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去年的8月写在自己华工资料本封面上的唯一一句话。 本来不想写啥考研经验的,从3月27复试完到现在,一直都处于游荡和无所事事的状态,很是堕落,估计是因为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的缘故吧,呵呵。这些天很多学弟学妹咨询我关于华工考研的事情,所以还是决定写点什么,一来权当是纪念了,二来跟大家分享下自己的考研经验吧。
我是长沙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建筑学,二流的一个学校,很二流的建筑学,但是我相信每个学校都有好学生,只要肯努力没什么不可能。先说说我的初试情况吧:英语51,政治66,建筑设计快题126,建筑历史与建筑构造108,总分351,排名第四。考建筑学,尤其是华工的建筑学,最重要的就是快题,这也是华工最重视的科目。其次是外语,因为外语是很卡人的一个科目,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外语没过而光荣牺牲。再次是建筑历史与建筑构造,最后是政治。 ……
政治我报了个班,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紧跟任汝芬,肯定得高分”,我本人觉得报个班比较省心,教材会发,而且只用跟着老师的安排走就行了,免得自己复习没有头绪,最后十几天集中记忆一下重点就OK了。但是如果大家不想报也可以,自己买任汝芬的序列一到序列四,按书前面的指导进行复习也是不错的,一来省钱,二来免去了跑来跑去上课之苦。政治从10月份开始复习都来得及(早一点就9月吧,太早了没必要),重点是通看教材,理解性记忆,最后再来个考前冲刺就一切OK了,政治这东西,一般不会不过的。
考研过程:
我是从9月份才正式开始准备的,8月的时候到华工实习了一个月,主要工作以打杂,PS,CAD为主。不仅熟悉了华工的环境,而且从老师和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回学校以后就正式开始复习了。快题是每周一次,我们年级考研的同学都集中在一起画,画完互相点评打击,气氛还算不错。每画三四次可以集中找老师来点评。快题这种东西就是熟能生巧,时间可以慢慢赶上来,质量也会越来越高。很多同学都是经过这么多次的历练,短短3个月,快题就达到了很不错的水平。不要怕自己的快题现阶段不够好,只要坚持每周一次,十几次画下来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每天的生活很是规律,基本是早上8点起床,8点30左右到图书馆,上午先看英语再看建筑史,下午看政治再看构造,晚上做英语真题,画画建筑史或者构造的图,也顺便练练手。总之时间得分配得规律点,各部分都要顾到。考研的生活还是很累的,所以记得劳逸结合啊,我当时中午一般会睡一会,免得下午钓鱼。累了会跟同学聊聊天,看看大师作品集或者自己喜欢的闲书,偶尔出去逛逛,打场球,或者约几个人去K歌发泄一下,都是不错的选择。(呃。。。我承认我的考研生活还是蛮滋润的。)其实考研没想象中那么累,每天规律点,按部就班的复习,坚持下来肯定没问题的。最主要的还是效率,学习的时候还是集中精神,看不进去不如就干点别的,等静下心来再好好看,总之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到了考试前几天,复习得也该差不多了。。。这时候就大致翻翻书,挑些重点难点加强记忆,练练手,做做英语真题,背背政治所谓的押宝题也就差不多了。考试的时候别紧张,要相信自己平时复习的内容就是要考的内容,轻装上阵,所向披靡。 考完了其实也没啥感觉,只是精神一下子松懈了下来,也没有想象中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觉。然后就是玩,回家过年。。。成绩出来还是别人通知我的,然后就去查了分,分数和感觉差不多,英语虽然感觉很差但是貌似改卷老师很大方,竟然51,出乎意料。。。快题比我感觉低了点,不过貌似今年给分都不是很高,快题第一是128好像。其他两门就没感想了。
复试时间是在网上公布的,3月27,比去年早,因为太懒散了所以我基本没怎么准备,大家不要学我。复试考三门:笔试(四小时快题),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语;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语是一起进行的。我是提前两天到广州的,提前一天去考场看了下,就在建筑学院,画了几个图练练笔。。。第二天就考试了,上午快题下午面试,时间安排得很是紧凑。28号早上张榜(呃,华工真是速度,有效率我喜欢)。今年的复试快题还算有陷阱的,有三块地供选择,一个在山顶,一个在山腰有山溪穿过,一个在山脚临湖面,山脚那块基本是平地,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了那块,比较保险吧。本来我也准备选山脚的,后来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决定选山腰那块高差7,8米的地(自虐啊完全是,自作孽不可活。。。),因为平时的练习基本都是平地,所以做得我要死,不过好歹是做完了。考试中途会有老师送中餐补给,一个面包一个鸡蛋(话说那个面包是叉烧面包很好吃啊。。。哈哈哈),不过是没人有时间吃的。做完快题就一点了,回住处休息了一会三点就去面试了。 面试前大家都会被关在多媒体教室里等死。。。老师公布各考场名单,按初试成绩排列(我是四考场第一个,悲剧啊。。。)然后就等着各自考场的老师来把自己领走。站在考室门口的时候还是有点小紧张的,进去有一个英语老师和四个专业老师,齐刷刷地坐在我对面。拷问开始,先是英语老师提问,我因为是第一个运气太背,被老师问了一长串英语问题,大概听懂是问对建筑的理解和看法以及选择它的原因,无奈我比较懒,只准备了一段自我介绍,于是针对这个抽象的问题只能一顿胡说,说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这也是直接导致我应英语口语刚及格的原因。(据在我后面进去的几个同学说后来那英语老师就直接用中文说:随便自我介绍一下吧,呃~我好命苦啊)结结巴巴答完了英语问题,转移到四个专业老师那继续拷问,还好这个我不怕,据去年的学长说一般会拿出你的初试快题挑刺,不会问其他构造历史方面的问题。结果老师把我的复试快题给拿出来了,呃。。。要我讲解一下,又问了我几个关于坡地建筑的问题,不过还好最后对我快题的评价是“不错,挺有想法的。” 复试完了第二天一大早就张榜了,初试成绩,复试各科目成绩都清清楚楚写在上面,很是透明。然后初试和复试综合总分排名,我复试笔试83,专业面试81,英语60,最终总排名第六。
看了表就选导师了,最好是提前有联系或者接触,华工的好老师很多,每个老师都很公正,所以想选谁就大胆选吧。
后两天就体检,到处玩玩,拿了调档函就踏上了归途。至此,我的考研生涯告一段落。 火车离开广州站的时候,突然感觉到留恋和感谢。留恋考研那些充实而规律的日日夜夜,留恋研友们互相鼓励,共同前进的日子;感谢考研让我们成长,让我们体验到一段为了梦想而奋力前进的人生历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