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来源:榕意旅游网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1—5 6—14 15—18 19—21 22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 吊唁.(yàn) 惊悚.(sǒnɡ) 繁衍.(yǎn) 转弯抹.角(mǒ) B. 寒噤.(jìn) 呵.斥(hè) 绮.丽(qǐ) 衰.草连天(shuāi) C. 稀罕.(hɑn) 尴.尬(ɡān) 伎俩.(liǎnɡ) 穷愁潦倒.(dǎo) D. 克.扣(kē) 接济.(jì) 地窖.(jiào) 风雪载途(zài)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颓唐 阻遏 张惶失措 五彩斑斓 B. 惶急

取谛

长途跋涉 锐不可当

C. 唏嘘 驻足 相安无事 因地治宜 D. 追溯

吟咏

天衣无缝 风尘苦旅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 溶洞里的钟乳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白熊„„无不惟妙惟肖....。 B. 玛雅的歌声真是巧妙绝伦....

,让人沉醉。 C. 在《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上,孙楠中途退赛引起了轩然大波....

。 D.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面对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意....,等到出了交通事故才后悔不已。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3分) A.班级图书角的书籍资源能否共享,是班级图书角良好运作的关键。

B.在“相约油菜花节,分享成长之美”活动期间,家长和学生汇聚一堂,共同参加了学校

组织的开放周启动仪式。

C.为了防止“中东呼吸综合征”不流入我国,海关严格排查入境人员。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 (共8页)

5.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诸葛亮弹琴退周瑜。周瑜亲率大军扑来。诸葛亮身边没有作战力量。诸葛亮于是披上一

件宽大长衫,戴一顶便帽,登上城楼,凭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的坐下,点燃香,安然自得的弹起琴来。周瑜来到城下,看不出丝毫破绽,忽然他神色一变,忙下令马上撤退。 B.《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董卓当政,他挺身而出刺杀董卓,行败回 乡,则发矫诏,聚诸侯,共讨董卓;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子以

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

C.周瑜才智过人,他打黄盖瞒过了蔡中、蔡和,他用计让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他使用火 攻成就了赤壁之战。

D.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诸如:身在曹营 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和刮骨疗毒等。 二、古诗文阅读(27分)

(一)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 下面各项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得分 评卷人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B.湖中人鸟声俱绝 群响毕绝 ..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出淤泥而不染 ..D.见余大喜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7.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雾凇沆砀 翻译:冰花一片弥漫。

B.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翻译: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的长堤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湖中到哪里去找你这个人。 D.是金陵人,客此 翻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8. 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是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但是“强饮”

表现了作者不胜酒力,只能勉强而为之。

B.文中舟子的话衬托了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D.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 (共8页)

(二)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得分 评卷人 9.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其 为 人 若 此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11. 结合原文内容,谈一下本文带给你的启示。(2分)

(三)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得分 评卷人

12. 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 的环境特点。(2分)

13.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四)14. 按课文原文默写。(每小题1分,共8分)

①衣沾不足惜,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③惶恐滩头说惶恐,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 ,老木沧波无限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3页 (共8页)

⑤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⑥霜落熊升树, 。 (梅尧臣《鲁山山行》) ⑦夜阑卧听风吹雨,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

①近日,河南长垣县一家歌舞厅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伤,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使其1分钟内连爆近10次。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②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的压力的产品。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

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符实,它是靠香味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早在2012年9月,中科院专家就通过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0.1微米的超细微粒。

④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入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的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⑤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

(本文有删改)得分 评卷人 15. 请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空气清新剂的危害。(3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4页 (共8页)

16. 第⑤段中的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 ..

17.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

近日,河南长垣县一家歌舞厅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伤,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使其1分钟内连爆近10次。

18.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尤其在夏秋季节应尽量减少使用空气清新剂”的原因。(4分)

(二)舌尖上的乡愁

①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的追寻每一口美食。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却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

②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一种味道是相似的。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③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懒做,能吃不体宽”的缘故,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④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边,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A)这些感受与经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父母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舒适睡上一觉。

⑤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去菜场买来最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炖之,巧搭成一锅营养均衡、鲜嫩爽口的佳肴。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让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系上围裙,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一碗鲫鱼汤。几尾野生的鲫鱼,撒上几滴鲜奶,几片豆腐,文火慢炖,就可以熬成一锅靓汤。抛些 提神的香菜,翠泽的葱花,肉质细嫩,汁液浓郁。

⑥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的等待,也感谢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只有妈妈最明白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5页 (共8页)

自家胃口,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这便是最好的增味品,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⑦眼见妈妈辛苦劳作奉献精彩的烹饪过程,我会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品尝着来自妈妈创造的美味。(B)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我那时虽然不懂什么叫人生厚味,却....知晓了家中美味。等一切的辛劳换来一顿喷香的饭菜,家人围坐一起的时候,沉甸甸的爱融聚在一锅美味之中。朴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回荡在舌尖的福报。 ⑧滚烫而粗糙的甜蜜,储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简简单单的美食,纯纯粹粹的世间真情。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了那一饭一粥皆由满满的温情和爱意慢慢熬煮煨炖,用一生的时光盛好等待。 ⑨最珍贵的等待,也许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归属吧。 (本文略有删改) 得分 评卷人

20.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A.请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A)处画线句。 .........

这些感受与经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

B.谈谈第⑦段“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这句话中,两个“厚味”....的不同含义。

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最珍贵的等待,也许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归属吧。”一句的理解。(4分)

四、作文(50分) 得分 评卷人 22.按要求作文。

请以“心中那盏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

19. 文章以“舌尖上的乡愁”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6页 (共8页)

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7页 (共8页)

600字 700字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8页 (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