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稻茬冬种红花草高产栽培技术

稻茬冬种红花草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榕意旅游网
72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i.Sci.Bul1.2013,19(06) 稻茬冬种红花草高产栽培技术 吴广生 杨培权蒋毅敏 541001) (桂林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广西桂林摘要:近年来,桂林市大力实施“沃土工程”,以增施有机肥为重点,实行“增、提、改、防”技术措施相结合,大力恢 复和发展稻茬冬种红花草,全面提升土壤有机质,维持、改进或恢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培育高产稳产农 田,支撑粮食高产创建和粮食安全生产。该文从选择品种、田间管理、翻沤及留种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桂林市稻茬冬 种红花草高产栽培技术,为种好和管好红花草、提高红花草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林市;稻茬红花草;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731(20l3)O6—72—02 1.3播种 红花草是桂林市稻田重要的肥料资源,也是桂林市广泛 利用的、最主要的稻茬冬季绿肥作物。据调查,每lOOkg红 1.3.1 田块选择与准备应选择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田 花草鲜草含氮量相当于1.74kg尿素,含磷量相当于1.84kg钙 镁磷肥,含钾量相当于1.16kg氯化钾。更可贵的是它所含 12%的有机质是任何化肥无法代替的 。桂林市是广西的一 个农业大市,水稻是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肥一稻和肥一 稻一稻是最主要的种植模式。2012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为 278 166.7hm2其中早稻131 386.7hm 、中稻32 913.3hm 、晚稻 113 866.7hm 。历年来,桂林市农业部门始终狠抓稻茬冬种红 块,在播种前2—3d及时灌1次“跑马水”,排干水后待播种。 1.3.2适时播种播期应掌握在9月上旬一10月中旬,可根 据前茬收获时间灵活掌握,一般在晚稻齐穗勾头后播种,最 迟不能超过l0月中旬,以免幼苗受冻害。 1.3.3整田播种前开好三沟(围沟、畦沟和腰沟),做到沟 沟相通,雨后不积水。播种时应断水晒田(烂泥田)或有薄水 层(砂质田),做到薄水或湿润播种,胀籽排水,见芽落干,湿 润扎根。 花草等绿肥,201 2年稻茬冬种红花草面积为32 333.3hm 。稻 茬冬种红花草大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的保肥保水 能力增强,在桂林市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稻谷产量和改 善稻谷品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3.4播种一要保证基本苗数,确保每667m 播种量1.5— 2kg,以保每667ll1230~40万株苗;二要带肥播种,与肥拌匀后 及时撒播;三要协调稻、肥共生矛盾,播种后稻田应灌“跑马 1 注重播种质量,保证冬前红花草苗壮苗足 1.1选择品种要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当年的良种。适 合桂林市栽培的红花草品种有江西余江大叶籽、安徽弋江 水”,既能保证稻、肥的水分要求,又能有效防止渍害,但冷冻 天气来临前不宜灌水,以免加重冻害。 2搞好田间管理。保证红花草高产稳产 2.1晒田晚稻收获前要晒田,千万不可软泥割禾,否则幼 苗易被踏死,田土易被踏实,不利于红花草生长。如遇干旱 籽、安徽大叶青等品种。切忌误购劣籽、杂籽和陈籽。 1.2种子处理提前用5%的盐水选种,清除空秕粒,将选 好的种子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0~12h,捞出凉干。 天气,应及时防旱,水稻收割后要灌跑马水防旱,保持田面不 晒白为好。 2.2盖草晚稻收割后,要趁田土湿润时铺一薄层稻禾秆 1.2.1播种前晒种活力。 晒种时间为0.5~ld,以提高种子的生 浸种12—15h(中间换水1次),种子吸水 1.2.2用细砂擦种(薄到能透光)或猪牛栏粪,及时遮盖好红花草幼苗,可起到 膨胀后,将种子和细沙按2:1的比例拌匀,装入编织袋内揉 搓擦种去蜡质层。 抗旱保墒、防冻、施肥之效。机收的稻田,要及时把成束成堆 的禾秆撒匀或搬出田外,避免压坏绿肥幼苗。寒冬来临前 1.2-3 用10%的盐水选种杀菌。 除去种子带来的菌核,菌核捞出 (12月上旬)再加盖一次稻草或草木灰防冻保苗。 2.3施肥一是冬前追施提苗肥。早施苗肥,适时施越冬 用火烧毁。为防止有其他病菌,可用45℃的温水浸种lOmin 1.2.4接种根瘤菌种子经过浸种催芽或浸种晾干后,接种 肥。大力推广以磷增氮、以钾增氮,保苗防冻,以Axle养大肥 技术。充分利用冬前温光条件,加速幼苗生长;二是施好腊 肥防冻害。在12月上中旬,每667m 施土杂肥400~500kg ̄Jil 钙镁磷肥25~30kg,以增强抗寒能力,减轻冻害;三是追施春 肥促春发。开春后每667m 追施尿素2 ̄4kg,看苗施用,促平 衡生长,为丰产搭架子。四是补施微肥。红花(下转79页) 收稿日期:2013-02-21 根瘤菌。用米汤、米浆或稀面糊加根瘤菌剂调成糊状后,分 次倒人种子堆中,轻轻搅拌,使每粒种子都能沾上菌剂为止, 然后将接种根瘤菌的种子放在阴凉处摊开,待稍干后,每 667m 用3-5kg钙镁磷肥或经过沤制的过磷酸钙拌种。 