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6 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6期 3讨论 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脾气虚症状如食少纳呆,食后腹胀等。基方中 党参擅补脾胃之气,白术补气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其 中参术相合,益气补脾之功著,苓术为伍,除湿运脾之效彰,二 药合用,脾气充则有化湿之力,湿浊去自有健脾之功,共同发挥 益气健脾渗湿的作用,共为君药。山药益气补脾,兼能补益肺 肾,平补三焦,莲子肉补脾涩肠,又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二 药助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厚肠止泻;炙甘草益气和中,调 和诸药,用为佐使。诸药配伍,补中焦之虚,助脾气之运,渗停 聚之湿,行气机之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本文结果显 示,治疗后治疗组的FEV 、FEV /FVC与P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在改善中医证侯总有效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O.05),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相比 较,在咯痰、自汗、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异常中医证侯改 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侯改善上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 慢性阻塞性肺病已经成为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 病和心脏病的严重慢性病。但在慢阻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 升的同时,仍有许多人对这一疾病感到陌生。慢性咳嗽往往是 慢阻肺的首发症状,患者最初的表现是间断性咳嗽,早晨较为严 重,逐渐会发展为早晚或整日都会咳嗽。在咳嗽的同时,部分患 者还会伴有咯痰 】。在中国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是吸烟,但并 非唯一的风险,非吸烟人员和戒烟多年的人群也可能出现肺部气 流阻塞。另外,职业性粉尘和化学性吸入,大气污染,室内空气 污染,妊娠及儿童时期影响肺部发育的因素,如儿童呼吸道的反 复感染皆会引发慢阻肺疾病。由于慢阻肺发病初期患者常无明显 不适,甚至近1/3的慢阻肺患者早期无症状,从而也极大增加了 早期诊断的困难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 组副组长姚婉贞教授介绍,慢阻肺患者首先出现间歇性或无咯痰 的慢性咳嗽,但患者往往因不重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等到气 短、上下楼梯或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等标志性症状,甚至发展 到日常生活也“喘不过气来”时,疾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度以上 了。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西药结合治疗能在改善慢性阻 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状况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提 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包括B.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和茶碱类药物。由于茶碱类 药物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且疗效较好,在我国使用较多。沙美 特罗即为一种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其与糖皮质激素替卡松具有协 4参考文献 [11] Richard L,ZuWallacL Donald A.Salmeterol Plus Theophy’Iiin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J]. 同作用。替卡松能够减少炎性细胞渗出,抑制上皮细胞的增生及 基底膜的增厚,减轻气道炎性反应。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个病名的记 Chest,2011,119(6):166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2):453. [3】王玮,康健,王秋月,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时低氧血 症的发生和预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21(10):348. 载。但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特点,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 “肺胀”、“喘证”、“痰饮”、“咳嗽”等疾病范畴。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肺、脾、肾虚为本,以痰 【4]陈宝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研究的进展[J1.国外医学呼 吸分册,2003,23(2):22. 浊、瘀血为标。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发作期以标实为要。故在缓 解期主要以补益肺、脾、肾之虚损为主。补益之法,多种多样, 【5]马明华,李玉明,乔爱军,等.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 肺功能相关性研究【J】冲华实用医学杂志,2003,3(15):165. 采用补脾益肺之法进行治疗,即是依据中医虚则补其母的理论而 制定的治疗法则。在本文治疗组中,参苓白术散主要治疗脾虚泄 泻患者,也可治疗肺脾气虚所致咳嗽、咯痰等患者。其机理在于 【6]马明华,张韵琴,李玉明,等.糖化血红蛋白与肺源性心脏病肺动 脉高压间关系的研究【J】.武警医学,2011,2(2):66. [收稿日期:2013一O1一lO编校:苏建东1 补脾益肺,使肺气充盛,则咳嗽、咯痰、喘气症状可得到改善, 中西药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的分析 吴春梅(广东省高州市荷花镇卫生院,广东高州525258)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女性不孕症病例80例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O例, 两组都于月经周期第5天给予克罗米芬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服用加味桂苓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O%,对照组有效率 为75.