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循环日记,我们班的孩子并不陌生。一年级下学期,我就在班里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尝试让学生写循环日记,并利用第二天晨会时间进行交流读。学生现场以手势打分,我也当场点评,孩子们兴趣盎然。
今年这种做法被年级推广,日记本也专门进行了设计,更受学生欢迎。回想当初做法,仅仅是想让学生养成动笔习惯,不至于到三年级作文时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对于内容并没什么要求,学生什么都可以写,只要是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想到的,学到的……一天丰富多彩的生活,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一定要注意写日记的格式,即写上日期,星期几,天气等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样做还带来不少好处。
一、 巧点评,多受益。
写日记是一种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恒心力才能坚持下来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对日记保持积极性,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的评价。评价中我坚持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主,同时对学生涉及到的某些事情适时进行思想方面引导。我们的评价分两方面,一是学生评价,即做为听众的大多数学生当评委,评价标准是展示读的同学声音洪亮,内容能听明白。当学生读完自己的日记后,台下听的学生就依据这一标准用手势打星,最高为五颗星。二是老师评价,我的评价一方面是在学生评价基础上,就高不就低当场给学生本上得星。另一方面是语言的引导,一年级侧重对学生朗读声音及字体点评,对写的内容是否
吸引人不做评价。经过半年的时间,学生基本上都能大方的站上讲台自信地读自己的文章。这对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起到子一定作用。今年进入二年级,点评中开始对写作方法进行渗透。对活用课本中优美词句的学生提出表扬。这一做法,无形中使学生在写作时都注重运用积累的好词句。
另外在展示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交流了思想,进行了自我教育,并在学习上、思想上增强了内驱力。做为老师也便于发现问题,指点迷津,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很有威信的柯含写了自己因为早上起的晚,慌慌张张将衣服穿错的一件小事,总结时写到,大家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不要像我一样马虎。虽然当时大家都觉得很可笑,但在此后连续几天中,写日记的同学都开始反思自己的身上的一些缺点,并提醒大家注意不儿相同的错误。同学之间平等而平和的交流胜过老师专们的思想教育。
每进行一轮写作,总结小组得星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在宣布得星多少的同时,我也对每组此轮比赛突出优点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奖励。当然这一评价要采用积极的评价语言,使每个小队感到,只要我们在某方面一努力,我们小组就能成为最棒的。此做法不仅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而且每个学生在写时也都特别重视,无形中对写作水平也是一种促进。
适时的点评不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教师的思想引领,可谓一举多得。
循环日记在操作过程中评价使其发挥了更大作用,但家长背后的支持必不可少。
二、 付爱心,重合力。
我常用船和桨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学校及家长的关系。如果学生是船,那么家校就好比两支桨。少任何一支桨,船都不会顺利前行,同样,双方用力不均,那结果船也只能在原地打转。
实施循环日记之初,目标很简单只是培养动笔习惯,让学生感觉写文章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能写好。但随着学生年级增高,学生日记内容增长,词汇量增大,评价中对条理性,词语运用就加大了倾斜力度。家长的有效参与对学生写作水平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利用好家长资源,使其与老师间形式教育合力?本学期,面对部分学生在日记中条理不清这一问题,我积极引入家长资源共同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首先,请学生将要写的事说给家长,让家长能够听明白,写过后再读、修改。其次,我们请每周五轮到写的日记的学生家长翻看本组队员一周内写的日记,并进行有针对性评价。这样做有几个优势:一、学生说、读的过程中也是对事情先后、详略的一个梳理的过程,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二、家长评价避免了老师评价时的晕轮效应,学生会有新鲜感,认同感。三、作为家长能通过横向比较,发现自己孩子的优势与不足,引起关注并促进家长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多数家长能从不同的视角,发现学生们的优点并对小队给于积极鼓励,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进一步激
发写作热情。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不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在整个开展循环日记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一个作用——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参与热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