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丙酸发酵过程中四种有机酸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丙酸发酵过程中四种有机酸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来源:榕意旅游网
丙酸发酵过程中四种有机酸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杨海朋;王自强;王云山;张利平;苏志国

【摘 要】产酸丙酸杆菌在发酵生产丙酸的同时也会伴随有机杂酸的产生,通过对4种有机酸的监测以期调控发酵条件,从而使丙酸高产.应用HPLC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在不同流动相种类、pH、洗脱条件、流速、柱温条件下四种有机酸的分离状况,建立了快速、简便测定丙酸、乳酸、乙酸和丁二酸四种有机酸的方法.结果表明,色谱柱条件为COSMOSIL 5C18-PAQ (4.6 mm×250 mm),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流动相为K2HPO4缓冲液(0.02 mol/L)和乙腈(0~1%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 μL,采用外标法定量.在该条件下各物质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0.999,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精密度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5.0%,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为丙酸发酵过程中四种有机酸的监控及发酵调控提供数据参考.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2016(035)005 【总页数】4页(P107-110)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丙酸;发酵;有机酸;检测 【作 者】杨海朋;王自强;王云山;张利平;苏志国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90;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Q815

丙酸又称甲基乙酸,是一种常见的天然有机弱酸,无色透明带刺激气味的液体,有吸湿性,具有爆炸危险[1]。对人畜基本无害,被广泛应用于谷物、饲料和食品的防腐保鲜中[2-3]。同时也可用于制取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α-氯丙酸、2,2-二氯丙酸和α-嗅丙酸等[4]。在医药领域,丙酸可作医药中间体[5]。其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化学合成法,主要以石油为原料经过丙醛氧化或乙烯羟基化生产[6];二是微生物发酵法,用丙酸杆菌代谢得到丙酸。

在目前广泛使用的三大防腐剂中,丙酸是公认的最经济实惠且安全有效的食用性防腐剂,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酸作为绿色安全的生产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产酸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idipropionici)在发酵生产丙酸时,同时会产生一定乙酸、乳酸、丁二酸等有机杂酸,不仅降低了糖酸转化率,同时为后期的分离提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发酵过程中对这4种有机酸含量的监测以期调控发酵条件,实现丙酸产量的提高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目前丙酸的检测中一般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反向液相色谱[7]和气相色谱法[8-9],而乳酸、乙酸和丁二酸有报道通过中和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10]、生物传感器法、直接进样色谱法、酯化处理间接进样色谱法、比色法和综合测定等方法进行测定[11],其中HPLC法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和分析时间短等优点[12]。本研究通过应用HPLC的方法对4种有机酸的分离条件进行研究,使4种有机酸通过HPLC方法很好的分离,方便发酵过程中4种有机酸的监控,为丙

酸的发酵调控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1.1 材料与试剂

产酸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idipropionici)WY 320菌株:本实验室筛选保藏。

酵母浸膏: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玉米浆干粉:河北灵山鹤植物蛋白制造有限公司;葡萄糖、氨水、硫酸铵、丙酸钠、丁二酸钠、乙酸钠、乳酸钙(色谱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Fisher公司;磷酸氢二钾(色谱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35 g/L,玉米浆20 g/L,硫酸铵5 g/L,磷酸氢二钾4 g/L,pH控制7.0;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60 g/L,玉米浆30 g/L,酵母膏5 g/L,硫酸铵5 g/L,磷酸氢二钾4 g/L,pH控制在7.0。 1.2 仪器与设备

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LC-20AT恒流泵,SIL-20A进样器,SPD-20A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COSMOSIL 5C18-PAQ色谱柱(4.6 mm× 250 mm):北京吉瑞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7L全自动搅拌式发酵罐:上海百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L 203电子天平、Delta 320 pH计: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SHB-111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上海振捷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分别精确称取4种有机酸1 g,用超纯水分别定容至100 m L,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0 g/L的母液,备用。 1.3.2 样品制备

将活化后由甘油管保存的2 m L产酸丙酸杆菌菌液接种到50 m L种子培养基,

30℃培养48 h;后转接至500 m L种子培养基,30℃培养48 h;按10%的接种量接种到7 L发酵罐中,30℃、50 r/min发酵50 h,10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放入4℃冰箱冷藏,备用。 1.3.3 检测波长的确定

