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尊重和沟通陪孩子长大
——读《陪孩子长大》有感
人需要很多冲突的观念、变化的情绪、复杂的行为,需要索取也需要奉献,需要犯错也许要成功。因为人是活的,生命是流动与变化的。
——题记
“教育的方式决定孩子未来。”心理学专家李子勋在《陪孩子长大》一书中用贴近生活的个案展从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进行剖析,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扮演的角色,进而用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亲子关系。告诫我们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灵……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
关系大于教育。“家庭” 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这似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和文化沉淀。但很多时候家也会伤人。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能力等主要根植于家庭教育、效仿于父母自身。而我们中国家长又喜欢树立长者风范,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否则就视为叛逆。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和家长都是平等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朋友关系,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聪明的家长会用赏识的眼观看待孩子的成长,多采用“确认放大原理”引导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其中也不乏一些家长在潜意识里采取了“反向教育”,一味地纠错和斥责,甚至给孩子贴标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忽略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只重视教育本身,忽略
了亲子关系。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当你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希望孩子怎么变,他就会怎么变”,因为再好的家庭教育方法都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做保障。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孩子是必须要犯错误的,孩子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信息时代让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加快了步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下对孩子的成长愈发的苛求,如果孩子犯了错或稍稍落后于人家长就显得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进而转变为失望和冷漠,轻者训斥、唠叨,重者大骂、惩罚,整个家庭布满阴霾。性格刚烈的孩子会表现出反抗,性格温柔的孩子则会感到内疚,背着沉重的包袱学习、成长,以减轻自己的罪责。其实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有差异的,遗传基因和后天努力各占一定的比例,我们家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和“停滞”,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分析失利的原因,有助于今后消除短板,重树自信。“错误,放对了就是资源;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错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错误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就会感到孩子犯错误并不是罪恶,那只不过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敢于犯错的孩子是很有希望的孩子,只能适应成功不能适应挫折的孩子,反倒是没有出息的。
教育的方法正确与否不重要,有效才重要。目前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关于教育的理论、方法令人眼花缭乱。“择校”、“名师”自成了家长追逐的目标。可在家庭教育中,是坚持“严师出高徒”还是“循循善诱”;是“重赏识”还是“重督促”;是“习惯决定成败”还是“情商决定人生”;是“抓紧早期教育不放松”还是“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名目繁多的家教理念让家长纠结着、困惑着,既想抱着西瓜,又怕丢了芝麻。其实,教育方法、理论本身都没对错,正如尹建莉老师所言“说什么不重要,对方能接受更重要,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倾听、尊重、赏识、沟通是化解矛盾冲突、消除代沟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教育理念和家教经验的学习都不是为了寻找对付孩子的手段,而是为
了更好地提升家长的育人素养。孩子存在差异,教育方法也不能生搬硬套,方法大于教育,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根本和保障。
亲情是把双刃剑,该放手就放手。亲情就像母亲的裙带,在我们小时候,给我们亲密依恋、安全与归属感,可有些时候,亲情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妈妈的裙带”太短,亲子之间易于形成“纠结”,孩子与父母的脚步常常绊在一起,甚至摔倒,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亲情的包袱。父母给予孩子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越多,孩子成年后越可能出现反叛,尽管是一种充满内心挣扎的反叛。孩子在成长中有一种叛离父母的倾向,要独立,要通过否定父母的形象来摆脱内心对父母的依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该放手就放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期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父母的陪伴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体会亲情和家的温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此时的陪伴和包办则会束缚孩子搏击的翅膀。儿子升入高中后,课业的繁重、学习时间的延长,我也常常担心孩子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身体吃不消,每晚都会督促孩子早早休息,可我的好心并未让儿子感动,反而嫌我唠叨、冲我发脾气。后来我索性由他自己做主,每天只是负责叫他起床、做早饭,如此一来我们的亲子关系反而和谐了。读完此书才明白担忧也需要委婉,过分的关心和唠叨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造成反感,作业写不完、预习未完成,及时让他躺在床上,孩子也难以入睡,倒不如让他自己控制时间,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后快速入眠……
“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东西,不要只告诉孩子正确的东西,很多正确的东西只能在书本上活着,在生活中往往就死了,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实用的教育才是现实教育,这种教育不容易妨碍孩子建立适合自己也适合社会的价值体系,伦理与哲学,审美态度与世界观。”作者告诫我们最好的教育是浸润,既要接地气,更要指导孩子迎接挑战、适应社会。没有秘密长不大读后感你凭什么上北大读后感父母需要长大读后感矛盾的人们——《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合上《海底两万里》,书中的内容在脑海中如金戈乱舞,幻影成片。
