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11)

来源:榕意旅游网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检测

考生须知:

1. 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8页,有四个大题,19个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一、书写(3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文后的题目。(4分)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héng)▲ 的 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dūn)▲ 实的,奇形怪状的,蜿埏而立的。 -一选自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 给文中加点字 “凿”选择 正确的读音。( )(1分)

A. zuó B.záo

(2)给文中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1分)

A. 怠 B.殆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永(héng)▲ (dūn)▲ 实 【答案】

(1)B(2)A(3)恒、敦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首先要读准字音,才能联系文意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诗歌是流淌着情感的文字,《子衿》中苦恋的女子,失落惆怅的叹息:“挑兮达兮,在城阙兮。(1) , !”读来令人为之动容;孟浩然心怀希冀,借鱼来婉转含蓄地表露从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政的心愿:“(2) , 。”虽身处穷厄,却怀着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杜甫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呼喊:“(3) , !风雨不动安如山。”面对离别,相信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碍,消除孤独的苦闷,所以王勃告诉我们:“(4) , 。”除了王勃,很多诗人写下了关于别离的佳句,请你从所积累的诗词中,写出连续的两句:(5) , 。 【答案】

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⑤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渔人甚异之 (2)尝始余核舟一 (3)讲信修睦 (4)执策而临之 【答案】

(1)对……感到惊异(2)曾经(3)培养(4)面对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

4.下列关于《诗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C.《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于《诗经》基本知识的理解,《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才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三、阅读理解(43分)

(一)名著阅读(7分)

5. 《苏菲的世界》里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的原理演绎出来。下面说法符合原作内容的一项是(▲ ) (2分)

A. 作品中通过光看身体的男人,来表现佛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 B通过苏菲玩积木的过程让人们理解康德的时间和空间直观形式。 C.在描述德误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论时,小说中是通过皇帝的新衣来讲述的。 D.通过戴眼镜等方式讲述苏格拉底的智慧,以及人类并非万能和无所不知的。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于名著导读《苏菲的世界》的理解情况。 6.读下面这个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6分)

推开房门,看到阿尔焦姆的同事罗曼坐在桌子旁边,另外还有一个陌生人。 “你叫我吗?”保尔问。

阿尔焦姆向保尔点了点头,然后对那个陌生人说:“他就是我的弟弟。”

陌生人向保尔伸出了一只粗大的手。

“是这么回事,保尔。”阿尔焦姆对弟弟说,“你不是说你们发电厂的电工病了吗?明天你打听一下,他们要不要雇一个内行人替他。要的话,你回来告诉一声。”.

那个人插嘴说:“不用了,我跟他一块儿去。我自己跟老板谈吧。”

“当然要雇人啦。”保尔说,“因为电工斯坦科维奇生病,今天机器都停了。老板跑来两趟,要找个替工,就是没找到。单靠一个锅炉工就发电,他又不敢。我们的电工得的是伤寒病。” “这么说,事情就算妥了。”陌生人说。 “明天我来找你,咱俩一块儿去。”他对保尔说。

“好吧。”

保尔看到他那双安详的灰眼睛正在仔细观察他。那坚定的凝视的目光使保尔有点不好意思。

灰色的短上衣从上到下都扣着纽扣,紧紧箍在结实的宽肩膀上,显得太瘦了。他的脖子跟牛脖子一样粗,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壮的老柞树,浑身充满力量。

(1)片段中“那个陌生人”是谁?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2分) A.维克托 B.朱赫来 C.帕托什金 D.阿基姆

(2)“那个陌生人”的出现,对保尔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和保尔之间又发生怎样的事情?请概括其中一事。(3分)

【答案】

(1)B

(2)朱赫来让保尔懂得了生活的真理,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不屈不挠地跟压迫者、富人作斗争的革命政党,他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的理解,并且对于朱赫来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知道他在保尔这一生中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游记(19分) “关于游记”之“360百科词条” 基本解释:对游历进行记录的文体。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韩晗的《大国小城》、路东的《一路东去》最为代表。

游记分类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马可波罗游记》

相传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出身于1254年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他也是欧洲当时著名的旅行家、商人。在17岁时他跟随了自己的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出《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他在东方国家-中国的旅途见闻,激起了很多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向往。

游记共分四卷,在游记的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他在游记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为主的游记一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关于游记”之《游记选题记》节选,作者:林举岱

前人的游记,多归入“秦记类”中,就它的文体和题材看,原是记叙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一种:拿绘画来譬喻,这好像“野外写生”那一种作品。但是我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或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所感到惊奇的,喜悦的,未必只是那地方的景致,人物、风土、各种社会环境,比起山光水色有时会给我们更新鲜的印象,更深刻的刺激,于是我们运用这些材料写成游记,便成为各地各式的“社会相”了。

