施工作业带的平整、清理应遵循保护农田、果树、植被及配套设施。 减少或防止水土流失的原则。
4.3.3 根据扫线地段地形地貌,采取相应的机械(推土机、挖掘机)或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清理,以保证施工机具顺利通过。
4.3.4 山区丘陵段对施工作业带内及附近有可能危及施工作业安全的滑坡、崩岩、岩堆等
共10页 第3页
彻底清除或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证施工设备的顺利进出。 4.4 施工便道修筑
对于施工设备不能直接进入施工现场的地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修筑施工便道。 在冲沟顶部施工设备一般不能直接进入,可利用附近小型冲沟或山间小路修筑施工便道。
在斜井作业施工前,首先要进行作业坑的开挖,井口的大小为坑底中心线两侧各3m,长为5m,深度上保证该点的设计埋深;斜坡道宽度上保证手推车和预制管段的顺利输送,坡度20°~25°。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该作业坑可通过机械挖掘完成。 4.5 作业坑开挖
在斜井作业施工前,首先要进行作业坑的开挖,井口的大小为坑底中心线两侧各3m,长为5m,深度上保证该点的设计埋深;斜坡道宽度上保证手推车和预制管段的顺利输送,坡度20°~25°。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该作业坑可通过机械挖掘完成。 4.6 斜井开挖
施工作业时,可从斜井的底端或顶端进行开挖。斜井底端可通过手推车将挖出的土方直接送至洞口外的堆土区,斜井顶端将卷扬机通过钢丝绳与手推车相连,带动手推车从洞里向洞外行走,从而将挖出的土方送至洞外的堆土区,为了确保手推车顺利将土送到洞外,在松土过程中,需有一人始终扶着小车,以控制小车行走方向。
在施工过程中,并通过仪器等手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同时采取严密的安全措施,具体实施情况做如下介绍: 4.6.1 斜井开挖施工要点: 4.6.2 质量控制
a、走向控制
开挖前,在斜井开挖段不需要动土的表面上打木桩定出斜井方向。洞口形成后,在洞外斜井方向的延长线上打一排木桩,间距以1m为宜。并用细线将木桩相连控制斜井方向。开挖达到一定长度后,将洞外控制的方向引到洞壁上方,并同样打一排木桩,用细线相连以控制斜井的开挖方向。
b、坡度控制
对最初掏挖的斜井洞口段采用一起控制坡度。在逐渐掘进过程中,在洞壁侧面钉一排木桩用细线相连控制坡度。该线坡度即为斜井坡度,开挖过程中随时测量此线与地面的垂
共10页 第4页
直距离,即可准确控制坡度。 4.6.3 安全措施
a、洞内照明:在洞外设置发电机,向洞内供电照明。
b、安装支护棚:在入洞口2米内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在洞内挖掘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临时移动支护措施,长度2米,以保证安全作业空间。
c、洞内通风:为保证洞内工作人员呼吸畅通,在洞口放置一台鼓风机,通过尼龙管向洞内供气,随洞开挖一起向内延伸。
d、洞内通讯:在洞内外各配置1部对讲机,保持通讯畅通。
e、其他措施:在洞外作业坑搭设遮雨棚,防止雨水进入洞内;在遮雨棚外设置挡水墙,并沿墙挖排水沟;每天施工后及斜井施工完成后等待溜管作业期间,将洞口封堵,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对于不能及时完成管道穿入的斜井,应对洞口进行防雨水保护。
4.7 管段预制平台修筑
在斜井施工期间,在距离井口一定距离的作业带上平整出一块管段预制场地,并在斜井开挖结束后,在井口周围清理修整出溜管作业场地,为确保溜管作业施工安全,溜管场地要保持一定平整度和大小。 4.8 管道预制
4.8.1 在沟上焊接的管段和喷砂设备能够进入地段,焊口的除锈作业必须采用喷砂工序进行,除锈质量达到Sa2.5级,对于特殊地段真正不能满足喷砂要求时,可采取电动钢丝刷除锈,除锈质量达到St3.0级。
4.8.2 斜井内的管道采用溜管法穿入,为了保证焊接质量,避免组对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斜井内的管道采取在地面上整体焊接穿入的方法,吊装穿入时其吊点不少于2点,避免管道受到弯曲应力。在受地形限制,对于大型吊装设备不能进场和斜井较长无法满足吊装时,在洞口进行斜向组对,在地面采取临时固定支撑的方式进行单根管的组对焊接,最多不能超过二接一。并严格按照管道施工工艺进行管道的焊接、无损检测和防腐,以确保管道焊接和防腐质量。在斜井特殊施工地段,为了保证穿管组对时施工的连续性,在焊道冷却到自然温度后进行检测作业。当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进行防腐和穿管施工。 4.9 管道包裹
