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故事是被历史检验过的优秀的⽂学精粹,值得孩⼦和成⼈共同赏读。所以同学们要多读⼀些寓⾔故事哦!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5篇寓⾔故事,我们⼀起来看看吧! 寓⾔故事1
魏国都城⼤梁以北的黎丘乡,经常有爱装扮成乡⼈⼦侄兄弟的⿁怪出没。有⼀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位⽼⼈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在半路上碰到了装做⾃⼰⼉⼦模样的黎丘⿁怪。那⿁怪⼀边假惺惺地搀扶⽼⼈,⼀边左推右晃,让⽼⼈⼀路上受够了罪。⽼⼈回到家⾥以后,不脱鞋、合着⾐,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天,⽼⼈酒醒之后,想起⾃⼰醉酒回家时在路上吃的苦头,把⼉⼦狠狠训斥了⼀顿。他⽓愤地对⼉⼦说:\"我是你的⽗亲,你有孝敬我的义务。可是昨天你在路上让我吃尽了苦头。我问你,这究竟是因为我平⽇对你不够慈爱,还是因为你⽣了别的什么坏⼼?\"
⽼⼈的⼉⼦⼀听这话,像是在晴天⾥听见⼀声霹雳。这到底是哪来的事呢?⽼⼈的⼉⼦感到⼗分委屈。他伤⼼地落着泪、磕着头,对⽗亲叹息地说:\"这真是作孽呵!我哪能对您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呢?昨天您出门不久,我就到东乡找⼈收债去了。您从集市⾛回家的那⼀阵⼦,我还在东乡办事。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东乡去问⼀问。\"
⽼⼈知道⾃⼰的⼉⼦素来诚实、孝顺,因此相信了他的话。可是那个长得很像⾃⼰⼉⼦的⼈到底是谁呢?⽼⼈想着想着,⼀转念记起了黎丘⿁怪。他恍然⼤悟地说:\"对了,⼀定是⼈们常说的那个⿁怪作的孽!\"说到这⾥,⽼⼈忽然⼼⽣⼀计。他打算次⽇先到集市上喝个烂醉,然后趁着酒兴在回家的路上刺杀那个黎丘⿁怪。
次⽇早晨,⽼⼈在集市上⼜喝醉了酒。他⼀个⼈跌跌撞撞地往回⾛。他的⼉⼦因为担⼼⽗亲在外醉酒回不了家,正好在这个时候从家⾥出来,沿着通往集市的那条路去接⽗亲。⽼⼈远远望见⼉⼦向⾃⼰⾛来,以为⼜是上次碰到的那个⿁怪。等他的⼉⼦⾛近的时候,⽼⼈拔剑刺了过去。这位⽼⼈由于被貌似⾃⼰⼉⼦的⿁怪所迷惑,最终竟误杀了⾃⼰的亲⽣⼉⼦。 看来,当⼈们不辨真伪时,欺诈的⿁蜮伎俩容易得逞,⽽善良诚实反遭戕害,真是可悲呀。 寓⾔故事2
从前,有⼀个叫司原⽒的⼈在⼀次夜间打猎时,发现了⼀只⿅。这只⿅听到野地⾥传来的声⾳,突然警觉起来。当它看到司原⽒正拉⼸搭箭瞄准⾃⼰的时候,撒腿就朝东⾯⽅向跑了。司原⽒并不⽓馁,他知道在⼤⿊天⿅跑不快,于是跟在后⾯紧紧追赶,并且⼀边追赶⼀边⼤声地喊叫,试图以此把⿅吓懵。
正在这时,西⾯来了⼀伙追赶猪的⼈。他们听到司原⽒的喊声,以为是东⾯有⼈在堵截这头猪,于是就跟着喊叫起来。司原⽒不知那伙⼈在喊叫什么。他看到那边喊叫的⼈很多,⼼想必定也是在追赶猎物,于是他放弃了⾃⼰追赶的⿅,朝众⼈喊叫的⽅向跑去,并且在半路上找了个地⽅隐蔽起来。那伙⼈叫着喊着从司原⽒隐蔽的地⽅跑过去了。
过了⼀会⼉,司原⽒竟然发现离⾃⼰不远的地⽅有⼀头浑⾝⽩⾊、肥肥胖胖的笨兽。他⼗分兴奋,以为⾃⼰得到了⼀头吉祥的珍贵动物。司原⽒扑上前去把它捉住,然后带着这吉祥的野兽回了家。