古人旅行,山轿蹇驴,竹杖芒鞋,时时刻刻都拥在自然的怀抱中,所以感觉最亲切的是自然,体味最深刻的也是自然,游记最好的题材便只有自然风景。现代人的旅行却不同了,凭借轮船火车的利便,走遍各国各地的都市;而在大都会中,人的活动常淹没了自然,于是“社会相”又代替了自然风景成为游记最好的题材。这是古今游记两种不同的趋向,也是游记题材两个不同的“面谱”。

游记的一般作法,是将自己插入景物中流转:随着作者视线或位置的不同,景物便陆续地被描绘出来,这正像银幕上各种镜头不断地换映。这种一一味叙写景物而作者完全居于旁观地位的办法,自古认为正宗的游记文都应如此;但是呆板的毛病,究竟难免。作品的生命,要靠着作者个性的渗透,才能体现。好的游记,不在贪婪于景物的叙写而完全忘却了自己,最重要的,还是要写出自己在新的环境中,所得到的新的观感,新的发现,有力的批评。 在一篇游记中,作者完全忘却了自己,那是纯粹的记叙文;发现了自己,或写出了自己,记叙文中便混合了抒情,或论说的成分了。

我们平常写文章,常会感到无话可说,不知道从何下手;可是写游记却少有这种苦恼,因为要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耳闻目见的光景。但是在游历中所看见过的东西,全部都要记录下来,不但无此可能,而且也没有这种必要;一番严密的选择,是决不可少的。这叫作题材的抉择,或题材的处理。我们在某一一种景物中, 假使接触到

它的新奇,或发现了它新的情味,新的教训,这些,才是可宝贵的材料,是我们所需要的题材。上面说过,作品中要有自己,才有生命,便指作者在写作时精于选择这种题材。

“关于游记”之《幽静的峡谷一樱桃沟》, 作者:周沙尘

①櫻桃沟,又名暖谷,俗称周家花园。它位在寿安山麓,从西山卧佛寺西行,便进入了通往它的曲径,徐徐前行,来到一处幽静的峡谷,这就是闲名京城的樱桃沟,是一处避暑胜地。昔日这里有座明代的庙字,叫广慧寺,庙后庙前有果因,其中以樱桃最多,故而得名。

②进入櫻桃沟,便可听得溪水潺游,水清见底,两旁怪石林立,溪上拦水成池,可养鱼、游泳、浇灌林田。抚奇石,观游鱼。已足使人其乐无穷:而沿溪西北行,山间有野花,溪边有芳草,这野趣横生的地方,真使人流连眷恋。 ③沿小径前行,至谷前,就可听到涂深铮锋的悦耳泉声:循声入谷,便见一股清泉泻流石球之间,乱石参差,泉水被怪石所阻,分作若干缕,或伏石而出,或跌石而下,其状似丝、似带,纷呈多姿,声细疾徐,顿挫有韵。清泉甘冽微寒,饮它一口也是莫大的享受。

④山林间有一处山沟,名日“退谷”。据说这是明未清初的学者孙承泽隐居的地方。他在此著有《天府广记》一书,流传于世。孙承泽利用天然山势,种植松竹。余树森先生对退谷的松与竹,颇有见解,他写道:“退谷的松与行,虽无庐山那种“无径不什,无荫不松”的气派,却也自有妙趣。传说里的金章宗看花台前‘横拖岭半’的古松,虽已无处可觅:但古松,为你撑开两把翠绿巨伞。高水源侧呼的“石上松”,却也引人人胜。在“清来茶座”吃客,可以看筑两球白皮再看四周山岩,也间有古松晚立。松占山岩而将谷中一片平她桃让于银竹,由于独得清泉的滋漠,所以长得惠草茂害、生意盘然。看看这苍然算付交映的景要,我更觉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仟应须新万华,这两句的偏额。称,挺拨苍动,逾百岁而不衰,固然可钦:而竹,又何‘恶’之有?它循乎自然规律,送旧更新,老了。就让位于新竹,而自己却又转到另外的岗位上去,或建合,或做器物, 造福于人类。”而孙承泽种松植竹,建造亭台,却并非如此:他只想使这北国的山林变成南国山庄,据为私有,成为个人的世外桃源。虽经三百年的沧桑变化,至今山中还有个亭子被称作“退翁亭”呢。亭系孙承泽所建,他自号“退谷”。

⑤沿着小路西行北折,又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穿过松林边沿的青翠竹林,还有一座小巧的石亭,亭柱上刻着王维的两行诗句:

