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自传/老舍传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1951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简介 作品中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自传》:1939年8月下旬,老舍自香港到广州,在羊城小住期间,香港《天天日报》向他约稿,老舍便在中山大学招待所写了一篇自传。全部自传仅200余字,不仅概括了老舍40年沧桑经历,而且也特征鲜明地叙述了他的家境、教养、品格爱好、人生态度及对黑暗、昏昧社会的嘲笑与否定,包蕴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老舍传》:这是教材编者根据有关资料编写的,全面介绍了老舍的创作和经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失怙(hù) 狡猾(huá) 寄寓(yù) 嬉笑怒骂(xī) 沦陷(lún) .....(2)多音字 券
奖券打券创作创伤
蛤
蛤蜊
蛤蟆
模
模范模板
创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诙
谐
偕同
末
彩
采集
1页
.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发愤·发奋
首先,二者意思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发奋”是说振作精神,鼓足干劲去做事情。 “发愤”则是说痛下决心,努力进取。“发愤”除了有振作精神的意思外,还含有冲破某种阻力的意思。 二者的使用范围也有差别。“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27岁发愤(发愤/发奋)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②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垂头丧气,而是发奋(发愤/发奋)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 (2)收集·搜集
“收集”的“收”,是“把外面的事物拿到手里,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的意思。也就是说,需要“收集”的事物是不用费多大工夫的。 “搜集”的“搜”则不然,它的准确意思应为“寻找”。“搜集”就是“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凡对党政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有启迪、参考、推动作用的信息,都应列于收集(收集/搜集)之列。
②美国这支“航母机动部队”以高科技全副武装,能够精确地搜集(收集/搜集)重要军事情报。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建设智慧型城市面临的问题:第一,盲目跟风,没有抓住智慧城市的本质;第二,不求甚解,将各类与智慧城市有无关系的都纳入智慧城市范畴。(×) ....
请说明理由:“不求甚解”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此处强调“通通接受”,应该用“囫囵吞枣”。“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2)马克·吐温拥有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他的小说充满讽刺,嬉笑怒骂、谈笑风....生间流露出他的睿智。(√)
请说明理由:“嬉笑怒骂”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符合语境。
(3)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经磨难终未改、不屈不挠永向前的品格的凝聚与集....纳,犹如黄河长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召唤着中华民族愈挫愈勇、昂首前行。(√)
2页
.
请说明理由:“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符合语境。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老舍自传》是老舍先生新中国成立前所写的,以简练、幽默的语言描绘出了自己的相貌和性格特点。
《老舍传》客观全面地介绍了老舍的生平经历、成就及其思想。
老舍自传
家庭:生于北平,三岁无父,老母健在
求学:幼读三百篇,读师范
工作:教书,糊口四方生平个人:姓名、年龄、肖像、已婚、一男一女
性情:孝母、读书、甘寒贱、著书、养花、 吃亏不后悔
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著作
《骆驼祥子》等
散碎文字:《老舍幽默诗文集》、《老牛破车》
作品具有批判精神,影响很大
老舍传作品具有斗争精神,迫害致死
人民艺术家,关注下层生活
3页
.
1.从内容上看,《老舍自传》的第一段可以怎样划分层次?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内容上看,这一段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介绍姓名入手,写到自己求学为止。其中“3岁失怙”可见其凄苦;“无君”一词是其戏语,是其语言风格的体现。“孝爱老母”确实是其敬爱母亲传统美德的真实写照。所说“三百篇,不求甚解”是其自谦之辞。“继学师范”是介绍其读书求学的真实情况。总的看来,这一层是写作者青少年时代的情况。
第二层介绍自己“壮年”之后,养家糊口、著书、结婚的情况。文中“糊口四方”中“糊口”一词,分明地体现出作者家庭经济状况的客观现实。“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这里面既有对客观现实的无可奈何,又有对待苦寒的乐观态度。说孩子“狡猾可喜”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慈父形象。
第三层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从养花的有叶无花“亦不忍弃”,读书无所获“并不着急”,到教书做事认真而吃亏“亦不后悔”,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执着性格和不图名追利的高尚品格。尾句“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表现出作者谦恭的态度和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努力追求新目标的良好心理品质。
2.怎么理解《老舍自传》中所说“发愤著书,……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里内容含量很大,“发愤著书”可见其勤奋,也正是因为勤奋才有了丰厚的文学创作成果;“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是其创作态度的另一种说法。“博大家一笑”是其作品风格的表露,他正是在人们的笑声中表现了他创作的艺术追求,实现了他特有的创作价值。他的艺术化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确令读者发笑,然而在那笑声里人们受到了教育,在那笑声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启迪,他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没什么了不得”一句朴素的话语,表现出作者虚怀若谷的宽大胸襟,谦逊谨慎的崇高品格。
3.在《老舍自传》中,作者说“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
4页
.
