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安全措施方案
施工方:
本工程为建筑住宅室外亮化工程,主要工作都在高空作业,在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主要工程有:脚手架搭拆、塔吊上安装、屋面工程等,基本贯穿了施工的整个过程。为预防高处作业事故的发生,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结合我司历年来高处作业施工经验,特制定本安全措施方案。
一、安全技术措施
1.一般性技术措施:
(1)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叫高处作业。进行高处作业施工,应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围栏、挡脚板、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施。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主要受力杆件,必须通过力学计算,满足施工使用要求后搭设。
(2)高处作业前,工程工程部应对安全防护设施进出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工程部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安全设施使用完毕需拆除时,设警戒区,派专人监护。拆除时先上后下,禁止上下同时拆除。
(3)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高处作业前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教育,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特殊工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
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技术教育。
(4)高处作业人员应尽可能的选用熟练工人,且经过体验合格后方可上岗。工程部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个人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带和使用。建立劳保用品发放登记卡,并在实物上作标记。工程部组织人员半月进行一次劳保用品检查,做记录;班组长班前班后检查;个人在施工过程中自检。发现有损坏,立即更换。
(5)高处作业人员应配有工具袋,工具、螺丝、焊条、及零星废料头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完工后,随人及时带回地面。高处处禁止摆放任何未固定的物件,以防坠落。
(6)高处作业中的走道、安全通道要保证畅通,物件、余料、废料不得任意乱置,更不得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用绳子系住,做到工完场清。
(7)高处作业所用工具、材料严禁投掷,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中间须设隔离设施。
(8)用于高处施工的机械设备,进场前由工程专业人员进行仔细检查,确认完好才准许进场,并有设备完好登记卡,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应进行记录。
(9)高处作业应设置可靠扶梯,作业人员应沿着扶梯上下,不得沿着立杆与栏杆攀登。
(10)在雨天确需高处作业时应采取切实可靠的防滑措施,当风速在1.8m/s以上和雷电、雷雨大雾气候条件下,不得露天高处作业。
(11)高处作业上下应有联系信号或通讯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
2.针对临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等处,设置防护栏杆。
(2)在楼梯口及梯段边,安装临时护栏。顶层楼梯口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3)施工用脚手架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安设防护栏杆。地面通道上部装设安全防护棚。
(4)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5)临边防护栏杆杆件的规格、连接要求以及搭设施工,应符合规范要求。
3.针对攀登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用于现场施工的登高和攀登设施。现场登高应借助建筑结构或脚手架上的登高设施,也可采用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进行攀登作业时可使用梯子或采用其他攀登设施。
(2)高处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载不大于1100N。当梯面上确需作业且重量超过上述荷载时,按实际情况加以验算通过后方可实施。
(3)高处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梯子的上端设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5°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30cm为宜,不得有缺档。
(4)高处固定式直爬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梯宽不大于50cm,支撑采用不小于L70×6的
角钢,埋设与焊接确保牢固。梯子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1.5m高的扶手。
(5)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5m为宜。超过2m时,加设护笼,超过8m时,设置梯间平台。
(6)高处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7)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二、高处作业时应注意的事项
1.发现安全措施有隐患时,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必要时停止作业。
2.遇到各种恶劣天气时,对各种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校正、修理使之完善。
3.搭拆防护棚和安全设施(包括搭拆脚手架、塔吊),需设警戒区、有专人防护。
4.严禁高空作业人员酒后作业。
三、安全教育与训练
针对各高空作业工程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高空作业安全知识。
1、管理人员先教育:提高管理者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高空作业安全法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2、岗位教育:对高空作业工人进行公司、工程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同时,尽量选用有高空作业经验的熟练工人,确因工程进度需要使用新工人时,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经教育合格后才准进入岗位。
3、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和训练:高处作业的特种作业主要包括架子工及机械操作人员(塔吊的搭拆、操作人员)。对高处特种作业人员,除一般性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经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教育训练,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准上岗作业。
4、安全技术交底:在高空作业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一步熟悉本工种、本岗位的专业安全技术知识。针对高处作业如:脚手架搭设前和拆除前、塔吊安拆前等。
四、安全检查及奖罚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的重要方法。
1.定期安全检查:每周一次进行安全大检查。针对高处作业有联系的安全隐患重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在每月安全通报中重点强调。
2.专业性检查:组织专人对存在高处作业工种的施工过程进行专业性跟踪管理、检查,发现隐患及违规作业及时提出要求整改,必要时停工整改。
3.经常性安全检查:在高空作业前与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每日对高空作业设施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实现安全生产。
4.针对上述安全检查,要讲科学、讲效果,管理人员要做到人性化管理。实际操作中,发现事故隐患及违规作业时不及时整改的,不要盲目训斥,因高处作业违规操作本身就存在坠落的危险,如你盲目训斥会造成作业人员心理紧张或心情不稳定,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或坠落。所以管理人员要对当事人讲解事故隐患及违规作业的危害性,促使作业人员认识安全作业的重要性。使当事人从心里服从你的管理。对经多次提出,屡教不改者,根据有关安全奖罚条例进行处罚,重者驱逐施工现场。
施工方:
签字盖章:
日期: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潘宏亮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anHongliang'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
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