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补中益气汤。
2实热;(阳盛血热)清经散。
3肝郁血热;丹栀逍遥散。
4虚热;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
1血寒;温经汤。
2虚寒;艾附暧宫丸。
3血虚;大补元煎。
4气滞;乌药汤。
三、先后无定期:
1肝郁;逍遥散。
2肾虚;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举元煎。
2血热;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3血瘀;失笑散加血余炭、茜草、益母草。
五、月经过少:
1血虚;滋血汤、小营煎。
2肾虚;归肾丸。
3血瘀;桃红四物汤。
4痰湿;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血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2阴虚血热;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七、痛经:
1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2寒凝胞中;阳虚内寒、温经汤加附子、艾叶、小茴香。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
4气血虚弱、圣愈汤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5肝肾虚损;调肝汤
八、经间区出血:
1肾阴虚;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33血瘀;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归肾丸加鸡血藤、首乌。
2气血虚弱;人参养营汤
3 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枳壳。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阴滞;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
1血热(虚热)保阴煎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2实热;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
3血瘀;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
4肾阳虚;右归丸去当归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
5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去牛膝。
6脾虚;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大枣、乌賊骨。十一、经行乳房胀痛:
1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加茯苓。
2肝肾阴虚;一贯煎。
十二、经行发热:
1血热内盛;清经散加益母草。
2肝肾阴虚;两地汤。
3气血虚弱;补中益气汤。
4瘀热壅阻;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十三、经行头痛:
1血虚;八珍汤加枸杞、首乌。
2肝火;杞菊地黄丸加苦丁茶、夏枯草、白疾藜。
3血瘀;通窍活血汤。
十四、经行身痛:
1血虚;当归补血汤加鸡血藤、白芍、山茱萸。
2血瘀;趁痛散加鸡血藤、桑寄生。
十五、经行泄泻: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六、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清肝止淋汤。
2肺肾阴虚;顺经汤加牛膝。
十七、经行口糜:
1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
2胃热熏蒸;凉膈散。
3脾虚湿盛;甘露消毒丹。
十八、经行风疹块:
1血虚;当归饮子。
2风热;消风散。
十九、经行眩晕:
1血虚;归脾汤加枸杞、制首乌。
2阴虚阳亢;天麻钩藤饮。
3脾虚挟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蔓荆子。
二十、经行浮肿:
1脾肾阳虚;苓桂术甘汤加补骨脂、川芎、巴戟.
2气滞血瘀;八珍汤加泽兰、茯苓皮.
二十一、经行情志异常:
1肝气郁滞;逍遥散。
2痰火上扰;生铁落饮。
二十二、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左归饮加制首乌、龟板。
2肾阳虚;右归饮合理中丸。
3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于丸加熟地。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1脾虚;完滞汤。
2肾阳虚:内补丸。
3湿热下注;止带方。
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5阴虚夹湿:知柏地黄汤。
二、带下过少
1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2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半夏、陈皮、竹茹、乌梅。
二、妊娠腹痛:
1血虚: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首乌、桑寄生。
2气滞;逍遥散
3虚寒:胶艾汤加巴戟、杜仲、补骨脂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三、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
2气血虚弱;胎元饮
3血热;保阴煎或当归散。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堕胎、小产
1胎堕难留:脱花煎或生化汤加益母草。
2胎堕不全:脱花煎加人参、益母草、炒蒲黄。
五、滑胎
1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
2肾阳亏虚:肾气丸去泽泻加菟丝子、杜仲、白术。
3肾精亏虚:育阴汤
4脾肾虚弱:安奠二天汤
5气血虚弱:泰山磐石散
6血热:保阴煎合二至丸加白术
7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六、胎萎不长:
1气血虚弱;胎元饮。
2脾肾不足;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3血寒宫冷:长胎白术散加巴戟天、艾叶
七、子满
健脾利水,养血安胎。鲤鱼汤加黄芪、桑白皮或当归芍药散
八、子肿
1脾虚: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2肾虚:真武汤或肾气丸
3气滞: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
九、子晕
1阴虚肝旺:杞菊地黄丸加石决明、龟甲、钩藤、白蒺藜、天麻。2脾虚肝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钩藤、丹参、蔓荆子。
3气血虚弱:八珍汤加首乌、钩藤、石决明
十、妊娠小便不通:
1气虚;益气导溺汤。
2肾虚;肾气丸去丹皮、附子加巴戟天、菟丝子。
十一、妊娠小便淋痛
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车前子。
2心火偏亢:导赤散加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加味五苓散。
产后病:
一、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
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或参苏饮
3血瘀:生化汤加味或桃红消瘀汤
4血虚: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
二、产后腹痛:
1气血两虚:肠宁汤或内补当归建中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
2瘀滞子宫:生化汤加益母草或散结定痛汤或补血定痛汤
三、产后身痛:
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秦艽、丹参、鸡血藤
2风寒:独活寄生汤或趁痛散、防风汤
3血瘀:身痛逐瘀汤加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
4肾虚:养荣壮肾汤加秦艽、熟地黄
四、产后恶露不绝: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2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
3血热;保阴煎加益母草、七叶一枝花、贯众
五、缺乳:
1气血虚弱;通乳丹。
2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
3痰浊阻滞:苍术导痰丸合漏芦散
六、产后抑郁:
1心脾两虚:归脾汤或养心汤或茯神散
2瘀血内阻:调经散或芎归泻心汤
3肝郁气结:逍遥散加夜交藤、合欢皮、磁石、柏子仁七、产后小便不通:
1气虚;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桔梗、通草、茯苓或春泽汤。2肾虚;济生肾气丸或金匮肾气丸。
3血瘀:加味四物汤或小蓟饮子
八、产后小便淋痛
1湿热蕴结:加味五淋散加益母草或八正散或分清饮
2肾阴亏虚:化阴煎或知柏地黄汤
3肝经郁热:沉香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
1气滞血瘀;香梭丸或大黄蛰虫丸
2痰湿瘀滞;苍术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
4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二、阴挺(子宫脱垂):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杜仲、续断
2、肾虚;大补元煎加黄芪
三、不孕:
1肾虚;
(肾气虚)毓麟珠
(肾阴虚)养精种玉汤
(肾阳虚)温胞饮或右归丸。
2肝气郁结;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3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
4瘀滞胞宫;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四、阴痒:
1肝经湿热;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
2肝肾阴虚;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藓皮。
五、阴疮:
1、热毒;龙胆泻肝汤
2、寒湿: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