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元杂剧的兴盛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6卷第2期2006年6月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HunanMetallurgicalProfessionalTechnologyCollegeVol.6Jun.No.22006IY-杂剧的岁鉴盛吴菊泉(湖南省株洲县职业中专,湖南株洲,412100)摘要:我国元杂剧的繁荣局面可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相媲美,但它的兴盛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元代这一特定时代的产物,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各种文学艺术,尤其是我国戏曲自身发展的结果。关键词:元杂剧;兴盛;戏曲中图分类号:1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一7412(2006)02一187一03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传统诗文在度过了它的黄金时代以后,其艺术生命逐步走向衰微,而当时为所谓正派人所不齿的小说、戏曲却不断地勃发出它的艺术光华,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其中戏曲更是异军突起,在元代辉煌一时,占据了元代文学的主流。戏曲,在元代主要体现在杂剧的崛起和兴盛。杂剧的崛起和兴盛,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以后,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而到了元代,则繁盛一时。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历来就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说,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元代杂剧的繁荣局面可以与唐诗、宋词相媲美。然而元代杂剧的兴盛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元代这一特定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各种文学艺术,尤其是我国戏曲自身发展的结果。一、时代的产物元代杂剧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必然要受到元代特殊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为一定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所决定和制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美学趣味对于文学创作也给予深刻影响。元杂剧正是在元朝这种特定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意识的影响下而崛起兴盛的。1、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烈斗争的产物元朝是我国少数民族掌握国家政权,元朝统治中不仅存在严重的阶级压迫,同时还贯穿着种族歧视,使一些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知识分子感受到地位上的不平等。再加上元朝初期,长期废除科举制度,使一些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无法仕进,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并且还受到残酷的迫害。为了排遣内心的郁闷,部分文人和民间艺人结合,组成书会,如关汉卿就加人了玉京书会,马致远、李时中、花李郎等加入元贞书会。他们一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成就,吸取民间艺术的营养,和人民群众保持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比较熟悉人民的生活,为其创作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又编写讲唱艺人的脚本,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杂剧的创作,成为“书会才人”。“元词所由盛”是由于作者“多不平之鸣”(李开先《张小山小令序》)。正是由于元朝黑暗的社会环境,造成众多中下层文人的“不平”,于是,他们只好借助杂剧这种为当时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艺术形式来发泄。加上“才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历,较高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素养,从而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杂剧剧本,为元代杂剧的兴盛作出了突出贡献。2、都市经济的繁荣为其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元代由于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交通的扩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都市经济的繁荣,各大都市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人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盖各人自各地携物而至,或以献君主,或以献宫廷,或以供此广大之城市,或以献众多之男爵骑尉,或以供屯驻附近之大军。百物输人之众,有如川流不息。”又说:“娟妓为数亦伙,计有二万有余。”充分说明了当时都市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经济的发展、繁荣,一方面造成了当时都市人口的畸形集中,像当时的杂剧活动中心大都,就有人口五十收稿日期:2006-03-26作者简介:吴菊泉(1966一),女,湖南株洲人,湖南省株洲县职业中专讲师。188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万,而且人们生活条件有一定改善,从而为杂剧提供了大量观众;另一方面,给杂剧提供了必须的化装品、服饰、道具以及演出场所等物质条件。此外,经济的发展,还为杂剧作家和演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证,使其能够专门从事戏剧艺术制造。经济发展使杂剧不仅在都市,而且在农村也常常开展。晋南地区现存的舞台和壁画便是证明。3、复杂的社会生活为杂剧提供了生活源泉元代统治时期,僵域广阔,民族众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异常尖锐。在蒙古统治者和汉族地主的双重压迫下,人民负担极为沉重,生活陷人悲惨境地,斗争、反抗也不断加强。元杂剧的题材有许多就同这种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作品就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歌颂人民的反抗,反映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就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表现并歌颂了窦娥的反抗精神。有的作品虽然取材于历史题材,但也受到元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为历史题材注人了时代精神。马致远的《汉宫秋》虽取材于东汉后期的历史故事,但所塑造的王昭君形象,为捍卫国家民族尊严,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其主题正是在蒙古灭金,元灭宋的历史转折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与民族矛盾在戏曲舞台上的集中反映。除上述主要的社会原因外,元杂剧的兴盛还与元朝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元代人民的要求以及元代宗教的盛行有一定关系。一方面由于统治阶级享乐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也意识到元杂剧的封建教化作用,故对杂剧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有推动作用。另外,各种宗教盛行,对杂剧的内容和题材也有一定影响。4、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成长了一批优秀演员杂剧,是一种以表演为主的综合艺术,其艺术效果和社会效应,必须在舞台上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杂剧剧本只是杂剧艺术的基础,为杂剧的演出提供前提,而舞台表演才是杂剧艺术真正意义的完成。