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1期 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Vo1.34 No.1 2013年1月 Jan.2013 [文章编号】1004--5856(2013)O1—0078—04 论老舍小说创作中的文化批判与社会批判 张永东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文学大师。他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 化和城市生态,在揭示、批判传统文化糟粕和市民自身弱质的同时,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有力地控诉和批 判。正是这种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双重批判的独特性构建起他特有的批判意识,体现了老舍小说创作 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老舍;小说;文化批判;社会批判 [中圈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3.01.015 老舍出身市民阶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黑暗 一位极有影响力的作家,他始终关注着“文化” 现实,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悲剧命运,揭露 问题,其小说通过对市民形象的塑造和描绘,以 和抨击了统治者的可恶和黑暗。老舍小说中更 开阔的视野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道德、人性等 独特之处是他在创作中将文化批判与社会批判 方面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老舍也因此被称为 相结合,这是左翼作家小说中所缺乏的。 “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 与 老舍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中西文化进行 此同时,他还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有力地控诉和 了多角度多侧面地比较,一方面他在看到中国 批判。正是这种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双重批判 传统文化的缺陷和国民自身弱点的同时也看到 的独特性构建起他独特的批判意识,体现了老 了这些东西的没落和丧失,面对这种丧失,他怀 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价值。 着复杂的心情,但更多的是站在世界先进文化 一、老舍小说的文化批判 的高度,对其负面因素的批判;另一方面,他以 审视的态度分析了代表世界先进文明体系的西 老舍是一位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的现代作 方文化,在礼赞的同时对“拜金主义”、“享乐思 家,他将深厚的文化底蕴,清醒的文化反思融人 想”以及严重的殖民主义色彩等弊端进行了批 创作中。这在他早期旅英的创作中表现得很鲜 判。 明,回国后由于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当 (一)在西方文化的参照下对中国传统文 时的主潮文学在创作上有着一定的联系。 化的批判 老舍与左翼作家的文学血管里都流有五四 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不断碰撞在中国这 文学的血,又都在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 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在英国的 支配下耕耘着国势破败民族危机的现实,故创 几年生活中,老舍以敏锐的观察力审视了中英 作的许多方面趋于一致。他与左翼作家一样, 两种文化,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收稿日期】2012—10—30 [作者简介】张永东(1977一),男,陕西安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第1期 张永东:论老舍小说创作中的文化批判与社会批判 79 消极成分和负面影响。在此期间,他发表了 老舍站在世界先进文化的高度,多维度地 比较了中西文化。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缺 陷和国民自身弱点的同时,也镂析了代表世界 先进文明体系的西方文化,渴望通过西方文化 改造国民性格,但也揭露和批判西方文化的弊 端,突显他对西方文化理性的审视视野。 他的理性审视中首先注意到西方人有严重 的殖民主义色彩,主要表现为殖民意识和种族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剖析国 民性的长篇小说,其后创作的《猫城记》、《离 婚》、《骆驼祥子》等作品,通过对北平市民生活 的真实描绘,构建了广阔的“市民世界”,成功 地塑造了几类市民形象,并赋予了他们深刻的 思想内涵。 老舍用“文化”来分割他的市民世界。在 他的市民世界中,主要活跃着四种类型的市民 形象: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城市贫 民。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传统 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批判。其中尤以老派市 民与新派市民的形象最为明显。老舍用文化批 判的目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底层民众, 从多层面剖析并揭示传统文化的弊端和市民自 身的弱质,进而达到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批 判。 老舍在对传统文化和国民特质的审视与剖 析中,认为“官本位”思想对人们的心灵腐蚀是 非常厉害的。在他看来,这种观念严重地阻滞 了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在他的许多小说中都流 露着对这一民族病症的深刻检讨。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 书高”等思想促使整个社会趋向于对权利的向 往,国人对做官趋之若鹜,为了弄个一官半职, 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老张的哲学》中的老张、 《赵子日》中的赵子日、欧阳天风、《二马》中的 马则仁以及《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太太等都深 受这种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是十足的官 迷。