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陈寿
阅读引导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一》。
汉初平二年,曹操屯兵于河内开始起家,兵力不过千余人,到其终,奄有天下过半的国土,带甲数十万,除了曹操及其谋臣征伐之功,屯田、世家、租调三大制度功莫大焉,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三大制度所给予的兵、粮保障,曹操的统一进程也是难以为济的。曹魏的屯田,起了很大的作用,“(屯田之后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髃贼,克平天下”。而枣祗、任峻、国渊、袁涣则是屯田的四大功臣。
袁涣宇曜卿,陈郡扶乐人。父亲袁滂,为东汉司徒。刘备在豫州时,曾举袁涣为茂才。后来避乱江、淮间,任职于袁术,但不得志。袁、吕交战时被俘,后为曹操所救,颇受曹操赏识,拜为沛南部都尉。本文记述了他的一生经历,详细介绍了他为曹操出谋划策的情况,对全面了解曹操也有一定的帮助。 对译注释 袁涣,陈郡扶乐人也。郡 命 为 功曹, 后 辟 公府, 举 袁涣,陈郡扶乐人。郡守任命他担任功曹之职,后来又举荐给公府,在官吏考核中获得 高 第。 刘备之为豫州,举 涣 茂才。后 避地 江淮 间,为袁术所命。 ..较高的等级。刘备任豫州牧,推荐袁涣为秀才。后来袁涣避难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 术每 有所 咨 访, 涣常 正 议, 术不能抗, 然 袁术每次向袁涣咨询探问,袁涣总是正气凛然地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辩驳不过,但是仍然 敬 之 不敢不 礼也。 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 涣往从之, 遂 复 .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不久,吕布在阜陵攻打术法,袁涣随袁术一起迎战,于是又 为 布所拘留。布 初与刘备和 亲, 后 离隙。 布欲使 涣作书 詈 辱 备, ....被吕布拘留。吕布当初和刘备和睦亲近,后来有了矛盾。吕布想让袁涣写信去大骂羞辱刘备, 涣 不可, 再三强 之, 不许。 布大怒,以兵 胁 涣曰:“为 袁涣认为不能这样做,吕布再三强迫他,都不答应。吕布大怒,用刀剑来威胁袁涣说:“做 之 则 生,不为 则死。” 涣颜色 不 变,笑而应之 曰:“涣闻 唯 德 ..这件事就能活,不做这件事就死。”袁涣脸色丝毫没有改变,笑着对吕布说:“我听说只有德 可 以 辱 人,不闻 以 骂。 使彼固 君子邪,且不耻 ..行可以用来羞辱别人,没听说用污言秽语来羞辱别人的。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君子,将不会以 将军 之言, 彼诚 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 则 辱 在此不在于彼。 将军你的话为耻辱,假如他实在是个小人,将用你的话回复你,那么受辱的是你而不是他。 且 涣他日之事刘将军, 犹今日之事将军也, 如 一旦 去 此, 复 骂将军,可 再说我先前侍奉刘将军,就像今天侍奉你一样,假如有一天我离开这里,再来痛骂将军,行 乎?” 布 惭 而止。 布诛, 涣得 归 太祖。 「太祖:指 吗?”吕布自感惭愧而作罢。吕布被杀,袁涣得以回到太祖身边。 曹操。」
涣 言 曰:“夫兵者,凶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 征之 ..袁涣曾对太祖说“武器,是种凶器,万不得已才使用。用高尚的品行来影响他人,用仁 以仁义, 兼 抚其 民 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 义的思想来感化他人,同时安抚那里的百姓,替他们扫除危害。这样,所以百姓才可以和他生。 公 明哲 超世, 古之所以 得其民者, 公既 勤之 矣, 今之 们同生死。您洞明事理举世罕见,古人用来争得民众的方法,您已经勤勉地实行了;当今官
1
所以失其民者, 公 既 戒之矣, 海 内赖 公,得免于危亡之 祸,然而民 .府失去民众的弊政,您也已经引以为戒了,四海之内依靠您得以免于危亡的灾祸,然而百姓 未知 义,其唯公所以训之,则 天下 幸甚!” 太祖深 纳 焉。 还不懂得仁义,希望您教导他们,那么真是天下的福分了。”太祖很欣赏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是时新土 募民 开屯田, 民 不乐, 多 逃亡。 涣白太祖曰:“夫民安 当时刚刚招募百姓去开垦荒地,百姓都不愿意,纷纷逃离。袁涣对太祖说:“百姓安于 土 重 迁, 不可卒 变, 易以顺行, 难以逆动, 宜 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千万不能突然让他们离开故土,顺着他们容易,违背他们困难,应该 顺 其 意,乐 之 者乃取, 不欲 者勿 强。”太祖从 之, 顺着他们的心意,愿意去垦荒的就让他们去,不愿意去的不可勉强。”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百姓大 悦。 迁为梁相,为 政 崇 教 训, 恕 思而后 ....百姓非常高兴。(后来),袁涣升任梁相,治理政事崇尚教育引导,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后再 行,外 温柔而内 能断。