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8期(总第116期)
用提问开启初中生物教学之门
□王红林
摘要:传统教学中,生物问题设计、提问、
能经历人体的哪些器官?食物在经历这些器官
在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中,坐在后面
的学生看不清楚教师的演示过程,学生仅是看
教师热闹。如果在进行微观的演示实验操作时,
显微投影装置等设备,将实验利用视频展示台、
的操作过程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放大后,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做到每一步心中有数,演示的反馈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影响了教学成效。本文主要分析了生物课堂提问的特点,从科学设计、有效提问、有效评价等角度阐述了初中生物提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提问有效性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毫无感情地将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而是要通过教师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然而,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诸多低效提问的现象:教师的提问数量过多,但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维仍停留于表层;或过于复杂,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或囿于固有的结论,问题不具开放性。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提出言简意
赅、
引人深思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生物课堂提问的特点1.能激发学习兴趣。“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的提问要能让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自觉融入学习之中,参与探究活动。如果提问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就不会去主动思考。
2.要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提问要服务于教学,要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理解
相关知识。
教师要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实验设计出高效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知识。
3.表达清楚明了。教师的提问应思路清晰,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只会让学生产生思维混乱,不知从哪方面思考,不知如何回答。提问要目标明确,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要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4.落脚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答案“若隐若现”,学生根据目前的能力水平尚无法回答,需在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下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二、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1.科学设计问题。(1)难易适中。教师的问
题要贴近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解决问题,不能远远超出学生的知识结构,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但问题的设计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无屑回答。如在苏教版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教学中,教者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花生植株,按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或从下至上)的顺序观察各组成部分,识
别构成绿色花开植物的各种器官。
设计问题如下:你看到了花生的哪些器官,请按从下到上的顺序逐一说出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种?是否还有直接看不到的器官?实际上共有几种?(2)
能激发探究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就会注意力集中,大脑处于相对活跃状态。教师要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如《人体的消化和吸收》教学中,教者发放身体各器官名称的小卡片,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脏、腿、鼻子等,设计问题:食物可
时是否会发生变化?(3)具有启发性。教师既不把问题的结果告诉学生,也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去尝试解决问
题。如在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中,教者取四个玻璃瓶,分别在瓶底垫上一层布,并放上10粒大小一致、饱满的黄豆种子,并分别放入橱柜(不洒水)、橱柜(洒水)、冰箱(一点水)、橱柜很多水),一周后观察结果,设计问题如下:在这个实验中,有几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哪几组?每个对照组会取得什么实验结论?为什么只有第二个实验种子萌发了?它的条件与其它三组有何不同?通过对比,学生了解影响种子萌发
的外界条件,比直接教给学生
“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
条件”
教学效果要好。2.有效提出问题。(1)控制问题数量。教师的提问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单纯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而不是越多越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过多,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就会被“挤压”,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入,因而出现反应简单,或被教师的结论所替代,从而达不到开启思维的目的。教师的提问应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理解和掌握知识。(2)把握提问时机。有效的提问不是随机抛出的,一定是在恰当的时候提出的,或能抛砖引玉,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或能承上启下,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而如果提问时机不对,即使设计得再好,也会影响教学效果。(3)适当留有候
答时间。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清问题,
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思考,调动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分析,与同伴交流讨论,最终获得结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提问后,应留有候答的时间,以
微笑的表情、
期待的目光激励学生,学生就会更愿意去思考。(4)适当地追问。教师要保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以恰到好处的追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3.有效反馈评价。教师要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发挥评价的
促进功能。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自觉反省,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记录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努力过程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2)同伴评价。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评价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让评价者能重新审视自己的结果,从而发现不足加以改正。学生之间能无阻碍地交流,会开展激烈的讨论,获得的评价结果也会更为客观。(3)教师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评价。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也不能一味指责,要在判断后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可取之处加以肯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设
计缺乏科学性、
提问不能把握难度、缺乏合理评价等问题,要有效设计、有效提问、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周集实验学校)
·52·
效果就非常明显。
生物实验一般都是教师讲,教师做,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发展,只要一提起演示实验,学生就自然产生依赖性,反正老
师要讲、
要做,对实验中许多操作原理、问题都不会过多关心和讨论。所以,
加强现代化技术在怎实验教学中的融入,把演示实验的许多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变验样证性为探索性,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让学生参与到其中非常重要。
搞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在演示实验中多融入现代化手段,不好断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要的是能把生物学知识更直观更生□全面地表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将演示实验中存在的一些热
物杭点问题、
开放性课题、科普知识的
明实验等方面的内容用网络或多媒实敏体的方式辅助教学,效果就很不
错。将网络教学资源融入到演示实验中,会使教学氛围变得轻松、验活泼,改变传统演示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会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教为“主动探究”,实现学生轻松学习的愿望。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演示实学
验教学传统的演示的演示实验教学,对教师的示范操作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但要边讲边做,还要让
学生看清楚整个过程和听懂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难度非常大,有许多教师只要进行演示实验都会叫苦,实验效果不理想是意料之中的事,单
工作量大一项就够教师受的了。但是,
将多媒体课件引进生物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就有了很大改观,既克服了上述的困难,又能提升实验效果。将实验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教师的一些教学思想融入到其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控制好整个课堂,通过大屏幕展现出一些看不见的微观变化过程,教学效果一定会不错。
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不同的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并要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记录实验情况及分析结果。因此,学生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各种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发挥学生主动性、
创造性。所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很有必要。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打破学生依赖教师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验证和巩固知
识,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
因此,实验时多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树立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价
值会更大。作为高中生物教师,
多注意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对积累学生的创业意识很有帮助。高中有很多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在演示实验中注意与生活相联系,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生物学方面的创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九中学)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