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配套K12】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押题专练

来源:榕意旅游网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专题06 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 )

A.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C.为确立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 【答案】D

【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因果关系混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发展,与题中“该内容反映了”“政治目的”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统治,与题中“该内容反映了”不符,故C项错误;“14世纪时已获得了……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表明是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故D项正确。

2.麦考莱在其著作《英国史》中称赞“光荣革命”是最后一次革命。这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解决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答案】D

3.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业化社会所淘汰。”下列对“旧制度”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旧制度”体现了王在法下原则 B.“旧制度”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C.“旧制度”保障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D.“旧制度”下国王最终“统而不治” 【答案】B

【解析】“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实现了主权由君主向议会转移,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旧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前,而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确立于工业革命之后,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旧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从而保障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成为“虚君”没有实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部门 年份 1801 1831 农林渔牧业 7 550 7 950 工矿建筑业 5 430 11 710 商业运地产房租业 输业 4 050 5 900 1 220 2 200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制内阁出现 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D

5. 1937年,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他乘胜而进,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这主要体现了美国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宪法的哪一原则( )

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 【答案】C

【解析】美国总统在试图以行政权干涉司法权时遭到人民反对,未涉及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人民主权原则指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于人民,终属于人民,与材料观点无关,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原则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故C项正确;材料观点没有涉及自由平等的内容,故D项错误。

6. 1862年《纽约晚邮报》写道:“在美国政府行政系统,总统大胆地乐于承担一切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大家共同负责的想法。从最上边发号施令,要下边行动,有时内阁官员对这些号令并不同意。”出现上述情况是由于( )

A.美国总统的工作作风专横 B.美国总统具有强烈责任心 C.美国内阁实行共同负责制 D.美国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 【答案】D

7.余英时认为:“……英国自从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后,再没有别的暴力革命。美国除内战外,后来也没有再发生大的流血革命。”英美之所以能够避免暴力革命,是因为( )

A.民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B.专制制度的推翻 C.人民对暴力革命的反感 D.人民对民主的向往 【答案】A

【解析】英国、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此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政治权利,缓和了阶级矛盾,因此后来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革命,故A项正确;美国没有推翻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民对暴力革命的态度,故C项错误;对民主的向往与避免暴力革命无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

8.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指出美国共和政体是“对雅典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

A.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 B.赋予了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权力 C.构建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制 【答案】D

【解析】国会是由雅典的公民大会发展而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力是从英国的首相演变而来,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体现了对雅典和英国的继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典民主制中不能体现中央集权,因此不能体现雅典民主制的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9.《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记载:“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 )

A.启蒙运动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B

10. 19世纪中期,法国几乎所有的阶层都经历了怀旧与恐惧的相互交织心态,贵族对恐怖时期的恐惧,激进派对滥用自由的恐惧,农民对回到封建统治的恐惧,以前的官员向往国家过去的伟大,资产阶级年轻一代怀念年轻人掌权的时期,下层阶级怀念曾给他们带来某种家长制保护的旧制度。这说明法国当时( )

A.仍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农业国 B.还没有结束“恐怖”统治秩序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D.已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答案】D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解析】材料与封建农业国无关,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法国大革命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各个阶层的不同主张和意愿,与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巩固无关,反映了法国进入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1.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末,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以确立和完善。其中“光荣革命”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 )

A.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 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得到满足 D.内阁如同第三院,地位重要

【解析】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使得议会掌握立法权,确立了议会主权、王权在下的原则,故A项正确;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非直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B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议会更多的席位,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在1721年,内阁掌握了行政大权,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1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答案】D

13.《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尽管1832年改革是相当保守的,但这次改革毕竟是向着贵族寡头借以垄断国家政治大权的堡垒——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这是因为改革( )

A.改变了贵族把持英国政治的局面 B.防止了英国走向垄断帝国 C.使议会重回国家政治的权力中心 D.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

【解析】1832年的议会改革制定了新的议会选举规则,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故D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项正确。

