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HigherEducation创新创业教育基于“双融合”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宋
华,唐
苹,贾志卿
(重庆警察学院信息安全系,重庆401331)“校局合作”机制摘要:网络安全与执法作为新兴的公安技术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面临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原有“双融合”育人平台,网安实战部门在办学中的不足,提出与公安实战部门和社会教育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的结合公安本科院校、和社会科研院所的各自优势,从学科融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整合几方面对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创新型应用人才;资源整合关键词:校局合作机制;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中图分类号院C961
文献标志码院A
文章编号院2096-000X渊2020冤10-0051-04
manyproblemsinpersonneltrainingmode.Basedontheanalysisoftheshortcomingsoftheoriginal\"cooperativeofpolicecollegesandpublicsecuritybureau\"mechanisminrunningschools,thepaperproposesa\"doubleintegration\"educationplat鄄form,whichisjointlyconstructedwiththeactualcombatdepartmentsofpublicsecurityandsocialeducationandscientificre鄄searchinstitutions.Combiningtherespectiveadvantagesofpublicsecurityundergraduatecolleges,theactualcombatdepart鄄newsituation,thetrainingmodeofinnovativeappliedtalentsinnetworksecurityandlawenforcementspecialtyareexplored.innovativeandpracticaltalents;resourcesintegration
mentsofnetworksecurityandsocialresearchinstitutes,thepapermakesacoupleofsuggestionsfromtheaspectsofdisciplineintegration,teacherteamconstruction,curriculumconstruction,teachingmethodsandteachingresourcesintegration.Underthe
Abstract:Asanewundergraduatespecialtyofpublicsecuritytechnology,networksecurityandlawenforcementarefacing
Keywords:cooperativemechanismofpolicecollegesandpublicsecuritybureau;networksecurityandlawenforcement;
网络安全与执法是顺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而它作为一个综合、交叉的产生的一个新型公安技术专业。
信息学科领域,利用法学、侦查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控安全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提高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现、高素质的网络制、取证、防范能力,培养现代化、实战化、警察[1]。当前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做到内涵式发展,凸显行业特色,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
养模式过程中,经过多方调研,提出与公安实战部门和社会教育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的“双融合”育人模式。以该共建平台为依托,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通过大胆探索,提出了以技术体系为核
2018年以来,我校在探讨公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
心的专业课程框架,整合公安、社会各方教学资源,着重满足行业,课内实于服务区域、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与一线实战相融合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一尧野双融合冶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校局合作”传统机制曾是公安人才教育和队伍能力提升的一个必然选择[2],这种合作模式前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当前却暴露出诸多内在不足。而本文提出的“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通过与用警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学校的教学研究与实战单位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并整合“公安外”的多方教学科研资源,强化应“育用衔接”用实践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注重,培养创新型应用警务人才。
*基金项目院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野基于校局共建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冶渊编号院183080冤曰重庆警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野基于耶竞赛驱动爷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构建冶渊编号院jyjg201807冤曰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野公安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冶渊编号院193275冤
(1977-)网络安全、警务大数据;唐苹(1975-)副教授,研究方作者简介:宋华,男,汉族,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女,汉族,重庆人,硕士,向:公安信息化。-51-
创新创业教育高教学刊
JournalofHigherEducation2020年10期(一)单一“校局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1公援安合作院校模式作为培养单一,未预能备引警入官多的方行参业高校,与
必须服务于行业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校局合作育人模式经过国内多个公安院校前些年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上海公安学院曾经开创的“招生与招警”并轨,实施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浙江警院的“3+1”校局联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学习3年,在校局合作实践基地实习
1年)[2]
。这些合作模式打破了过去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与
使用的壁垒,但在合作层面仅限于公安行业范围,或者仅限于本地公安部门,不能立足全国,也未能引入其他与公安工作相关的社会单位和资源参与其中(比如科技企业、研究所、行业院校等)。同时合作模式多为实战部门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和锻炼岗位,合作育人的深度和广度突破不大,在科技创新的促进方面也有限。
