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一种矿用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电液控制系统设计
周彩红
(霍州煤电鑫钜煤机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霍州 031412)
摘 要
为提高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面生产效率,根据现场情况,研究出一种带有行
程传感器的矿用电液控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通过电液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液压支架的控制准确性,减少了手动操作,提高煤矿生产本质安全系数。关键词
电液控 液压支架 推移千斤顶 行程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 TD355+.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5-2801.2018.07.058
The design of an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Mining Hydraulic Support Push Jack
Zhou Cai-hong
(Huozhou Coal Power Xinju Coal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Shanxi Huozhou 031412)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utomation of hydraulic support jack control system,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working face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field situation, we developed a distance sensor with mine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on hydraulic support jack. Through the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 accuracy of the push hydraulic support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manual operation can be reduced, and the essential safety factor of coal mine production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hydraulic support push jack travel sensor
1 概述
由于矿用液压支架的手动控制系统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偏低,会对煤矿工作面的回采效率造成影响,导致产量偏低。因此,针对优化手动控制系统以提高液压支架性能的举措已经没有实际价值。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矿井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针对液压支架手动控制系统效率偏低的问题,研究新型的电液控制系统已经成为改善工作面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面回采效率的必然趋势。新型电液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工作面的回采效率,完善其自动化程度,而且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的安全系数,对保证煤炭经济效益的提高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ZY6800/11.5/24D电液控液压支架,是根据霍州煤电干河矿实际生产需要设计的薄煤层支架。该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与顺槽控制中心通过总线进行数据通信,可以上传的模拟量数据主要是各支架倾角及采高、立柱压力、推杆行程、采煤机位置及方向,能够通过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实现成组升柱和降柱、推溜和移架等动作。
2 电液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1 电液控推移千斤顶中行程传感器的设计
由于推移千斤顶与采煤过程中的推溜、拉架工艺相关,必须严格控制其行程,所以在推移千斤顶内部增设了行程传感器。手动方式的推移千斤顶由缸体、活塞、活塞杆、导向套及密封件等组成,并不能满足当前电液控制系统的需要,通过对推移千斤顶增设行程传感器,不仅可以满足采煤过程中推移千斤顶的推溜、拉架等相关功能,还可以使其满足电液控制系统的需求,从而实现推移千斤顶的自动化控制。
行程传感器其本质是用于测量推移千斤顶的行程,通过行程传感器可以反映支架或推杆所处的位置,是推移控制过程的重要参数,具有很强的可靠
2018-03-01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周彩红(1978-),女,汉族,山西霍州人,2015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师(中级),研究方向:煤矿机械设计与制造。
144