司原⽒拿出家中所有精、粗⾷料来喂养这头珍贵的兽。这头兽也⼗分亲近司原⽒。它⼀见到司原⽒便摇头摆尾,朝司原⽒发出可爱的\"哼哼\"声,因此司原⽒越发喜爱它了。
没过⼏天,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暴⾬淋在这头⽩兽⾝上,将附着在它⾝上的⽩⾊泥⼟全都冲刷掉了。司原⽒仔细⼀看,才发现它原来竟是⾃⼰家⾥丢失的⽼公猪,⽽今却被司原⽒当作宝贝从外⾯带回了家⾥。
遇事不动脑筋,司原⽒在追猪⼈的喊叫声中随声附和,放弃了追⿅,结果⼀⽆所获。因此,⼤凡⼈云亦云、随声附和的⼈,追求到⼿的往往不是真理。 寓⾔故事3
很久很久以前,有⼀座焦湖庙,庙⾥有⼀个⽟枕头,枕头上有⼀个⼩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经历许多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单(shan)⽗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以经商为⽣,⽣意不怎么好,他⼀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希望能时来运转,突然在哪天就发⼤财,当⼤富翁。
这天,杨林带着货物来贩卖,⾛得满头⼤汗,肩上挑的担⼦好像有千⽄重,压得他苦不堪⾔。杨林正想找个地⽅休息⼀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打算进去歇歇脚。
杨林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念念有词:\"⽼天爷保佑我时来运转,发家致富,⼀辈⼦过幸福快乐的⽇⼦!\"
庙⾥的巫⼈见了杨林的情况,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下你想要的⽣活,你愿意吗?\"杨林⾼兴极了,忙不迭地说:\"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意了!\"
于是巫⼈就取出那个神奇的⽟枕给杨林,说道:\"你先去睡⼀会⼉吧。\"
杨林枕着⽟枕躺下,不⼀会⼉就进⼊了梦乡。他梦见⾃⼰来到了⼀个⼤户⼈家,那⾥亭台楼阁、湖⽔假⼭,鸟语花⾹,屋⾥更是雍容豪华,⼀派富贵⽓象。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和他谈笑风⽣,接着,赵太尉⼜相中了他做⼥婿,把⼥⼉许配给他。于是,他也做了⼤官,家财万贯。妻⼦如花似⽟,温柔贤惠,给他⽣下了6个⼉⼦。这6个⼉⼦个个都很有本事。
杨林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忧⽆虑地⽣活着,⾝边⼜有妻⼉相伴,过得快乐极了。⼀转眼⼏⼗年过去了,他还是⼀点都不想回家。
忽然,杨林⼀觉醒来,发现⾃⼰还在庙⾥,躺在⽟枕上。梦中那美好的⼀切都⽆影⽆踪,只有⾝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下不禁⼗分惆怅。
幸福的⽣活,不是可以靠虚幻的美梦得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扎扎实实地⾟勤劳动,才能把愿望变成现实。 寓⾔故事4
有三个从外地来的商⼈都在同⼀个集市上卖药材。第⼀位药材商专门从产地购进货真质优的上等药材,根据进价定售价,差价不⼤,从不谋取暴利。按理说,这种诚实商⼈应该先富起来,可他的⽣意萧条,铺⾯冷清,只有少数知根底的⼈来买他的药,只能勉强维持⽣计。
