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谱教学在音乐课中的作用
作者:蒋德娟
来源:《神州》2011年第06期
我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已有二十余年,识谱教学一直困扰着我正常的课堂教学,时时阻碍着教学的进展,这是高中教学内容之一。识谱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在上鉴赏音乐课时能正确的感受理解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我们课堂的识谱教学一直沿用视唱练习,以达到学生识谱能力为目的,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直到学生中能视唱一般简单的谱者都很少,所以,如何提高识谱教学质量、研究探讨识谱教学的经验是我们现代音乐教师最应关注的问题。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视唱的过程。视唱即把乐谱中的符号转变为有声歌唱。视唱的过程是把音乐符号转化为音响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视唱大致需要两个过程:一是感知信息,即音乐符号通过视觉感受器(眼睛)和视神经传入大脑。二是加工信息,即大脑根据作者储存的经验,对传入的视觉信号进行加工,形成节奏,音高等印象,所以可以看出,视唱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二、学生完成视唱最重要的环节是音响材料的积累。学生视唱过程中,第一个过程即感知音乐符号传送视觉信号过程,实际是对谱中各种音乐记号的理解、辨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乐理识谱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音名、唱名、音符、休止符、拍号、调号,这些并不是很难的。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很多学生在视唱中不能唱出准确的曲调,只是在念谱,其原因就是没把音乐符号形成听觉印象。可见,视唱中第二个过程即加工信息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对新传入大脑的视觉信号加工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大脑中没有贮存音响材料或贮存的很少,就不能对传入的视觉信号进行很好的加工,因而不能完成视唱过程。而音响材料在学生头脑中贮存越多、信息加工越快、越准确,最后形成“自动化”,学生能顺利完成视唱过程,因此,学生头脑中音响材料的积累是视唱过程的重要环节。
三、童谣、民歌曲调及音乐名作的主题是很好的音响材料。音乐记忆是音响材料在大脑中贮存的重要方式,是不同材料,记忆的保持是不同的。实验证明,在相等时间内,诗歌的记忆量比单词的记忆量要大得多,音乐记忆也是如此。歌谣、民歌曲调的记忆比单音、音程的记忆保持量要大得多。因此视唱教学不应只是停留在单音、音程、音阶和枯燥的练习曲训练上。从音乐本身的特点来说,音乐的记忆单位应该是乐句,而不是某一个单音或音程。因此,视唱教学中,应选用优秀的童谣、民歌及有些音乐名曲的主题作为材料,因为这些音乐作品的曲调结构短小,优美动听,便于学生记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基于以上考虑,视唱教学应很好的把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学生记住了每首歌曲的曲调,记住了每首欣赏音乐的主题,对音响材料积累贮存,从而提高视唱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四、器乐教学可以大大促进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视唱教学难点是音准问题,而音准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头脑形成良好的音高印象。音乐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靠头脑中贮存大量的音响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演奏乐器逐渐形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视唱技能的形成首先需要头脑贮存大量的音响材料,这是识谱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思维活动迅速感知新的音乐旋律,并能用声音表达出来。学生的视唱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练习的过程,音乐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方面。只有在长时间的音乐实践中,才能逐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