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心聋校
我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人,是集康复预科、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中专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秉承“为听障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借助现代教育装备和技术,通过医教结合、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我们成功地为听障学生搭建起了融入社会的桥梁, “十一五”期间,共有50多名听障孩子恢复了语言功能走出无声世界,进入普通幼儿园或普通小学随班就读。近几年,我校的普通高中毕业生100%升入高等院校深造,职业中专毕业生100%就业。还涌现出了2008北京残奥会圣火使者姜馨田等一批优秀毕业生。近两年,学校分别获得了“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 “师爱无声---青岛市优秀服务名牌”,“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全国特教先进单位”等荣誉。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践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重要的物资、技术保证。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扶持下,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达到《山东省聋校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要求的基础上,自2005年起率先在内陆地区实现义务教育段学生全部配有先进的FM无线调频助听设备补偿听力。广大教师树立“康教一体”的意识,注重充分发挥无线调频设备的功能,注重口语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使学生感受语言,使用语言,走出无声世界,融入有声社会。普通高中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实现了以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认知社会、了解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大大改善了听障学生知识积累少、信息渠道闭塞的缺陷,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09年以来,市教育局又加大投入,优先为我校安装了32套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方便教师授课,将老师从繁重的备课、大量的板书、课后整理教学资料中解脱出来,让老师们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通过各种图片、视频、PPT、FLASH等多媒体,以及跟信息网络结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局领导及教育装备部门对特殊教育的给力支持,给了我们极大的工作动力,同时,如何管好、用好并发挥这些设备的最大应用效能,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工作压力。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1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近几年来,市政府和教育局对特殊教育非常重视。2008年在局属学校布局调整中,为加强特殊教育,我校搬迁到了新校址,由原来占地10亩扩大到近40亩,并加大了对我校教育装备投入,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地面大了,设备多了,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备,成为迁校后学校面对的新问题。我们认识到: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与使用是全面提升特教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构建和谐教育,促进特教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领导班子统一了思想,给予这项工作以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周密部署,成立了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及教导处、总务处负责人等组成,具体负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使用和开发等。成立了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由一名具有丰富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经验的中层干部负责,成员由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教学应用、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组织机构的健全,为学校全面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适应教学需要,厘清轻重缓急 教育技术装备配置“高标准”。教育技术装备的加强,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有效地服务教学,成为教育技术装备的最终落脚点。几年来,市教育局学校加大了对我校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2008年至今共计投入了近300万元,添置了先进的听力检测、听力补偿和听觉语言训练设备,使各种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达到并超过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装备的配备标准。2009年市教育局拨付给我校特教专用设备款200万元,在报计划时各种意见争论很激烈。学校领导小组统一了认识:听障学生听不见,但视觉功能是他们的优势,在教学上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的直观、形象,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优化教学效果。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教育局装备办的支持下,首先更新了班班通设备,率先在局属学校中为每个班级安装了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了投影机、视频展示台、中控台、音响等多媒体设备32套,并实现了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管理。 三、建章立制,强化责任管理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高要求”。制度管理落到实处,为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工作,以管理促应用,向管理要效益。器材管理操作到位,学校各专用教室都有专人管理,仪器设备帐册齐全,帐目规范,档案分类装订成册,统计资料齐全、数据准确。信息中心、计算机教室等各个专用教室都有管理制度并上墙,有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
2
我校做了四项工作:(一)是建立制度。制定了《青岛市中心聋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制度》、《青岛市中心聋校交互式电子白板管理规定》、《青岛市中心聋校微机室管理规定》、《青岛市中心聋校网络中心管理规定》、《青岛市中心聋二级校园网络管理员职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严格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建立了设备使用记录本,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制定计划。每学期都制定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教师培训计划等,使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保证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长期稳步发展。(三)是加强安全防范。做到了“三防”,即防盗、防火、防尘,定期检查维护。 (四)是确保教育设备的正常运转。每学期开学初/期中期末3次定期维护,2次不定期检查维护,确保了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加强对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维护,确保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设备安装使用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较大故障,没有更换过投影仪灯泡,没有因故障影响教学使用,受到市装备办的多次表扬,2010年初在我校举行了县市区装备办站长现场会,由我校介绍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经验,两年来,先后有20多个单位的领导老师来我校参观学习电子白板的使用和管理。 四、重视教师培训,提高应用效能 教育技术设备应用“高效率”。学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装备,搜集挖掘软件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依托网络环境,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加强听障学生的口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深受师生的欢迎。 教师培训是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的关键,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由浅入深,分层次培训,分学科辅导。 2009年,电子白板安装后,为了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我们首先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目的是熟练使用电子白板。2次请了厂家专职培训教师来学校进行培训,同时充分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发挥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各自优势,取得培训的最大效果。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分阶段、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方法,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运用PPT演示文稿工具制作课件讲座等培训等。每次培训实行签到考核制,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老教师年龄大接收信息慢,学习先进教育技术显得比较困难,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对此,我们采取结对帮扶,“以新带老”的形式强化老教师培训工作。每名技术骨干教师重点帮扶一名老教师,直到其熟练掌握为止。
3
在电子白板使用比较熟悉后,2011年初,我们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电子白板的深度培训。请厂家专职培训教师又一次来学校进行培训,目的是在各学科教学中如何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重点介绍了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同时,邀请了青岛39中的王文霏老师,做了在多学科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的经验介绍,使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交互式白板在教学中强大作用,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2、营造氛围,活动激励,全面提高。 学校每学期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校把“能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部分。在学校组织的优质课比赛、推荐市级公开课及教学技能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中,教师们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资源,制作了一批质量很高的课件,上了许多效果很好的优质课。郭琳老师的评优课获省一等奖。这些活动的扎实开展,激发了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热情,提高了教师的应用教育技术资源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突出日常实践,适时总结反馈 教育技术设备应用“高质量”。学校就如何应用教育技术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坚持“边探索,边实践”的原则,采取了两项措施,使教育技术装备走进课堂,用于教学。 1、利用教育技术服务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们十分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校每学期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校把“能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部分。在学校组织的优质课比赛、推荐市级公开课及教学技能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中,教师们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用,仅本学期全校教师就制作使用教学课件达1000多个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教育技术装备服务于教研活动,促进学习型教师的培养。 我校将每位教师举行的研究课进行录像,制成DVD光盘,为教师自我反思课堂教学情况,做好微格分析提供了宝贵的视频资料,促进了教学研究工作的更好开展。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三变、三多和三提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转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转变;主动收集教学信息的老师多了,自觉研究教学的多了,自主学习的学生多了;最终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4
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存在诸多不成熟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专家的帮助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扣教学主线,强化教学教研,以管理促使用,以使用促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开创我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二月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