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商务日语 实训课程体系的建立 欧小林方志娟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 广东・广州 51051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4.cnki.kjwhb.2016.12.035 摘要在高职院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合理的商务 求为导向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内实训课程。 日语实训课程体系,能使实训课程成为理论课程的有力补 那么对于商务日语专业来说,对口的企业有哪些?企业 充,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机会。但同时也要保 的需求具体指的是什么?如何根据企业需求建立合理的实 持学校教育的独立和纯洁,分析和判断企业需求的合理性。 训课程体系呢? 关键词企业需求商务日语实训课程合理性 2调研 The Establishment of Enterprise Demand-driven Business 为了更好地把握以上几点内容,笔者与同事利用暑假 Japanese Training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 对东莞博恒达模具有限公司、东莞天艺膜材有限公司、佛山 leges//Ou Xiaolin,Fang ZhOuan 普拉迪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蓝姆汽车设备有限公司、广 Abstrac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establishment of en— 州锦衣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佳天美广州国际旅行社有限 terprise demand—driven business Japanese training curriculum 公司等有商务日语人才需求的多家公司及广东省商业厅、 can make training courses become a strong complement to the 东莞网商会等部门和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邮件问卷调研, theoretical courses.and provide good opportunities fnr training 并举行了座谈会。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ies.But we must maintain the indepen— 通过调研,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对口 dency and purity of school education,analyze and judge the ra— 的就业单位多是日资企业、外贸公司、旅行社等;但毕业之 tionality of enterprise demand. 后真正从事与商务日语相关职业的人数的比例并不高。其 Key words enterprise demand;business Japanese;training course 次,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有不同的要求。简单 system;rationality 来讲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日资企业和旅游行业对员工的日 语口语和书写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日语达到国际日本语N2 1引言 级以上水平;部分大型企业有本科学历要求,且日语水平必 据笔者统计,截至2015年6月,广东省共有25所高职 须达到国际日本语N1级水平。另外,如果有汽车、模具等专 院校开办了商务日语专业(方向),可以说商务日语课程是 业知识作为辅助的话,将有助于/I ̄,N就业。第二,外贸行业, 当下所有高职院校绕不开的必修课程。由于日语学习难度 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跨境电商行业,对员工的外语水平要 大、在校学习时间短、顶岗实习时间长,要求本专业不仅要 求没有第一类企业高;但要求有一定的外贸知识,能熟练操 制定详细合理的理论课程授课计划,还要不断思考和更新 作各类外贸交易平台;能用日语或英语与外国客户进行邮 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件、电话等形式的简单沟通;有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力等等。 年)》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 除了以上专业方面的素质之外,在与各企业的经理、人 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事主管等进行的座谈会上,企业人士特别提出了几点希望 从纲要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企业参与办学的重视,其中校企 员工能够具备的素质。 合作、顶岗实习是企业参与办学的主要方式。学校为了给企 第一,对外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在产品宣传、与外幽客 业培养能够快速且良好地开展工作的员工,多会以企业需 户交流或谈判的过程中,对他国的文化礼仪、风俗习惯的了 基金项目: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商务类日语专业校内实训课的研究》(编号: SKKT一14112,负责人:方志娟);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专业认同感”调查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研究》(编 号:YJw2014—018,负责人:欧小林)。 作者简介:欧小林(1986一),男,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日语教育。 80 总第371期 2016年l2月(中) ||r叙毛f‘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_37 1 December 2016(B) 解至关重要。以广州锦衣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 主要面向13本开展婚纱、晚礼服订做业务。因为日本的毕业 季是3月,所以在每年的3月份,公司会在其网店开展毕业 晚会礼服的优惠活动。同时,牢牢抓住日本人在婚礼、音乐 会、毕业晚会等各场合均会仔细挑选不同晚礼服这一特点, 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和促销活动,取得良好销售成绩。可以 说,如果不知晓货物目标销售国的社会文化,很难高质量地 完成本职工作。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仅要扎 实掌握语言技能,对他国的文化、社会现状都要有深入的了 其次是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实训课程教学计划,认真 指导,严格考核。