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⑦亭子对面的岩壁间有篆文刻石,上镌“白鹿仙迹,退谷幽栖” 八个字。据说曾有一骑白鹿的仙人在此停留,这自然是传说。由此西行,有一座从城里端王府移来的汉白玉精雕石桥,过桥走一一段山路,闪出一处高大的石阶,石阶末端有座小门,门额上书“鹿岩精舍”四字。踏进小门就是樱桃沟花园了。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曾这样描写过此处的幽静:“鸟树声壮,泉昔昔,不可骤闻,坐久,始日:‘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今人寄水先生则认为,樱桃沟花园是以“天然”二字取胜,他写道:“石阶层层变幻,小径曲曲迁回,数间精舍,半隐

于树荫之中,几座土台,微露于石峰之侧,翠竹临风,野花匝地,早春便有燕来,盛夏可闻蝉鸣,无时无处不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寄水之笔,描绘樱桃沟,四时皆有美景,睛雨各秉异趣。只有身临其境,静坐片刻,才能识别峡谷中的情趣。

7.对照上文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游记要精于选材,没必要记录自己全部的所见所闻。 B.游记可用来记录叙事,可用来写景抒情,也可用来议论说理。

C.《徐霞客游记》是这部说理型的游记不仅具有地理学价值,还具有文学价值

D.《马可波罗游记》是作者在40多岁时写成的,书中除了写中国的情况外,还写了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情况。 8.林举岱认为古今游记有两种不同的趋向,游记题材有两个不同的“面谱”,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徐霞客游记》和《马可·波罗游记》的“趋向”、“面谱”的不同之处。(4分)

9.《幽静的峡谷一 樱桃沟》一文以游踪为线索,依次写了樱桃沟的哪些景物?请补充完整下面的路线。(3分) 小溪一一 (1) 一 (2) 一石亭诗句一岩壁刻石一汉白玉石桥一石阶、小门一(3) 10.《出静的峡谷一樱桃沟》 在写景状物时,颇注重语句运用上的表达效果。请以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例,试作简要分析。(2分)

11. 有人认为《幽静的峡谷一樱 桃沟》一文的第④段大量地引用余树森先生所写语句,显得多余累赘。你认为呢?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述理由。(3分)

12. 文中画横线句指出了“好的游记”的标准,你认为《幽静的峡谷楼桃沟》是否符合这个标准?请结合该游记的相关内容陈述理由。(5 分)

【答案】 7.C.

8.从“趋向”看,《徐霞客游记》因为它里面记载的基本上都是描写自然环境的,是属于自然风景这一类最好的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它里面记载的很多都是跟人类活动相关的,属于现代化的东西,这一点跟《徐霞客游记》不一样。

从“面谱”看,《徐霞客游记》注重在自然环境景物的描写,属于传统的面谱;《马可波罗游记》更加符合“社会相”这一说法。

9.(1)清泉(2)山沟“退谷”的竹与松(3)樱花沟花园

10.画波浪线的句子整体读起来朗朗上口,运用多个动词“抚、观、沿”,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作者看到这樱桃沟的美好景色,虽然只是用简单的几个字串联起来,但是对仗工整,让我们读者阅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樱桃沟这儿的景色野趣横生,表达了作者对樱桃沟美景的喜爱。

11.并不显得赘余,文中引用余树森先生的话语,为了说明“退谷”这儿的松竹长势非常好,也更加说明了这儿环境清幽,适合隐居生活。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让我们读者更加信服。

12.我认为《幽静的峡谷一樱桃沟》一文符合好的标准。原因如下,因为林举岱所说的游记“好的标准”,是指作者不会贪婪景物的续写而完全忘却了自己,最重要的是,还是要写出自己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观感和发现。而《幽静的峡谷一樱桃沟》一文中,虽然坐着对于这儿的景色进行了非常多的描绘,字里行间都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喜爱,但是他同样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告诉我们,只有自己真正身临其境,才能够感受着峡谷中的情趣。 【解析】

7.考查的是对于文中正确信息的理解分辨能力。

8.考查的是对于林举岱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趋向”和“面谱”的理解能力。 9.考查的是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10.考查的是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11.考查的是引用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句子赏析能力。 12.考查的是对于整篇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坻,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日奉壹。

右溪记 [唐]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教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字;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绎]①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制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葬,并刻石锦文,取名“右溪”。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曹两次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得到皇素评可。又“为民管含给田,免接役”,召还流民一万多人,受到人民的爱戴。②合:汇合。③教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④逸民退士:指不任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宜。⑤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⑥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⑦琉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条树。⑧伴:使。⑨裤:补助,增添。①形胜,优美的风景。 13.根据情境,完成对话。(6分)

甲:这两篇文章都是唐代文人的游记散文,内容上都是有关水的“潭”和“溪\"。柳宗元,在写“源”时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石的“形状奇特”,写出了小石潭的清幽秀丽。

Z:是啊。元结在写“溪”时,也写到了溪水与溪石,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1) 和 (2) 写出了右溪的清新秀美。