本实验采用色谱柱COSMOSIL 5C18-PAQ(4.6 mm× 250 mm),紫外检测器,在检测温度40℃,进样量10 μL等条件下研究样品的最佳分离条件。

因丙酸、乙酸、乳酸和丁二酸在波长210 nm处均有较为明显的吸收[13-14],故检测波长选择210 nm。 1.3.4 流动相种类的确定

通过查阅柱子及待分离物质的性质来确定流动相种类。 1.3.5 色谱条件的确定

分别在pH值为2.0、2.5、3.0、3.5、4.0时,流动相的乙腈浓度在0~1%、1%~2%、0~2%,柱温分别在25℃、30℃、35℃、40℃、45℃、50℃,流速分别在0.4m L/min、0.6m L/min、 0.8m L/min、1.0m L/min、1.2m L/min、1.4m L/min、1.6 m L/min时进行4种有机酸分离情况的研究。 1.3.6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配制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1 g/L、2 g/L、3 g/L、4 g/L、5 g/L、6 g/L、7 g/L、8 g/L、9 g/L、10 g/L,按照已确定的最优条件方法,应用HPLC的同时联用紫外检测器,使4种经过C18柱子分离的物质分别经过紫外检测器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 1.3.7 重复性实验

取发酵50 h离心后的上清液,4%稀H3PO4稀释50倍,0.22 μm滤膜过滤,分别配制6次相同上清液进行测定,采用优化后的HPLC条件进行重复性实验。 1.3.8 精密度实验

取发酵50 h离心后的上清液,4%稀H3PO4稀释50倍,0.22 μm滤膜过滤,采用优化后的HPLC条件,对一个样品重复进样6次进行精密度实验。 1.3.9 加样回收率实验

取已知含量的样品,准确加入定量的标准品。重复进样6次,采用已优化好的HPLC条件测定各物质总含量,并计算其加样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2.1 流动相种类的确定

通过查阅柱子及分离物质的性质,确定流动相为K2HPO4缓冲液(0.02 mol/L)和乙腈[15]。一方面COSMOSIL 5C18-PAQ色谱柱采用高纯度耐酸碱的硅胶为填料,在全水情况下分离情况良好;另一方面发酵液中4种有机酸性质较为相近,均为亲水性较强的有机酸且许多缓冲溶液在波长210 nm附近有较强的吸收,使得本底值提高,灵敏度降低,有时根本无法测定。磷酸盐缓冲溶液是最典型、适用的洗脱液,在紫外区几乎无吸收,可作为有机酸测定的流动相,故选择K2HPO4缓冲液(0.02 mol/L)作为流动相,乙腈为有机溶剂帮助洗脱;再有考虑到流动相pH对酸的电离和柱子寿命的影响,采用稀H3PO4作为流动相pH的调节酸。

2.2 流动相pH的确定

在pH3.0,4%乙腈,流速1.0 m L/min,室温(25℃)条件下考察流动相不同pH值时4种有机酸的分离情况。丙酸、乳酸、乙酸和丁二酸的酸度系数(pKa)分别为4.874、3.860、4.757、4.218,因C18柱子分离原理是分子的疏水性,而4种酸在pH≤4.0时以分子状态存在,另一方面pH过低会影响柱子使用寿命,故分别取pH在2.0,2.5,3.0,3.5,4.0(用4%稀H3PO4进行pH的调节)时进行研究,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pH在2.0、2.5、3.0、3.5时乳酸和乙酸分离效果不好,丁二酸和丙

酸出峰时间过晚,pH在4.0时4种酸分离效果较好且出峰时间相对较早,保留时间相差较大,故选择最优pH值为4.0。 2.3 乙腈洗脱浓度的确定

在pH4.0,流速1.0 m L/min,室温(25℃)条件下考察不同乙腈洗脱浓度时4种有机酸的分离情况。选择流动相的乙腈洗脱浓度在0~1%,1%~2%,0~2%进行乙腈梯度洗脱的研究,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乙腈浓度在0~1%梯度洗脱时,效果最好,故最优乙腈洗脱浓度为0~1%梯度洗脱。 2.4 柱温的确定

在pH 4.0,乙腈(0~1%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条件下考察不同柱温时4种有机酸的分离情况。选择温度分别在25℃,30℃,35℃,40℃,45℃,50℃时进行四种有机酸分离情况的研究,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柱温对于4种物质的分离情况影响不大,分离差异不明显,在25℃时分离效果较好,故最优柱温为25℃。2.5流速的确定

