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练)
【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政治制度,宁可牺牲一段时间的经济,也要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中国人民怀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共战疫情。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感叹,由于中国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的新标杆,而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②实际上,西方对中国的文化偏见一直都在。只不过这次突然的疫情,给了他们一个落井下石的新机会。不过,这一次他们被整个中国模式给震撼了,14亿人同时戴口罩,可以一起宅在家里渡过这个难关,一批一批的医务人员、解放军、志愿者冲到前线,这在西方是的。③其实今天的世界经济早已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湖北是全球汽车供应的关键区域,因为疫情,全球汽车产业掀起了一场停产危机,从日产到韩国现代都因为中国供应的零部件短缺而受重创。德国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遇到供货问题,连美国的药品供应也出现了危机。④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抗疫模式,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这和美国那种美国优先、极端自私、、零和博弈的模式截然不同。从短期来看,中国模式意味着中国一国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代价。但中国人相信“天下为公”,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推动着对整个人类负责的抗疫模式,必将赢得更多的朋友与更广泛的共同利益。俄罗斯政治学者马尔科夫说,从中国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国家,它独自承受了打击,保护了全人类。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字音字形及语义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同仇敌忾暴发束手无措新冠(guàn)荒诞无稽(jī)B.众志成城爆发望尘莫及新冠(guān)尔虞(yǔ)我诈C.众志成城暴发不可思议新冠(guān)以邻为壑(hè)D.同仇敌忾爆发无能为力新冠(guàn)专横跋扈(hù)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问题,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因为中国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所以也为国际社会对抗疫情制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B.中国不是为国际社会对抗疫情制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而是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C.中国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更是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D.中国不仅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也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1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项是()(3分)A.2000年,阿根廷的马拉多纳被国际足联评选为“世纪球王”。B.南京本地有句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C.人们总是喜欢把生命的时间用“度日”来概括。D.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韩非子记载了仓颉造字时的一个思路。仓颉想给公开的“公”和自私的“私”造字。“私”字的意思有点抽象,用什么字形来表达呢?想来想去,他找到了一个造字的好办法:画一个圆圈,圈里的东西都是我的,也就是“”(厶)。在古人心中,①。于是他在“”(厶)旁加一个”(禾),创造出”(私)字,强调这是我私有的财物。“公”和“私”的意思相反,把私有的财物分给大家,就是“公”的意思。于是,他在“厶”的上面②。在古人眼中,一先分为二,二又分为四,四再分为八,③。因此“八”可以表示“分”的意思,把“私”用“八”不断地分开,这就是”(公)。5.阅读下面新闻,请简要概括“九章”量子计算机的优势,字数不超过30个字。(5分)2020年12月3日《科学》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中国团队研发的量子计算机“九章”实现了对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速度比谷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悬铃木”快100亿倍。在中科大,记者见到了“九章”:3平方米左右的实验桌上摆满了部件,另一张桌子上摆放着接收器。传统计算机由于晶体管和芯片材料的限制,其体积的减小是有限的。而每个量子元件尺寸都在原子尺度,构成的量子计算机自然也没有那般庞大。“九章”使用光量子计算,和原子、离子、超导电路等类型的量子计算机相比,它可以在室温下运行,但在量子比特增加上要比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更难。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万山潭①作孟浩然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②,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注:①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②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稳坐磐石之上垂钓,心境仿佛与水性相通,将自我沉浸于周遭景物之中。