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工程面临的成本控制压力日渐增大,电网建设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而一旦工程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遭到破坏,工程延误、投资失控、甚至质量隐患等问题就可能发生。因此,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开始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整合成为目前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 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运用强,资金、技术密集程度高,土建、电气专业交叉施工普遍等特点,电力工程不仅涉及房屋的建筑、消防、安防、照明、防雷与接地,以及电气的动力、监控、测量、通信、保护与控制等诸多专业,同时,还涉及工程规划、勘察、设计,设备、装置制造、运输、试验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科学、有效地规划组织、控制管理好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有必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项目管理模式,特别是积极依靠开发、运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这一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来全面了解工程中的各种信息,规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流程,及时掌握工程动态信息,最终达到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节约各种资源和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是我们推行使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真正目的。
2传统电力系统建设存在的不足
电网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电网全面升级改造的成功与否是关系电力建设工程成败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物质文化需求逐步提高,电力建设作为事关国民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必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迅猛发展,电力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电力建设的信息化道路需要我们在重点推进电网信息化改进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整个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协同发展进步,其中必然涉及到通信系统、传感系统、计算机系统等多个方面。
从目前来看,传统电力系统建设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传输问题、功能问题和效率问题等三个方面。就传输问题而言,在传统电力系统中,设备自动化改造体系中的电力工作人员在给出具体的命令信号后,信号以数据为载体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又通常被各种物理条件所限制,使指令不能被及时的执行,信号传输问题成了阻碍电力系统实现信息自动化绊脚石;功能问题主要体现在电力系统中通信模块的缺失,电力数据传输面临许多困难,常常使工作系统在给出具体的指令后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效率问题主要体现在面对电力系统庞大复杂的内部结构,还是缺乏相应行之有效的结构设备,且还时受到其他信息波干扰,指令不能得到及时执行。 3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管理的应用措施 3.1开发相关应用系统,提升专业技术
技术人才的实力关乎着信息系统的开发,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增加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水平,同时熟悉公司的运作章程,并严格遵守才能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合理的相关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加大信息的搜集和构建,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把工程信息及时的发布到网络中,实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共享
和交流。数据系统的不完善将导致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效率低下,无法通过程序传递信息,不能对信息进行管理。因此建立相关的信息系统,同时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刻不容缓。
3.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信息技术,提升施工的安全
电力工程的实施必须对现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测,并且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备详尽的安全施工准则。对于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要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合理的信息管理方法的实施,要严格按照各种制度,使信息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在做好相关的措施后,不能私自施工。对于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要放上明显的标志,施工工艺和设备要完善,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加强,从根本上排除危险的因素,保证施工现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3.3施工过程中要节约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到很多材料的使用以及人员的调配,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维持。所以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完善的设备预算和审查,对于施工过程的每一项花费都要落实,对于资金的流动和支出情况要清晰。信息技术会解决这些问题,利用信息技术管理资金的动向和人员的调配,在数据库中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将资金合理的运用到每一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工作的效率,减少成本,增加是施工的经济性。 3.4制定企业施工方案
对于电力施工项目,应基于企业需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利用信息化技术,保证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使得企业核心管理水平提高,制定企业施工方案是其施工进行的前提,并且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操作问题有理可循。保证施工操作人员对于操作流程更加熟悉。当然,企业施工方案要根据现场变化做出适当的变更,并且及时通知现场管理和施工人员,保证施工始终按照合理的方案进行,降低安全风险,保证施工工期,凸显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3.5应用电力工程进度信息管理软件
在电力施工中,还应对进度进行掌控,应用基于信息化基础的进度管理软件,了解工程施工进度,将其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中,与不同的信息工程相关联,形成完成的工程信息分析系统。同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分析影响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并且要将其公布,实施必要的管理方案。影响电力工程施工的因素众多,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等。要求相关技术人员掌握全面的管理技术,熟练使用OfficeProject等管理软件,对工程进度进行高效的管理,推进电力工程项目的制定、实施、跟踪检查以及验收。并且项目管理人员要利用信息化软件的兼容性来进行信息整理分析和管理,保证信息管理软件最大作用的发挥,保证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3.6灵活运用技术
电力工程是一项技术性要求严格的项目改造活动,无论是设计人员或者技术人员在改造期间,都要掌握技术运用情况,尽可能采用先进的电力科技服务于工程改造。如,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电力技术等,建立多功能的数据传输模块。 4结语
未来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必然将我国电网推向高电压、大容量、交直流混联的发展方向。而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由多个环节紧密相扣,产生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对电力工程管理自动化水平的要求必将更高。所以,信息化技术在电
力工程中的应用还有更广大的研发和进步空间,值得被重视和研究,为超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前进的电网建设提供更高效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马永珉.电力工程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05):50-51.
[2]魏敏.浅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J].黑龙江科学,2014,5(03):87. [3]侯炳涛.电力建设工程中的信息化技术[J].通讯世界,2014(13):77-78.
[4]蔡依晖.浅谈电力工程项目中信息化管理的意义[J].装备制造,2014(S1):144-145.
[5]张琬.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23):2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