往往吃亏,亦不后悔”,这句话表现了老舍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舍是一个活得很真实的人,他不急于求成,恬淡宁静;他不马虎大意,兢兢业业;他不计较得失,活得坦然。老舍就是这样一位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快乐地享受生活的作家,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4.《老舍自传》一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诙谐自嘲的语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其实老舍作品的语言就是诙谐幽默、俏皮活泼,也正是这一独特的语言风格,铸就了其作品在百姓大众中的形象,受到了人们,尤其是京城百姓的钟情拥戴,可以说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老少皆知。而本篇“自传”也写得如此诙谐俏皮,真是妙不可言。人们在亲切轻松的情境中读完本篇,一个活脱脱的“老舍”跃然纸上。
骈散结合的句式是本文的又一个特色。骈体文惯常以四字句、六字句出现,故人们称为“四六句”或“四六体”。其表达效果是骈偶韵味浓,读起来易上口。例如“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又如“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与骈偶句式相衬,本文还巧用散句。其表达效果是亲切自然,读起来很随意。例如“没什么了不得”和“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从用词角度看,骈句多用文言,散句常用口语。两种句式相间,使得本文的文字既具变化性,又有趣味性,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5.根据两则老舍的传记,说说“自传”与“他传”在叙述角度、材料选择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页
.
特点 类别 自传 叙述角度 材料选择 个人经历,内心体验,日记信件等 书面资料,实地调查等 语言风格 反思自嘲细腻真切 客观公允理性冷静 内省回顾自我剖析 他传 整体把握评价分析
《老舍自传》
简练生动,充满情趣
《老舍自传》系老舍先生新中国成立前所写。由于是自传,作者可以放胆自嘲,文章也因此显得活跃跳荡,充满情趣。
此篇幅虽然短小,却具备了传记的基本要素。以时间为序交代自己生平,按出生、3岁、志学之年、壮年等四个年龄段介绍自己的经历。
传记又以极为简练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相貌和性格特点。作者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加以介绍:孝爱老母、教书为业、甘于寒贱、儿女可爱,喜读书写作、为人处世认真。文字简约,内涵丰富。寥寥几笔,如同大写意图画,将传主情态、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
《老舍传》
平实冷静,客观真实
《老舍传》系“他传”,是根据资料编写的一般性传记。该传以客观全面介绍传主的生平经历为旨,内容以线性叙事为主,兼顾对传主作品的风格、内容进行评价。该传不注重传主的个性特点,而是着眼于传主的文学家身份,着重介绍评价传主的主要作品。这篇传记,文字平实,态度冷静,力求客观再现传主其人其事,风格、内容均迥异于《老舍自传》。
[基础巩固层次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失怙(ɡù) .奠基(diàn) .荣誉(yù) .
蛤藻(ɡé) 奖券(juàn) ..枝蔓(wàn) .
慰藉(jiè) .
抚养(wǔ) 沦陷(lú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页
.
【答案】 怙hù,券quàn,蔓màn,抚fǔ。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________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想要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维持饮食的平衡以及适度运动。
②在自然环境中怎样才能________病虫害的侵袭呢?与松树共生,就是杨树通过长期自然演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③有些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们把说谎作为一种自我________手段,总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愿自己的任何行为和心思被人知道。
④现实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互联网同样没有。查处淫秽网站,________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A.抵制 抵消 防御 抵御 B.抵消 抵御 防御 抵制 C.抵制 防御 抵御 抵消 D.抵消 抵制 抵御 防御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抵制”的意思是“阻止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抵消”的意思是“两种事物的作用因相反而相互消除”。第①句中,涉及“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和“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两方面,所以应选用“抵消”。“抵御”的意思是“抵挡;抵抗”。“防御”的意思是“抗击敌人的进攻”。区分二者,可以从“抵”和“防”上进行辨析。“抵御”,是已有外敌入侵而做出的反应,如第②句中“抵御病虫害的侵袭”。“防御”,自我的意识更浓厚一些,结合第③句语境,“自我防御手段”更合适些。“抵制”的对象往往是一些不正之风等,结合第④句的语境,应该选择“抵制”。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老舍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作品,在嬉笑怒骂的笔墨中,有其正....义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B.小李学古诗总是不求甚解,仅懂表面意思而已。 ....