2大多援合作数用模式人单不位对等对人才是,缺乏机重制招体用制保,轻培养。障
作为行业性很强的公安部门,更是希望公安院校的毕业生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胜任其工作;院校则需要公安实战部门在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持、共同建设。但在实际合作中部分用人单位却把这些投入视作负担,认为是学校在转嫁人才培养压力,这就形成合作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另一个不对等是知识技能的不对等,公安实战单位在人员知识水平、学科前沿探索上与社会院校、科研院所存在较大差距,仅仅单一的校局合作势必造成公安院校的创新能力不足,更制约专业学科的内涵式建设。的培养
3援只重视了专业技能的教育,忽视警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同样也是公安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上必须符合教育的普遍宗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部分公安院校在依托“校局合作”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却将目标定位得非常狭窄,纯粹从实用的角度进行技能培训,缺少对学生在警察素质、警察思维上的培养,不能实现真正的育人,这也就更谈不上培养爱岗敬业的高素质人民警察。
(二)“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公1援安整工合作各类涉及资社源会的,多元方方化深面面度合作
,公安人才培养也应该是在社会各方资源共同参与下的育人创新。
“双融合”就是要以公安院校和公安实战部门为主导,同时整合公-52-安以外的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包括地方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科技企业等,形成公安内、外资源的互动融合(即“双融合”),实现真正的开放式、全方位人才培养。合作的层面不仅限于本地公安机关,可以与周边省市公安一线部门、兄弟院校,以及地方科研院所合作,将先进、优秀的理论、方法、技能和人才引入育人框架中,探索出符合地方特色的公安院校育人模式。作机制
2援以校局共建为基础,构建与社会单位的有效合
“双融合”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着重应该在协作办学、合作育人、互助创新、发展共赢几方面实现共建和创新。这就要求在具体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制定、特色课程开发、实验实训场地建设上学校、实战单位和科研院所要紧密合作,更实现“教学、科研、实战”三者的相互促进,形成学校、学生、用警部门的三赢模式。同时在合作机制上要顶层设计创新,通过争取政策支持,完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培养出胜任公安工作的合格警务人才。
人3援民强化警察职必业须牢固技能教育,掌握培养本职警工察作职所业素养
涉及的专业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所以“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警察职业素质的培育,职业认同感、荣誉感的形成也应该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
二尧基于野双融合冶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双融合”基础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警务人才的培养,将以服务公安、突出特色、培养创新应用型警务人才为中心,通过与院校、网安实战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深度合作,协同创新,为网安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保证。
(一)实现“实战”与“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涉及领域众多,要在有限时间内将这些内容全面系统地教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公安院校进行自身学科专业的融合,校局联合梳理网安专业岗位,分析能力要求,制定培养计划。同时不但要遵循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也要按照网安民警的职业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特别要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技术和岗位需求为依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实战”与“教学”的融合[3],使培
2020年10期高教学刊
JournalofHigherEducation创新创业教育表1网络安全与执法民警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相关课程
网安岗位能力要求 课程分类及相关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①大学计算机;②马原、毛泽东思想和中培养对党忠诚、纪律严明、素质过硬专业警务人才;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③思想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意识、法治意识和创 修养与法律基础;④大学语文;⑤高等数学;⑥大学英语;新精神。 ⑦基础体育与警体技能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行业基础课程:①计算机网络技术;②程序设计基础;③定的程序设计、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培养计算、网 公安信息化技术;④网络安全与执法导论;⑤操作系统;络思维。 ⑥数据结构;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系统掌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专业技术课程:①网络犯罪侦查;②网络情报获取与分析;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际工作(网络安全监管、 ③信息网络安全监管;④电子数据取证;⑤网络攻防技术;电子取证、舆情管控与情报收集、网络犯罪侦查等)⑥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⑦网络舆情管控 的能力。 警务素养课程:①公安学基础;②侦查学基础;③治安管熟悉我国公安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 理学;④犯罪心理学;⑤警务战术;⑥公安执法综合训练;规,能完成基本的执法办案、服务群众工作。 ⑦宪法、刑法等 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品德高尚,有社会公德和社会素质拓展课程:①大学体育;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③ 责任感。 人民警察行为规范 “工养出的网安人才既是人民警察,又是网络安全技术程师”。
“厚基础、(二)建立精业务”的网安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要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公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就要改变过去“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标准,建立更突出理论的应用性、技术的适用性。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建设中,不照搬研究型高校按学科体系建设课程群的作法,也摒弃过去离散化的技
络情报分析、网络攻防五方面进行设立,具体见表1。