【答案】D

14.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

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解析】根据题目中众议院的“热”和参议院的“冷”可以得出考查参议院与众议院权力的相互制衡,大州与小州的利益冲突主要在国会代表的比例问题上,故A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参议院与众议院之间的彼此制约平衡,故B项错误、C项正确;南北方的争论焦点在于黑奴问题和关税问题,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15.“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

A.三权分立制

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国会两院制 D.联邦制

【答案】B

16.由于拿破仑三世的横征暴敛,又强迫农民缴纳血税,把他们的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农民开始抛弃对自己小块土地和波拿巴主义的迷恋,走上了反对拿破仑三世的道路。材料反映出( )

A.农民成为法国共和派争取的对象 B.法国的专制主义色彩比较浓厚 C.农民已成为法国革命的主力军 D.法国共和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解析】拿破仑三世时农民对帝制的希望破灭,由此为共和政体在法国的确立奠定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17.1876年,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这段材料旨在( )

A.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B.说明普法战争损害德国利益 C.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D.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解析】根据材料中尼采的论述可以看出其对德国的批判,而根据所学知识1876年时德国刚刚完成统一大业,在统一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故A项正确。

【答案】A

18.近代西方国家赋予公民一定程度的直接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等,同时接受政治训练、增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理性。这些做法重在( )

A.完善国家政权组织结构 B.培养公民参与政治事务的意识 C.使公民自由行使民主权利 D.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

【解析】根据材料“接受政治训练、增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理性”可知,重在培养公民参与政治事务的意识,故B项正确。

【答案】B

19.20世纪的著名社会政治学家帕斯森指出,民主体制应有异中求同、求同存异的度量和机制,要善于从分歧中寻求一致,以缓和并化解冲突。材料着重表达了( )

A.共识在民主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B.冲突在民主政治中有不可避免性 C.不同派别在共识中逐渐消除矛盾 D.不同派别对政治共识有不同看法

【解析】根据“善于从分歧中寻求一致,以缓和并化解冲突”可知现代民主追求分歧中的共识,故A项正确。

【答案】A

20.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 )

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答案】D

21.法国元老院为表彰拿破仑的功绩,宣布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1 250门大炮为原料,熔化后铸成凯旋柱,耸立在旺多姆广场上。1871年,巴黎公社作出决议拆毁凯旋柱。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向往和平反对争霸战争 B.与资产阶级政权针锋相对 C.反对政府宣扬个人崇拜 D.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凯旋柱是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大炮为原料,熔化后铸成的,反映法国对战争的崇尚,巴黎公社决议拆毁凯旋柱,说明其向往和平,故A项正确。

【答案】A

22. 2012年版俄罗斯普通学校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 )

A.努力实现和平民主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革命胜利后《土地法令》的颁布有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赃制”造成的政治混乱问题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英国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拿破仑宪法” 法国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韦森《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 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及其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呈现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12分)

处的国内外环境,从国内历史传统、国际外部干涉等方面概括即可。

【答案】(1)原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党分赃制”带来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提高官员行政素质;政党政治的成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5分)

影响:进一步打击了英国旧贵族和保守势力,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推动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腐败现象,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定,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对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8分)

(2)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法国革命不断,激进色彩浓厚;较多地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6分)

原因:英国限制君权的传统;贵族保守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受外部力量干涉较少;法国君主权力相对强势,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6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图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见下图)。

结合图示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该学者的任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所选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2分)

确立为依据。最后小结结论即可。

【答案】示例(肯定意见):

观点: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推动了公元1500年后的西方世界的兴起。(2分) 论证:①政治:近代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如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以民主取代了专制,通过议会立法等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经济:近代西方国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近代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自由市场制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③法律:近代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宪法和法令,如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等,以法治取代了人治,通过法律保障了政治的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稳定和经济的繁荣;④社会:在近代西方国家建立起的公民社会中,公民取代了臣民,人民拥有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速了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8分)

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法治、社会的现代化,使西方在公元1500年后处于世界领导地位。(2分)

K12小学初中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