从教学计划整体来看,相比理论课程的课 时,实训课程的课时还很不足;所以只有制定紧凑合理的教 学计划,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教学计划 的重点包括实训科目、指导方式、考核方式等。从企业需求 角度来看,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有的放矢,开设的实训课程 要能切实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指 导教师必须认真进行实训指导,严格考核学生的实训成果。 最后是课后活动:丰富课堂之外的时间,通过多形式的课后 解。 第二,良好的沟通能力。不管是面对面的交流还是邮件 来往,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外贸公司在遇到不能按 时交货、货物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灵活地进行说明和应 对,如何将损失控制在最小,如何维系与外国客户的持久贸 易关系等等,都考验着外语学习者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在13企或外贸类公 司工作,面临着工作压力大、文化摩擦强、工作时间长等问 题,要求员工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在较好的日语 能力基础上,企业同样非常看重学生的适应性素质、对企业 的归属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能力。比起在校学习,在接触实际工 作时,每天获取的信息量大增,不仅要求对所学知识的灵活 运用,还要不断吸收和更新新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接受新事 物的能力和学习能力跟不上工作节奏,将会对工作以及自 信心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企业人士认为良好的学习能力和 不断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3分析 综上所述,对商务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企业需求大致 可概括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外国文化的深入了解、良好的 沟通能力、良好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等 等。那么应该如何建立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这些 能力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师资、教学计划、课外活动三 方面着手。 首先是师资方面:借助企业人士力量,弥补实训师资不 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学单位,教师可以说 是最重要的“器”。然而,因为长期在校工作的教师多拘泥于 课本及理论教学,缺乏企业实战经验,不能很好地完成实践 性强的实训课程指导,所以实训课程中企业教师的加入可 以弥补学校教师的不足。在企业合作办学、顶岗实习等制度 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聘请企业人士进入课 堂,为学生带来第一手的行业资讯。方志娟(2015)提出“校 企合作,共同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借助企业人 士的力量,“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 向,明确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性知识”。企业教师是学校教师 的有力补充,是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企业需求的有效方式, 值得在实训课程中推广。 作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课 内时间有限,很多教学活动和作业需要学生课后完成;以小 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实训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很好地借助课后 活动来加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以笔者的学校为例,由于理 论课时多用来学习日语和商务知识,缺乏13本文化相关课 程。于是利用实训课程及课外时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 指定教材,并制作PPrI’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发表。通过这种形 式的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学和信息搜索能 力,弥补理论课程的不足。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商务 日语实训课程体系,有其可行性和有效性。高职院校主要目 标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教学过程中多利用实训课程、顶 岗实习等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虽然在实训课程体系的建立中积极引入企业需求有其 积极的一面,通过实训课学生能掌握企业需要的某些必要 技能,企业也可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看起来是双赢,但是 笔者认为必须分析和判断企业需求的合理性。何杨勇 (2011)在文章《为了企业的需求?——对高职校企合作的 深层思考》中提出,“企业的需要有合理不合理,有真实和虚 假,有正确和错误,需要经过选择、改造、创新之后才能成为 校企合作的课程目标”。也就是说,企业需求只能作为学校 课程体系建立的参考之一,学校必须保持教育层面的独立 与纯洁。同时,也必须看到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日新月异的变 化,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大学生,而不是 简单机械地培养满足当下企业需求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何杨勇.为了企业的需求?——对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层思考[J].职 教论坛,201 1(15):41—45. [2]端木文娟.基于企业需求的网络营销课程实训体系的建立[J].中 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151—152. [3]方志娟.探讨日语人才需求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应用型日语人才 培养方案的制定[J].职业教育,2015(1):69—71. 编辑李金枝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