C.读图时代,“画传”更是将图片与文字并驾齐驱,甚至是有“图胜万言”的作用。 ....D.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励志,才会不断进取。
【解析】 A项,嬉笑怒骂: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B项,不求甚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C项,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D项,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或反常情况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7页
.
【答案】 D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解析】 本题从搭配不当、表意不明、成分残缺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搭配不当,“担任”与“岗位”搭配不当。“担任”的往往是某种职务。C项,表意不明,“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到底是他生活中的状态还是银幕上的形象,表述不清,可改为“生活中的他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不像在银幕上那样”。D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从而湮没主语,可去掉“随着”。
【答案】 B [阅读提升层次
对比阅读《老舍自传》与《贾平凹自传》,完成5~8题。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赶集》《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骆驼祥子》《火车集》,皆小说也。当继续再写八本,凑成二十本,可以搁笔矣。散碎文字,随写随扔;偶搜汇成集,如《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老牛破车》,亦不重视之。
贾平凹自传
贾平凹,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生于1952年2月21日。孕胎期娘并未梦星月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什么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
8页
.
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弄文学;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捉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若问出版的那几本小书,皆是速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而已。
5.两篇自传,作者各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舍自传》:从相貌、孝爱老母、职业、儿女可爱、为人处世态度、著述等方面来介绍自己的;《贾平凹自传》:从取名、身世、热爱家乡、经历、处事态度等方面来介绍自己的。
6.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相通之处,试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幽默风趣是两篇文章语言风格的相通之处。《老舍自传》中如“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贾平凹自传》中如“孕胎期娘并未梦星月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什么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
7.贾平凹在自传中说“若问出版的那几本小书,皆是速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而已”。而老舍在其自传中专列一段来介绍自己的著述,这能否说明老舍不如贾平凹谦虚呢?试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说明。因为老舍在其自传的前文说“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很明显说明了他对自己著作的态度。结尾也说“亦不重视之”。所以列出那些书名只是为了给读者一个交代,给自己一个总结罢了。
9页
.
8.学者周国平在一篇文章中说“谦恭是自信戴着自卑的面具出场”,从上面两篇自传中你能找出论据来证明周国平论述的正确性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这些文字表面上看是老舍的“自卑”,实则透露着老舍先生的一种自信、从容与大气。
“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以上是贾平凹的文字,表面上看也蛮“自卑”的,其实质显示着作者对家乡对自己的一种朴素自信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我是腊月二十三日酉时,全北京的人,包括皇上和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王爷上天的时刻降生的呀!
灶王爷上了天,我却落了地。 那是有名的戊戌年啊!
在我降生的时候,父亲正在皇城的什么角落值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自古为然。姑母是寡妇,母亲与二姐也是妇女,我虽是男的,可还不堪重任。
我的母亲是因为生我,失血过多,而昏了过去。幸而大姐及时地来到。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大姐把我揣在怀里,一边为母亲的昏迷不醒而落泪,一边又为小弟弟的诞生而高兴。二姐独自立在外间屋,低声地哭起来。天很冷,若不是大姐把我揣起来,不管我的生命力有多么强,恐怕也有不小的危险。
在生我的第二天,虽然母亲是那么疲倦虚弱,嘴唇还是白的,她可还是不肯不操心。她知道:平常她对别人家的红白事向不缺礼,不管自己怎么发愁为难。现在,她得了“老”儿子,亲友怎能不来贺喜呢?大家来到,拿什么招待呢?父亲还没下班儿,正月的钱粮还没发放。向姑母求援吧,不好意思。跟二姐商议吧,一个小姑娘可有什么主意呢。看一眼身旁的瘦弱的、几乎要了她的命的“老”儿子,她无可奈何地落了泪。
第二天早上,二哥福海搀着大舅妈来到。
知道母亲要说什么。“您放心,全交给我啦!明天洗三,七姥姥八姨的总得来十口八口儿的,这儿二妹妹管装烟倒茶,我当厨子,两杯水酒,一碟炒蚕豆,然后是羊肉酸菜热汤儿面,有味儿没味儿,吃个热乎劲儿。好不好?有爱玩小牌儿的,四吊钱一锅。您一丁点心都别操,全有我呢!完了事,您听我一笔账,决不叫您为难!”
他的确有些本领,使我的洗三办得既经济,又不完全违背“老妈妈论”的原则。 正十二点,晴美的阳光与尖溜溜的小风把白姥姥和她的满腹吉祥话儿,送进我们的屋中。
10页
.