作者简介:吴广生(1963一),男,河南镇平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土肥水技术推广工作。 19卷O6期 马勇等4O%酚菌酮水乳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79 5.2结果分析 该药剂对病情严重度的控制,有较好的持效性。 第一次施药后7d,40%酚菌酮lOOmU667m 5.2.4控病效果施用40%酚菌酮EW100mL/667 ,对白 5.2.1 防治效果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65.32%,显著好于对照药剂2O%三唑 酮667m 用40mL的防治效果;第二次施药后14d,40%酚菌 酮lOOmL/667m 对白粉病的防效达83.55%,与对照药剂20% 粉病病斑具有一定的铲除效果。据观察,用药后老病斑被控 制,不再扩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病斑开始萎缩,直至 消退。第二次施药后14d调查,用药区病叶率为24.2%,比第 一三唑酮40mL/667n4的防治效果相当。 5.2.2速效性40%酚菌酮EW防治小麦白粉病,于白粉病 发病初期用第一次药,隔7d用第二次药。第一次用药后7d, 三唑酮和空白对照两个处理的病株率分别上升了68.22%、 次施药后7d的病叶率下降了18.8%,说明该药剂与三唑酮 样,具有一定的铲除效果。 一6结论 40%酚菌酮EW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在本站2012年的 65.94%,病叶率分别上升了92.52%、135.51%,病指分别上升 了97.9%、307.49%;而酚菌酮处理的病株率仅上升了 31.13%,病叶率上升了39.25%,病指上升了39.08%。说明该 药剂667m 用100mL,对小麦白粉病的抑制效果突出,其速效 性优于20%三唑酮EC。 5.2.3持效性40%酚菌酮EW100mL/667m 防治小麦白粉 田间药效试验中,于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病叶率20%时)用 药1次,隔7d后再用1次药,连续用药2次,用药区小麦生长 发育正常,未发现明显的药害症状;2012年我县小麦白粉病 大发生,在病害大发生的情况下,用40%酚菌酮EW100mL/ 667 rf,连续用药2次,对白粉病的最终防效为83.55%,说明 该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很好,在病害大发生年份,施用 100mL/667m 能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危害,该药剂可作为防治 病,连续用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14d最终药效调查,防治效 果达83.55%,比第一次施药后7d提高18.23个百分点,说明 (上接72页)草施用硼、钼微量元素肥料有良好效果,尤其是 小麦白粉病的新药剂推广使用。 (责编:陶学军) 分解腐烂不完全,红花草在微生物分解时,微生物活动不仅 留种田更好。施用方法以叶面喷施效果较好,叶面喷施 O.2%硼砂溶液2次,可提高鲜草产量20%。 2.4清沟一是清沟排水时做到雨停田面干无积水,降低 地下水位,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协调,促进红花草根深叶 茂;二是红花草喜湿润不耐渍,故晚稻收割后应及时清好厢 沟,加深腰沟和围沟,疏通沟系;沟深15~17cm,沟宽25cm, 厢宽2m左右,做到沟底相平,沟沟相通,水流畅通。 2.5防病虫红花草主要有蚜虫、潜叶蝇、菌核病等病虫害。 耗氧,而且要从土壤中争夺养分(尤其是氮素),同时产生大 量的胶质,并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及硫化氢 等气体,直接影响到早稻的根系呼吸,减少水稻分蘖,甚至根 系发黑中毒。故翻耕时不仅要适量,而且通常还要撒施15~ 20kg/667m 石灰,加速红花草腐烂,同时可以中和酸性。 3.3翻压深度与质量 翻压深度一般为3 ̄5cm,因为这层土 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红花草分解腐烂。翻压时应做 到植株不外露、土壤细碎沉实,以利分解。 对蚜虫、潜叶蝇一般每667m 可用吡虫淋10~20g,或90%敌百虫 4留种 选排水好、土质带砂、肥力中等、非连作的田块作留种 150g,加水3O~50kg,喷雾防治;对菌核病每667m 可用40%灭病 威150mL或7O%甲基托布津75~lOOg,加水50kg,喷雾防治。 田。最好选择品种好、产量高、种性纯、成熟晚的红花草种子 进行播种,每667m 播种量可减少到1.5kg左右。留种田不宜 施氮肥,每667m 增施约10kg过磷酸钙和10~15kg的草木灰, 3做好翻沤还田。充分发挥肥效 3.1适时翻沤一适时翻沤是提高红花草产量和肥效的最后 环,在红花草盛花期(60%一70%红花草开花)翻耕效果最 可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红花草荚果的成熟期不一致,一般 以80%种荚变黑时收获最好。 参考文献 [1]朱业斌.红花草标准化栽培技术IJ1.科学种养,2009(1o). [2]严明.翻压红花草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安徽农业, 好。过早翻沤鲜草过嫩,含氮量低,含水量高,产量不高,肥 效低;翻沤过迟,虽然产量高,但鲜草中纤维素、木质素增加, 植株老化,腐烂分解困难,也影响肥效的释放 。 3.2适量翻沤667m 鲜草量控制在2 000kg以内,多出的 红花草可割走翻人其他田块,如果翻沤量太大将导致红花草 2000(4). (责编:陶学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