B.鱼儿和猿猴一低一高,相映成趣;作为动景,又恰与上联稳坐之“静”形成对照。C.后两联借助典故,把自己游山的过程说成是在“寻访神女和玉佩”,浪漫而有趣。D.诗人为传说而神往却求之不得,只得与当年的郑交甫一样心怀遗憾,郁闷而归。7.闻一多称此诗贵在“冲淡”,“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请结合诗句,对本诗“淡”的特点加以说明。(6分)2三、古诗词情景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的“,”两句,用踮脚和爬山所得的两种视野相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两句委婉而贴切地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叹。(3)李白在《蜀道难》中的“,”连续使用数量词,写出了山岭的曲折蜿蜒。【综合训练】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夕阳红到无边刘白羽①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②我从年轻时起就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天空和大地还炎天如火、赤日铄金时,我却可以从天空中洒然而落的一丝清风里,意会到爽朗秋天的来临,从此扫却一身粘腻,换得一身清爽,实在令人怡然陶然。而从那一阵清风起,我觉得那一颗太阳也就不同了。③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太行山上,有一个晌午我从一个山垭口走出,我原是每天都在此时此地打这儿经过的。可这一天,我突然感到晶亮的太阳光变得那样柔和起来,从那金色的阳光中,我闻到熟透了的庄稼的芳香、天空的芳香、大地的芳香、太行山千山万壑的芳香。这是秋之芳香。经过了半个世纪,这一偶然的欣悦还洋溢在我的心际。④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这样喜欢秋天?就因为它让人头脑爽朗、意绪清新吗?的确,每到这个季节,我的整个灵魂便像浸在清凉的泉水之中,无限的情思、灵感就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过,秋天给予我的不只是观感上的,而更重要的是意念上的。秋天是大地的收获季节,也是我创作的收获季节,灵魂的收获季节。我想,我得感谢秋的恩赐。⑤北京的秋天真美,天高云淡,清风潇洒,西山红叶如火如荼,灿烂中包含着清幽。今天我坐在香山饭店四楼住房里,编完《秋阳集》,通过落地大玻璃窗望出去,山回林密,日影迷蒙。在这幽极、静极的时刻里,我忽然听到熟稔而又爱昵的袅袅的秋声……这声音从何而来?我坐在原地没有动,瞧着暖和的太阳,忽然发觉这声音来自我的心底深处纯真婉转,不绝如缕。它一下把我带回更远的记忆王国。那大约是1928或1929年,在小学课堂上,一位音乐老师,弹着风琴教我们唱歌。教室是老得长了绿苔的老屋,屋顶上又覆盖着古槐的浓荫,在我记忆中那是碧茵茵的。像有一束明亮的火焰突然在我的记忆中亮起,由此我想起我学过的一支歌,整个歌儿我想了几十年也想不起来,但这歌子的第一句,却一直深深镌印在我的心扉。后来,经历过多少战火之熊熊、风雪之漫漫,踏遍山河,历尽险关,这一句歌我却无法忘记。特别是这十多年,这句歌,就更时时响亮、回荡,这句歌就是“夕阳红到无边”。在我当年学唱这首歌时,便为这一句所倾倒,我的心胸一下飞越出那旧礼教的狭窄牢笼,烦琐的污浊市井,我像一只苍鹰向高空搏击而去,那红漫漫的夕阳红得何等艳、何等美、何等令人心醉。是的,秋风,秋阳,秋晖,也许正是一个年过古稀的生命的象征吧!不过,我以为作为一个作家,当他似乎可以望见死亡的峰巅的时候,他有的绝不是衰败、颓丧,而是深3沉、练达,就像一轮秋天的太阳,不是火爆而是澄静的。⑥难道我说的只是大自然中的那颗秋天的太阳吗?⑦我说:是,也不完全是,因为更重要的是我心中有一颗秋天的太阳。在《碧萝窗下》那篇文章里我曾谈到孤独问题:“现在我是一天一天争夺时间,我要蘸着我的生命与鲜血,为了我的理想而搏斗,对于人世的烦琐,我已不屑一顾,只从创作的孤独中得到深深的慰藉,我认为真实的创作是需要孤独境界的。”一个作家承受不了孤独就不能潜心创作,更何况正是在这种创作的孤独中,孕育着最大的领悟、最深的思考、最重的激情、最活的灵感一而这些,与深沉、练达、安宁、幽静都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不是一般的人生的孤独,而是超逾人生的美学境界的孤独。回想自己碌碌一生,到晚来领悟到这样一种意境,也可以说是我自己的美学的凝聚吧!⑧从1984-1988年,不知不觉间,我又写了几十篇散文。我希望它既有秋阳的宁静,又有秋阳的温暖。它可能不是我的一段时间的收获,也许是我一生中的收获,为了纪念我的“古稀之年”,我便把它定名为《秋阳集》。⑨还是回到从儿时一直深深潜藏到现在的那句歌吧!“夕阳红到无边....”后面是什么,怕至死也想不起来了。不过当我凝视着香山上空这一派夕阳时,我莞尔而笑了,又何必苦苦寻思,只这一句也足够了。因为我看到的夕阳确实是红得如此瑰丽,红得如此庄严。⑥多么美的声音啊!是的,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也在现实生活中回响。(有删减)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天是作者创作和灵魂的收获季节,他将自己老年所写的几十篇散文定名为《秋阳集》,以表达对秋天的感谢和喜爱。B.作者认为美学境界的孤独是创作的必需,它孕育着激情与灵感,让作者不顾人世烦琐,在潜心创作中获得深深的慰藉。C.本文语言平实简练但也不乏文采,如“碧茵茵”“红漫漫”等词语生动形象,排比等手法的运用使其表达气韵充足。D.本文既有对秋景的描绘,又抒发了真挚的情感,还间杂着一些哲理式的议论,情、景、理交融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2.文章三次写“袅袅的秋声”,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标题“夕阳红到无边”有着哪些意蕴?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甲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4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摘编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乙【兵谈第二】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夫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率人者,难矣。