白姥姥在炕上盘腿坐好,宽沿的大铜盆(二哥带来的)里倒上了槐枝艾叶熬成的苦水,冒着热气。参加典礼的老太太们、媳妇们,都先“添盆”,把一些铜钱放入盆中,并说着吉祥话儿。几个花生,几个红、白鸡蛋,也随着“连生贵子”等祝词放入水中。这些钱与东西,在最后,都归“姥姥”拿走。虽然没有去数,我可是知道落水的铜钱并不很多。正因如此,我们才不能不感谢白姥姥的降格相从,亲自出马,同时也足以证明白姥姥惹的祸大概并不小。
边洗边说,白姥姥把说过不知多少遍的祝词又一句不减地说出来:“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大家听了,更加佩服白姥姥——她明知盆内的铜钱不多,而仍把吉祥话说得完完全全,不偷工减料,实在不易多得!虽然我后来既没做知县,也没做知州,我可也不能不感谢她把我的全身都洗得干干净净,可能比知县、知州更干净一些。
洗完,白姥姥又用姜片艾团灸了我的脑门和身上的各重要关节。因此,我一直到年过花甲都没闹过关节炎。她还用一块新青布,沾了些清茶,用力擦我的牙床。我就在这时哭了起来;误投误撞,这一哭原是大吉之兆!在老妈妈们的词典中,这叫做“响盆”。有无始终坚持不哭、放弃吉利的孩子,我就不知道了。最后,白姥姥拾起一根大葱打了我三下,口中念念有词:“一打聪明,二打伶俐!”这到后来也应验了,我有时候的确和大葱一样聪明。
这棵葱应当由父亲扔到房上去。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父亲回来了。屋中的活跃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进来,大家便一齐向他道喜。他不知请了多少安,说了多少声:“道谢啦!”可是眼睛始终襒着炕中间。我是经得起父亲的鉴定的,浑身一尘不染,满是槐枝与艾叶的苦味与香气,头发虽然不多不长,却也刚刚梳过。我的啼声也很雄壮。父亲很满意,于是把褡裢中两吊多钱也给了白姥姥。
(选自《老舍自述》)
9.上文主要记述了哪一件事?在这件事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是谁?这一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记述了“我”降生后,接受“洗三”的这件事。作者着墨最多的是白姥姥。她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能说会道,纯朴善良,乐于助人。
10.概括出“洗三”这一礼仪的操作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请像白姥姥这样能说会道的司仪。(2)在一个大铜盆里倒上槐枝艾叶熬成的苦水。(3)参加典礼的老太太们、媳妇们,要先“添盆”,把一些铜钱放入盆中,并说着
11页
.
吉祥话儿,同时把几个花生,几个红、白鸡蛋,也随着“连生贵子”等祝词放入水中。(4)接着司仪边洗边唱祝词。(5)洗好后,司仪拾起一根大葱要打小孩三下,且边打边唱。(6)最后这棵葱要由孩子的父亲扔到房上去。
11.作者为什么说“那是有名的戊戌年啊”?文中的“‘老妈妈论’的原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戊戌年在中国发生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老妈妈论’原则”是指那些老太太们、媳妇们一贯以为该怎样做的原则。
12.请选择一个角度举例对本文的语言特色加以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幽默风趣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如:“灶王爷上了天,我却落了地。”“到后来也应验了,我有时候的确和大葱一样聪明。”“正十二点,晴美的阳光与尖溜溜的小风把白姥姥和她的满腹吉祥话儿,送进我们的屋中。”这些幽默的描写对祥和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语言表达层次
13.(2016·全国丙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__①__。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__②__。因此,__③__,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解析】 本题从补写语句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再研读内容,①后讲的是“太空垃圾”,①处必涉及“太空垃圾”;承接上文“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②处所填句子讲的应是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③处水到渠成,应填与“解决太空垃圾问题”有关的句子。
12页
.
【答案】 (示例)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有个戏,写国民党统治时期,两位小学教师谈话。一个说:“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
老舍先生认为可以改得更通俗些;又说,假如把这句话再改一下,不仅让观众听得懂,还会引导他们去想,就更有力量了。
(1)将“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改得更通俗些,可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改得通俗、又能让人产生联想,可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侧重通俗就尽量少用修饰词,多用通俗语言,主要将书面语“面如菜色”改为口语“面黄肌瘦”。
(2)让人产生联想,就不应该一切都说明白透彻,可改为“看看孩子们的脸”。 【答案】 (1)看看孩子们多可怜,个个面黄肌瘦。 (2)看看孩子们的脸。
15.(2013·浙江高考)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例句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采用“……是……”的形式,而且两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有内在联系;最后一句要承第二个比喻写一个哲理性句子。仿写的句子要符合上述要求。
【答案】 (示例)心灵,是一片夜空,烦恼是一颗流星。眼睛,微微一眨,它就灭了。
13页
.
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