老舍对“官本位”思想揭露得最深刻的要 数《四世同堂》了,小说中的祁瑞丰和冠家是丧 心病狂的官迷,他们为了当官不惜一切,卖国当 汉奸,出卖亲友。老舍清醒的看到这种思想所 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在小说中给予了无情的批 判,最后借李子荣之口发出:“中国人不把官迷 打破,永不会有出息”[ ] 的感叹。 此外,老舍在其小说中还对等级观念、伦理 道德、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饮食和礼仪等众多 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进行了批 判。老舍的创作中既隐含着作者对民族沉痛、 焦灼的忧虑心情,又对在西方文化撞击下传统 生活方式的丧失表现出无限的惋惜之情。 (二)对西方文化的理性审视与批判 歧视。《二马》中伊牧师在中国传教二 十多年, 算得上是一名中国通,小说中写道:“他真爱中 国,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总是祷告上帝快快地 叫中国变成英国的属国;他含着热泪告诉上帝: 中国要不叫英国管起来,这群黄脸黑发的东西, 怎么也升不了天堂?” …’马威打了伊牧师的 儿子保罗,伊太太不能忍受动了怒,完全是因为 马曦是一个中国男孩。老舍用幽默的笔调批判 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并呼唤维护国人的尊严。 老舍还对新派市民身上的带有西方色彩的 “拜金主义”和“享乐思想”给予了批判。这类 市民是集中西文化糟粕的混血儿,主要有赵子 日、冠晓荷、祁瑞丰等人。他们只是表面西化实 际并没真正学到西方文明精华的浅薄角色,是 金钱与利益的追求者。他们的行为从侧面反映 出都市生活的畸形和物欲对人灵魂的侵蚀。老 舍对这类狂热的拜金主义者以及他们的堕落给 予了嘲讽和批判。另外,在《四世同堂》中对日 本的“海盗”文化、侵略文化也进行了无情的批 判。由此可以看出老舍小说中的文化批判是多 方位多层面的,几乎每篇小说中都没有放弃他 的批判,这也正是他小说的独特之一。 二、老舍小说的社会批判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和张爱玲堪称是出 色的市民小说作家,二者的小说在许多方面都 承接了中国市民文学传统,他们所书写的都是 “人生安稳”的市民生活, ¨ ’ 但是这种安稳 在两位作家的小说作品中却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并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意味。更为不同的是,老 舍在小说中除予以独特的文化批判外,他还站 在启蒙的立场,对社会环境及社会制度的黑暗 与病态也予以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而张爱玲 则自觉疏离启蒙立场,站在纯粹的民间立场上 来经营她的市民传奇。她从人性的角度切人, 80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正 力求写出他们“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 妈妈走投无路被迫沦为暗娼。母亲企望能用自 朴素”[3]( 的人性。对于他们人性的弱点以 己灵肉的痛苦与牺牲为代价,试图改变女儿的 及这人性所处的社会背景、社会环境并没有进 人生道路,然而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毁灭了这基 行批判和苛责。由此看来老舍小说的又一独特 本的生活愿望。同样的命运已经在向着女孩子 之处是,他能将文化批判与社会批判相结合于 逼近。她离开了母亲,试图以自己的奋争寻求 其小说创作中,在批判文化的同时,对病态、黑 正常的生存,然而污浊的人世欺骗了她的善良, 暗的社会环境及社会制度给予了强劲地批判。 玷污了她的纯洁。她上街去找事,当她一次次 (一)对病态、黑暗的社会环境的批判 带着尘土与眼泪失望地回来的时候,她这才明 《老张的哲学》中的老张以“钱本位”为处 白了“妈妈所走的路是唯一的”。[4]( 在这个 世哲学,一人身兼兵学商三种职业,信仰回耶佛 时候,校长的侄儿诱骗并无耻地占有了她。失 三种宗教,职业、信仰皆以钱为轴心旋转。他既 身之后的她到饭馆当女招待,因不愿以媚态取 办学堂又看风水,既在衙门挂名为警,又兼营高 悦食客而被解雇。一个多月找不到事做,她承 利贷,还开杂货店私卖鸦片。小说以老张肆无 认自己失败了:“我不再为谁负什么道德责任, 忌惮、胡作非为的发迹史为线索,展开了北京市 我饿”。… 粥 是的,一个人要想活命,填饱肚子 民社会多方面的生活画面,抨击了北洋军阀统 才是最大的真理。为了这真理,她不得不走上 治下的社会黑暗与人性的堕落。 那条曾让她厌恶、恐惧、千方百计躲避的道路。 《离婚》在老舍的小说创作中具有转折意 正是这黑暗的社会环境和黑暗的社会现实逼迫 义。小说写了2O世纪2O年代北平一个财政所 她一步步走向了堕落之路。后来因为作暗娼没 里的各色人等以及他们的各种平庸生活,是一 纳捐而被抓。小说结尾时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发 部世态讽刺小说。其中三个主要角色,老张是 出感慨:“狱里是个好地方,……世界比这儿并 圆通人,老李是老实人,小赵是无赖和恶棍,也 强不了许多。”… ∞ 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生活 是三种人物类型,三种人生信条。前两种人病 结论正是母女两代人的悲剧凝成的对惨无人道 态、黑暗而灰色的社会环境中吃不开,只有小赵 地狱般的社会的血泪控诉,使批判力度达到了 这样的流氓可以如鱼得水,胡作非为,这是对当 更高一层。可以说《月牙儿》是“市民社会中被 时那个社会怪现状的嘲讽。整篇小说中作者将 抛到生活最黑暗、最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 温和的幽默、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批判熔为一 的一曲悲歌。”_5]‘n 炉,对社会现实中的矛盾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概 (二)对社会制度的批判 括和批判。 老舍小说创作批判了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 《牛天赐传》以后,老舍更多地关注下层劳 地的社会制度下黑暗的政治、封建势力的压榨 动人民的生活和命运,深刻地揭露社会的黑暗 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的 及反动统治的罪恶,他的批判着力点从思想文 性质。 化层面转向了社会制度层面。