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优能财神镇青松煤矿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
情况及检查分析
(2017年7月份)
青松煤矿 2017年8月1日
0
会 审 表
文件名称:
职 务 矿 长 总 工 姓 名 职 务 技术(地测) 通 防 姓 名 安全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会审意见: 安全科长 调度主任 施工单位 1
赫章县优能财神镇青松煤矿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
情况及检查分析
一、工作情况分析
2017年8月2日, 我矿总工程师冯恩阳组织生产技术科、安全科、通风科、机电科等业务科室的相关人员,对我矿7月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和管控效果进行了一次检查分析,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的调整,对管控措施和施工设计做了检查分析。把符合我矿实际的管控措施进行梳理,经青松煤矿安全风险管控领导小组对矿井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确认,我矿共辨识出199项危险源,其中重大危险源3项,较大危险源9项,一般危险源187项。危险源分布如下: 序系统类别 号 1 通风系统 2 采掘系统 地测防治水系3 统 4 机电运输系统 5 综合管理类 总计 重大危较大危险险源 源 1 2 2 3 0 0 0 3 0 4 0 9 一般危险源 24 46 22 60 35 187 合计 27 51 22 35 199 对设计的1203补充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进行了安全风险
2
专项辨识,共梳理出该采面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源3项,较大安全风险5项。并对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管控措施。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回采波及的含水层主要是其老顶,顶部含水极弱的砂岩含水层,透水性好,一般情况下干燥无水,局部可能会有少量的封存静水,造成顶板偶有少量淋水,水量小于0.2m/h,该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无直接补给关系,对回采的影响较小。分析认为底部含水层对该工作面的开采基本没有影响。本工作面不接近老空水,该面无其它直接涌水(突水、淋水)水源。预计该面正常涌水量为0.2m/h,最大涌水量0.6m/h。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对采面回采工作无大的危害,危险源性质一般。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于2013年5月提供的《赫章县青松煤矿K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以及贵州省矿山安全科学研究院文件(黔矿安院突出论证字[2013]13号)“关于对《赫章县青松煤矿K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综合论证评审意见”。矿井在划定的“ABCDEFG”鉴定范围内(详见第三章), K2煤层在+1986m标高以上、无突出危险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2007年6月出具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2号煤层无爆炸危险性,风险一般。
3
3
33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2008年9月出具的《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2号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风险一般。
该工作面无地温与冲击地压等危害,风险一般。
二、重大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
通过分析评判,1203补充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在顶板管理、瓦斯、放炮管理这三个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具体内容及对应的管控措施如下:
1、顶板管理
1.1严格执行煤矿制定的顶板管理办法,专门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各小组成员及各只能部门各尽其职,严格执行管理办法中制定的各项措施,负责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材料准备。顶板管理小组成员必须经常检查井下巷道顶板情况和锚杆、锚索支护质量,并定期实行汇报制度。发现顶板有异常情况危及安全生产时,应将情况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并有权立即停止工作,采取处理措施。
1.2严格按作业规程要求对顶板进行管理和支护,加强顶板支护,防止支护失效或巷道无支护造成冒顶事故,尤其是在顶板破碎,有构造的地段,积极采区措施,确保顶板安全。
1.3顶板事故风险管控技术措施
(1)留设煤柱,在两相邻工作面之间留设20米的区段
4
隔离煤柱。
(2)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加强单体支柱管理,在顶板破碎地段加设木垛数量,确保顶板跨落时的煤壁安全。同时,必须一次性支护到位,尽可能做到保时、保质、保量、保安全。
(3)开采区域内,随时观察顶板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区有效措施并汇报调度室、当班领导。
(4)煤壁侧有人作业时,工作地点上下10米范围内严禁任何人变动支护,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5)顶板跨落会伴随很多隐患或问题出现,现场管理人员随时加强巡视、警戒,如发现淋水加大、掉渣、离层、支柱下沉(钻底)、通风不畅、采空区异常等现象,应及时发出撤人命令,并汇报调度室、监测监控中心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6)工作面过断层时,现场备足过断层的物资材料(如金属网、方木、小料、炸药、雷管等),在工作面敷设2路(供风管路、液压管路)风煤钻打眼和液压管路打设支柱用,在运输巷形成1路压风管路供风镐破矸。
(7)作业前,对不合格支柱和不到位支护进行整改到位,保证工作面支护符合安全要求;严格控制作业规程中对排距、柱距的要求,给有序的工作面一个良性循环的良好环境,确保作业环境安全;搞好矿压观测,做好顶板来压前后
5
的观测记录,对周期性来压进行分析、管控,并结合现场实际计算推进速度和安全推进距离。
2、瓦斯管理