【制谈第三】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陷行乱陈,则千人尽斗。覆军杀将,则万人齐刃。天下莫能当其战矣。【武议第八】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摘编自《尉缭子》)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B.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C.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D.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和漏都是古代计时的工具,分别通过日影的角度、水位的高度来计时。B.不佞,意思是自己没有才能,是一种用于自称的谦辞,也叫作不吝。C.鼓是战鼓,枹是鼓槌,古代用击鼓传达军事指令,因此枹鼓可代指战事、军阵。D.军正,是古代军中专职的执法官,因此司马穰苴遇事向他询问军法细则。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穰苴有自知之明。他虽受到晏婴和齐景公的赏识,得到提拔,但仍主动请求齐景公派出宠臣担任监军。齐景公答应了他,派亲信庄贾随军。B.司马穰苴体恤士卒。对于士兵的饮食起居等各类事宜,他都亲自过问。有伤病的士兵得到了照顾,心怀感激,也斗志昂扬地请战。C.《尉缭子》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司马穰苴面对已经没有战意的晋燕联军,仍执意展开进攻、乘胜追击,是《尉缭子》所反对的不义之战。D.《尉缭子》对军事实践作出了理论总结。结合两则材料,我们能看出古代军事家们重视治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一贯的思想。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2)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8.司马穰苴为什么要处死庄贾?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3分)5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181练)
【基础训练】1.C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中递进复句中的连词搭配、动宾搭配以及语序问题的辨析能力。“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谈中国举措对世界抗击疫情提供的短期帮助,意义相对较小;而“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谈中国举措对世界防疫事业起到的典范作用,意义相对较大,所以本句应该是递进关系复句。而“窗口期”只能和“创造”搭配,故选D。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B项,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A项,是特殊称号;C项,是需着重论述的内容;D项,是反语。4.①最强调“私有”的东西是粮食(关键词:私有、粮食)②加了个“八”(关键词:八)③都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关键词:不断、分离)(每空2分)5.①运算速度快;②体积小;③对运行环境要求较低。(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6.D【解析】诗人诗人虽求之不得,也并不沮丧,而是唱着歌乘兴归去。7.①意象素雅清淡:诗中的万山潭水色彩清淡;石、鱼等意象也不着雕饰,清朗简洁。②情感闲适恬淡:诗人心境平和纯粹、安然自得,没有激烈的争斗之心、忧愁之情。③语言简洁淡雅:五言律诗文辞简洁,用词朴实,不事雕琢、不尚华丽,明白如话。④结构自然冲淡:四联融诗人所为、所见、所想于一体,如散文般自然地生出情趣。(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8.(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综合训练】1.(3分)A(“以表达对秋天的感谢和喜爱”分析错误)2.(6分)①以“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开头,设置悬念(开启下文),吸引读者.②第⑤段指出“秋声”实为歌声,引出对人生经历的回忆和感悟,深化文意,呼应开头.③以“袅袅的秋声”结尾,总结全文,突出歌声对作者一生的持续影响.(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3.(6分)①“夕阳红到无边”是作者从小喜欢的一句歌词,它激励作者突破旧礼教,投身漫漫革命征程.②红色的夕阳是老年生命的象征,作者从中感受到澄静安宁的意境,在孤独中不断创作.(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4.C【解析】原文句读: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译文: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官吏不离开他们的机关,因为用兵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5.B【解析】不佞不是不吝。不吝是不吝惜的意思,是用于征求意见时的客套话。6.C【解析】晋国、燕国入侵齐国,司马穰苴守护国民,率军反抗,收复失地,所发动的是正义之战。7.(1)穰苴虽然是田氏的妾生的孩子,可是这人的文才能使大家归附、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任用他。(“庶孽”“附”“威”各1分,基本句意1分。)(2)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利”“臣妾”“此皆盗也”各1分,基本句意1分。)8.①庄贾身为监军,却迟迟未到,耽误了军队的行程,违反了军纪。②司马穰苴试图通过此举,达到严明军纪,树立权威的目的。③《尉缭子》指出,统帅须先建立制度,树立威信(或统帅有独立处置军中事务的权力)。(评分标准: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