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的妊娠率分别为65.0%和3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05)。结论:中医认为肾虚、肝郁是导致排卵障碍乃至女性不孕症的主要病因病机,中西药结合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女性不孕症;克罗米芬;加味桂苓汤 女性不孕症不同于普通妇科病,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通常 较长。在发生原因中,多为输卵管引起,其次为子宫原因和宫颈 原因Ⅲ。不过往往引发不孕的病因不止一种,而是多种病症交织 在一起,不经过全面严谨的检查,是难以辨别病因的 。在治疗 吉林医学20l3年2月第3_4卷第6期 1097 上,中医认为肾虚是此病的基本病因,应立足补肾,同时配合疏 肝 ;西医主要认为此病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轴以及与下丘脑有 关的内分泌腺体间的正常调节失去平衡,治疗以诱发排卵为主。 表2两组治疗后妊娠情况(例) 文章为此具体探讨了中西药结合治疗 胜不孕症的临床效果,现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一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女 明显上升趋势。女性不孕给广大女性带来的无尽的烦恼,也使她 们的家庭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不孕症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先 性不孕症病例共80例,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卵泡成熟障碍诊断 标准;年龄在20~36岁之间已婚,患者有生育要求;病程为 1~4年之间,包括原发和继发不孕患者。年龄21~34岁,平均 (28.89±2.36)岁;病程1—4年,平均(2.63±0.55)年。原发不孕 67例,继发13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fr4o ̄J,两组病 例来源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都于月经周期第5天起开始给予克罗米芬 (法地兰,高特制药有限公司)服用,首次剂量50 mg/d,连服 5 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服用加味桂苓汤,组方:桂枝15 g、茯 苓15 g、丹皮15 g、桃仁15 g、白芍15 g、柴胡15 g,煎药室煎 制,每剂浓缩至200 ml,均分为2袋,中午与下午口服。两组都 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①疗效判断,显效:正常宫内妊娠或经子宫输 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畅,造影剂弥散良好;有效:造影示通 畅度有改善或通而不畅,造影剂弥散不良;无效:造影示输卵管 通畅程度无变化。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② 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的妊娠情况。 1.4统计学处理:使用软件为SPSS 20.0,总体疗效与妊娠情况 采用× 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5.O%,对照组有效率为 75.O%,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O.05)。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判断(例) 2.2妊娠情况:随访1年,两组的妊娠率分别为65.0%和37.5%,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一般来说,女性过Y30岁,生育能力逐渐下降,不孕不育呈 天发育不全和后天疾病感染,其中个人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造成不 孕的主要原因【5】。 在具体病变中,输卵管过长或狭窄,输卵管炎性反应引起 管腔闭塞、积水或粘连,均会妨碍精子、卵子或受精卵的运行, 都会导致女性不孕症;宫颈管先天性异常、闭锁或狭窄、息肉、 糜烂、肿瘤、粘连等均可影响精子通过,是造成女性不孕症的原 因;先天性无子宫、幼稚型子宫及无官腔实性子宫等发育不良或 畸形,都会影响女性生育能力,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炎性反应、宫腔粘连等,也都是造成女性不孕症的原 因。通过连续的B超检查,可动态地观测卵巢以及子宫内膜的变 化,判断有无排卵。而且,阴道B超的检查更精确和直观。 在治疗中,克罗米芬是当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诱发排卵药。 加味桂苓汤是桂枝茯苓丸在原方基础上去白蜜、加柴胡,原药 物剂量不变,改丸剂为汤剂形式。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肿瘤 作用、调节性激素、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治肝纤维化、抗 脑缺血、镇痛、抗炎等作用。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 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1年,两组的妊娠率分别为65.0%和37.5%,两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中医认为肾虚、肝郁是导致排卵障碍乃至女性不孕症 的主要病因病机,中西药结合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4参考文献 [1】方玮.桂枝茯苓胶囊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9, 30(3):210. 【2】赵小鸟.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中医辨证治疗[J].河南中医,2003, 23(4):37. 【3]肖云芳.疏通散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300例[J].河南中医 药学刊,2012,17(5):53. [4】马先雄,胡文雅,涂俊萍.中西医结合治疗90例排卵功能障碍的临 床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9):92. [5】董翠玲,王豫红.中西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23例 [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24(3):62. [收稿日期:2013一O1—10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