溜管作业过程中,管道防腐层和收缩套最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在溜管前,在焊口处
共10页 第5页
增加牺牲防腐套,用8mm橡胶板将管道包裹,并用铁丝捆扎。同时为便于管线下沟,外表在包裹竹片,用铁丝捆扎结实。 4.10 预制管段连头焊接
在进行管道连头焊接之前,首先将预制好的第一个二接一管段的一端(斜井底端方向)焊制封头、吊耳,然后用吊管机(加长杆)直接将该预制管段吊放到斜井内,当第一个预制管段尾端接近洞口时停止溜管,在用设备吊第二个二接一管段,在作业坑内进行连头焊接作业。管线较长,在接完第二个二个一管段后还需要焊接,可重复以上方法直至达到要求长度。
4.11 管道安装就位
在进行预制管道连头作业的同时,作业坑外用带卷扬机的推土机通过钢丝绳与管端相连,一方面,起到固定管段的作用,以确保管段连头焊接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起到就位管道的作用。管段连头并经检测、防腐合格后,在吊管机的配合下,利用推土机进行溜管作业,随着推土机卷扬的运转,钢丝绳慢慢打开,管段缓缓滑入(或被牵引)斜井内,直到到达预定位置。 4.12 硅套管安装
在进行主管道穿越前将硅套管固定在主管道一侧,在主管道穿越的同时,将焊接完的套管带到斜井内。 4.13 回填
管道安装就位后(光缆敷设完成),在斜井顶端井口把细土填入洞内,使土由上向下再洞内填充,并充满洞内。
如果回填土不实,向洞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加快沉降。
斜井两端采用3︰7灰土进行回填,坡顶灰土用量为90m3,坡脚灰土用量为66m3,适当用水进行沉淀,并采取措施进行夯实。 4.14 地貌恢复
由于采用斜井施工,水工保护及地貌恢复工程量大大减少。只需要进行管道焊接预制场地和施工便道处的地貌恢复保护即可。
5.0 主要材料与设备
5.1 主要设备
共10页 第6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设备名称 吊管机 焊接工程车 推土机 挖掘机 发电机 小型汽油发电机 鼓风机 卷扬机 对讲机 小车 安全支撑架 经纬仪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个 台 1 1 1 1 1 1 2 1 4 2 若干 1 备注 带卷扬机 洞内照明 洞内通风 倒运土 装土 洞内支护 测量 5.2 主要材料 序号 1 2 3 4 5 6 7 材料名称 钢板 钢管 尼龙管 五彩布 线绳 木桩 编织袋 规格 4×1、2×2mm ∮50 ∮50 单位 数量 张 m m ㎡ m 根 条 5 550 450 7000 2100 200 400 备注 6.0 质量控制 6.1质量控制,在进行穿越测量过程中,应认真测量并绘制穿越断面图,掌握斜井穿越断面情况。
6.2严格控制点测量,对控制点高程和坐标进行严格定位和控制。 6.3施工过程中,穿越轴线应严格按设计施工。
6.4操作坑开挖时,为防止塌方,基坑开挖完后必须进行适当支护。 6.5穿越施工时,管顶埋设应满足设计要求。
6.6主管道的质量控制按照主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要求进行。
共10页 第7页
6.8每施工1.0米进行一次方向测量,发现偏离应立刻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处理。
7.0 安全措施
7.1冲沟穿越前,应根据斜井段的地质.地形情况,结合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并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7.2开工前,清理现在不稳定土方。
7.3施工现在设置警示带,防止闲散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7.4管道预制场地选择地势开阔,稳定的区域,临近冲沟一侧加设防护拦,防止物体滚下冲沟。
7.5进行卷扬机、推土机起重作业前,必须对施工机械进行详细检查。 7.6吊装作业由专人进行统一指挥。 7.7及时回填管沟、封堵洞口。
8.0 HSE措施
8.1斜井施工应作为安全标准工地建设的重点,认真编制工地安全实施标准,全面规划,合理安排,规范指挥行为、作业行为和现场生产设施,实施标准化管理。
8.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要按照《规范》、《安规》和设计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科学选定开挖、支护、衬砌方法和工艺,制定详细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补充完善,并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8.3软弱土层、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地段斜井,应组织技术论证,确定掘进、支护方案。 8.4洞内通风管、照明线、输电线、运输道路要统一规划,加强维修,做到布设整齐,状态良好。机械设备要固定存放位置,料具堆码整齐,专人负责保管。
