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段碎石道床道岔的施工与整体道床道岔铺设基本相同,差别在于道床类型的不同。在施工前测量人员应放样出道岔位置,并定设木桩,标出道岔前后及岔心位置,并在木桩上标出道碴摊铺厚度。道碴摊铺采用自卸汽车运输,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进行整平,整平完成之后用小型压路机对道床面进行分层碾压,直至设计标高位置,再用人工将堆放在周围的道岔枕木按照要求摆放到道床面上进行铺设及钉道工作。
1.碎石道床道岔施工工艺流程
碎石道床道岔施工工艺流程详见:碎石道床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图。
道岔钉设或上扣件 拨道维修 质量检查 施工准备 岔料装运及卸车 散布岔枕 散布并连接钢轨 碎石道床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图
5.2.8.2.碎石道床道岔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根据车辆段情况,提出道岔铺设材料表,编制施工计划和铺岔作业指导书。明确道岔铺设作业所需的劳动力及工器具的配备,并组织调遣到施工现场,并对所铺道碴,按有关规定进行自检。
2.道岔材料的装、卸、运
a).岔料装运采用5t~10t载重汽车,钢轨、轨枕、零配件分别装车,并将道岔类型、辙叉角号数、左右向以及岔心编号等用白油漆分别在钢轨、配件箱上标注清楚,同时应将尖轨与基本轨捆牢装车。
b).岔轨料装好车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捆扎加固,对装运长钢轨和长岔枕的车辆,要按长大货物运输的规定加设标志。
c).运至施工地点后,使用吊车卸车。卸车时,要首先确认岔料上的标识与现场岔心编号的类型,辙叉号数及左右向一致后,再逐一将岔料按序卸下。
3.散布道岔枕
岔枕按标准图检尺,并将长度标在每根岔枕上,然后按序依次排摆,并在直向一端取齐。必须注意长岔枕的摆放位置。
4.散布并连接钢轨
按标准图中钢轨排列顺序从岔头起,先直股后弯轨顺序散放,然后连接钢轨,并拨正位置,再用起道机将钢轨打起方正岔枕。
5.钉道
应先铺直股,直股钉完后,拨正拨顺,然后以直股为基准,用轨距道尺和支距尺量出各部位轨距及曲线支距,由转辙部分、导曲线、辙叉部分顺序钉联。
6.拨道整修
道岔钉设完毕后,按中线桩将道岔拨到设计位置,按照验标要求,对道岔各部位进行整修。
7.质量检查
检查材料数量、道岔位置、轨距、扣件安装、导曲线支距、附带曲线支距、轮缘槽宽度、尖轨密贴程度等项目是否符合规定。
5.2.8.3.质量控制
1.道岔结构件、轨枕、配件等均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外观及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数量齐全。
2.道岔铺设后,应符合以下要求:
a).铺设位置正确,基本轨、尖轨、辙叉及配件铺设符合标准图。 b).转辙器搬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在转杆连接处,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不得大于2mm,尖轨无损伤,尖轨顶面宽50mm以上断面处,不低于基本轨顶面1mm。
c).轨距允许误差:装有控制设备的道岔,除尖轨尖端处为±1mm外,其余各部均为+2mm、-2mm。辙叉心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查照间隔)不得小于1391mm,翼轨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距离(护背距离)不得大于1348mm。
d).道岔的大方向与其连接线路的中线一致,与道岔偏差不大于30mm。 e).导曲线应圆顺,支距正确,其误差不得大于2mm,连接曲线用10m弦量,
连续正矢量不得大于3mm。
f).接头处轨面高差和错牙不得大于1mm,轨缝实际平均与检算值误差控制在±2mm,岔头或岔尾接头相错量不大于20mm。
g).基本轨落槽、滑床板平直,滑床板与尖轨间有2mm以上空隙者,不得多于1块。
h).道岔铺设完毕,应串碴找平,逐步捣固,全部滑床板应在同一平面上,轨面应平顺,在道岔全长内高低差不得大于4mm。导曲线不得有反超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