作者儒尔·凡尔纳发挥他超凡的想象力撰写了一部科幻小说中的经典——《海底两万里》。故事讲的是主人公:阿罗纳克斯先生、尼德·兰、龚赛伊和尼莫艇长,前三位因船受到撞击而坠入大海,被尼莫艇长救了,并把他们收留在鹦鹉螺号。尼德·兰总想着要返回大陆,逃离鹦鹉螺号,而“我”却希望能与尼莫艇长一起环游海底世界,探索海洋深处的奥秘。最终他们在一次大漩涡中死里逃生,可以在结实的土地上走路了,而尼莫艇长和船员们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这本书让我最震撼、最感动的地方是尼莫艇长为了救一位非洲采珠人而去跟鲨鱼进行肉搏,那是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斗争啊!可以看出尼莫艇长的同情心还未泯灭。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永远是那么冷静,每时每刻都充满了乐观和自信。是什么力量支撑他毫不畏惧?也许是梦想的力量,从他的一举一动来看,他的梦想是打击那些炫耀财富的夫人,帮助生活贫困的穷人。
以前对于“梦想”并没有很深的感悟,看到这个词就一笑而过。现在,阅读过许多书籍,也看了许多关于追求理想的电影视频,通过新闻知道许多人正为了梦想而奋斗着。我一瞬间大脑空白一片,以前的日子算是生活吗,那是生存,不是人应该有的生活。生活是为了一个目标而活着;生存是生物最基本的需要。
我就这么让时光白白流失,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却原地踏步,没有做过有意义的事情。我不后悔,也许现在努力还来得及。我决定了,要做个有抱负的人,要有意义的或者,去追逐理想,就算是有比天还高、比地还宽的的困难,我也要去解决它;就算路上有遮天蔽日的高山阻挡,我也要翻过它,不是有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吗,里面写着“在山的那边是还,是用信念凝成的海”相信我能越过高山,看到美丽的海,岸上拍打着一朵一朵雪
白的浪花……
我想了一个夜晚, (读后感 ) 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并给它们扎下了深深的根,让它们在风雨前不会动摇。人会抛弃理想,可理想从不抛弃人。抬头仰望,天空繁星点点,我看见梦想的光芒,一闪一闪,仿佛在向我挥手。从这一刻起,我的新生活开始了!
——这系我的读后感(作业)之一,呵呵,写得不好敬请谅解,多多指导!提点意见呗。多多说一句:信纸漂亮吧....
附另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马帅)
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尤纳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把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猎杀怪物”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撞,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加拿大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其实是一艘不为人知的潜水艇,叫“鹦鹉螺”号。
从阿尤纳斯教授住在潜水船开始,尼摩船长便邀请他们参加了一次奇妙、惊险的海底探险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火海、南极以及阿拉伯海底隧道。看到了许多稀罕的海生动植和深海鱼,以及各种各样的水中奇异景象。还有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一个拥有于希腊相当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他们还受到了土人、大章鱼和鲨鱼的袭击;在冰山,还差一点就窒息而死。
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的时候,阿尤纳斯教授和康塞儿、尼德三人不辞而别,阿尤纳斯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和“鹦鹉螺”号潜水艇公之于世。
看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人不能就这样无欲无求地活下去,要有追求,有理想,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缘于知识。没有人类破解不了的困难,奋斗下去就一定会有辉煌的一天。
篇一:劝学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劝学,里面的几个句子令我有了很深的影响。
《劝学》当中的诗句对我影响深刻,例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说的意思是君子要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对人行为的重要性。“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说明了君子与常人是没有差别的,只是君子更加善于运用工具,也说明了在学习工作当中大家应该善于动脑,运用机巧。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文章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是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易懂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枯燥。例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是从正面设喻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从反面设喻。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这使得文章错落有致,生动形象了。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句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本篇文章系统的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特别强调学习的勤奋刻苦的重要性,使我受益匪浅,颇受感染。
篇二:劝学读后感
《劝学》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开篇。是战国时期杰出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它告诫世人要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
做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要像思想家那样去行动,像实干家那样去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带着目的、带着思想、带着问题去学习,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读书还贵在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努力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学习前人的智慧,思考自己进步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心得,用行动来实践。
荀子所云“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学习的态度需要达到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实处。有的人还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 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到的是芝麻,岂不惜哉!
