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跌打损伤的七大误区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科致伤因素的作用而使皮肉、筋骨等组织遭到破坏的疾患,主要包括骨折、脱位、筋伤、内伤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多由于跌伤、摔伤、打击伤、碰撞伤等引起,俗称跌打损伤。跌打损伤非常多见,几乎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但由于很多人的医学知识相对不足,在处理跌打损伤时存在着许多误区,常常给受伤者留下很多遗憾。现就处理跌打损伤中常出现的误区说明如下:
误区一:重视局部。忽视全身损伤发生后,当患者受到的损伤比较轻,只有伤处疼痛、肿胀和瘀血的情况时,人们往往只注意患者的受伤部位,而忽视其可能出现的全身症状。但有些损伤,如老年人受到的损伤,很可能是由于其患有高血压、脑中风等病症而导致的,如果仅注意处理他们的局部伤情而忽视其颅内病变,那么后果将非常严重。
误区二:对闭合性损伤该冷敷还是热敷分不清冷敷可使患者伤处的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对受损部位可以起到降温、止血、止痛、防止继发感染和血肿增大等作用。冷敷适用于鼻出血、软组织钝挫伤、关节扭伤等早期损伤。热敷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及使瘢痕组织软化等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在患者受伤后24小时内对其受损部位进行冷敷:取一盆冷水,将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泡在冷水中,然后取出并拧至半干后敷于患部。4~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可冷敷数次。在损伤发生的24小时后可对受损部位进行热敷。
误区三:对开放性伤口进行盲目的包扎有些人一见到伤口流血就盲目地用卫生纸或布条将其包扎起来,这样做极易导致伤口感染和给医生检查伤势带来麻烦。正确的做法是:用干净的布(不提倡用卫生纸)按压住伤口,并在伤口的近心端结扎。
误区四:认为伤势较轻。拒绝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损伤发生后,受伤者无论是伤了筋还是动了骨,对受伤部位都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固定,这是有益无害的。有些人看到患者受伤后还能活动,便认为其伤势较轻。其实这个时候患者很可能存在着细小的撕脱性骨折,若此时没有对受损部位进行固定则极易造成不良的后果。
误区五:见骨头没受伤就草率处置很多人在损伤发生后,一看受伤者的骨头没受伤就对受伤部位进行简单草率的处置,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其实对有些损伤如血管神经损伤等着不进行正确的处理,将会给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并会对其以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误区六:对受伤部位随意进行固定对受伤部位进行恰当的固定可以维持移位骨折整复后的位置,防止软组织再度受伤和血肿范围的扩大;而固定不足,如固定范围过小、固定的强度过弱、固定的时间过短等,则可能会使损伤部位存在有
害的应力,从而可导致患者的受损组织修复迟缓。
误区七:过多地活动和不敢活动 当受伤者的受伤部位已被进行有效的固定,其骨折的断端不会发生移位时,便可让受伤者进行恰当的肢体活动,这种活动能加速受损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骨骼的愈合:但不恰当的活动,如越过固定强度的活动或与创伤机制一致的活动等,则会影响骨骼的愈合。因而,受伤的患者必须按医嘱进行活动。
此外,有人认为跌打损伤是“硬伤”,可以不治而愈,患者不需要吃药。有的受伤者出现了复杂的骨折后还固执地使用中医的接骨手法进行复位,拒绝进行手术。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对于突然受到创伤的患者来说。首先要就近就医,并尽可能地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去医院之前,对流血严重者或骨骼受伤者可用简单可行的办法进行止血或将受伤的部位固定,就医以后,则必须按医嘱进行治疗、休养和锻炼,切不可陷入本文指出的各种误区,否则易留下各种后遗症,甚一至留下终生的遗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