以 病去 官, 百姓思 之。 前后得 赐 甚多, ..去实行,外表温和而内心果断。因为生病离开官任,百姓想念他。他前后得到的赐物很多, 皆散尽之, 家 无 所 储, 终不问 产业,乏 则取之于人, 但他都分发给别人,家中没有什么积蓄,始终不问自己的家产,缺什么就从别人那里取用, 不 为 皦察之行, 然 时 人 服其 清。 时有传 刘备死者,群臣皆 不愿意做出清白的姿态,但当时的人都钦服他的清廉。当时有传说刘备已死,群臣都拍手庆 贺, 涣以 尝 为 备举 吏,独 不 贺。 贺,袁涣因为自己曾经被刘备举荐为吏,独自不表庆贺。 鉴赏评点 阅读导引里提到过,袁涣功在助曹魏屯田。曹魏开始屯田时,屯民随时募集,但随后被强制于官田,接受军事化严格管理,不得擅离,结果“民不乐,多逃亡”。典农官往往对逃亡者以与追捕,再押回屯田,使得屯农生产的积极性大为挫伤。袁涣于是谏于曹操,指出屯农“安土重迁”,贯于自耕农生活,对屯田还不能适应,因此“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曹操“从之,百姓大悦”,于是屯田制才得以顺利实施。
袁涣官至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袁死后,曹操同样“为之流涕”,还两次赐谷一千斛,一次称为“以太仓谷千斛赐郎中令之家”,另一次称为“以垣下谷千斛与曜卿家”,曹操解释说前一次是照官制所赐,后一次是因为他与袁涣的私人交情,可见曹操对他的肯定。 练习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辟公府,举高第 高第:官吏考核中的高等。 ..
B.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 和亲:和睦亲近。 ..C.迁为梁相,为政崇教训 教训:从失败中获得认识 ..D.恕思而后行 恕思: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涣往从之,为布所拘留 B.涣颜色不变 ....
C.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 D.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吕布击术于阜陵 .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2
涣闻唯德可以辱人 .B.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 .C.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使彼固君子邪 .D.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
4.以下六句话,分别是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涣崇尚道义、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
①涣常正议,术不能抗
②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③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 ⑤不为白敫 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⑥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涣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处处维护刘备的形象,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
B.袁涣不畏权势,据理力争,审时度势,体察民情,虽然不拘细行,仍然受到人民的敬重。 C.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是反对不义的战争,力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 D.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利,不炫耀自己邀取功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了曹操的器重。 参考答案 1.C/“教训”:指通过教育来感化人。 2.B/“颜色”:古代一般指脸色,现在多指色彩。 3.B/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来”“来”,第二个“以”是连词,相当于“而”。其余:A为介词“在”,C为副词“已经”,D为副词“本来”。
4.C/③与坚持操守无关;④是为政的主导思想和做法;⑤只表现袁涣不炫示邀名。 5.D/A“身在曹营而心系故主”所言过重,与事实不符;B“审势度势”意为“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文中无此内容,且“乏则取之于人”也不能算“不拘细行”;C袁涣谈“兵”是从为政角度而非从军事角度,不能得出“通晓军事”的结论。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