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因素 耿海洋 (淮阴工学院思政部,江苏淮安223003)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和分 析.得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有机地把社会、 家庭和社交等环境相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状况影响因素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也是人的 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 的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都有重要影响。因此良好的 环境因素对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内涵和外延也逐渐扩大 并丰富。由此派生的具体环境因素可以分列很多,例如:经济 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思想环境、心理环境,等等。校园是 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 绿化、学校规章制度、校风、学风、师德等。校园环境是一个十 分复杂的网络系统,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影响巨大,也会直接 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 响因素。 1.政治经济环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基本的因素,它直接影响人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的形成。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水平。一方面,经济的 发展必然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广泛和复杂,道德发 展也随之多样化、复杂化。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 的道德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目前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稳 定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经 济全球化的影响,现代化的广泛深人,由此而带来的生产关 系的变革,分配方式的变化,价值取向的转变,思维方式的改 变,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产生了重大而直接的影响。然而,社 会经济的急速转型及国际宏观环境却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人们对利益关系看法的改变直接导致 大学生价值观的“泛功利化”倾向: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更 多地采用实际利益标准而不是是非原则标准;职业理想和生 活理想明显,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比较模糊;个人主义在 前,集体利益在后。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这种“泛功利化”更 是渗透于学校的众多角落:诚信意识缺失.高额贷款无意 偿还:担任学生干部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而在于多加 一点学分并利用权力之便为自己铺路;入党不在于自己的 共产主义信仰而在于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为了得到奖 助学金而不惜诋毁同学。把几年的同窗之情抛在脑后;考试作 弊,等等。 2.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 观和法制观都起着重要导向作用.它通过融合在人们周围 的各种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影 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 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 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校 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 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 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 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 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 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 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 空洞的政治说教层面,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深厚的文 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统结合起来,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指导学生思想。扎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校风建 设,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 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 设,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重视校 园景观建设,重视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建立和完善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3.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人的思想影响有 一种特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家庭成 员的个性发展,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 立起着重要作用。家风是指一个家庭在长期生活中.甚至在世 代繁衍中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处事原则、行为习惯和生活 作风。家风中的各种因素都可以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渗透到 子女的意识之中。家教通过父母言传身教传递给下一代.一个 健全的、协调的、健康向上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良好的思想政 治品德的形成,也有利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对于 孩子将来面对社会、适应社会有积极影响。现代家庭结构单一、 独生子女占多数,家庭的稳定和睦不仅对家庭成员的幸福而 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受到各种因 素的影响,离婚率的增长、单亲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的娇惯、 家庭暴力增加、家庭道德约束力的下降等社会家庭问题十分 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 4.人际交往环境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总是与自己地位、年龄、 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交往密切,同辈群 体对于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影响巨大、尤其对于大学生 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影响巨大。在同辈群体中,成员之间往往 容易沟通感情,也容易进行文化传递,朋友之间喜欢相互模 仿,从而产生“平行效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现实生活 中.这种现象极为普遍。一些学生误入歧途.主要是受到不良 的同辈群体的影响;而很多先进青年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应 归功于良好的同辈群体的积极推动作用。 5.传媒环境 传媒环境是社会舆论环境的一个方面.是由大众传媒构 成的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影响 力的环境,具有直观感性的特征,是影响人们意识和行为的 强大的舆论力量,是进行道德评价的重要手段。现代获得信 161 ‘‘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思考与探讨 李琳芳 贾晓剑 (河南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河南新乡摘要:物联网专业是2010年开设的一个新兴热门专业. 453003) 相关技术及应用现状,了解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把握 物联网的技术调整方向。 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大一新生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对 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增删.让学生宏观把握住本课程基本内容, “物联网工程导论”作为物联网专业的先修课程.对于学生认知 本专业特点及今后主要学习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探讨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 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物联网工程导论”作为物联网专业的入门引导课程.旨 在帮助大学新生了解专业性质,把握专业全貌,掌握专业学习 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物联网是一个涉及多领域技术的 掌握本专业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讲授内容宜广不宜深,尽可 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 好基础。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认知理解能力有限。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面授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在 交叉学科,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对于大学新生,凭借以往知 识结构很难全面透彻理解本课程知识内容。笔者结合教学经 验和实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办法与建 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此之前他们没有进行过任何专业学习,没有一点理论基础,虽 然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但学习起来有难度,尤其是学习一些 抽象理论的时候,学生学习起来会很吃力。此外,在讲课过程 中提到一些名词,如路由器,学生几乎都听过,但大多都没见 过实物,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要针对本课程开设相应的实 验课程,以便提高学生理解力。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验室建设有待加强。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 培养很重要。一方面一些高校单纯理论讲解,没有开设相关实 验课程,另一方面一些高校虽开设有相关实验,但实验条件简 如果校园文化在主导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偏差 就会严重影 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发展深受各方面环 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具体 、课程目标 物联网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智 能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众多领域。本 课程将介绍物联网的起源及发展现状,阐释物联网的关键技 术及特点,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及相关产业发展方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物联网的含义,理解物联网的 息的途径很多,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这些都拉近了人 们的距离,使得大家都住在一个村——“地球村”。大大小小 的事情都可以迅速传得街知巷闻。一些公众人物的不良行为 (赌博、吸毒等)通过媒体的报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有深刻的不良影响。网络文化充斥学生的生活,尤其是一些 不良信息也在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网络游戏的风行, 网恋的兴起,还有近几年兴起的博客,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 都是惊人的。 6.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中的任何因素都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感染力 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 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 作有效性.必须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着手,只有把优 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社交环境等有机结合,才能从整体 上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环境.从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稳定。 参考文献: [1]朱宇峰.当下大学生思想状况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1(4). 量,它们能作用于人的思想、言行、情趣,使人在不知不觉中 受到影响,产生变化。优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既有益于 学生身心健康,本身又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使人积极向 上,其对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比枯燥的说教深刻、持久。另 外,优美宜人的环境能控制和限制不良风气和行为的滋长, 不良环境却助长歪风邪气。正如在鸦雀无声的图书馆.学生 会自觉地不高声喧哗;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学生会自觉地 [2]邵旭平等.从中美比较看我国大学人文教育[J].中国 校外教育,2oo8(8). [3]沈树周等.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特点及影响因素[J]. 德育与思政研究,2010(7). [4]王牛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oo8(4), 不乱扔垃圾;在秩序井然的餐厅,学生会自觉地排队。环境 对于控制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约束力,环境总是使人的不 符合环境气氛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抑制。使符合环境气氛的 思想和行为得到发扬。 校园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都为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提供良好途径。每个学校都有校风、校纪、校规。在 不同学校的校风校训的影响下,培养出了具有各自学校特 色的学生和大批人才。但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思 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弱化”现象。高等学校注重对学生文 化知识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严重 制约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能持续地、潜移默化 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政治观等。 162 [5]李红钦.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 高校管理,2011(7). [6][英]约翰.麦克里奥德.心理咨询[M]。上海:上海社会 科学院出版社.2oo5. 『7]任佳伟等.社会经济形势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及 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 [8]刘忠孝.中国传统如家人文化研究[M].哈尔滨:黑龙 江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