2.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瓦斯防治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专门成立瓦斯管理领导小组,各小组成员及各职能部门各尽其职,严格执行管理办法中制定的各项措施,负责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材料准备。瓦斯防治管理小组成员必须经常检查井下巷道瓦斯情况和矿井通风质量,并定期实行汇报制度。发现通风和瓦斯异常情况危及安全生产时,应将情况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2加强通风。
我矿采用的是反向通风方式,其特点是工作面上隅角附近受风流速度影响,很容易产生集聚瓦斯,影响正常生产安全。每班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随时对上隅角进行瓦斯检查,每班检查次数不得低于4次。每次检查将检测结果及时填写、汇报当班班长、安全员、调度室。
2.3瓦斯事故风险管控技术措施
(1)采煤工作面进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超过0.5%,回风巷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超过0.8%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都必须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2)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
6
时,严禁爆破。
(3)采煤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³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范围内必须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4)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进风巷内必须在瓦斯浓度降至0.5%以下,其它地点瓦斯浓度降至0.8%以下,方能通电开动。
(5)工作面爆破时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即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要认真检查放炮地点附近20m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并执行“三签字”制度,即班长、瓦检员、放炮员三人在“一炮三检”记录本上签字。
(6)工作面初次来压和过断层时,瓦检员必须重点检查工作面有毒有害气体情况,若瓦斯超限,严禁作业。
(7)隔绝瓦斯爆炸措施:
①在1203运输巷和回风巷距工作面100m处各安设一
组辅助隔爆水袋,并随工作面推进而移动。
②隔爆水棚安装质量:棚区长度不小于20m,每平方
米巷道断面不低于200L水量,每排距离为1.5m。每周检查1次水棚的质量、水量、确保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3、放炮管理
3.1我矿为低瓦斯矿井,目前井下只有1203采煤工作面
7
和计划1203补充回风巷,1203补充回风巷。根据钻探成果分析,布置在+2015m标高以上煤层赋存稳定,实际施工中可能遇小的构造。由于是低瓦斯矿井,放炮管理存在麻痹大意,也容易诱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给矿井带来毁灭性灾难。因此,为切实加强我矿掘进、采煤期间的放炮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3.2参与爆破的人员:班组长、瓦检员、爆破员爆破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及“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3.3采面放炮的启爆地点必须设置在防突风门以外的全风压新鲜风流中的临时避难硐室或永久避难硐室内,距离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300m,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实行地面放炮。本工作面先期回采时,爆破地点在1203运输巷临时避难硐室内,随着采面推进,采面距离避难硐室距离接近100米时,将爆破地点移至主斜井距+2014m运输石门40m位置的避难硐室内。
3.4启爆地点必须安设视频监控系统。放炮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规定。放炮时由带班矿长清点作业地点人数,确保放炮作业地点及受影响范围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到启爆地点后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值班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全程监督,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知井下实施放炮。
3.5放炮事故风险管控技术措施
(1)一次装药,一次起爆。工作面执行有困难时,可分
8
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爆破后坚持喷雾降尘。
(2)顶板破碎时,每次起爆2—3个炮眼或者掏放。 (3)井下爆破工作必须由专职爆破工担任。并持证上岗。 (4)爆破工必须依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
(5)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不同厂家生产的或不同品种的电雷管,不得掺混使用。不得使用导爆管或普通导爆索,严禁使用火雷管。
(6)严禁在1个采煤工作面使用2台发爆器同时进行爆破。
(7)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 (8)炮眼深度小于0.6m时,不得装药、爆破;在特殊条件下,如挖底、刷帮、挑顶确需浅眼爆破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炮眼深度可以小于0.6m,但必须封满炮泥。
(9)工作面有2个或2个以上自由面时,在煤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0.5m,浅眼装药爆破大岩块时,最小抵抗线和封泥长度都不得小于0.3m。
(10)爆破工必须最后离开爆破地点,并必须在安全地点起爆。起爆地点到爆破地点的距离不得低于50m。
(11)爆破前,脚线的连接工作可由班组长协助爆破工进行。爆破母线连接脚线、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只准爆破工一人操作。
9
(12)爆破前,班组长必须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方准下达起爆命令。
(13)爆破工接到起爆命令后,必须先发出爆破警号,至少再等5s,方可起爆。
(14)装药的炮眼应当班爆破完毕。特殊情况下,当班留有尚未爆破的装药的炮眼时,当班爆破工必须在现场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