因此,杂剧演员对元代杂剧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元代演员和元代剧作家一样,也是在元代极其黑暗的社会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其地位极其低下,往往成为统治阶级排遣、逍遥的对象。元朝经济的发展,大都市的出现,大都市市民对文化也有了一定要求,由唐宋的歌妓、艺妓发展到元朝的杂剧演员,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他(她)们大多开始是由生活所迫而最终献身于杂剧事业的社会底层人物。元代著名演员朱帘秀、赛帘秀等都是在受尽压迫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他们借杂剧表演来抒发对统治阶级的满腔愤怒。朱帘秀饰演的窦娥形象,正是她对统治阶级极为痛恨的表现。二、中国戏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一种文学艺术都有一个经萌芽、产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戏曲也不例外。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反映农牧业生产的歌舞,与戏剧就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此后,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巫风开始盛行,出现了祝颂祖先和神灵的歌舞,这些歌舞也包含了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到春秋战国时期,除了祭祀的巫现以外,又出现了专门供王公贵族娱乐的徘优,徘优可以说是我国戏剧演员的最早萌芽。当时盛传的“优孟衣冠”,虽还不是真正的戏剧,但他们的出现有利于戏曲艺术中喜剧因素的积累,为戏剧的形式打下了基础。汉朝统一帝国建立以后,以竞技为主的百戏开始盛行,它广泛汇集了民间表演艺术,并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如著名的“东海黄公”,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戏曲故事,其中已有演员表演故事。在唐代,由于其它各种艺术都获得了高度发展,从多方面推动了戏曲的诞生,其中的“燕乐”对后来宋元戏曲中的音乐有较大影响,唐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如唐初太宗李世民令人编制《秦王破阵舞》,并且还带有一定故事内容,使人观舞而不忘创业艰难,而《樊啥排君难》故事性更强,对杂剧的表演有直接影响。而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则是在宋金时期形成的。北宋时,在唐参军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杂剧和后来的金院本都是戏剧雏形。如《东京梦华录》中载《目连救母》清况,反映了宋杂剧业已盛行。金院本稍晚于宋杂剧,与宋杂剧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只存有剧目。《辍耕录》中就载有院本名目六百九十种,从其中如《杜甫春游》、《陈桥兵变》、《张生煮海》等剧目和人物“家门”分别的细致来看,可见当时表演艺术的进展。元杂剧就是直接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从以上我国戏剧自身发展史来看,元代杂剧的兴盛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几千年的艺术经验的积累,是我国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第2期吴菊泉:论元杂剧的兴盛189三、其他艺术的影响1、诸宫调的影响诸宫调是一种说唱艺术,可以说是导致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之一。诸宫调是取同一宫调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类似散曲的套数,再骚、赋难人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人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这充分说明了戏曲与诗词之深厚的渊源关系。元杂剧中的许多唱词,充分吸收了诗词里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和句法,使戏曲语言更加优美。甚至有的戏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唱为主,杂以说白,以说唱一个长篇故事。诸宫调不但乐曲组织多样,而且故事内容丰富,并初步注意了说白和歌曲的分工,直接导致以曲白结合表演故事的元杂剧的产生,直接影响到了元杂剧的体制,元杂剧里所用曲调和唱腔主要也是在北曲的基础上发曲唱词,本身就可以说是一曲美丽的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曲词优美生动,就极具诗情画意。此外,在题材方面,元杂剧也受到诗歌的影响,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青衫泪》等就受到白居易诗的影响。此外,北朝兴起的傀儡戏、影戏给杂剧的舞蹈动作和脸谱有一定的影响;绘画艺术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了元杂剧的布景、脸谱;我国民间流传的优秀故事、传说对元杂剧也有较大影响,而元杂剧又是一些民间故事的丰富、发展和完善。综上所述,元代杂剧的兴盛不是偶然的,而是展而来的。宋诸宫调业已失传,金国留传下来的诸宫调有三本,其中《列知远诸宫调》和《天宝遗事诸宫调》两本残缺;只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保存完整。“董西厢”情节曲折,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反封建主题也非常突出,为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起了奠基作用。王实甫的《西厢记》无论是从主题到情节,从人物形象到唱腔曲词,都明显地受到《西厢记诸宫调》的影响,虽然较之在艺术上、思想上都有较大进步和发展。2、历史传记、传奇小说的影响历史传记、传奇小说等为戏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准备了充分的故事内容,并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如尚仲贤的《柳毅传书》便是在唐传奇小说《柳毅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并继续保存了《柳毅传》中柳毅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此外,高文秀的《绳池会》和纪君样的《赵时代的产物,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生活。同时它又是在我国深厚的民族戏曲艺术基础上,直接受院本和诸宫调的影响而产生的,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兴盛繁荣,对明清及近代的文学、尤其是戏曲,有着重要影响。参考文献徐扶明.论元剧的兴起和衰落(J).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2).r.LF.L氏孤儿》就取材于司马迁的《史记》。《秋胡戏妻》、《墙头马上》、《曲江池》等都分别烙上了历史传记散文和传奇小说的痕迹。3、古代诗词艺术的影响我国古代词艺术对元杂剧影响较大。王世贞在谈到戏曲发展时说:“三百篇之而后有骚、赋,2,...,丹,..}刘荫柏.元代社会与杂剧兴衰(J).文艺研究,1983,(3),李修生.元代杂剧和南戏的关系(N).光明日报,1984-07-31.』..L4.月IJ魄萧.试谈元代社会杂剧繁盛的关系(N).光明日报,1985-的-26.r.L.气工.}.J李简.元明戏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OnProsperityofYuan“Northern\"TypeDramaWUin一quan(HunanZ.huzhouCountyVocationalSchool,ZhuzhouHunan412100,China)Abstract:Yuan\"Northern\"typedrama',prosperoussituationcancomparewithTangpoem,theSongci,MingandQingnovels,butitsprosperityisnotanaccident.Itistheproductofthisparticular二,andalsotheresultofourancientliteratureandart,especiallymyopera',development.Keywords:Yuan\"Northern\"typedrama;prosperity;opera【责任编样:徐海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