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学科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记录卡

来源:榕意旅游网
语文学科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记录卡(表二)

时间:2012年10月23日 主持人:李海河 主题: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教育 生成原因及背景: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但长期以来,教育一直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能力智力的培养,造成了人的情感世界的荒芜,精神家园的失落,个性的残缺不全,造成了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不完整。从对全国21所学校的839名教师所作的调查看,教学实践中重知识轻情感的现象十分普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中。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而语文课文恰恰具备这样的优势。 “阅读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教育”就是根据课标理念,针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重知识忽视情感教育的现实提出的。 活动过程: 一、进行课堂观察。 作课课题: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斗笠》。 作课教师:五年级二班语文教师魏静 二、由李海河校长说明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研讨活动步骤(1、由主讲教师作课,其他教师进行课堂观察;2、由主讲教师说明教学设计意图及课后反思;3参与领导及教师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堂观察展开研讨,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4、由主持人做总结发言;5、将研究活动相关材料整理归档。)并对本次教研活动生成的原因及背景做简要说明。 三、由主讲教师分别说明教学设计意图,并结合课堂预设的展开和生成情况进行课堂反思。 四、参与领导和教师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堂观察展开研讨,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五、由李海河校长做总结发言。 六、参与教师上交教研相关材料(包括:理论学习资料、作课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意图说明、整理后的发言材料等),及时整理归档。 评议反思: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的开展,参与领导及教师们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而语文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情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而且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深入研究措施: 1、继续加强对“阅读教学中渗透实施情感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研讨、交流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寻找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研究成果的积累。组织、引导教师围绕研究课题撰写教学课例及论文。 地点:文明路小学视频教室 参加人员:全市部分语文教师及业务领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