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着轨道和列车荷载,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扩散,与桥梁、隧道和轨道组成铁路线路的整体。路基的稳定性、坚固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线路的质量、列车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因此路基是保证列车安全、畅通的主要建筑物。随着我国铁路事业迎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我们要切实对其铁路工程中路基施工的工作做好做到位,严把质量关,对其进行严格的技术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铁路系统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
1.施工准备 1.1施工调查
施工单位在接到设计文件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全面,认真的审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并且对照施工图与现场地形地貌逐一核对,遇到问题,及时提请有关单位解决。
1.2测量放线
完成现场交桩后。必须完成中线水准的贯通测量,并与相邻地段贯通闭合,之后再放线路中线桩和路基边桩。中线,水准,边桩的测量误差必须符合现行《铁路测量技术规则》的有关规定。测量工作必须贯彻双检制。
1.3土质调查与检验
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对象及路基结构,选择合格的填料,路基填料由试验人员现场勘察取样,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类别,提供检验指标数据,选择确定取土场地,完成土工试验后,按设计要求进行路基填筑。
2铁路路基施工工艺分析 2.1路基填抖的选择
路堤填料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尽量在施工现场就地取材,同时还要满足下列条件:便于压实施工、压缩性小、在外力(列车荷载、地震、降雨)作用下能保持稳定、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1)基床表层填料和底层填料客运专线基床表层设计填料多为级配碎石,是由粒径大小不同的粗细碎(砾)石集料和砂,以及塑性指数较高的黏土按比例组成的满足密实级配要求的混合物。基床表层的上层填料宜选用耐磨性较好、模量高的石英质母岩。为了提
高刚度,可适当加大颗粒的粒径,粗颗粒含量也可增加,厚度一般为0.2m一0.3m为宜,下层填料的颗粒级配应与基床底层匹配,使底层填料颗粒不能进入基床表层。基床底层的填料应严格按现行规范执行,避免使用A级、B级以外的填料。(2)路堤本体填料。客运专线对路堤本体填料有三个基本要求:在列车与路堤自重荷载作用下,路堤能保持长期稳定;路堤本身的压缩沉降能很快完成;其力学特性不会因其他因素(水、温度、地震)影响而发生不利于路堤稳定的变化。根据上述要求。路堤下部填料原则上不能使用膨胀性土、岩,吸水膨胀风化严重的蛇纹岩、泥岩、有机质土、冻土,其它填料均可直接或经改良后使用。
2.2路堤的填筑
路基施工必须根据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偏制施工组织设计,对旅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应有完整真实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1)铁路路堤填筑时应严格控制每一层路堤填筑填料性质。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避免不同性质的土类混填或同一层分段填筑;(2)铁路路堤填筑时为分层填筑与碾压,应严格控制路堤填筑厚度与速率。一般基床以下控制在40~60cm,基床控制在20—40era,填筑后及时碾压并进行密实度的检则,根据现场施工 经验,在压实前最好实测一下填料的实际含水量,经验证明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 正负2%~5%进行碾压效果最好。密实度达不到时应及时分析,若填料的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可采用晾晒或洒水等措施。(3)铁路路堤分层填筑的宽度,一般按超宽碾压要求进行,按路基设计预面宽度加余宽50cm分层计算,以保证路堤机械或人工刷坡后,边坡及路肩的密实度及压路机械的安全摊辅厚度;(4)在路桥及路涵分界处路堤填筑应选择渗水性较强的砂石料,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 实机宜采用小型压路机或打夯机;(5)对采用粗粒或巨粒土填筑路基时应根据压实机械的性能合理确定分层压实厚度,并需 对填料的颗粒级配严格控制,一般基床下层最大粒径以不大于压实层厚的1/3为宜,超过限定粒径的臣粒料应在出料场前先加以剔除,基床表层应控制粒径小于lOom,以利于基床顶面平整 度的控制。
2.3过渡段填筑
2.3.1 路基与路堑过渡段。路基与路堑过渡段的填筑方式有两种情况: (1)当路堑为软质岩或土质时,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界面处按1:2的坡度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其开挖部分同路堤标准进行填筑。
(2)当路堑为硬质岩时,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界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开挖部分用级配碎石进行填筑,且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m。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填筑要点:A基底处理达到路堤相应部位的要求后方可进行填筑。B 填筑前,恢复路基中线和填筑边线,路堑为硬质岩层时,按过渡段顶面宽度不小于2m放出基底填筑横向坡脚线,并用石灰打出标记。C 台阶的高度以0.6m左右,且宽度不小于1m。开挖时由低处往高处开挖,随挖随填。
2.3.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及台尾过渡段
(1)每一处的过渡段填筑前,首先进行实测和设计并量放样出过渡段的填筑范围和长度,打上石灰线。
(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及过渡段的基底处理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基底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回填和填筑施工。填筑之前,过渡段两端埋设好沉降观测标桩,施工期间每天观测,填筑完成已完成或正后三个月内每星期观测一次,三个月后每个月观测一次。
(3)台背基坑回填采用混凝土,过渡段台背2m范围内掺入5%的水泥,每层施工宜控制在2h内完成。
(4)在过渡段的填筑时横向结构物两端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施工时在横向结构物上画出填筑宽度及分层填筑厚度大样线,以控制虚铺厚度。碾压时,大型机械不能碾压到的部位,采用小型压路机及冲击夯作业压路机碾压。横向结构物顶部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厚度大于1m后方可通行重型机械。
(5)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要求压实度K30≥150Mpa/m,孔隙率n<28%。每层检测孔隙率,采用灌水法,每个过渡段距路基边缘1m处左右各一点,中间一点,每填筑三层检测地基系数2点,距路基边线2m处一点,中间一点。
3.结束语
路基工程的施工具有施工持續时间长,施工迁移程度大、投资大、所需要的作业人员以及作业及其较多等显著特点。因其路基施工的原材料为土质材料,所以对其气候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弱的承受能力。因此在铁路投入运行以后经常会因其环境的原因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成了阻碍铁路继续向前发展的障碍。虽然上述这些问题大部分归咎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施工过程由于技术措施不到位也是导致出现问题的另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不仅阻碍
了铁路事业的发展,而且大大降低了铁路的安全运行。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
参考文献:
[1]杨广庆.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J].铁道标准设计,2001 [2]宋再亮.铁路工程路基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