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生 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人为知识而活,为读书而生, 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在学习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话,你就 会发现每时每刻都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获,积少成多、积 土成焉,天长日久,你就会发现,你已成为一位知识的富有者,告诉 我们要想达到胜利的彼岸,重在持之以恒。“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楔 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 程,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心无旁骛,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抗得 住干扰,静下心来学,循序渐进学,联系实际学,锲而不舍学,方能 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劝学》让我读懂了“粗实的铁棒能磨成纤小的绣花针,凭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正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篇三:劝学读后感
读完了《劝学》这篇文章后感触挺深的,文章的宗旨是指:学习要“用心一也”!知识是由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学”字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啊。世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伟人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就是因为他们“学”。当然世界上的人几乎99%都有学,但为什么有些人一生平平庸庸,而有的却出类拔萃呢?问题就出在这里。文中写到:“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几句话里概括了许多。为什么许多人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学的东西不够,下的工夫也不够。这就是锲而舍之啊!有的人为什么能够出类拔萃?那是因为他们锲而不舍!
世界上有许多非常聪明但却没有成功的人,按道理说聪明的人应该成功才对呀!是因为他们找不着方法,因为他们“锲而舍之”呀!但是许多智商平庸的人却非常地成功,因为他们认准了目标,总结了方法,锲而不舍啊!不断努力。这就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一驾,功在不舍”的意思所在!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类的祖先创造了知识,然后一代传一代。人们不断地创造知识,知识不断地淘汰、不断地创新。人们不断地学习先人的知识,并总结出新的知识,才创造了今天高度文明的21世纪社会。这一切都是因为“学”啊!学习等于继承了先人们的智慧,继承了先人们经过不懈努力创造出的精华。上帝给了人们生存的头脑,但人们创造的成就却跌破了上帝的“眼镜”。人类只有学才能进步。只有学,才能拓展我们的视野;只有学,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只有学,才能创造出自己优越的物质生活。
学习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要靠长久的努力,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毛泽东的博学多才难道是在脑子上做个手术,把一个知识晶片移植进去而得来的吗?
闻名世界的爱因斯坦或居里夫人他们所创造辉煌成就,难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呆在房间里什么书籍都不阅读自己创造出来的?不可能!他们是经过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积累了渊博的知识,然后在这渊博的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啊!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我有比蚯蚓优越得多的条件,再加上我的恒心,加上我的一心一意,加上我的锲而不舍。我相信我能创造出辉煌的人生!你是我的宝贝读后感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为了目标不断前行
--读《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有感
深夜,偶然翻开《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这本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党史书,却让我想到自己工作的经历。
中国的当代史,94年前嘉兴南湖为我们展开了最鲜艳夺目的一个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硬是把镰刀斧头的革命由偏僻的井冈山引向了全中国,一点一滴的力量汇聚成了”渡江天马南来”的壮阔局面。
