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设计
公馆初中 王忠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背诵课文。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3)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的能力,关注美好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道理。 三、课型及课时: 阅读探究型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读准字音,读顺句读,发现疑难问题,回忆巩固作者及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有灰太狼顺势导入。 同学们认识这个形象吗?它都有哪些特点呢?蒲松龄笔下的狼是怎样一种形象呢?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来学习30课《狼》。(板书)
(二)明确目标,回忆巩固作者。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听读课文。(听准字音,注意节奏。)
2、学生挑战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进行点评。(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疏通字词。)
(四)细读课文,疏通文理。
1、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每小组负责一个自然段(教师提前将全班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2、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五个组分别展示成果。(各小组选两名代表,一位朗读,一位负责翻译。)
3、理清情节:
(1)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2)这个故事可以分哪几个情节?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五)再读课文,分析形象。
1、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齐读课文)
2、试评价狼和屠夫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贪婪 凶狠 狡猾
3、请三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看谁表演得好。(教师可以朗读配音。)
4、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
(六)拓展延伸。
1、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如此的 贪婪凶恶,可是大自然中的狼果真如此吗?请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
2、狼给我们的形象是这么邪恶、贪婪、狡诈,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狼所谓的劣性只是它们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下的生存方式而已。那些关于狼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类中的卑劣者,应更合适。那么,人类应该如何对待狼呢?
(七)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要明白对像狼一样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过去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凶猛、狡猾、贪婪”,但是今天狼的形象却在悄悄起着变化,人们将它的形象转变成为“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挑战”的新形象。
(八)布置作业:
1、请结合图片适当想像,将此文改编成一篇600字左右的白话小说,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2、收集整理有关狼的资料,多角度认识狼。
推荐篇目:《母狼的较量》《狼图腾》《野性的呼唤》 板书设计:
《狼》蒲松龄 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屠夫 遇 惧 御 杀 狼 机智 勇敢 贪婪 凶狠 狡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