(15)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爆破工、瓦斯检查工和班组长必须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拒爆、残爆等情况。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16)装药前和爆破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严禁装药、爆破:
①工作面的控顶距离不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或者支架有损坏,或者伞檐超过规定。
②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6%。 ③在爆破地点20m以内,未清除的煤、矸或其他物体堵塞巷道断面1/3以上。
④炮眼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散、透老空等情况。
三、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及落实情况
1、针对井下安全生产任务重、种类多、日常作业面广等
10
特点,组织专业人员对管内重点部位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广泛收集我矿近年来发生的安全问题及隐患情况,围绕人员、设备、管理三大要素,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初步确定5个危险类别,199个项危险源。通过深入班组干部职工从思想认识、人员素质、设备质量、现场作业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部学研判风险源,最终确定12个风险源确定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和难点,按照安全风险等级逐项确立199个安全风险点,实现风险数据全覆盖。 2、将各类安全风险点按照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自然条件因素等产生原因进行梳理分类,综合评估其风险概率、风险范围和严重程度,并分别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将风险管理全面融入既有安全制度,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考核等几个方面,修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办法,找准了安全风险管理的切入点。 3、进一步完善安全问题报告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响应人员、时限、流程及应对方案,严格规范报告程序,严肃报告纪律,坚决消除瞒报、迟报现象。迅速将新发现的安全问题纳入煤矿危险源分布图,并根据应急预案规定,适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四、明确风险管控重点,强化现场安全风险控制处置。 1、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确定月度重点工作项目,从客观上查找安全风险源控制点,结合矿井生产任务,分别制定井下安全风险源点控制表和控制措施,下发到班组贯彻落实
11
并认真组织实施,通过检查人员下现场检查和跟班作业检查,规范作业标准和安全卡控措施落实,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2、针对季节更替、设备更新等内外条件的变化和运输生产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分析研判安全风险的变化,动态调整“月度安全风险源点控制表”中的控制点和控制措施,补充修订风险和管控措施,时刻保持把握安全风险源的高度敏感性,确保安全风险管控及时跟进的安全形势。
五、夯实管理基础,规范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措施。 1、按照公司安全风险“三四五九”总体思路,组织人员首先从明确管理职责上入手,按照“逐级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进一步明晰和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消除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严堵安全管理漏洞。其次从落实岗位职责制定上入手,通过修订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范围,将责任落实到各生产岗位和各作业环节。最后从各岗位工作标准上入手,通过修订管理岗位和作业岗位“安全风险危险源分布公示”制度,使每个干部职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都知道按什么程序去做,应当达到什么标准,怎样避免安全风险。
2、截止目前,完成安全制度75个、31个岗位操作规程修订,安全管理文件修改3份,实现了安全危险源公示。以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防止次
12
生、衍生事故的发生。
3、制定《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风险辨识能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增强企业自身的生命力,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
六、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点安全风险源点管控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如工作面遇断层的顶板支护管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管理、1203回风巷的防治水管理与管控措施还有一定差距。通过现场检查,提问作业人员,对基本的控制程序认识不清。工队个别对我矿安全风险源点控制不能及时有效的辨识,造成班组对现场控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危险源辨识能力和安全意识。二是加大考核力度,重点对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问题突出的科室、人员纳入月度考核、干部履责考核,强化人员责任意识。
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即安全风险管控的几点建议 1、加强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控工作。
2、加强采煤工作面通风、瓦斯、爆破作业的安全生产管控工作。
3、加强雨季期间的防治水和隐蔽致灾工作的管控工作。 4、加强月度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与季节更替期间的动态
13
辨识机制的安全管控工作。。
5、加强职业卫生的档案管理和职业病防治的规范管控工作。
6、加强主井胶带运输和副井绞车提升运输的安全运行
管控工作。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