甲:两文在这方面也称得上是大同小异了,但对景的描绘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两位作者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离其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乙:我觉得柳宗元因为参与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最后因失败而被贬谪至荒僻的永州,心中难免抑郁苦闷,在文中他的情感可以称得上是先 (3)后 (4)了 (每个空格各填一个字)。不过,元结寄寓在景中的情感较难领会。

甲:其实元结慨叹右溪之景无论置于山野或是都邑都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就是通过议论突出景之美好。“ (5) ” 之句却又强调了右溪遭受冷遇、不受重视的处境。在这样的表述之中,其实大有深意,你不妨想一想。

Z:哦,我明白了。就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写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那样,元结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 (6)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5.清末古文家吴汝纶评价元结:“次山(元结)放姿山水,实开子厚(柳宗元)先声,文字幽眇(精深微妙)芳洁,亦能自成境趣”。元结在《右溪记》中的感慨虽不及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那样强烈,但两者实际运用的

是同一种笔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4分) (1)柳宗元一行共有六人,为何却说“寂寥无人”?

(2)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阁,种上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答案】

13.(1)水流湍急,(2)奇形怪状,(3)喜,(4)忧,(5)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6)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慨,以及因坎坷而爱惜才用的情感。 14.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5.(1)起初,他在小石潭边,心灵得到了片刻的休憩宁静。然幽深俊秀的小石潭,竟无人相近相亲,无人欣赏。眼前的小石潭处境自然勾起柳宗元心中的伤痛,愤懑抑郁占据他的整个胸腔,忘却了身边的人,甚至自己。他不敢纵情于山水,不愿自己沉湎于俊秀优美的山水中。他有心中的永州,他还想着有朝一日回到朝廷施展才华济世安民。至于结尾处记下同游人,只是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而已。其实是一个人情感变化的过程,不合理却是有着合乎情感逻辑的前因后果。

(2)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面对这样一片幽眇芳洁之景,元结并不像高人逸士那样纵情山水,潇洒出尘,耿介拔俗,自有孤芳独赏的感慨,别具贞静幽闲的情致,而是成为山水林泉的知音,寓意于山水。他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伸屈,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也是为人。 【解析】

13.考查的是学生是否真的看懂了这两篇文章,知道这两篇文章在写什么。 14.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翻译句子能力。

15.考查这两篇文言文诗人从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四)望江南超然台作(5分)

[宋]苏轼

春来老,风细柳斜。试上超然合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干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暖。体对敌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整台可眺望全城。 苏城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潮延,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微之在济南。求为东州中”(苏软《超然亭赋序》。熙宁七年(1074) 被批准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中。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圈,活庭字,把园圈北面的一个旧台修筹 一新。他的弟弟苏做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 ②壕:护城河。③寒

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④咨嗟:叹息、慨叹。⑤教国:这里指放乡、故园。⑥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⑦断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16.词的上片写词人登台所见的“未老”的春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2分)

17. 当代作家吴韵汐曾在《苏轼:一 蓑烟雨任平生》一文中评价此词:词间有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你认为哪句词最能体现“一:股卓立于 人间的‘超然’”?并结合词句内容作一简析。(3分) 【答案】

16.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的景象。

17.“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意思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用新火来烹煮新茶,趁著时光未老,借吟诗饮酒来自得其乐吧。由此可知,此句表达了作者强作“超然”以自我安慰之情。 【解析】

16.考查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写景部分的意思理解能力,并且构成一幅美丽的意境。

17.考查学生对于苏轼本人在写这两首时候的状态,人生态度,分析其中诗人的思想感情,从真正意义上读懂这首诗。 四、写作(34分)

18.有人认为“天赋比勤奋更重要”,也有人认为“勤奋比天赋更重要”,你同意哪个观点?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阐述自己的理由。(4 分)

要求: ()观点明确,议论言之有据。(2)表达得体,语句通顺。(3)字数 100 字左右。

【答案】

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这个考查学生对于天赋以及勤奋的观点,只要你始终围绕这两个词语进行叙述,那么只要不要偏题,并且观点明确,一眼就明白你在讲什么,那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9.三年初中,初二是既承前又启后的关键年。相比较初一的稚嫩与青涩, 初二的你正在

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个即将与初二挥手告别的时刻,当你回眸一年来的生活,请敞开心扉,说说你的感受吧! 请以“ 在初二”为题写一篇文章。(30分)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用一个字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学、活、乐、苦、悟”等。 (3)文章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 略 【解析】

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尤其还是跟自己的初二息息相关的,那么就更加要注意选择的这个词,一定是你最有东西写的,并且注意不要离题,注意详略得当,这样基本上不会有问题。注意语句通顺流畅,字迹端正、公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