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必要性分析

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必要性分析

来源:榕意旅游网
现代商贸工业

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必要性分析

黄永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全球化进程加快,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仅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

需要,更是我国实现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从新能源补贴政策取得的效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深入分析现阶 段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的必要性,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制度的相关建议s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效果;制度完善;必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为了保持新能源汽车补助政策的连续性,2017 —

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 坡。随着2016年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20%的时 间点临近,从图1可以看出,2015年12月份新能源汽 车销售数量出现非正常暴增&有关学者通过进一步数 据分析发现,2015年1一 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 上牌量之间存在近一倍的差距P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

4000030000 -----------------------------------------------I20000

-------

I

10000° ■ ■

^ ^ ^

^ ^

图1 2015年01月至2016年0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当月值

(单位:辆)

数据来源 i前瞻数据库 http:.:/_/www. qianzhan. com/qzdata人

經过论证与调查发现,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数 量的非正常增长的真正原因是大量投机者利用新能源 补贴政策存在漏洞采取各种手段骗取财政补贴的产

物。截至2015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涉骗车辆占总产 量的15. 4K,涉骗金额占中央财政补贴总额的 27. 7%,

许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对补贴政策形成依 赖性,甚至以骗补金额作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使部 分企业同期经营状况由盈利变为亏损。巨大的涉骗金 额和大规模的违规车辆引发众多学者对我匡新能源汽 车补贴政策的实施提出了质疑。本文将基于新能源汽 车骗补事件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实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 策的必要性,并就骗补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2

文献综述

2.1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 引导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刘小峰(2013)等人认为过分依赖市场机制将导致我国 汽车企业很难摆脱追赶者的角色。新能源汽车行业一 些基础设施的投资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这成 了政府的干预的前提(梁旭升,2016)。通过“着得见的 手”引导市场,卖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双向促进,整合

doi:10. 19311/j. cnki. 1672-3198. 2017. 10. 065

资源,才能打造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观念远落后于行业发展 速度,因此政府实行价格补贴政策帮助新能源汽车行 业业渡过成长期则是客观的要求(刘阳阳,2016)。2.2在发挥市场主导的作用的前提下政府的干预要 实现帕累托改善

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干预才有 可能能实现帕累托改善,否则将会使_部分群体利益 受损6 MATHEWS( 2013)认为政府刺激可能会产生泡 沫,但更可能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可再生资源服

务。一些学者认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获取补贴时会利

用信息不对称采取适应性的博弈策略,可能对新能源 汽车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w因此,张海斌等(2015)提 出制定获取补贴的销售目标要适度,并且通过研究发 现对具有外部性特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政府实行动态 补贴模式效果优于静态补贴模式,但多数学者认为, 市场开拓的金动权最终是掌握在企业,企业自身要从 技术水平、服务能力方面提升,不能过度依赖财政。2.3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国外新能源汽牢产业政策的对比研究,曾 姚明和史宗明(2011)认为我国除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和技术研发投人不够外,政策制度同样存在漏洞要 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的完善的基础之一是完善相关 法律制度。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动机产生的原因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相关的法律规范不足、监管不完善, 司徒玉琴(2016)提出要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法律及 监管制度,消除地方利益主义。张晓宇等人(2011)的 理论分析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亟需改善。新 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除了受到企业外部因素影响,王 秀杰等学者(2012)也分析了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多 方利益主体合作突破新能源汽寧行业发展瓶颈的关 键。正是由于现有新能源汽车补贴实行普惠制,杨志 勇(2016)认为现有补贴政策不能有效激励新能源汽车 的技术进步,因而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所以,要加快提 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建立有效力、可持续的市场机 制。3

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3.1 制度的不完善不等于制度的否定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大,而相关的监管机

现代商贸工业丨2017年第10期

J 131 ►

政策与商法研究

制缺乏,使得骗补的收益远远大于违法机会成本s骗 补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能源补贴制度的不完 善。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办法中新能源汽车主要 指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 车,根据车辆用途则可以分为针对乘用车和商用车两 部分,其中商用车包括客车、货车、寺用车辆T而目前 出现大量骗补的行为多数属于新能源客车领域,乘用 车仍然发展迅速,2016年每月均实现同比增长,这其中 不乏政府补贴的效果。

