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1、杜甫,字 子美 ,自称 少陵野老 , 唐 代 现实 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 诗圣 ”,称他的诗为“ 诗史”。
2、词语解释:
钟: 聚集 荡胸: 心胸摇荡 会当: 终当,终要 阴阳: 山的北面,山的南面。 曾: 通“层”,层层叠叠
决眦: 眼角几乎要裂开。 未了: 不尽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分别分析二字好在何处。
“钟”:(1)解释词语 “聚集 ” (2)析句 这句是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3)一个“钟”字高度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程度之深。
“割”:切割。这句是说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答:(1)译句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2)雄心气概 写出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哲理 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春望》
1、诗中“城”、“浑” 的意思分别是 长安城 , 简直 。
2、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写出了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 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的景象。“破”字给人 怵目惊心 之感。“深” 令人满目凄然 。
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注意词句表现手法及诗句表达的情感)
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诗人移情于物,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国都衰落景象,感时伤世的感情。
4、解释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并揭示诗句含义。(情感)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百无聊赖,搔首踌躇,以至于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的情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全诗所表达的情感可用三个词语概括: 忧国伤时 、 思家 、 悲己 。
《石壕吏》
1、解释词语
逾墙走: 越过 邺城戍: 防守 幽咽: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3、《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 !
4、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1、晨兴: 荒秽: 荷(he)锄: 草木长(zhang): 但使:
2、“草盛豆苗稀”说明作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又说明作者 。 3、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的理解。
1、早晨起来;
野草; 扛着锄头;
丛生; 只要。 2、不擅农事 或 不善于种田
早出晚归,不辞劳苦
3、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2分)
诗人不辞劳苦,劳作归家,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认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好。(1分)(结合诗句)
《使至塞上》王维
1、“单车”意为 ,这里形容 ,暗含 的心情。
2、“征蓬”意为 ,此句运用 修辞手法,表达作者 的情感。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请从色彩、形状、意境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4、判断正误
(1)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 )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
(3)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表现了前线战事繁忙。( )
1、一辆车,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孤寂、落寞
2、飘飞的蓬草;比喻;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孤寂、落寞和思乡之情。
3、色彩: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
河水闪闪
形状:烟纵,河横,落日圆
意境:广袤、旷远、辽阔 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4、正确、错误、正确
《渡荆门送别》李白
1、本诗记载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译作: 。
2、译句: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请任选第2题中的一句进行赏析。
4、诗中“送别”二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5、判断正误:
(1)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
(2)尾联意为“仍然怜爱我故乡的长江水,情意深深,送我万里行舟。” ( )
1、怜 ; 爱。
补充:拟人,赋江水以情感,以江水情意深深送我万里行舟写“我”对故乡的无限眷念。
2、(1)两岸高山随着大平原的出现而消失,长江沿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2)月影倒映江中,如同飞下的天境。云霞飘飞,变换如同海市蜃楼。
3、 (1)“随”、“尽”和“入”、“流”四个动词,有移步换景之妙。写出船在飞速前进,江在奔腾流逝,
山在迅速后退,表现景色由遮天蔽日的三峡转至荒野无边,豁然开朗。 (2)描写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水中明月衬托出江水的平静,天上蜃楼衬托江岸辽阔,天空高远。
4、可删去。因为诗歌不是写朋友之间的送别。而是写诗人告别故乡。 不可删去。因为诗歌是借写故乡水为“我”送别表达“我”对故乡的无限眷念之情。
5、错误、正确。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1、夕阳迟: 2、凭危: 3、徙倚:
2、这首七言律诗将自然之景、 、 融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报国无门的伤悲之情。
3、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写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是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1、缓慢 ; 登楼; 徘徊。 2、自然之景、家国之恨、身世之悲。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1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2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3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背) 3、A
注:
重点:结合诗句谈本诗所表达的情感。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课外古诗十首
《长歌行》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待日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焜黄华叶衰:花叶枯黄、衰败。
2、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其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3、诗中规劝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诗的开头四句描写“园中葵”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有什么用意?
借物喻人,赞美人生美好的青春时光,与下文万物在秋天凋零形成对比。借此规劝时光一去不复返,当珍惜光阴。
《野望》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薄暮:傍晚 落晖:落日
2、诗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出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忆古代的隐士,希望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
3、诗中“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一联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诗人孤独抑郁,无所归依的彷徨心情。
4、写出本诗的颔联,说出这句写景诗句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通过落日下的秋景,渲染了诗人孤独无依的苦闷。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1、“木落”和“迷津”分别是 树木的叶子洛下来 、 迷失道路 的意思。
2、本诗哪一联照应题目“早寒”二字?为什么是这句?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木落”:树叶渐落、“雁南度”:北雁南飞,这些都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1分),异乡漂泊的境遇(1分),抒发了旅人怀乡,思归不得的悲戚(1分)和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落寞 (1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涵 虚”、“太清”分别是 空间、 天空、 包容 的意思。
2、颔联“蒸”跟“撼”有什么表达效果?
"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
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3、“欲济无舟楫”比喻 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隐喻 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4、判断正误
(1)“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这里表达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的羞愧之情。( 正确 )
(2)最后两句中借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的“临河而羡渔,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 错误 )
(3)本诗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情。( 错误 )
《黄鹤楼》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历历:分明的样子。 乡关:故乡
2、诗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一联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诗人登上黄鹤楼看到了怎样的景致(请用原诗句回答)?这种景象触发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触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送友人》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白水:明净的水 为别:分别 萧萧:马的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2、诗中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比喻游子,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比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本诗最后一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怎么理解?请分析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发出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这里以马的表现衬托出诗人的情感,渲染了离别之情。
《秋词》 刘禹锡
1、诗中“悲寂寥”意为 悲叹萧条空寂 ,“排云”意为 推开白云 。(2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悲秋常调,直言秋日胜春朝,表现出作者的乐观豪迈之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排”字是推开的意思,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明快之情。
《鲁山山行》梅尧臣
1、首联中“野情”意为 喜爱山野之情 ;“惬”指 心满意足 ;适:恰好。(2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3分)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改”写出了幽静的鲁山随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不断变化。因“行”峰“改”,照应了题目“山行”。 “迷”字写出了曲径幽深,与“独行”相照应。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山野美景的 欣赏和喜爱。 全诗写景动中有静。
《浣溪沙》苏轼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①无再少: 没法再现青少年时代 ②唱黄鸡: 感慨时光流逝
2、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写景,描绘清新明丽的春景,流露出词人 愉快 心情。下片议论,表达出词人 积极 的精神和 乐观 的人生态度。(3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陆游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①不自哀: 不为自己感到哀伤 ②戍轮台: 守卫轮台 ③夜阑: 夜将尽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僵”写出了诗人卧病在床的僵硬姿态,“孤”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处境。作用:反衬出诗人即便在如此状态也依然心系国家,一心报国的远大志向。
21课
一、二题答案见书本。
三题答案:
答案
文言文复习资料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