性,是精确完成推溜、拉架等功能的保证。本设计所选用行程传感器为细长管结构,如图1所示。在推移千斤顶的外端设计专门的行程传感器插座,将传感器的一端在液压缸的端部固定,在千斤顶的活塞杆中心专门设计细长孔,用于放置传感器的管体。图2为传感器总成图,传感器的磁环采用螺纹方式进行连接,方便磁环的固定、安装及拆卸维修,且由于该磁环的体积较小,只占用千斤顶液压缸的一小部分空间。工作时,在液压缸的中心位置将磁环固定,并将用不锈钢钢管密封的内传感设备穿过磁环,此时,随着活塞杆体的运动,内传感设备将会和磁环产生相对运动,通过磁场的变化,传感设备可以产生感应信号,经传感设备内设的放大器变换向控制器传输模拟电压信号,通过最终的数据处理可以掌握活塞运动的位置。
图1 推移行程传感器
图2 位移传感器总成
2.2 液压支架推移千斤顶优化设计
(1)推移千斤顶缸筒设计
缸筒内径是千斤顶液压缸的主要参数之一,缸筒内径D可以根据液压缸的负载及供液压力按照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D=4F13φπηρ×10(m)
式中:
F1-液压缸推力,N;
φ-液压缸的负载效率,取φ=1;η-液压缸的总效率;ρ-液压缸工作压力,MPa。
上式中液压缸的总效率η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η=ηmηvηd
式中:
ηm-机械效率,取ηm≈0.98;ηv-容积效率,取ηv≈1;ηd-作用力效率,取ηd≈1。
干河煤矿ZY6800/11.5/24D电液控液压支
2018年第7期
架所使用的推移千斤顶的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32.5MPa,推力为800kN,通过公式 计算出其总效率为0.98,由此可计算出缸筒的内径D=184.65mm,根据缸筒内径尺寸表圆整为标准值,确定内径 D=180mm。
(2)活塞杆的设计
根据工作环境需要,推移千斤顶采用固定活塞设计,如图3所示左端设计成阶梯型,通过螺纹活塞固定于杆体上,活塞杆内部采用空心设计,用于行程传感器的安装定位。
图3 活塞杆结构图
(3)液压缸缸底设计
由于该千斤顶活塞采用固定式设计,如果将行程传感器的磁环安装在活塞杆上,则传感器因不能随着活塞运动而无法产生信号。因此,必须考虑设计一种新型缸底,既可以使其一端与液压缸缸筒相连,实现与液压缸缸筒的同步运动,又可以深入到缸筒内部,通过电缆接头与行程传感器磁环连接。结合现场生产实际,设计了如下图4、图5所示缸底。
图4 缸底示意图
图5 传感装置安装示意图
①缸底与固定销轴采用一体式结构,由于该千斤顶采用内置行程传感器,缸底需要起固定传感器的作用,所以在缸底上不能留有销轴孔,设计了图4所示的缸底。这种一体式结构的缸底,不仅满足了行程传感器的安装需求,而且在实际使用中保证了轴与缸底的同心度,减少了缸底及销轴受到的剪应力,增长了安全使用年限。
(下转第149页)
2018年第7期
149风系统的自动调节,给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方便。
(4)PLC控制器将接收到的实时监测风窗内外压差数据与刚开始计算所得的压差安全区间进行对比,然后通过对变频器的控制实现电动机的控制,从而调节风窗的通风面积,改变风窗内外的压差。
(5)当 PLC 控制器接收的压差数据不在计算所得的安全区间内时,系统会立即控制风窗进行调节,直至内外压差位于安全区间时结束调节。当再次出现内外压差不处于安全区间时,重复此调节过程。
(6)当自动控制失去效应时,会出现报警器发出警报,可以通过人工手动调节进行控制。
图 4 控制流程图
图3 均压通风自动控制系统
【参考书目】
[1] 王方田,屠世浩,高杰,等.火区下煤层群覆
岩移动规律及安全开采[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27(2):171-174.
[2] 闫凯.煤矿周边小窑自燃火区治理关键技术的研
究与应用[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0.
[3] 牛立东,王常兴,王俊峰.废弃小煤窑采空区
自燃火区治理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煤炭,2010,36(1):91-93.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均压通风系统自动控制及预警技术的研究,在新景煤矿3煤层工作面进行了布置,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通过实践,实现了对上部采空区气压变化和工作面有害气体的实时监测,防止有害气体对工作面内工人造成伤害,并且完善了均压通
#
(上接第144页)
②缸底的底部可拆卸,且缸底距缸筒距离不大,便于安装行程传感器,拆卸操作简便。
形螺纹堵头更换为普通螺纹堵头,无需将千斤顶彻底拆开,无需把活塞杆上的磁环取出,就可作为普通的手动控制推移千斤顶使用。这种形式的推移千斤顶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参考书目】
3 结语
带有行程传感器的推移千斤顶,在结构上与普通的手动千斤顶有一定的差别,只需将带有行程传感器的推移千斤顶通过简单的拆装就可以用于一般的手动控制系统:将行程传感器、电缆接头、附件等电气设备取出,将缸底底部固定行程传感器的环
[1] 潘峰.行程传感器液压缸基础技术的研究[D].浙
江大学,2002.
[2] 李俊士,魏冠伟.一种行程传感器自动化检测装
置的研制[J].煤矿机电,2015(4):24-27.
[3] 李宝龙.液压支架推移装置参数优化与移架速度
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
(上接第146页)
[4] 张玉明,尹建国,赵金明,等.SSJ-800双向带式
输送机弯曲铺设运行技术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1(03):250+252.
[5] 齐电水,程刚,张立勇.柴里煤矿EBH-120掘进机自
开口拐弯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09(05):118-120.
[6] 尹建国,张玉明,刘国栋,等.SSJ-800皮带机
转弯装置在我矿的应用与实践[J].煤矿现代化,2008(02):77-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