“紧贴实战”(三)设计的网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和考评机制
在公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凸显能力是其重点。在教学过程上,我们采用“先能力后知识”的人才培养逻辑,也就是更加关注学生学到什么、具有什么能“双融合”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依托平台,把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和研究课题,不但强调应用型“学”“研”“创”教育的与“练”,还将和加入其中,真正培
而不再仅仅强调学习了什么知识。网安创新型应用起“厚基础、精业务”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力,
能课程组合,而是建设以技术体系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加大实训项目教学和实习环节比技术动态,让学生分小组进入一线顶岗实践锻炼,并让科研院突出网安业务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的应用性、重,实践性是网安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别于传统本科人才课程体系的显著特征[4]。
在网安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通过组织召开由网安专“网络安全与执法专家、实战部门技术骨干共同参与的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题会议,根据网安民警岗位能力拓展知识及培养的需要,进行岗位基础知识、关键技能、警务素养的分析[5],最终确定了以培养网安学生侦办一起完整网络犯罪案件应具备的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战技能为目标,兼顾学生毕业后参加基层警务活动的专业技术、警务素养需要,开设由通识教育、行业基础、和素质拓展五大类组成的课程体系[6],而专业课程则主网络安全监察、网要围绕网络犯罪侦查、电子数据取证、
指导项所和科技企业的专家直接进课堂为学生作讲座、“闭环”目。同时打破常规的本科四年教学模式[7],毕业后的网安学生、其它警种的民警也可以进入日常教学课实践,堂,参与听课、加入讨论,丰富网安课堂教学素材,“终生学习”更让落到实处。
在学生培养质量考评机制上采用双轨模式,一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的评价方法要多样化,不单纯以分“能力高低”数评定学生学习质量,而以确定综合素养,“考试”“能力”促使学生从注重向注重转变,学年论文、二毕业设计也从单一的理论调研向应用实践创新转变。是加强对毕业学生能力成长的跟踪评价,特别是要重点分析那些在校时考试成绩一般,工作后发展优秀的学
-53-
创新创业教育高教学刊
JournalofHigherEducation2020年10期生,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从死记硬背转向综合能力素质,这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多层面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办好网安专业、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当前,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师资队伍有待增强,特别需要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公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的加入。在师资建设上,不单是进比如可以和地区重点大学的时在资源上形成交流共享。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网络安全公司(如360、美亚柏科、效率源科技等)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上交流合作。
三尧结束语
“双融合”基于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创新型应用社会单位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安院校和网安实战部门、搭建了一个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平台。我们通过与网多层级的专业人才培养“请进来,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还要与走出去”相结合。安部分、
首先,由学校、网安部分和社会单位的专家、技术骨干共同建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网安部门)全程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培养;其次,把网安一线实战经验足、业务优、表达能力强的技术骨干聘为驻校教官,把科研院所的行业权威聘为专业导师;同时让系部专职教师“走出去”,进入网安实战部门调研锻炼或进入科研院所进修访问,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多渠道整合实验实训资源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由于课程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使得实验实训环境建设投入大、要求高。作为新办专业,地方公安院校由于前期积累少,自然在教学资源和支撑实验实训环境方面都相对匮乏,这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带来挑战。在“双融合“基础上,要多渠道进行资源整合,并且这种整合应该是把校内资源的共享,实战部门资源的开发,以及行业单位资源的交流三者相结合,以此弥补资源的不足。
校局资源的共享,应围绕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借助公安实战部门“战训合一”的教学训练职能[8]
,发掘一线单位的实验环境、实战素材,与网安实战部门共建基于课程内容的联合实验室、实战案例以及实训实习基地。
校外社会资源是过去一直被忽略的层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充分与地方院校相关专业、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掌握网络安全行业的最新动态,同
-54-
合作,开辟公安院校育人新路,实现教育软、硬资源的整合共享,为专业的内涵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网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人才的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问题。参考文献院
才培养[1]罗钊研究,陈雅,[J].广陈勇西警察.以实学战院为导向学报,2017的网,络30(安全01)与:116-120.执法专业人江[2]警察郑群学.校院为局合例作[J].与应用公安教育,型本科教育2011(07研究及):64-68.其实践———以浙院[3]学郭林报“校,.2014局(01互)动”:124-128.
中“走出去”的多维度探析[J].四川警察学[4]现刘三满路径[J]..山以西警察实战为导向学院学的报网,络2017安全,25与(03执法):109-112.专业人才培养实高[5]等吴工中程教育江,黄成研究亮.应用,2014型人才内涵(02):66-70.
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6]领———项璐基,眭依凡于斯坦福.培养目标:大学“开环大人才培养模式学”计划的启示改革[J].的现价值代大引学教育,2018(04):103-111.
[7]人才培养模式的贾曌,邵彬,徐探索——启达—,等.校以山东理企合作视工角下大学鲁的地泰纺织服装方高校应用学型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9(06):92-94.
[8]人才培养苏鹏冲,研究马丁,[J].袁得嵛中国“.人互联网民公安+”大时代学学网报络(安全自然与科学执法版专业),2016,22(01):79-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