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手机银行业务

来源:榕意旅游网
综合论坛2013年7期(中) 浅析手机银行业务 李雪娇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手机银行作为新兴支什工具,在多样化支竹渠道方面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重视,各家银行纷纷推出相关业务。但是,手机银行的工作环境是处于虚拟状态 之中,因此,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实体银行来说,很多风险容易产生。 关键词:手机银行风险优势 一、手机银行业务现状 手机银行又被称作为移动银行,是商业 银行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借助于网络通信平 旦有纠纷发生,则可依照相关的法律进行解 决。若没有相关的法律支撑,则会有潜在的 法律风险存在。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 对手机银行的安全验证方式进行检验,并研 究新型的安全支付工具,使用有效的安全认 台将客户的手机连接至银行,向客户提供信 息和金融交易服务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手 机银行功能强大,是网上银行的一个精简 版。业务范围覆盖账户管理、转账汇款、手 机支付、信用卡业务、投资理财(基金、证 券、黄金、外汇)、公共事业缴费、金融咨 询、信息查询等众多行业和领域。手机银行 既是产品又是渠道,属于电子银行的范畴。 应该来说,手机银行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模 式,是当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对传 统银行业务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当前, 手机银行主要采用的是SMS接人方式。手机 银行业务最早在捷克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 移,已经在欧洲、美国以及以日韩为代表的 亚洲形成了一种三足鼎力的局面。但是,毕 竟欧洲是手机银行业务的发源地,其已经形 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手机银行体系,已经凭 借自身的便捷性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支付 手段,也成为了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我国手机银行用 户数从2010年至2012年有较大增长。截至 2012年末,我国手机银行用户数超过9800 万。较2010年末提高63%,预计到2015年 年末,用户数将达到3亿;2012年手机银行 业务规模达到9000亿元,较2010年提高 265%。预计到2015年业务规模将达到9万 亿元。 , 国外的先进银行中电子银行替代率普 遍超过80%,国内银行机构平均只有44%, 中小银行则不足30%。因此,发展手机银行 有利于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机构提高 电-T-' ̄行替代率,从而实现银行规模扩张的 战略要求。 二、手机银行风险分析 手机银行带来了比较方便和便捷的服 务的同时。也将面对不同的风险挑战。同时 手机银行是实体银行的一种虚拟环境,拥有 即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因此,风险要比传 统银行远远的高。目前,我国手机银行业务 存在下列风险: 1.手机银行法律风险 作为一门新兴业务,手机银行在很多国 家和地区,还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撑。对客户 和银行之间的义务和权力没有进行明确,由 此导致法律风险的出现。我们目前相关法律 法规也没有对手机银行业务的适用性予以 明确。无论是对客户因素的保护和披露方 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法律风险。若对客户和 银行之间的相关职责和权力予以明确,则一 2.手机银行信誉风险 由于手机银行业务监管不力和出现失 误,以及遭遇侵害或其他原因,导致手机银 行客户经济损失,从而使公众产生负面舆 论,出现银行信誉受损的风险,这就是手机 银行的信誉风险,这会导致公众持续怀疑银 行整体运行的行为,这些行为对银行与客户 之间建立和维持的关系,将产生严重的损 害。如果公众不信任银行处理问题的能力, 那么信誉风险也会被引发出来。对于商业银 行来说,开展手机银行业务服务是至关重要 的,就是提供一个高效的和可靠的服务平 台。若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不安全和不可 靠,以及不准确和不高效,那么必将损害到 银行的信誉,银行其他业务的开展也将会受 到阻碍。 3.手机银行技术风险 硬件平台的支持是手机银行业务开展 的前提条件,因此,设定特定的技术解决方 案是银行必须进行的。设计方案一旦存在漏 洞,就会出现一定的风险。同时各商业银行 开展的手机银行业务往往都是通过客户端 进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带来的风险,都是网 络与设备出现问题和病毒侵人,以及突发事 件造成的。如果银行安全措施不健全,一旦 病毒侵入计算机,那么网络主机系统崩溃, 以及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往往会产生;或者 黑客侵入系统,手机遭到病毒攻击,窃取和 修改手机银行的客户信息,客户就会受到不 小的经济损失,也会伤害到银行的声誉和经 济。 4.手机银行操作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由于,客户对相关知识不 熟悉,就操作手机银行业务造成的;以及不 熟悉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方式,或者是银行内 部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可见,商业银行的 经营直接受到手机银行服务的成败的影响。 三、促进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 建议 1.健全手机银行的安全机制,有效防范 风险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尽管我国目前已出台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 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 指导》等相关法规,虽然将手机银行业务、 个人数字辅助银行业务也纳入监管体系,但 是在收付结算、资金管理、在途资金利息归 属等方面仍在很多不明确地带,需要进一步 372 证方式,进一步优化手机支付、转账、理财 的安全性,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彻底打消客 户的使用顾虑。 2.统一手机银行技术标准 一是实行受理终端标准化,方便业务通 用。统一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关键在于统 一手机银行支付功能受理终端的射频标准。 人民银行应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和发布 手机支付受理终端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 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支 付清算组织、移动通信运营商和银行机构等 各相关参与方应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受理环 境,实现互联互通,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支付 服务。二是实行支付终端标准化,方便业务 普及。针对我国手机型号、通信制式、操作 系统全球最复杂的基本国情,人民银行应联 合工信等部门制订手机的电子支付标准,增 强手机支付所涉及的芯片、天线、SIM卡等 硬件的适配性。统一信息存储、传输和安全 等技术标准,引导手机厂商将具备支付功能 作为今后手机的标准配置,通过手机的自然 更换,实现手机银行支付业务的普及应用。 3.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提高手机银行 的安全性 当前,各类木马病毒、钩鱼网站及垃圾 网站众多,对手机银行构成严重威胁,手机 银行的安全性并不低于网络银行,一方面, 银行要加大对手机银行业务的资金、设备的 投入,解决手机银行的技术难题和手机配套 设置问题,提高手机银行在不同终端和模式 上的适用性;另一方面,手机银行的技术是 在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数据存储及网络等 多项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给手机银行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为 了进一步推广手机银行,促进手机市场的繁 荣,银行要与运营商、软件公司等积极展开 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解决手机功能瓶 颈,优化手机银行的创新能力,不断更新银 行系统平台及网络架构等,提高手机银行的 安全控制能力,以适应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及 平台安全运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缪尔宁.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困惑与思考 叨.中国金融信息科技主导期刊.2012(7) [2】于京辉.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应用U】.电 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9) 作者简介:李雪娇(1991一),女,辽宁丹东,本 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研究方向:国际 金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