从阻碍因素方面分析,我匡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 研发和使用成本高、技术平均水平低,消费者观念落后 发展期,还®要要政府和企业付出B大的努力。

通过以上论证,对于新能源补贴政策作为国家经 济干预工具的积极性不可否认。

等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等不利因素;从政府角度分析, 在传统能源资源有限、环境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低碳环 保、开发并推广新能源必然成为经济发展的要求0因 此,在该特定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补贴制度的建立有 其合理性。不能因为骗补行为的产生全盘否定补贴制 度。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上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比 较久的国家仍然通过财政政策、税收优惠、科技投人等 手段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都表明新能源汽车 补贴是经过实践证明的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 干预工具。

3.2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逐步 实现经济效益

从2010年开始中央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 策,通过直接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降 低其生产成本。2011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供需 结构相对平衡,2013年开始呈现销量和产量快速增长。

以月为时间单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14年 到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月产量同比不断增长,最高 月产量达到4. 9万辆,说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能 力快速提高,规模正逐步扩大,如图2所示e

企业利润取决市场需求。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统 计,目前国内品牌否据我国96%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 额。国内品牌比亚迪在2015年赶超特斯拉成为全球 产量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1. 2M9这都表明,我国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经营状况在逐步转好。

按照Wind统计分类,2015年新能源汽车上市公 司净利润合计达到667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汽车 行业平均增速,90M的企业实现盈利。从整个行业来 看,即使扣除政府补助金额行业仍然能实现盈利e新 能源汽车企业的新能源业务占比不断上升,净利润也 在不断增加。

现阶段我国在以动力电气化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及取得了的显著成绩,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 术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在电池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 足,相关专利数量总和仅占我国专利总量的1. 6 %。

在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落后的情况,我国新能源汽 车企业仍能在国内保持市场份额领先地位,逐步扩大 产能规模,政府的政策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2015年,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tt占到汽车总销M的1%左右,这标 志着中国新能源正在向成长期过渡,但尚未到达快速 132 |

现代商贸工业丨2017年第10期

图2 2014 — 2016年月产量对比图 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htt|Jt//www. caam. org. cn/。

3.3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出将严重影响新能源汽车企 业的持续经营

由于骗补事件的影响,补贴款发放延迟影响众多新

能源客车企业生产经营。多数客车企业的新能源补贴 款,已经远高于同期的净利润,甚至与营业收人相近6 截至2016年上半年,作为行业龙头字通客车其新能源 补贴款接近60亿元,远超其净利润,而这些补贴款呈现 持续上升的趋势。多数企业新能源补贴款占应收账款 的比例超过40%。如果政府停止继续对新能源汽车企 业进行补贴,将会导致大量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难 以继续生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 成本居高不下,短时间难以将成本迅速下降。补贴退坡 速度过快将会加大整个新能源汽库行业的风险。3.4国外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经验借鉴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集中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 日本、德国等都采取直接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 动新能源汽率发展。其中,纯电动汽车(BEV)和插电 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是政策优惠的主要对象6不 同国家政策优惠的依据不同般采取分类分指标设 置补贴额度。

我国现在采取的是根据续航里程数来对新能源汽 车进行补贴,并通过不限号、牌照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刺 激消费®求。但是实际补贴的时间没有以新能源汽车 实际续航里程为判断依据,造成政策套利空间,需要在 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补贴政策。4

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制度的建议

4.1降低补贴额度,多元化补贴方式

骗补的行为是由高额利益驱动的。我国对6 — 8 米纯电动客车是按照地方补贴与国家补贴1 : 1的比 例进行补助,在2013 — 2015年期间可获得的补贴总额 是60万元,实际成本在50万元左右。补贴叠加远远 超过实际生产成本,进而滋生骗补行为e因此,新能源 补贴应以汽车的生产成本为出发点,建立新能源汽车 的成本核定体系,适当降低补贴额度。

我国采取的现有补贴方式是补贴款直接发放到企 业,这样容易造成企业虚增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而调 查显示将近一半的意向消费者购车时比较看重政府给现代商贸工业

化妆品消费税调整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

消费外流背景下

朱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自2015年起,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开始逐步实施,其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我国的消费外流问题。 去年10月,我国对化妆品消费税进行调整,实行“一免一减”,这也是改革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从消费对象、购买 方式等多方面对化妆品消费税下调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国内品牌自主创新、政府深化税制改