在pH4.0,乙腈(0~1%梯度洗脱),室温(25℃)条件下考察不同流速时4种有机酸的分离情况。分别选取流速为0.4m L/min、0.6m L/min、0.8m L/min、1.0m L/min、1.2m L/min、1.4 m L/min、1.6 m L/min进行4种酸分离情况的研究,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随着流速的不断增加,洗脱时间逐渐变短,分离效果逐渐变差。且可以看出在0.4 m L/m in时分离效果最佳,但此条件下整个检测方法耗时过长,考虑到检测方法耗时和分离情况的综合因素,最优流速选为1.0 m L/min。 2.6 标准曲线

按照最优色谱条件即流动相为K2HPO4缓冲液(0.02 mol/L),pH4.0,乙腈(0~1%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 in,室温(25℃)时进行标准曲线的测定,

应用HPLC的同时联用紫外检测器,使4种经过C18柱子分离的物质分别经过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其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5,4种物质的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指标见表1。

由图5和表1可知,各种物质有很好的分离效果,以组分浓度X对峰面积Y进行线性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0.999。 2.7 重复性实验

取发酵50 h离心后的发酵上清液,4%稀H3PO4稀释50倍,用0.22 μm的滤膜过滤,分别配制6次相同上清液进行测定,采用优化后的HPLC条件进行准确度实验,分离情况见图6。

分别计算4种物质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为丙酸2.87%,乙酸2.73%,乳酸2.03%,丁二酸2.42%,4种物质的RSD均<5%,可见此分析方法重复性良好,可满足分析要求。 2.8 精密度实验

取发酵50 h离心后的发酵上清液,4%稀H3PO4稀释50倍,用0.22 μm的滤膜过滤,采用优化后的HPLC条件进行精密度实验,对一个样品重复进样6次,计算4种物质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丙酸2.47%,乙酸1.68%,乳酸2.38%,丁二酸1.58%,4种物质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可见该方法的精确性良好,可满足分析要求。 2.9 加样回收率实验

取已知含量的样品,准确加入定量的标准品。重复进样6次,采用已经优化好的HPLC条件测定各物质总含量,并计算其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各物质的RSD在2.26%~5.06%,加样回收率为95%~105%,回收率较好,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满足分析要求。

通过优化流动相组成及配比、pH值、流速和柱温等条件,建立了一种基于HPLC

的快速测定产酸丙酸杆菌发酵液中丙酸、乳酸、乙酸和丁二酸的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丙酸杆菌发酵生产丙酸实时监控。色谱条件为COSMOSIL 5C18-PAQ色谱柱(4.6 mm×250 mm),紫外检测器,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流动相为K2HPO4缓冲液(0.02 mol/L)和乙腈(0~1%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25℃,检测器温度40℃,进样量10 μL,采用外标法定量。

【相关文献】

[1]李凌云.丙酸分离耦合VB12发酵的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2]尹继广.食品添加剂丙酸钙的生产工艺优化研究[J].河北化工,2006,29(10):33-35. [3]谭正林,王清章,吴谋成.次氯酸钠、山梨酸钾、丙酸钙三因素对板栗贮藏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8):633-635.

[4]徐克勋.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便览[M].沈阳:辽宁省石油化工技术情报总站,1988. [5]钱伯章.丙酸的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J].医药化工,2007,12(6):11-14.

[6]罗超,李逢慧,程天印,等.丙酸、丙酸钙对饲料霉变效果的比较[J].湖南畜牧兽医,2008,2(3):12-14.

[7]冯德明,张洋,赵惠明,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的有机酸[J].中国酿造,2009,28(3):157-161.

[8]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食品添加荆分析检验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1999.

[9]周慧敏.糕点中丙酸盐检测方法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1(2):539-542. [10]沈加胜.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测定方法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4(22):149-151. [11]徐静.白酒中常见重要香味物质分离定量方法及其标准物质的研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12.

[12]周贻兵,吴坤,李磊,等.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啤酒中伏马毒素的含量[J].中国酿造,2016,35(3):152-155.

[13]樊永红,王丽,柳丹,等.米根霉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J].生物技术,2007(1):54-55.

[14]段正康,李立男,马帅,等.离子色谱法对丁二酸中微量甲酸和乙酸的检测[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3):82-85.

[15]杨毅,李崎,陈蕴,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啤酒中有机酸[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8):6-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