想到五年前刚到机场的我,也曾指点江山,意气风发,想要好好作为一番。可当我真正开始工作,却一下失落到了谷底:难道这个堆满笨重货物的库区,就是我想燃烧自己,奉献青春的地方吗?难道这些终日只知道埋头搬货的人,就是我要与之朝夕相伴、共同奋斗的同事吗?难道这个不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的岗位,就是我要认真钻研、创造价值的事业吗?渐渐的,我有了答案:我的同事们,他们不仅只会搬货,他们还会在下班后冒着大雨在机坪往返数趟,只是因为担心一条小狗被淋着;他们还会在凌晨三点捡到货主遗落的一箱手机后立刻赶往货主工厂,只是因为自己操心货主着急找不到货怎么办;他们还会在深夜不顾大雪封路自费打车赶往市区为老人送药,因为电话里素未谋面的货主的一句话……他们还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互帮互助,无私关爱,他们正是最可爱的机场人。而我的岗位呢,这个只需要会基本电脑操作的小小窗口,更是包含了太多的技能:我要熟知每一个航班的起落信息,以便第一时间回到货主的问题;我要牢记每一个前方站的联系方式,以便第一时间解决异常货物的问题;我要观察每一个货主的举止神态,以便第一时间为货主送上最贴心的需求……看似机械化的操作,却需要投入太多的心血,才能真正做到”平安空港,温馨体验”的承诺。五年的磨练,五年的蜕变,五年的成长,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堆满货物的库区,我明白了,这里不仅需要指点江山的英才,更需要默默奉献的勇士。正是这许许多多燃烧自己、奉献青春的可爱的人们,成为了机场的星星之火,燎起了机场公司
高速发展的壮阔局面。
时间到了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开始走向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从此”东方风来满眼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拉开了富强民主的新局面。无论在何时何地,改革都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抉择。正如机场公司,随着二期工程的正式投运,机场迈上了崭新的发展平台,建设一流国际机场,已成为公司上上下下新的追求。
那么,什么又是一流国际机场呢?曾经一度,我很迷茫:更大的候机楼,更宽的跑道,更整洁的环境,更漂亮的制服,难道不是说明我们已经成为了一流国际机场吗?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着建设一流国际机场,难道不是官样文章,案牍劳形吗?直到一天,我遇见了一位旅客,才改变了我的看法。盛夏的下午,我匆匆从货运中心往公务机楼赶着办事。半路上,一位衣着有些寒酸的大叔怯怯地向我问路。原来他是来南京机场参观,结果因为不认路,转着转着就远离了候机楼,不知怎么就摸到了货运中心前面,现在想回去却找不到方向了。被陌生人打扰了赶路的我无奈的叹口气,心里抱怨着没事来机场参观干什么,”前面往前直走,走到头左转一直走就是了”.大叔的反应显然跟不上我的语速,愣了愣,似乎想在问什么,见我一脸的不耐烦赶紧住了嘴,感激地道了谢就往前走。跟在他身后,看着他因为奔走已经湿透的后背,不时还左右看看的迷茫样子,我又一次的叹了口气:大夏天的别迷了路又热到哪,反正我也要往前面走,多走几步把他送过去就是了,”师傅,你跟我走吧,我把你领过去!”一路上,大叔一直陪着笑,我虽然又热又累,却也不好意思总和他板着脸,于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来:”你没事来机场参观什么啊,没见过飞机吗!”大叔憨笑着:”当然见过,说出来你别不信,俺有个怪毛病,就是爱看飞机。以前在其他地方打工,每到一个地儿,俺没事儿就爱往机场跑。坐不起还不能看看嘛,不过南京机场这是第一次来,所以有点没找对地方,嘿嘿。”他一边讪笑一边就打开了话匣子:”不过姑娘,你们南京机场真不错,候机大厅又大又漂亮,飞机来来往往的也多,俺见过的机场里面,绝对算是靠前的了!”没想到这位其貌不扬的大叔到没吹牛,一路上听他细数各个
机场的情况,倒也头头是道、颇为在行。只是一路烈日高悬,我早就没心思听他的高见,好不容易到了候机楼,我指给他看了地铁的位置,转身就要离开。大叔突然喊道:”等等!”“又怎么了?”我真是后悔自己带他过来的决定了,”姑娘,原来你不是顺路过来啊?哎呀,大热天的让你走过来,真是太不好意思了!你们机场这服务真是到位,这才是真正地一流啊!”一件在我看来不足挂齿的小事,却换来对方如此高的评价,倒让我愣住了。事后,反复咀嚼大叔的话,我突然醒悟:一流国际机场,更大的候机楼,更宽的跑道,更整洁的环境,更漂亮的制服……这些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倾听每一个需求、用心关注每一个细节、用心解决每一个问题。只有人人用心,处处留心,才能让我们的机场成为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一流机场。
《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很快读完了,但党的伟大进程,还有很多路要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号角吹响了,建设一流国际机场的目标,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还是建设一流国际机场的三创生力军,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只要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奉献,总有一天可以”直挂云帆”,实现一流国际机场的伟大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