8.5洞内施工应由值班领工员统一指挥,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开挖和运输作业,减少交插和相互干扰。
8.6临时支护应以设计文件和规范为准,一般情况下最大距离不大于5m。
8.7改变临时支护类型、标准,必须经项目经理部审批,设计、监理同意。严禁施工现场自行降低支护标准。
8.8洞内通风系统应做出设计,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定期测试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通风设施制定维修使用制度,专人负责。通讯设备应优先安排,保证及时供应到位。 8.9洞外都应设置宣传标语和警示标志,使作业人员随处可见,提高“三不伤害”的安全
共10页 第8页
防范意识。
8.10专职安检人员每班都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尤其是要注意加强对围岩和临时支护状态的检查,不放过任何微小变化,并应逐级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提请领导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施工技术部门要认真做好临时支护变形的观察、量测,并认真做好记录和数据处理工作,据以修正支护参数,改进施工方法。
8.12斜井施工应制定作业指导书、防坍塌抢险预案和环境保护方案,配备必要的抢险机械、物资,明确组织和人员分工,出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减少影响和损失。
8.13合理安排作业人员的文化、物质生活,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工地现场要配备必要的现场抢救药品和器材。
8.14施工便道修筑平坦坚固,吊管机和推土机作业中行走、停放在坚固的便道上。 8.15所有参加开挖、穿越施工人员要穿戴好劳保工服和鞋。现场配备应急车辆和药品。时时关注天气预报。
8.16洞口处搭设遮雨棚并开挖防排水沟,防止雨水进入洞内。 8.17洞外设置发电机,通过电缆向洞内提供足够的照明(或矿灯)。
8.18穿越开挖过程中洞口处设专人与洞内随时保护联系,有异常情况人员立刻撤出。 8.19人员开挖作业时合理调整作业时间,以保证人员体力和吸收新鲜空气。
8.20随时根据开挖进度,搭设支撑架(按设计、施工技术要求),防止土层坍塌伤人。 8.21每天施工作业完毕时,必须有专人看守设备。防止设备、零件被盗,洞口封档严实,防止其它人员进入洞内等。
8.22斜井穿越过程中洞口须设专人指挥,遵章操作,指挥时不得站立管线太近,如有异常,立即停止。
8.23吊车、吊管机操作手必须执行吊车、吊管机操作规程,作业时注意了望四周是否有人,查看管道重量是否超过吊管负荷、吊管带是否良好。
9.0 应急措施
9.1开挖前编制应急预案,并进行高风险识别,处理措施等等,安排有施工经验的人员担任洞口指挥员。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急救常识培训。
9.2送风管不得停止充气,遇有严重塌方专务人员及时启动话机通话,保证信号及时传送
共10页 第9页
到洞口指挥人员,准备营救。
9.3操作前确保洞口有医疗人员值守,建立与医疗机构电话通讯联络方式,值班车辆不得离开现场。
9.4紧急状况响应步骤:
发生事故后,大声喊:“出事故了!”并停止所有机械设备运转;
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展开救援工作,迅速摸清事故根源和地点,并立即通知现场指挥人员和HSE部门;
HSE部门接到事故报警后立即到现场组织扑救,并拨打120电话; 报警时一定要讲清楚事故根源地、位置、洞内人数; 接到报警后,HSE部立即通知义务人员到达现场组织抢救; HSE部组织人员按照疏散图指示及时疏散留在现场的工作人员; HSE部人员随时与项目部保持联系,如需送往医院治疗立即通知项目部; 对伤者实施急救措施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HSE部人员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做好现场情况上报工作。
共10页 第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