这类小说主要描 《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一个高峰,作品 写城市贫民的生活,体现了老舍与下层人民深 通过进城农民沦为城市贫民的一个人力车夫 刻的精神联系,突出表现了老舍小说创作的社 “三起三落”悲剧命运的展示,表现了主人公祥 会批判性,以短篇小说《月牙儿》和长篇小说 子生活的悲剧与性格的悲剧,提出了城市贫民 《骆驼祥子》为典型之作。 寻求生活出路的社会问题。从农村流向城市的 《月牙儿》是老舍短篇小说中最为人称道 破产农民祥子,希望凭自己年轻、健壮和吃苦耐 的优秀之作,整篇小说散发着对黑暗社会的愤 劳的精神,过上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出于农 恨之情。小说讲述了母女两代受生活逼迫,沦 民思维的考虑,他把“车”当做“地”,并把它作 为暗娼的悲惨遭遇。女主人公七岁的时候父亲 为自己生活的奋斗目标,以为当了车子的主人 死了,唯一的依靠是母亲。为了生活母亲无奈 就可成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车轮并没有随祥 选择改嫁,命运不停地捉弄着这对母女,新爸突 子朴实的愿望转动,严峻的现实给了他一次又 然不知去向。让她们的生活再一次陷入低谷。 一次打击。在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他一点点 第l期 张永东:论老舍小说创作中的文化批判与社会批判 81 被都市文明所同化,在这地狱般的社会里,他的 初步确立了他的文化批判意识;进入3O年代, 人性逐渐被扭曲,最终堕落成一具没有灵魂的 老舍在创作中既坚持着文化批判又融入了对社 行尸走肉。老舍站在文化的高度批判了这样的 会的批判,这时期他的社会批判意识开始确立 病态文明,并通过祥子买车、失车、卖车这“三 且文化批判意识得到了深化;40年代其创作重 起三落”的悲剧更让我们看清祥子顽强的意志 心又回归到了对文化的批判并逐步建构起自己 力是怎样逐渐屈服于那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强大 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尽管在不同作品中批判 的社会压力的。“逃匪”、“侦探”等的欺压都映 的重心不同,但无疑都显示了作家对于社会文 现出那个动荡而黑暗的社会背景。这种种病态 化的深刻思考,对于民众真挚的人道同情,对于 正是黑暗的社会对善良的劳动者在灵与肉进行 健康人性和完美世界的渴望,归根结底源于其 的双重吞噬。正如书中所写“人把自己从野兽 创作中始终坚持着独特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评 中提拔出,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 精神的坚守。他的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丰富多彩 兽里面去。”_6]( 作者满怀着对被损害者的深 的市民世界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新文学中的城市 刻同情,发出了对戕害美好人性的黑暗现实的 平民题材,而他将文化批判与社会批判相结合 强烈控诉。 的这种独特的批判意识对当时及后来文学创作 老舍通过对祥子悲剧的描写,完成了他对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化与社会的双重批判,既以现代理性审视传 [参 考 文 献] 统文化,又从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立场出发批 [1]赵园.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节 判都市现代文化的弊端。可以说祥子悲剧的深 选)[A].张桂兴.老舍评说七十年[M].北京:中国 刻性,不仅在于这是一个人力车夫个人主义的 华侨出版社,2005. 悲剧,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2]老舍.二马[A].舒济,舒乙.老舍小说全集:第2卷 老舍在《离婚》中写道:“黑暗的社会是悲 [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剧的母亲。”… 无论是《月牙儿》中的女主 [3]金宏达,于青.张爱玲文集:第4卷[M].合肥:安徽 文艺出版社。1992. 人公还是《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作者对这些下 [4]老舍.月牙儿[A].舒济,舒乙.老舍小说全集:第1O 层市民的悲剧命运的根源都进行了现实主义的 卷[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审视,他们命运的起伏都是和整个社会紧密联 [5]老舍的小说[A].刘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M].北 系着的,这不仅是个人性格命运的悲剧也无疑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是社会的悲剧。 [6]老舍.骆驼祥子[A_.舒济,舒乙.老舍小说全集:第 纵观老舍一生的小说创作,其中有着一种 4卷[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独特风格尤其表现在他独特的批判意识。自 [7]老舍.离婚[A].舒济,舒乙.老舍小说全集:第3卷 2O年代起,老舍在异国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新红 Cultural Criticism and Social Criticism in Laoshe’S Works ZHANG Yong—dong (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China) Abstract:Laoshe,as a distinguished master in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 ture,concern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urban ec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riticism,by which he reveals and criticizes the bad pad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weakness of the urban people and meanwhile accuses the social darkness.The unique critical perspective,the double criticism from culture and society,make special artistic value. Key words:Laoshe;novel;literature criticism;social crit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