革、实体商家发挥竞争优势等建议《

关键词:化妆品消费税;消费外流;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D 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j. cnki. 1672-3198.2017. 10.066

1引言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重整税收结构、建立消费税

税改前

税率税目

表1化妆品消费税调整表

税改启

税目

普通艾界、修饰类化妆品高档美容、修饰类化妆品

成交化妆m高档护肤类化妆品

类格

化(不饰

类妆含化品增妆和值品高税和档

品升品

是(克。

制度以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税率一直随着我国的社 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近年来,由于我国居民的可支 配收人增加及消费观念的变化,化妆品已从原来的“奢 侈品”变为快速消费品,消费量迅速增加。而我国实行 的高额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加了化妆品消费者的消费 负担,也促进了“海淘”、“代购”一族的崛起,加重了我 菌的消费外流现象。2015年,我国境外消费已达1,5 万亿元人民币,过半用于购物,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 77%,增速约为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

税率

015M:

化妆品

注:高档美容、修指)或

生产(进

口:)环节销售(完税)价片(张)及

)在护

10元/毫类

15元/

、修

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税改革的设计,应 调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进一步发挥其调 节功能。2016年9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财税离,产生了监管空白区域。政府应该实行新能源汽车 信息挡案登记,对新能源汽车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在| 定年限内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督9参考文献

[1] 梁

.关

[

予的价格补贴。因此,政府可以用税收减免方式对企 业优惠,对消费者采取直接补贴,在|定的程度上抑制 企业的骗补行为的发生。4.2完善申请流程,规范补贴申请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对象是购车人,采取的补 贴方式是企业按照扣除补贴之后的价格将车辆售出, 随后政府再将补贴款划拨给企业。

对于纳人《新能源推广目录》的车型,既能享受中 央财政补贴,又能享受地方补贴,但是国家补贴与地方 补贴申领流程是不同的。由于中央与地方的新能源汽 牢配套补贴制度的申请流程不统一,申请要求不一致s 这导致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利用该政策漏洞进行骗补 和违规谋补g因此,政府应该建立统一的申请材料和 流程,从而实现统一监督。同时,建立完善的申请体 系,分类审核,严格规范申请流程。4.3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地方监管

中央和地方的补贴申请方式不同,各地对新能源 汽车财政补贴制定地方化标准,无法实现统一的制度 化监管标准,导致监管主体的缺失,监管制度被架空a 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央财政补贴的监管权力 往往被弱化。

因此,中央政府应该放权于地方政府,建立以地方 为监管的财政监管责任制度,完善地方监管体系,加强 对地方企业申请的检查力度。

现有的监管体制监管的内容与补贴的依据相互背

J1

科技展望,

2016,26(10).

[2] 刘

.我

[

J1

科技尚品,

2016,(6).

[3 ]

司徒玉琴.试论我国财政补贴的法律规制—补

[

以新能源汽车财政 16,(06) :44-47.吗

Jl

,湖汽

北车

第补

二贴

师还

范有

学存

院在

学的

报必

,訪要

[4] 杨志勇.新能

f

.中国经济周

H! ?2

[5] 张

究[

[€:]:刘

016,(38):77-79.斌.管

,盛理

昭科昭

瀚学瀚.管嵩管良

,孟庆峰.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拓的政府补贴机制研 ,2015,(06) : 122-132.

,杜建国.产品竞争与顾客选择下的清洁生产技术 理

,2013,(06): 25-34.

J]

小峰,盛

演化模型[

[7] 王

[8] 曾

究耀秀[杰

J]

,陈科,史

轶技忠

,徐建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 理

究外

,2012,( 11): 29-35.新

[

Jl

.中

Jl

企业经

,2011.(()2) :107-109.晓

,赵基

海于

斌我

,周小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国

〇].理论与现代

[3] 张

分析—化

[10]

,2011,(02):60-66.

MATHEWS J A. Tlife j-enewable energies technology surge: A

[

new te-chno — fconomic paradigm in the making?

2013,(46):10-22.

Jj, Futures*

现代商贸工业I 2017年第10期 J 13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