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何考?(明确考纲)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色。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注】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领会深层意思
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字词、看意象、看典故
看标题抓题眼;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 事件、 题材、情感等,是解读诗作主旨的重要切入点。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题目就传达了作者对春夜之雨的喜爱之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题目表明内容是写送别,那么按照常理应该写离别之情。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题目表明内空与作者缅怀的古人古事有关。
请根据标题推测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1、《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2、 《咏山泉》储光羲 3、 《春日忆李白》杜甫
4、 《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
5、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 6、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7、《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8、《闺意献张水部》朱庆余 9、《望洞庭》刘禹锡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尽可能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歌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或者寄情山水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来看李清照的词。 赏析:
1
诗歌如何备考?
知识储备,读懂内容,鉴赏手法、思想、语言,正确表达
怎样才算读懂?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将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调整为正常的句式。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使我从冥坐中惊,我走近窗户,思绪缥缈起来。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盖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 看注解,抓暗示信息:
注解是诗歌鉴赏题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
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 作风格、时代背景或是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赏析:
岭南江行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 ①岭南:五岭以南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②蛟涎:蛟龙的口液。③射工:传说中一种叫蜮的毒虫,能含沙射人,人或人影被射中后,都会害病。④飓母:飓风发生前的征兆。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注] ①此诗作于696年,契丹人发动叛乱,
2
②
③
①
③
④
②
①
唐王朝出兵征讨。②卢龙塞: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三国时,曹操北征乌桓,田畴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③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供奉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画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词”;
所谓 “情感关键词”,指诗歌中有一些
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词语,我们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词,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赏析:
题小松 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①柱石功。 为谢西园②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 ①方资:正可用来。②西园:西晋石崇的园林别墅金谷园,当时达官贵人们经常游聚于此。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①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 [注] ①丹凤城:指长安。②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
(五)看(典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在诗歌中,
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梧桐 在古诗中一般是渲染凄凉悲伤的情绪。例如:李
清照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温庭筠的《更漏子》中:“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杜鹃 在古诗中往往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因叫声似“不
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的时候,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例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子规即杜鹃)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 :就是柳絮,象征飘忽不定,和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也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如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赏析: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 度西岭,群壑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抓琴候萝径。
·请大家熟记常用意象的含义 咏史诗与边塞诗常用意象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乌衣巷 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淮水 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折戟 指战争的惨烈。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柳营 指军营。温庭筠《经五丈原》: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已亥杂诗》:三更忽(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
3
需淮水湄。
野渡 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 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 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杜甫《绝句二首(其一)》: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 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山 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蝴蝶 表现一种宁静安谥的生活环境。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早莺 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典故: 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 1、《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 《宋书·宗悫传》:“悫(què)年少
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雁门太守行》: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战国策·燕策一》:“于是昭王为(郭)隗
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指招贤之所。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
的决心, 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3、《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遣冯唐”: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
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由点及面,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语义双关,很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
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格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2.尾联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之精神。
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4
哲理:作者以魏尚自许,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
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赏析: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诗歌鉴赏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
③,
三谢不能餐。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瑞的起兵失败之后。②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③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
4.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