第⼆位药材商对质优质劣的药材都收购进来,售价随顾客的意愿⽽定,出价⾼就给优等品,出价低就给劣等货。因为选择余地较⼤,利润有⼤有⼩,所以⽣意总的说来还⽐较好,综合效益还⽐较可观。于是,两年以后,这位药商成了⼀名殷实的⼩财主。
第三位药材商则专门去⼤量收购价廉质劣的药材,然后略作加⼯,再换上精美的包装,俨然是⼀种名牌精品的派头,可售价并不⽐另两家⾼多少,有时顾客还价或者添加⼀点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满⾜。因为\"⼀个便宜三个爱\",外观也挺有档次,经营也灵活,所以许多⼈都争先恐后地来买药,⽣意总是特别兴隆,从不愁销路。不到两年,这位商⼈⼤发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个⼤富翁。
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经营之道有不同的结果。第⼀位药商可贵,第⼆位药商可叹,第三位药商则可耻。不仅在市场,⽽且在其他⽅⾯都应当⼀要诚实、⼆要灵活、三要不断改进。 寓⾔故事5
有⼀个⼈到野地⾥去打柴,在经过⼀⽚沼泽地的时候,意外地得到了⼀只麋⿅。他⾮常⾼兴,但没有⽴即把麋⿅带回家去,⽽是找了棵树,将麋⿅拴在那⾥,打算忙完了活计再去牵麋⿅。
碰巧,有10多辆经商的车⼦从这⽚沼泽地经过。车上的⼈看见树旁拴着⼀只麋⿅,周围⼀个⼈也没有。于是,他们⾛过去把麋⿅牵⾛了。没⾛多远,这些⼈觉得⾃⼰不劳⽽获太不像话,就从车上拿了⼀条备在路上吃的⼲咸鱼放在拴麋⿅的地⽅以作补偿,然后⼼安理得地离开了这个地⽅。
过了半晌,打柴的⼈来取他拴着的那头麋⿅,可是树旁的麋⿅不见了,却有⼀条⼤⼲咸鱼放在拴麋⿅的地⽅。他觉得太奇怪了。看看四周,不见⼀个⼈影。这⼀⽚沼泽地中也没有⼈⾛的道路,这⼲咸鱼是从哪⾥来的呢?就算是从附近湖塘中蹦出来的鱼,那也应该是鲜鱼呀!凭空冒出⼀条⼲咸鱼来,它不是神⼜是什么呢?想到这⾥,这⼈恭恭敬敬地抱起⼲咸鱼回家去了。 回家后,打柴⼈把这事说给妻⼦和四邻⼋舍的⼈听了,他们都觉得很奇怪。很快,这件事便传开了,⽽且被⼈们越说越神奇,竟然引来了许多前来祈祷的⼈。他们到沼泽地⾥的⼩树边求福消灾,治病祛邪,有许多祈祷的⼈竟然也灵验了。这样⼀来,⼈们对这⼲咸鱼是神的传说深信不疑。⼤家凑钱为⼲咸鱼建了⼀座祀庙,将⼲咸鱼供奉在⾥⾯,在庙⾥设了多达⼏⼗⼈的专职祝巫,并给⼲咸鱼送了⼀个\"鲍君神\"的尊号(\"鲍\"就是\"咸鱼\"的意思)。从此,\"鲍君神\"庙内神帐⾼挂,钟⿎齐鸣,⾹⽕不断。祈祷的⼈络绎不绝地从⽅圆⼏百⾥内外赴来朝圣。
好⼏年过去了,⼀天,⼀⽀经商的车队路过这⾥,当年放⼲咸鱼的⼈也坐在车上。当他经过庙前的时候,看了这热闹的场⾯和庙门⾼悬的\"鲍君神\"扁额,感到⼗分奇怪,便下车向⼈打听原因。有⼈向他讲了这座庙宇和\"鲍君神\"的来历,他不禁⼤声说道:\"这是我的鱼,是我⼏年前亲⼿拴在⼀棵树上的,哪来的什么鲍君神呢!\"他⾛进庙内,上前去将⼲咸鱼取下,然后头也不回地⾛了。庙⾥的祝巫和那些祈祷的⼈被弄得哭笑不得、⼗分尴尬。从此以后,再也⽆⼈来朝拜这个庙,渐渐地,庙的四周长满了野草。⼜过了⼀些时候,这座庙也倒塌了。
遇事不仔细想想,只凭主观臆断、⼈为地编造神话去盲⽬顶礼膜拜的做法,既⽆任何实效,⼜劳民伤财、愚昧可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